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科普來了(七):「天極」望遠鏡:揭開恆星「生命之花...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說到望遠鏡,你會首先想到什麼?——雙筒?「牛反」?亦或是高大上的「哈勃」?


各種光學望遠鏡(左上:雙筒望遠鏡;左下:天文愛好者常用的望遠鏡;右:哈勃空間望遠鏡)

  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更高端的,它的名字叫「天極」,即將隨著「天宮二號」一起上天,去探測宇宙中的伽馬射線。

  什麼?說到伽馬射線你就蒙了?別急,醫院檢查身體所用的X光以及地鐵機場安檢用的X光就是它的同類~

  不過,「天極」可不是普通的伽瑪射線望遠鏡,它可是探測伽瑪暴所發出的伽瑪射線的偏振的神器

科學「小白」知識向

  伽瑪射線有多神秘?

  大家知道,我們眼睛能看見的光叫做可見光,伽瑪射線與可見光一樣,都是電磁波。

  電磁波就像湖面的水波,振蕩著向前傳播。


水波(圖片來自網絡)

  電磁波按波長(即相鄰兩個波峰的距離)從長到短,可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等等。

  因此,伽瑪射線是波長最短、能量最強的電磁波,它的能量比可見光大幾十萬倍以上。


電磁波能譜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伽瑪射線有很強的穿透性。

  怎麼說呢?如果你想有效遮擋可見光,稍厚的窗簾便能實現,而如果是屏蔽伽瑪射線的話,則需要厚厚的牆、鉛磚或者….地球大氣層。

  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正因為有大氣層,所以宇宙天體產生的各種伽瑪射線才無法到達地面毀滅地球生物!而另一方面,也因為有大氣層,所以人們要想探測宇宙產生的伽馬射線和伽瑪暴,就只能在太空中使用衛星實現了。

伽瑪暴是什麼?

  恆星的「生命之花」

  伽瑪暴是宇宙伽瑪射線暴的簡稱。

  顧名思義,它是宇宙中突然產生的伽瑪射線大爆發,就像涓涓細流突然變成滾滾大江。那麼,它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呢?

  在晴朗的夜空,普通人肉眼可見九千多顆星星,其中大部分是恆星——與太陽同類。有些恆星比太陽大幾十倍,它們從形成至死亡的時間(壽命)比太陽短得多。

  在它們一生輝煌即將結束之際,將發生劇烈爆炸,整個恆星解體,星體中心的物質將壓縮形成黑洞,黑洞瘋狂地吞噬周圍物質…...


電影《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並不是所有物質都掉入那無底的深淵,部分物質以近乎光速噴發而出,形成宇宙中最壯麗的「煙花」。

  「煙花」在其內部磁場的作用下將產生極其強烈的伽瑪射線輻射,持續時間長則不過幾千秒,短則不足百分之一秒,然而其亮度卻超過全宇宙其它天體的總和,輻射能量跟太陽一生(百億年)輻射的總能量相當。猶如恆星最後的「生命之花」,集一生的輝煌於一瞬,化作最美的告別,它們就是伽瑪暴。

伽瑪暴--恆星的「生命之花」。左:伽瑪暴的正面示意圖;右:伽瑪暴的側面示意圖 (圖片均來自網絡)

  從1973年公布發現伽瑪暴以來,關於它們的研究一直是天文學和物理學中一個極其活躍的前沿領域。1997年至今,伽瑪暴的觀測研究曾四次被美國的《科學》雜誌評為世界年度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2013年11月24日,多國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同時發表四篇論文,報告了使用在太空運行的望遠鏡觀測到的迄今最亮的伽瑪暴(編號GRB 130427A)。它發生在距離地球36億光年,是來自獅子座的一顆質量達到太陽的20到30倍的恆星的大爆炸。在它發生時,人們在地面使用雙筒望遠鏡也能一睹其風採。


迄今人們觀測到的最亮的伽瑪暴,它爆發時比宇宙其它天體的總和還亮!左:伽瑪暴發生前的天圖;右:伽瑪暴發生時的天圖(圖片來自網絡)

  目前,人類看到的最遙遠的伽瑪暴(編號GRB 090423)距離地球132億光年,在它發生時宇宙尚處於兒童時期,僅僅6億多歲。

  經過這麼多年的觀測研究,現在我們比較清楚的知道,持續時間長的伽瑪暴常起源於大質量恆星的塌縮,而短於2秒鐘的伽瑪暴很可能來自於雙中子星或者黑洞-中子星系統的合併。

  與引力波共舞?

