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首擒「小妖」:發現黑洞伽馬射線爆發—新聞—科學網

2020-12-07 科學網

中科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在監控大廳監測衛星的位置移動情況(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攝

本報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姚雪青)記者2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近兩個月內頻繁記錄到超大質量黑洞CTA 102的伽馬射線爆發,光學觀測發現CTA 102開始處於新一輪活躍狀態。這是暗物質衛星科研團隊自衛星於去年發射後首次發布觀測成果。據悉,這一觀測結果已在《天文學家電報》上發布。

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暗物質衛星項目團隊成員徐遵磊介紹,宇宙中廣泛存在著一類稱作超大質量黑洞的天體,幾乎在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至少一個這樣的黑洞,包括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也同樣如此。它們的質量大到數百億倍太陽質量,小的也有數十萬倍太陽質量。特別是有些巨型黑洞在宇宙極早期就已經存在了。它們如何形成,如何隨著宇宙演變,如何反作用於星系演化等問題都是未解之謎。這些黑洞是不折不扣的宇宙「妖怪」。其中有一類這樣的黑洞在大量地「吞噬」著其周圍物質,「吞噬」過程中物質聚集形成吸積盤並且產生強有力的噴流,使其表現得異常明亮。這一類天體稱作活動星系核,它們佔所有星系的比例不到10%。

CTA 102便是這樣一個活動星系核,距離太陽系大約80億光年,黑洞質量約8.5億倍太陽質量。關於CTA 102,歷史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1963年CTA 102第一次在無線電波段被發現時,人們曾經一度認為這就是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甚至當後來看到變化的無線電信號時,還有人認為是高級智慧文明在作祟。進一步的觀測發現它其實是一個活躍的黑洞,在吸積物質的時候形成巨大的噴流,產生相對論性粒子並輻射出從無線電直至伽馬射線波段的電磁波。CTA 102上一次比較劇烈的活動發生在2012年。

我國於2015年底發射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主要目標就是通過空間觀測宇宙射線和伽馬射線來探索宇宙暗物質和類似黑洞這樣的宇宙「妖怪」。自今年10月份以來「悟空」頻繁地捕捉到來自CTA 102的伽馬射線輻射,特別是自11月23日開始「悟空」記錄到明顯增強的伽馬射線爆發現象,在12月16日達到峰值。目前記錄到的最高光子能量為約620億電子伏特,相當於靜止質子等效能量的66倍。根據「悟空」此前記錄的數據,天文學家還發現,在今年4月至6月,當CTA 102第一次進入「悟空」視場時就已經有較低水平的輻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1米近地天體巡天望遠鏡,也觀測到CTA 102的此輪爆發,亮度持續增強。

