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100億光年外,黑洞噴流磁場快速變化,產生了伽馬射線!

2020-12-04 騰訊網

宇宙中一些超大質量黑洞會釋放出一種叫做伽馬射線的巨大能量輻射。例如,在運行地球人造核反應堆的裂變反應中,當質量轉化為能量時,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輻射。但在黑洞的情況下,伽馬輻射比核反應堆中產生的能量高很多,是非常不同過程的產物;在黑洞那裡,伽馬射線是由光線與黑洞附近高能量粒子之間的碰撞產生,其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由於光和物質之間的這些碰撞,高能粒子將它們幾乎所有的動量都給了光線,並將它們轉化為伽馬輻射,最終到達地球。天文科學界懷疑,這些碰撞發生在強磁場滲透的區域,受到高度可變的過程,如湍流和磁重聯(融合在一起的磁場,釋放出驚人的能量)可能發生在黑洞噴出的物質射流中。但是探測這些距離地球數十上百億光年外的磁場,需要非常靈敏的設備,並且需要找到高能發射發生的確切時刻。

這正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瓦倫西亞大學天文臺和天文學系瓦倫西亞政府CIDEGENT研究員伊萬·馬蒂-維達爾領導的研究小組所取得的成果。這個研究小組使用了阿塔卡馬大毫米陣列(ALMA),這是世界上最靈敏的毫米波長望遠鏡,在高能粒子產生大量伽馬輻射的時刻,獲得了關於遙遠黑洞磁場的精確信息,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科學家們報告了對這個名為PKS1830-211黑洞的觀測結果,該黑洞距離地球超過100億光年,這些觀測表明,黑洞噴流中能量最高粒子所在區域的磁場,在幾分鐘的時間間隔內明顯地改變了結構。這意味著磁過程起源於非常小的湍流區域,就像黑洞中伽馬射線產生的主要模型所預測的那樣,它將湍流與伽馬輻射聯繫起來。另一方面,探測到的變化發生在非常強大的伽馬射線事件期間。

幹涉測量與新算法

這使天文學家能夠將它們與高能發射緊密地聯繫起來。所有這些都讓研究人員更接近於了解宇宙中最高能量輻射的起源。為了分析這些數據,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先進的分析技術,能從幹涉觀測中獲得快速變化的源的信息,比如用阿塔卡馬大毫米陣列獲得的信息。幹涉測量學賦予科學家以無與倫比的細節水平,來觀察宇宙的能力;事實上,這也是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所基於的技術。

從而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圖像,幹涉測量學給了我們以無與倫比的細節觀察宇宙的能力。事實上,CIDEGENT項目的一部分致力於開發算法,就像在阿塔卡馬大毫米陣列觀測中使用的算法一樣,但也適用於更複雜的數據,比如來自事件視界望遠鏡的數據,這將使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重建黑洞的『影像』,而不僅僅是圖像。Alejandro Mus,CIDEGENT紫外天文學系博士前研究員,也是這研究的合著者。

在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中,有來自幾個機構的許多專家爭分奪秒地工作,以解決輻射源的快速可變性問題。目前開發的算法適用於阿塔卡馬大毫米陣列數據,已經使研究人員和天文學家們能夠獲得與PKS1830-211相關的磁場,如何在幾十分鐘尺度上變化的關鍵信息。同時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很快用正在研究的更複雜算法為事件視界望遠鏡做出貢獻。