  沒錯,就是年初刷屏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百年前的預言,人們嘗試探測它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了。

  2016年2月,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aLIGO)宣布歷史性地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編號GW 150914),使人類正式進入了引力波天文學時代…也讓我們見識了全球科普大刷屏是什麼樣子。

  引力波是如何產生的呢?

  將兩顆幾十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分別壓縮至10公裡左右,形成密度極高的星體,即緻密星。如果緻密星的引力大到連光也不能從星體逃出,它們便是黑洞了。再讓這兩顆黑洞相互靠近、高速繞轉,它們將產生強烈的引力波。引力波帶走大量能量,使它們愈加靠近,直至碰在一起,劇烈合併,最終形成一顆新的黑洞。

  由於兩個黑洞只在即將接觸及合併瞬間發出的引力波才會很強,而這個過程前後產生的引力波很弱,看上去就像引力波是突然爆發一樣,因此這一現象也被稱做「引力波暴」


兩顆緻密星(黑洞或中子星)產生引力波(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估計,兩顆緻密星(比如黑洞、中子星)碰撞合併的過程不僅能產生引力波暴,也很可能產生伽瑪暴。

  這類伽瑪暴通常比恆星生命晚期爆炸產生的伽瑪暴要短,但發射的伽瑪射線的平均能量更高。如果將伽瑪暴比作宇宙中的閃電,照耀長空、一時無兩,引力波暴就是宇宙中的雷鳴,震蕩寰宇、唯我獨尊。

  宇宙何其大,黑洞何其多,兩個黑洞親密結伴的情形(即雙黑洞系統)也不少。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已探測到三例雙黑洞系統產生的引力波暴,但遺憾的是還沒有探測到對應的伽瑪暴。

  未來幾年,「天極」將監測搜索引力波暴對應的伽瑪暴。如果幸運地探測到與引力波事件關聯的伽瑪暴,將無疑有助於揭開這宇宙中最劇烈的閃電與雷鳴的起源之謎。

伽瑪暴的偏振又是神馬?

  伽瑪暴的偏振是指伽瑪暴發射的伽瑪射線的偏振。

  那麼,伽瑪射線的偏振又是什麼呢?讓我們用圖說話。

  如下圖所示,電磁波向左傳播,跟傳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內包含振動的電場和磁場,它們也互相垂直,其中電場的振動方向即電磁波的偏振方向。


電磁波(根據網絡圖片修改)

  同樣的,伽瑪暴發出的伽瑪射線也是電磁波,伽瑪射線的偏振就是電磁波電場的振動方向。

  如何更直觀地理解偏振?讓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你站在房間裡,窗戶上裝著豎狀的防盜欄杆,如果你想向屋外遞出一個大的圓盤,你必須把盤子豎過來順著欄杆方向遞出去,否則會被欄杆卡住。

  伽瑪光子就類似這個圓盤,如果你在光路上放一個電磁波的防盜欄杆,那麼只有一個偏振方向的光子才能完全透過這樣的欄杆,別的偏振方向的光子透過去的強度會減少,垂直方向偏振的光子則完全不能透過,這個欄杆就是偏振濾片。

  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可以帶上偏振眼鏡看3D電影,還可以做成攝影用的旋轉偏振濾鏡放置在相機鏡頭前使天空變得更藍,或濾掉水面的反射光從而清晰地拍攝水中的魚。


無偏(即偏振方向分布在各個方向)的電磁波經過偏振過濾片後得到偏振光(根據網絡圖片修改)

為什麼要探測伽瑪暴的偏振?