徐遵磊告訴記者:「CTA 102是『悟空』捕獲的第一個『小妖』。藉助其火眼金睛,我們相信在未來它必將抓獲更多的各色宇宙『妖怪』,為我們認識宇宙萬象提供有力的幫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現黑洞CTA 102伽馬射線爆發
    原標題:「悟空」首擒「小妖」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攝   本報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姚雪青)記者2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近兩個月內頻繁記錄到超大質量黑洞CTA 102的伽馬射線爆發,光學觀測發現CTA 102開始處於新一輪活躍狀態。這是暗物質衛星科研團隊自衛星於去年發射後首次發布觀測成果。據悉,這一觀測結果已在《天文學家電報》上發布。
  • 伽馬射線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網友提問:在關於伽馬射線暴的新聞中,我了解到目前人們的的看法是:它們是由超大型恆星變成超新星引起的,但其核心卻坍塌成黑洞而不是中子星。伽馬射線需要多大質量的恆星才能實現這一點?10倍太陽的質量?20 倍?或者更多?
  • 「黑洞」形成中的超強伽馬射線爆發,差點讓前蘇聯背了「黑鍋」!
    黑洞噴流但現在情況改變了,天文學家們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際觀測已經確定,在天空中發現的伽馬射線暴,絕大多數是「黑洞」由於「黑洞」距離我們距離太遠,當一次伽馬射線暴發生後,在地球上接收到的信號也僅相當於在太空中引爆了一顆核彈。發現伽馬射線暴純屬偶然。事情起因於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正處於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相互敵視相互提防,核戰爭的風險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這期間,美國發射了一顆名為「維拉」的衛星,專門用於監測核爆炸引起的能量輻射。
  • 美用伽馬射線望遠鏡繪製首個全天空圖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利用最近發射的伽馬射線大區域太空望遠鏡(GLAST)所獲得的最初觀察結果,科學家繪製出了首個伽馬射線源全天空圖。此圖揭示此望遠鏡將可能解開天體物理學中的一些最令人困惑的問題。
  • 探測器發現迄今最強伽馬射線暴 伴隨超新星爆發
    伽馬射線暴原理示意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據美國《探索》雜誌網站報導,今年4月27日,天文學家們注意到在宇宙深處發生了一次強烈的爆發事件。這是有記錄以來探測到的強度最大的伽馬射線暴(GRB)事件,這一事件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現有的有關這種爆發事件的形成機制理論是否需要修正。  一般認為,伽馬射線暴是由大質量恆星突然塌縮後形成的黑洞所驅動的。黑洞的形成會驅使大量相對論性粒子穿越塌縮物質,形成劇烈的衝擊波,並引發伽馬射線輻射。
  • 伽馬射線暴首次在實驗室再現 有助理解黑洞屬性
    ,證實了目前用於研究伽馬射線爆發的模型是正確的。新研究有助進一步理解黑洞的屬性,以及宇宙的誕生甚至演化歷程。  伽馬射線暴是光的強烈爆發,是人們觀測到的最明亮事件,持續時間僅幾秒,有些甚至能被肉眼看到。不過,科學家並不真正了解其源頭。有人認為有些伽馬射線暴是先進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也有人認為,伽馬射線暴源於黑洞等大質量天體。但研究伽馬射線暴面臨幾個問題:它們不僅僅持續時間短,且源於遙遠的星系,有些星系甚至距地球數十億光年。
  • 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線暴只屬於最強者
    天文學家使用甚大陣射電望遠鏡(VLA)發現,產生伽馬射線暴(GRB)的超新星爆發與不產生的爆發之間存在「缺失的一環」。科學家發現,於2012年觀測到的一個恆星爆發具有產生伽馬射線暴的很多特徵,但最終卻並沒有產生。
  • [圖]探測器發現迄今最強伽馬射線暴 伴隨超新星爆發
    這是有記錄以來探測到的強度最大的伽馬射線暴(GRB)事件,這一事件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現有的有關這種爆發事件的形成機制理論是否需要修正。可以看到此次伽馬射線暴GRB 130427A發生前後的明顯信號變化伽馬射線暴原理示意圖一般認為,伽馬射線暴是由大質量恆星突然塌縮後形成的黑洞所驅動的。黑洞的形成會驅使大量相對論性粒子穿越塌縮物質,形成劇烈的衝擊波,並引發伽馬射線輻射。
  • 2017年天文學熱點回眸,2018年期望得到首幅黑洞圖像
    找到首顆奇特超新星,最近至少爆發5次超新星是恆星死亡時所產生的劇烈爆發,在宇宙中極為普遍。目前探測到的所有超新星都是只有一次爆發,然而在2017年11月《Nature》發表的一篇文章,觀測到了一個非常奇特的超新星,這顆超新星至少爆發了多達5次,這是前所未有的。
  • 新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蟲洞
    新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蟲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巨大的蟲洞。在很多方面,蟲洞和黑洞多有相似。兩者都密度極大,對和它們差不多大小尺寸的物體有極強的引力。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理論上,沒有物體在穿過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後還可以再出來。黑洞的事件視界是一個邊界,物體速度在這裡超過光速時可以脫離黑洞。而蟲洞的話,任何進入其中的物體理論上可以返回。通過假設蟲洞的存在,研究人員研究了可以區分蟲洞與黑洞的方法。
