作者:鄭新印 杜紅莉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前不久,在一個全國護理交流群裡,許多老師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一個護理不良事件。甚是好奇,於是點進去看,一看之下簡直驚呆了,竟然還有人,敢在外周靜脈用這種藥?
圖片經案例發布老師授權
群裡討論的不良事件,是一位患者經外周靜脈輸注去甲腎上腺素時,藥物外滲,導致穿刺處皮膚大面積壞死。
01
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屬於血管活性藥物的一種。它是血管收縮劑,作為急救時補充血容量的輔助治療,以使血壓回升,暫時維持腦與冠狀動脈灌注,直到補充血容量治療發生作用。也可用於心臟驟停復甦後的血壓維持。但此藥物,持久或大劑量使用時,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外周靜脈輸注時,易造成藥物外滲,沿靜脈路易出現皮膚破潰、壞死現象。
百度科普中國詞條截圖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郭建明指出,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一般都是要從深靜脈輸注,從淺表輸注有很大的風險。這是因為血管活性藥,比如去甲腎上腺素這類藥,對血管調節能力非常強。一旦在淺表滲出非常容易造成大面積的皮膚壞死,很難收拾,所以一般建議從主幹的深層靜脈輸注較為安全。
有鑑於此,不建議使用外周靜脈輸注,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建議使用中心靜脈微量泵入。
攝圖網
除了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外,臨床經常使用的血管活性藥物,還有多巴胺、硝普鈉、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米力農等。血管活性藥物,尤其是收縮血管藥物,具有強烈收縮血管效應,外滲後加速局部組織缺血、壞死;此外,血管活性藥物配製濃度過高、輸注速度過快,都容易發生藥液外滲。
血管活性藥物屬於藥物外滲的高危藥物,漏出血管可引起皮膚皮下組織壞死。在外周靜脈,使用除去甲腎上腺素以外的血管活性藥物時,用藥期間要嚴防藥物外滲,定時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情況,發現有或者疑似藥液外滲時,要立即更換其他靜脈通路輸注此類藥物。
並在拔針前抽吸出殘留藥物,可根據輸注藥物的不同,使用相應的藥物封閉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外滲,可用0.25%普魯卡因封閉穿刺部位,以免發生皮下組織壞死。[1] 也可以根據患者外滲及皮膚腫脹情況,先使用硫酸鎂溼敷與腫脹處,待腫脹較前好轉後,使用水膠體敷料(透明貼/潰瘍貼)粘貼於患側,並根據吸收情況,及時更換水膠體敷料。
對於外滲加輸液側肢體腫脹患者,我科多將硫酸鎂與水膠體透明貼聯合使用,效果立竿見影。
「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血管活性藥(同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安毛毛認證)[2] 指出用血管活性藥物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除非患者血壓極低,一時難以迅速補充血容量,可先使用血管收縮劑暫時提高血壓以保證重要臟器供血外,無論何種類型休克首先必須補足血容量,否則會加劇血壓下降,甚至加重休克。
2. 必須及時糾正酸中毒,因為一切血管活性藥物在酸性環境下(pH<7.3)均不能發揮應有作用;但要注意碳酸氫鈉與其有配伍禁忌cardiogenicshock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注意。
3.使用血管收縮劑用量不宜過大,以免血管劇烈收縮,加劇微循環障礙和腎缺血,誘發或加劇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外,血管收縮過度使外周阻力升高,可增加心臟後負荷,對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不利。
4.使用升壓藥時:切忌盲目加大劑量,導致血壓過度升高。此外,應密切觀察靜滴速度和藥物濃度,以免造成血壓驟升驟降和劇烈波動現象;cardiogenicshock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注意。
5.應用血管擴張劑後由於瘀積於毛細血管床的酸性代謝產物可較大量地進入體循環,加重機體酸中毒,必須及時補鹼。