博科園|研究/來自:Asociacion RUVID

參考期刊《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發現100億光年外,黑洞噴流磁場快速變化,產生了伽馬射線!
    宇宙中一些超大質量黑洞會釋放出一種叫做伽馬射線的巨大能量輻射。例如,在運行地球人造核反應堆的裂變反應中,當質量轉化為能量時,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輻射。但在黑洞的情況下,伽馬輻射比核反應堆中產生的能量高很多,是非常不同過程的產物;在黑洞那裡,伽馬射線是由光線與黑洞附近高能量粒子之間的碰撞產生,其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 發現100億光年外,黑洞噴流磁場快速變化,產生了伽馬射線
    ​宇宙中一些超大質量黑洞會釋放出一種叫做伽馬射線的巨大能量輻射。例如,在運行地球人造核反應堆的裂變反應中,當質量轉化為能量時,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輻射。但在黑洞的情況下,伽馬輻射比核反應堆中產生的能量高很多,是非常不同過程的產物;在黑洞那裡,伽馬射線是由光線與黑洞附近高能量粒子之間的碰撞產生,其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 在45億光年外,發現大質量恆星坍塌爆炸,並產生了伽馬射線暴!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當遙遠星系中的一顆大質量恆星坍塌形成黑洞時,兩股巨大的發光等離子射流從其核心射出。這些極其明亮的伽馬射線暴(GRBs)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當噴射流指向地球時,地面和星載望遠鏡都可以探測到其餘輝。
  • 相距100光年,黑洞卻為一片星雲提供了能量,它是怎麼做到的?
    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1.496億公裡,而1光年的距離大概是9.64萬億公裡,也就是說日地之間的距離為0.0000158光年。在地球尺度的範圍裡,這無疑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但是在太空的尺度中,這卻似乎短得不值一提。
  • 黑洞遙控點亮100光年外雲塊:中國科學家發現神秘「心跳」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相隔100光年,一個黑洞和一團氣體雲「鎖」了。前者射出的噴流和後者釋放出的伽瑪射線保持節奏一致。來自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論文,報告了這種令人驚奇的遠程關聯,題為《微類星體SS 433驅動的伽瑪射線心跳》。
  • 黑洞遙控點亮100光年外雲塊:中國科學家發現神秘「心跳」
    相隔100光年,一個黑洞和一團氣體雲「鎖」了。前者射出的噴流和後者釋放出的伽瑪射線保持節奏一致。他相信,在未來數年裡,SS 433是個檢驗微類星體附近宇宙射線產生和傳播理論的試驗田。宇宙中的「粒子加速器」類星體是1960年代的四大天文發現之一,它的尺度遠小於星系,亮度卻奇大無比。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類星體的中心通常是一個質量動輒達到數百倍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吞噬周圍物質的過程中形成高能噴流。
  • 5億光年外,一個活躍星系發生了不尋常爆發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用無線電波測繪了一個名為TXS 0128的星系,發現它在上個世紀短短的時間尺度裡竟發生兩次強烈爆發,造就一些有趣現象。據介紹,TXS 0128位於仙后座方向,距離我們約5億光年,星系中心潛伏著一個質量高達太陽10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
  • 科學家發現宇宙氣體伽馬射線出現頻率和臨近黑洞同步
    科學家探測到了一種神秘的 "伽馬射線心跳",它來自一個宇宙氣體雲。該雲團位於阿奎拉星座。伽馬射線心跳與鄰近的一個黑洞同步跳動。兩者之間的這種同步表明,這兩個物體是相通的。儘管彼此同步跳動,但兩個天體相距約100光年。科學家們不知道黑洞是如何為氣體雲內的伽馬射線心跳提供動力的。
  • EHT再獲新發現!特大質量黑洞噴流揭開神秘面紗
    特大質量黑洞的圖像(EHT合作組織) 圖源:eso 這個特大質量黑洞位於一顆光學劇變類星體3C 279的中心,距離地球大約50億光年。
  • 在59億光年外,鳳凰星系團中心:發現氣體冷卻和黑洞噴流共存
    important}天文學家探測到位於鳳凰星系團中心的星系中有一個黑洞噴出熱氣射流,該星系團位於59億光年外的鳳凰座,這對於理解星系團中的星系、氣體和黑洞的共同演化是一個重要的發現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央星系也有黑洞噴流嗎
