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2021-01-07 澎湃新聞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透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已完成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預定科學目標,相關成果於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視空間應用能力建設。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於2016年9月15日成功發射後,共計開展了14項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包括中歐科學家聯合研製的世界上首臺大面積、大視場、高精度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

據介紹,在軌運行期間,伽馬暴偏振探測儀性能良好,標定準確,完成了全部在軌觀測任務,共計探測到55個伽馬暴,對其中5個伽馬暴進行了高精度偏振測量,這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高精度伽馬暴偏振測量樣本,發現伽馬暴爆發期間的平均偏振度較低,約為10%,並且發現伽馬暴在單個脈衝內偏振角的演化現象。這些新的觀測結果表明,產生伽馬射線的極端相對論噴流內部的演化可能導致了偏振角的快速變化,使得觀測到的伽馬射線暴的平均偏振度較低。

伽馬暴偏振探測儀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典型的國際合作項目,其成功運行為下一代空間高能天文觀測儀器的發展和進一步深化空間科學的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這次發表的科學成果是自20世紀60年代伽馬暴發現以來所取得的最佳偏振觀測結果,有利於更好理解黑洞的形成和極端相對論噴流的產生等基本天體物理過程,將對宇宙中的極端物理環境和條件下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原題為《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天宮二號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
    來源:科技日報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從2016年9月發射至此,它的運行天數,定格在「1036」這個數字上。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量子密鑰分配:不可洩露的「天機」天宮二號搭載的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空間終端,通過高精度自動跟瞄(ATP)系統與量子密鑰分配地面終端配合,在地面站與目標飛行器之間建立起量子信道,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回家」了!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4月23日,推進劑補加試驗開始這是天宮二號與貨運飛船進行的第一次推進劑補加也是中國首次推進劑補加試驗
  •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好消息
    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天宮二號」科普來了(七):「天極」望遠鏡:揭開恆星「生命之花...
    」一起上天,去探測宇宙中的伽馬射線。  「天極」望遠鏡2013年8月完成初樣的研製,轉入正樣研製。2015年完成正樣研製,2016年9月中旬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天極」望遠鏡由偏振探測器(OBOX)和電控箱(IBOX)兩個單機組成。
  • 「數」說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結構示意圖 2016年9月15日 天宮二號在中秋月夜成功發射2019年7月19日 天宮二號受控離軌再入大氣層
  • 天宮二號即將墜毀?上天兩年幹了啥 和歐美技術不斷縮小
    中國航天局對外公布消息稱,我國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即將在7月19日,受控墜毀。據了解,屆時天宮二號將在墜毀過程中,與大氣層產生激烈摩擦,然後燃起的高溫火焰將會把天宮二號的大部分機體焚燒殆盡,小部分會根據電腦計算的軌跡,墜落到地球航天墳場,不會對地面建築和人員、牲畜造成任何傷害。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探訪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
    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搭載了十多項應用載荷,將進行空間冷原子鐘、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新型材料製備、水稻培養等多個實驗。而其中最高大上的,或許就是探索可能與黑洞形成緊密相關的,神秘的伽瑪射線暴的「天極」望遠鏡了。「天極」又名伽瑪暴偏振儀(英文名POLAR),是「天宮二號」上據說唯一中國與國際合作的實驗項目。
  • 天宮二號已「回家」!2分鐘獨家回顧她的燦爛一生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始了為期33天的太空駐留生活。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 竟然擁有全球兩大最尖端科技,中國天宮二號到底多厲害?
    後面我國會在海南文昌新建一個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天宮一號完成了兩次對接:第一次: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第二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體檢確保萬無一失 9月9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等飛行產品完成總裝測試等技術區各項工作後,火箭與「天宮二號」組合體搭載著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總裝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1.5小時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
  • 天宮二號計劃執行哪些任務?
    預計10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執行中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載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後,計劃在天宮二號駐留30天,加上獨立飛行3天,總飛行時間從神舟十號的15天增加到33天,將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 天宮二號已回家,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天宮二號今晚發射 這些「秘密」不知道怎麼行!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0月中下旬發射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入高度為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等待交會對接。  「天宮二號」與「天宮一號」有何區別?  僅從外形上來看,「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並無太大的區別,甚至說她倆是「孿生姐妹」也不為過,畢竟,「天宮二號」原本就是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
  •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超1000天 今天,歡迎回家
    高精度「定時神針」對深空探測影響深遠「該項目系統複雜、難度大、創新性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國際上首個在軌運行的冷原子鐘,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今年4月召開了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成果鑑定會,與會專家給出了這樣肯定的意見。
  • 「身強體壯」的天宮二號為何此時「退休」?專家這樣說
    郭兆煒 保石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揭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到底有多牛?
    中新網9月15日電 在超期服役長達兩年半之後,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完成使命」。而即將升空的接力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開創更多「第一次」,除了要印證航天員在軌中期駐留,還要開展14項實驗,涉及八大領域。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北京時間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
  • 天宮二號為對接神舟十一號備足高端設備 多方位對地成像-相機 天宮...
    原標題:天宮二號為對接神舟十一號備足高端設備 多方位對地成像  圖片說明:9月17日至23日,2016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集中開展,圖為觀眾在北京中國科技館排隊體驗天宮二號模擬艙。北京主場活動共設5個板塊、400餘項重點內容。
  • 天文學家們從新的伽馬射線暴中探測到了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光波
    這兩個爆炸是伽馬射線暴----宇宙中最大能量光波的短暫爆發。望遠鏡在探測到第一個射線暴,並在幾個月後探測到了第二個射線暴(下文簡稱『1月射線暴』),其光波的能量是可見光能量的一千億倍。伽馬射線暴的出現沒有任何前兆,而且在僅數秒鐘後就銷聲匿跡,所以天文學家的動作必須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