6.應用血管擴張劑的初期可能有血壓下降(常降低10-20mmHg),若症狀並無加重,可稍待觀察,微循環改善後血壓多能逐漸回升,若經觀察0.5~1小時血壓仍偏低,病人煩躁不安,應適當加用血管收縮劑如多巴胺、間羥胺等提升血壓。
7.應用降壓藥時應注意老年患者、長期高血壓合併有動脈硬化,心功能不全患者、曾有腦血管意外患者及心率緩慢患者,降壓宜緩慢降,以免造成腦梗塞等器官供血不足的不良反應 [3] 。
同時,因其重要性與複雜性,血管活性藥物在輸注時有許多注意事項。筆者參閱相關文獻並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 縮血管藥物需通過中心靜脈輸注。前文已對此進行詳細解釋,在此就不再贅述。
2. 輸注此類藥物時,要做好藥物標識。
血管活性藥物在使用時,為精確劑量,使用時要嚴格規範書寫藥物標識。尤其是配置溶媒、劑量及濃度一定要書寫清楚,方便下一組藥物配置時參考。
3.在非必要情況下,儘量不要更換藥物配置濃度,避免引起患者血壓、心率等的變化。
單腔輸注速度不宜<5ml/h,防止管路阻塞。
如果單獨一腔靜脈通路,輸注此類藥物,速度不宜<5ml/h,避免管腔堵塞,尤其是中心靜脈置管。如速度低於5ml/h時,可以使用相同溶媒的0.9%氯化鈉或者5%葡萄糖,一同持續泵入,俗稱壓泵,預防堵管。對於稍有刺激中心靜脈就易回血的患者,建議壓泵溶媒速度相應提升。
4.不宜與其他液體同通道輸注。
血管活性藥物在使用時,要根據患者的血壓,嚴格控制輸注速度。所以如果有條件,必須單獨一腔靜脈通路微量泵入。不與其他常規液體同通道輸注,避免常規液體調整速度,造成血管活性藥物時快時慢,引起血壓波動。
5. 調節血管活性藥物速度,勿大起大落。
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根據患者血壓等體徵隨時調節,根據泵入速度不同,調節藥物後,藥物起作用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根據筆者經驗,一般速度下,藥物在3-5min即可起效,所以調節藥物速度後,非特殊情況下,靜等3-5min後,複測體徵,再行調節速度。避免大起大落的調整速度,造成血壓等體徵也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
6. 嚴禁推注藥物,避免血壓忽高忽低。
在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一腔,嚴禁靜脈推注其他藥物,避免將管路前端蓄積的藥物推注進血管,造成血壓等體徵直線飆升或跌落。
7.封管前,須先回抽血液。
緩慢減速,直至停止輸注血管活性藥物後,需觀察一段時間,確定患者體徵無明顯異常,再行封管。但在封管前,一定要將靜脈管路內蓄積的藥物回抽出來,建議回抽3-5ml血液棄去後,再行封管。
8.管路阻塞報警時,需棄去三通內蓄積的藥物。
如遇微量泵報警,提示管道阻塞時。一定要先將連接血管活性藥物的三通閥擰開,棄去蓄積在延長管與三通閥交接處的藥物後,再行開通管路。
9.首次應用,須小劑量開始泵入。
對於首次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的患者,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泵入,特別是硝普鈉。每位患者對血管活性藥物的敏感度不同,所以首次使用,從小劑量開始使用,如果患者不敏感,再加大劑量也為時不晚。
10.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時,必須提前配置。
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一定要根據泵入速度,做好時間規劃,建議提前30-60min配置下一組藥物。避免出現忙其他工作而忘記血管活性藥物的事情,造成血管活性藥物青黃不接,引起生命體徵劇烈波動,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11.加強巡視,及時處理微量泵報警。
在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一定要加強巡視,對於微量泵的報警,一定要及時查找報警原因,對症處理,切不可置若罔聞,最後追悔莫及。
參考文獻:
1. 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藥品說明書
2. 百度「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
3. 張鳳霞,血管活性藥物應用的五大護理和七項注意,醫師在線,2019.01
4. 常見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EB】百度文庫,2017/4/5,
https://wenku.baidu.com/view/4e4961833186bceb19e8bbe7.html
責編 蘇暄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