  • NASA發現5億光年外奇異天象,活躍星系核像極巨大星戰X翼戰機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就在仙后座5億光年外的太空中,發現了一個奇異的活躍星系核,其噴出的射流在兩側擴散,看起來就像太空中出現了一艘星球大戰中X翼戰機的超巨大版本。,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太陽質量的10億倍。
  • 觀察類星體3C279,黑洞噴流通過磁重聯過程補充能量
    說到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大家想到最有名的成果可能是第一張黑洞直接成像,不過EHT團隊之一今年其實帶來了另項有趣的黑洞研究:發現噴流在距離黑洞1,000倍以上的距離突然變亮,中間仿佛隔著條無形信道。現在最新分析指出,黑洞噴流突然增強顯現,應與磁重聯現象有關。
  • 觀察類星體3C279,黑洞噴流通過磁重聯過程補充能量
    說到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大家想到最有名的成果可能是第一張黑洞直接成像,不過EHT團隊之一今年其實帶來了兩項有趣的黑洞研究:發現噴流在距離黑洞1,000倍以上的距離突然變亮,中間仿佛隔著條無形信道。現在最新分析指出,黑洞噴流突然增強顯現,應與磁重聯現象有關。
  • 在59億光年外,鳳凰星系團的中心:發現氣體冷卻和黑洞噴流共存!
    天文學家探測到位於鳳凰星系團中心的星系中有一個黑洞噴出熱氣射流,該星系團位於59億光年外的鳳凰座,這對於理解星系團中的星系、氣體和黑洞的共同演化是一個重要的發現。星系在空間中並不是隨機分布的,通過相互引力,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被稱為星系團的集合,星系之間的空間並不完全是空的。
  • 在57.5億光年外,發現一顆耀變體,噴發出超高能中微子
    利用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技術,天文學家探測到了一顆名為TXS0506+056中微子發射耀變體的帕秒尺度噴流,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研究進一步闡明了這種噴流的性質,這可能會提高科學家對超高能(VHE)中微子的理解。耀變體由擁有活動星系核(AGN)的星系產生,是從射電到極高能量伽馬頻率電磁譜的強大發射源。
  • 探索| 人類歷史上第二張黑洞照片:彎曲噴流,顛覆人類認知
    55億光年外的黑洞長這樣  第二張黑洞照片上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距離地球約55億光年外的類星體中心,從論文信息看,這張黑洞照片拍攝於2017年4月,同樣由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該類星體看起來非常明亮,在很多年前就被天文學家命名為3C 279。
  • 黑洞噴流非常壯觀,這種現象所需的能量來自哪裡?
    我們在觀看一些黑洞的模擬圖像時,經常會看到從黑洞的兩端噴射出超長的「光柱」,這種現象在天文學中稱為「黑洞噴流」,而實際上從黑洞中噴出的「光柱」,是由大量的帶電粒子所組成,而這些帶電粒子流在天文觀測中比較容易被發現,因此也成為證實黑洞存在的一個間接證據。
  • 最高能量達940億電子伏,最遠在122億光年外的伽馬射線暴!
    伽馬射線暴,這是光的最高能量形式,大多數伽馬射線暴發生在某些類型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並坍縮形成新的黑洞時。另一些則發生在兩顆中子星合併時,這兩種災難性的事件都產生了接近光速的粒子噴流。伽馬射線是由高速運動的物質在噴流內部碰撞以及噴流與恆星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產生。天文學家可以通過它們低能伽馬射線的持續時間來區分這兩種伽馬射線。
  • 黑洞類星體等離子噴流,是直直地噴出嗎?不,是喇叭褲狀噴出!
    科學家研究了300多個類星體旋轉的黑洞,這些黑洞產生了等離子束。研究發現,在距離黑洞一定距離的地方,這些天體物理噴流的形狀從拋物線變為錐形,讓人想起70年代標誌性的「喇叭褲」。通過有效測量這些「宇宙褲」,研究人員旨在解釋在遙遠活動星系中心將物質加速到接近光速的中央引擎黑洞,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悟空」首擒「小妖」:發現黑洞伽馬射線爆發—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攝 本報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姚雪青)記者2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近兩個月內頻繁記錄到超大質量黑洞CTA 102的伽馬射線爆發,光學觀測發現CTA 102開始處於新一輪活躍狀態。這是暗物質衛星科研團隊自衛星於去年發射後首次發布觀測成果。據悉,這一觀測結果已在《天文學家電報》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