  • 黑洞能否捕捉伽馬射線?捕捉後是否會影響黑洞內部運作?
    黑洞能否捕捉伽馬射線?捕捉後是否會影響黑洞內部運作?周圍有吸積盤的黑洞,靠近黑洞的吸積盤就在往外發射伽馬射線。不知題主對伽馬射線有什麼誤會,或者是想說伽馬射線暴?圖示:伽馬射線本質上還是電磁波,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我們的可見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 宇宙中最強烈的伽馬射線爆殘留「黑洞墳墓」
    【搜狐科學消息】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當某些恆星崩潰,它們會釋放一種叫做伽馬射線爆的勢不可擋能量——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事件。但是這種猛烈能量爆發事件的宇宙殘留物迄今仍是一個謎團。  近期,兩項最新研究表明當伽馬射線爆發時,會部分形成像「宇宙墳墓」的黑洞,而其它一些恆星最終會以旋轉中子星結束生命。伽馬射線爆出現於一些超大質量恆星到達生命末期,並在它們內核的核子融合中耗盡燃料補給,期間不會克服引力作用產生核子融合向外的壓力。  在接下來發生的戲劇性崩潰效應中,像洪流般的高能量、短波伽馬射線光被釋放出來。
  • 離黑洞最近的噴流,慧眼找到了!—新聞—科學網
    2018年3月,黑洞X射線雙星MAXI J1820+070爆發,成為一百多天裡空中最亮的X射線源之一。
  • 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幾秒鐘爆發太陽100億年釋放的能量
    這起伽馬射線暴被命名為GRB 190114C,幾秒鐘內竟爆發出相當於太陽100億年裡所釋放出的能量,天文學家還從中記錄到迄今為止能量最高的伽馬射線。如此匪夷所思的爆發,真是讓人深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感受這場技驚四座的宇宙煙火秀,NASA製作了一份動畫模擬。
  • 想要知道黑洞的起源?伽馬射線爆發向你揭示線索
    這場極其迅猛的宇宙大爆發能夠為科學家提供新線索,進一步了解瀕死恆星如何變成黑洞。在7月2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詳述了他們的發現。研究論文主執筆人、馬裡蘭州大學天文學系助理研究員埃萊奧諾拉·特羅亞表示:「伽瑪射線爆發是一場極其重大的事件,與一顆質量相當於50顆太陽的恆星爆炸相關。如果依照所釋放的能量對宇宙中的爆炸進行排名,伽瑪射線暴僅次於「大爆炸」。
  • 從黑洞噴射出來的伽馬射線暴是「反向時間」
    一項轟動一時的新研究表明,當大質量恆星坍縮成黑洞時,它們噴射出的超亮伽馬暴實際上會逆轉時間。這一發現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他解釋說,當兩顆中子星相撞時,伽馬射線爆發被噴射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個黑洞。 此外,隨著瀕死恆星坍縮成黑洞,超新星會產生更長的伽馬射線爆發。 Hakkila先生說在每一種情況下,它們的大部分能量都以脈衝或光點的形式存在。
  • 未解之謎:是什麼導致伽馬射線的爆發?難道真是外星人幹的好事?
    伽馬射線爆發是宇宙中最絢麗的景象,也是比較常見的宇宙天文現象,但是,科學家到現在也沒有明白到底是什麼導致的伽馬射線爆發。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應該是外星人操作的,而不久前在仙女座又爆發了一次伽馬射線,又讓科學家對此產生了疑慮。
  •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於2016年9月15日成功發射後,共計開展了14項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包括中歐科學家聯合研製的世界上首臺大面積、大視場、高精度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據介紹,在軌運行期間,伽馬暴偏振探測儀性能良好,標定準確,完成了全部在軌觀測任務,共計探測到55個伽馬暴,對其中5個伽馬暴進行了高精度偏振測量,這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高精度伽馬暴偏振測量樣本,發現伽馬暴爆發期間的平均偏振度較低,約為10%,並且發現伽馬暴在單個脈衝內偏振角的演化現象。
  • 是否有一些黑洞變相的蟲洞?伽馬射線爆炸可能會提供線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巨大的蟲洞。在很多方面,蟲洞和黑洞多有相似。兩者都密度極大,對和它們差不多大小尺寸的物體有極強的引力。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理論上,沒有物體在穿過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後還可以再出來。黑洞的事件視界是一個邊界,物體速度在這裡超過光速時可以脫離黑洞。而蟲洞的話,任何進入其中的物體理論上可以返回。通過假設蟲洞的存在,研究人員研究了可以區分蟲洞與黑洞的方法。
  • 悟空衛星重大發現:師傅,我們找到暗物質粒子了
    在中國科學院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首席科學家常進對外宣布了這一重大消息。對於公眾普遍關心的暗物質探測話題,這一發現意味著什麼?根據人們已知的物理規律,來自宇宙空間的粒子能譜(能譜指的是粒子數目隨能量的變化情況)有其特定的分布,一般是隨著能量升高其數目逐漸下降。如果能譜出現異常,便意味著可能有新的物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