  宇宙天體產生的伽瑪射線光子具有如下四方面的信息:光子的到達時間、能量、方向以及偏振。

  科學家對前三個方面都已經有成熟的辦法來探測研究,然而在最後的偏振探測上碰了釘子,因為測量伽瑪射線的偏振很難,迄今還沒有對伽瑪暴偏振進行高精度的系統性探測研究。

  那麼假如探測到了偏振數據,它們具體可以用來研究什麼問題呢?伽瑪暴的伽瑪射線產生於非常接近光速的相對論噴流中,利用伽瑪射線的偏振可以測量噴流的物質和磁場結構,反推產生噴流的黑洞及其周圍物質的性質,並且可以用來檢驗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物理理論,這些都是無法在地球實驗室實現的。

  因此,測量伽瑪射線偏振性質將為伽瑪暴研究打開一扇新的窗口,有望取得新的進展和發現。

  實際上,天文學的發展向來是由觀測驅動的,理論的突破往往建立在新的觀測基礎之上。

  正如科學家所說,望遠鏡和探測器,是天文學這輛火車的車頭。天文學家一方面把望遠鏡做得更大更靈敏,讓火車跑得更快,同時還在思考如何修建新的鐵路開鑿新的隧道,讓火車可以領略不同的風景。

  伽瑪射線偏振探測就是這樣一條新鐵路,科學家努力了40多年仍未完全成功,但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伽瑪射線偏振觀測將為我們帶來一片全新的天空。

「天極」望遠鏡是什麼?

  「天極」望遠鏡的全稱是「天極」伽瑪暴偏振探測儀(英文名POLAR),是專門用於測量伽瑪暴偏振(如果您還不知道在說啥,請複習上述基礎知識)的高靈敏度探測器,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TG-2)搭載的所有實驗中唯一的國際合作項目。

  「天極」望遠鏡2013年8月完成初樣的研製,轉入正樣研製。2015年完成正樣研製,2016年9月中旬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天極」望遠鏡由偏振探測器(OBOX)和電控箱(IBOX)兩個單機組成。其中偏振探測器又由低壓供電電路、高壓供電電路、中心觸發電路和探測單體組成,電控箱又由低壓模塊和主控單元模塊組成。


「天極」望遠鏡的組成

  「天極」望遠鏡的偏振探測器將安裝於「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艙外,背對地球指向天空,可以有效地捕捉到伽瑪暴爆發過程中產生的伽瑪光子,並測量它們的偏振性質。

  電控箱將安裝於「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艙內,主要負責為偏振探測器提供低壓電源、控制數據傳輸以及和衛星平臺應用系統之間進行通訊等。


「天極」望遠鏡的設計原理圖。左:偏振探測器;右:電控箱


「天極」望遠鏡的實物圖。左:偏振探測器;右:電控箱

「天極」望遠鏡做什麼?「天極」:偏愛伽瑪暴的小蜜蜂

  我們知道,人的眼睛對光的偏振狀態是不能分辨的,但某些昆蟲的眼睛對偏振卻很敏感。

  比如蜜蜂有五隻眼:三隻單眼、兩隻複眼,每隻複眼包含有6300個小眼,這些小眼能根據太陽的偏振光確定太陽的方位,然後以太陽為定向標來判斷方向,所以蜜蜂無論外出採蜜還是回巢,都不會迷路。


左:昆蟲的複眼(圖片來自網絡);右:「天極」望遠鏡的探測器

  為了測量伽瑪射線的偏振,「天極」望遠鏡採用1600根塑料閃爍棒(可不是普通的塑料哦,伽瑪射線在該材料中可誘發螢光)組成一個探測器陣列(是不是很像小蜜蜂的複眼?),通過測量每個伽瑪射線光子同時作用的多根塑料閃爍棒的位置分布獲取偏振信息。

  雖然「天極」望遠鏡跟小蜜蜂測量偏振的原理並不相同,但二者在「眼睛」的構造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由於伽瑪暴是不可預測的隨機發生的天文事件,為了最大限度地捕捉伽瑪暴,「天極」望遠鏡將在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多地開機運行,猶如辛勤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尋找宇宙中最壯麗的恆星「生命之花」。

「天極」:探索宇宙「天機」

  伽瑪暴的起源及相應的物理過程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研究的最前沿課題之一。

  它涉及宇宙學尺度上的恆星級過程,能夠將天體物理中最重要的三個層次——恆星、星系以及宇宙學聯繫起來。

  雖然這十幾年來人們對伽瑪暴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有關伽瑪暴的一些基本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對伽瑪暴伽瑪射線偏振的研究可以為許多伽瑪暴問題提供新的線索。

  雖然對伽瑪暴伽瑪射線偏振的測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儀器能力的限制,目前國際上的觀測結果還非常少,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測量結果達到了科學意義上的確認程度。

  「天極」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是高精度且系統性地測量伽瑪射線暴的偏振性質。

  預期運行兩年「天極」可以探測到大約100個伽瑪射線暴,同時作為國際上最靈敏的伽瑪射線暴偏振探測儀器,「天極」能夠獲得高精度伽瑪射線偏振測量的最大樣本。

  通過系統地測量伽瑪射線暴的偏振,能夠從觀測上對伽瑪射線暴的輻射機制等物理模型加以限制或約束,為更好的理解宇宙中極端天體物理環境下的這種最劇烈的爆發現象產生的機製做出重要的貢獻。

「天極」望遠鏡是誰做的?

  「天極」望遠鏡是中歐國際合作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瑞士日內瓦大學(UoG: University of Geneva)、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PSI: Paul Scherrer Institut)和波蘭核物理研究所(NCBJ:National Centre for Nuclear Research)等單位共同參與。

  中科院高能所具體負責:

  1)「天極」望遠鏡方案的確定;

  2)電控箱的硬、軟體研製;

  3)13套探測單體的研製;

  4)負責牽頭完成「天極」望遠鏡科學數據中心建設。

  日內瓦大學具體負責:

  1)探測器的低壓供電電路研製;

  2)高壓供電電路的研製;

  3)12套探測單體的研製;

  4)負責探測器的結構和熱設計。

  保羅謝爾研究所具體負責:

  1)探測單體的前端電子學研製;

  2)中心觸發模塊研製。

  中歐各合作單位共同完成了「天極」望遠鏡在軌軟體,其中軟體編寫主要由高能所、保羅謝爾研究所和波蘭核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日內瓦大學重點參與軟體的測試和驗證工作。

  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載荷運控中心提供了部分「天極」望遠鏡快視軟體。

(部分內容參考公開資料)

相關焦點

  • 「天極」探秘宇宙「生命之花」
    原標題:「天極」探秘宇宙「生命之花」——「天宮二號」國際合作實驗項目伽瑪暴偏振探測《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11月12日 第 09 版)」望遠鏡設計原理圖伴隨著「天宮二號」升空的荷載實驗項目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4項,因此,這個「天上宮闕」堪稱中國航天史上「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
  • 伽瑪暴綻放最美宇宙「生命之花」
    大質量恆星迅速耗盡核燃料後,在生命最後時刻,內部會發生劇烈爆發,這是由於其核心已無法再繼續反應產生能量,於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並迅速形成一個黑洞。理論上講,坍縮過程中能量會沿著兩個極窄的方向以高能輻射的形式發射出去,這也就形成了伽瑪暴。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探訪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
    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搭載了十多項應用載荷,將進行空間冷原子鐘、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新型材料製備、水稻培養等多個實驗。而其中最高大上的,或許就是探索可能與黑洞形成緊密相關的,神秘的伽瑪射線暴的「天極」望遠鏡了。「天極」又名伽瑪暴偏振儀(英文名POLAR),是「天宮二號」上據說唯一中國與國際合作的實驗項目。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空間實驗任務之多史無前例 「天宮二號」升空後將成為我國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各類計劃的實驗項目達到史無前例的14項,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大多是當前世界最前沿的探索領域。
  • 中國航天向前的堅實一步,細說天宮二號強大的技術
    天宮二號相當於我國的太空基地,一直運行在圍繞地球的軌道上,仿佛是地球的的守護神,稱呼它為天宮二號還是很生動形象的。兩名太空人乘坐的神舟十一號從地球上一飛沖天,進入地球軌道後,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相對接,成為一個整體。這個時候太空人們從神舟十一號進入天宮二號,然後在天宮二號上開始了將近一個月的太空生活。
  • 天宮二號今晚發射 這些「秘密」不知道怎麼行!
    「天宮二號」挑起了其中的重擔。  未來我國的空間站長什麼樣?  在「天宮二號」發射運行一段時間後,「神舟十一號」也將進入太空與之會合,屆時「神舟十一號」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重點開展人在太空的中期駐留試驗。
  •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透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已完成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 天宮二號:科學「聖殿」 凌霄而起—新聞—科學網
    浩瀚的夜空敞開無際的胸懷,迎接了中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天宮」,當浪漫多情的中國古人創造出這一傳說中的聖殿時,恐怕料想不到,炎黃子孫會在幾千年後打造出真正的「天宮」,送入深邃的宇宙。這是高端科技與卓絕智慧誕出的科學「聖殿」。這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
  • 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將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在軌維修技術、空間站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將與天宮二號「合體」  神舟十一號進入太空後將與天宮二號「合體」,兩名男航天員將在天宮二號內進行為期30天的駐留試驗,為天宮二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技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後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
  • 神舟十一號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
    央廣網酒泉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劉禕辰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入軌後,兩天內將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專家表示,航天員在太空中將有100多種食品供選擇,這些食品採用特殊包裝,最長可保存1年時間。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天宮二號發射    中秋之夜,我想和你一起去天宮賞月    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天宮二號」究竟是座什麼「宮」?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星際之途上有何作用?新華社記者九問有關專家,帶您一起揭開「天二」的神秘面紗!    一問:天宮二號長啥樣,住在裡面舒服嗎?
  • 從天宮二號到航天技術試驗,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明星」
    朱樅鵬,空間站工程航天技術試驗領域負責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空間站工程航天技術試驗領域負責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憶起兒時。「宇宙的恆星看上去是不動的,但衛星跑得很快,一個亮點,從頭頂上幾分鐘就飛過去了。」朱樅鵬家裡有一套《十萬個為什麼》,他喜歡看那些會飛的東西。「飛機、火箭、衛星……小孩兒看著就特別好奇。」
  • "走進"天宮二號:既是太空實驗室 又是航天員的"太空之家"
    圖為天宮二號發射全過程示意圖。  新華社發  成功發射入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在離地球近40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繞地球飛行。這個長10米、最大直徑3米多,重約8噸的人造太空飛行器,雖然在浩瀚太空只是一個難以分辨的「小不點」,但卻是一個真正的太空實驗室,是能供航天員居住的「太空之家」。  升級版的「太空之家」,高智能是突出特點  天宮二號堪稱天宮一號這個「太空之家」的升級版。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算是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是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的第一個家。
  • 揭開宇宙奧秘:羅曼太空望遠鏡來了,視野比哈勃望遠鏡大100倍
    圍繞前景恆星運行的行星也可能會修改透鏡光,充當它們自己的微小透鏡。這些小的特徵推動了羅曼太空望遠鏡微透鏡研究的設計。IPAC/加州理工學院羅馬科學支持中心的任務負責人雷切爾·阿克森(Rachel Akeson)說:有了如此大量的恆星和頻繁觀測,羅曼太空望遠鏡的微透鏡測量將會看到數千次行星事件。每顆行星都會有一個獨特籤名,我們可以用它來確定行星的質量和與恆星的距離。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樊晨還記得那年天宮一號順利升空時的舉國歡騰,還記得那年神八、神九和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深情之吻」,而如今接替的天宮二號沐浴著中秋的皎潔月光,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的託舉下,也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二號的系統是模塊化設計,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屬於首創。
  • 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要去揭開恆星搖籃之謎了
    撥雲散霧,超強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恆星源起之謎  在絢爛如畫的獵戶星雲中,一個恆星的搖籃孕育著數不勝數的新恆星,它將成為計劃於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究對象。「我們想,能否通過探析這些極低質量天體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來幫助我們弄清它們是孤立形成的,還是實際上是環繞恆星周圍軌道形成的行星,並在某種相互作用中被踢出軌道了。」  科學家將利用多色韋伯圖像來尋找質量非常低的天體,分辨有多少不同質量類別的天體,例如:有多少與太陽質量相同?有多少是太陽質量的十分之一?有多少是太陽質量的百分之一?此外他們還會用韋伯望遠鏡來分析它們的大氣層。
  • 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要去揭開恆星搖籃之謎了
    撥雲散霧,超強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恆星源起之謎在絢爛如畫的獵戶星雲中,一個恆星的搖籃孕育著數不勝數的新恆星,它將成為計劃於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究對象。由恆星形成領域的韋伯跨學科科學家馬克·麥考琳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對星雲內部的獵戶四邊形星團進行觀測與考察。這個星團僅有4光年大,相當於太陽到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距離,卻聚集了大約1000顆年輕恆星。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總設計師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李瑞 王晶)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
  • 天宮二號資料照片介紹 有哪些看點與天宮一號哪些不同
    從明天開始,「天宮二號」將進入發射窗口期,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什麼時候發射】。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已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  9月9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長徵二號」F T2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塔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