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已「回家」!2分鐘獨家回顧她的燦爛一生

2020-12-03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文字部分由中國科普博覽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製作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在軌運行1036天後,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在軌運行1036天後,天宮二號受控離軌,回到地球的懷抱,少量殘骸落在南太平洋安全海域,也是著名的太空飛行器安眠地。

徵程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在九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始了為期33天的太空駐留生活。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4月27日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了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在太空實現在軌推進劑補加的國家。

2017年6月19號,天舟一號以高難度動作順利完成了與天宮二號的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鞏固了太空飛行器多方位空間交會技術。

△伴隨衛星拍攝的天宮二號神舟飛船組合

使命天宮二號是中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在軌工作的1000多天裡,支持開展了4大領域8個主題14項高水平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領域最廣、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天宮二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科學成果。

空間基礎物理學前沿取得重大突破,重點領域方向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例如,超高精度空間冷原子鐘實驗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在軌運行。根據在軌測試結果推算,冷原子鐘日穩定度達到了7.2×10^-16(誤差僅為3000萬年一秒),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空間冷原子鐘

世界上首臺大面積、大視場、高精度伽馬暴偏振探測儀,開闢了伽馬暴偏振探測新窗口,共計探測到了55個伽馬暴。同時,國內首次實現了利用觀測到的蟹狀星雲脈衝星信號進行定軌;成功探測到了若干太陽X射線暴。

地球科學觀測和應用新技術領域實現了技術體制創新發展,取得顯著的應用效益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三維微波成像高度計、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對陸地、海洋和大氣進行觀測和遙感應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且相關技術體制已經應用到海洋動力衛星等國家重點任務中。

△東太平洋海域的三維海面

多個空間科學領域發現新現象 獲得特色鮮明的科學成果在長周期空間高等植物培養實驗中,擬南芥和水稻幸運地當選「植物太空人」,6個月便完成了我國首次「從種子到種子」高等植物全周期培養實驗,為人類長期探索空間提供重要保障。

微重力流體物理、材料科學實驗在寶貴的微重力環境下,也發現了一批新的科學現象,對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都有重要價值。

突破並在軌驗證多項核心關鍵技術除了空間科學實驗,天宮二號還突破並在軌驗證了數十項戰略性空間應用新技術和核心關鍵技術,自研多個核心探測器件和部組件,驗證了多項新型技術體制,實現十餘項技術轉移轉化,顯著提高了我國空間科學與應用自主可控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

除此之外,超期服役的天宮二號還拓展進行了多項試驗,獲得了一批寶貴的科學數據。

總得來說,通過實施天宮二號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為我國空間站中大規模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歸來天宮二號原設計壽命為兩年左右,現在已經是超期服役的第三年,在此期間,她狀態良好,超出預期地完成工作,又在今天謝幕,把留戀留在心底,把舞臺交給了未來空間站,也將中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的接力棒成功交接到下一站。

△中國空間站.gif

成文前,我們曾有幸拜訪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這裡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天宮二號的14項科學實驗全部由這裡統籌、支撐。與外界沸騰的聲音和我們略感焦灼的心情不同,中心的氣氛顯得忙碌卻平靜,科學家們手頭的工作一刻未停。天宮二號的謝幕,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上一段徵程的結束,但不意味著休息,他們已經投入到未來空間站的總體技術支持工作,踏上新的徵途。

在此,讓我們致敬天宮二號,致敬所有的科學家和航天人。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6分
  •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時間:2019-07-19 12: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天宮二號回家.在外漂泊3年之後,天宮二號終於要在今天踏上歸途.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將於今天重返地球,預計在大氣層最後發光發熱後,剩下部分未燃燒盡的殘骸將落入南太平     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 「天宮二號」已走完它的一生
    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成功,則標誌著我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圓滿完成,我國自此邁入空間站時代。「天宮二號」除了要完成各種實驗,還背負有四大任務: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在軌維修技術試驗以及14個領域的載荷設備應用。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牧星人」是怎樣把天宮二號帶回家的
    科技日報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為了確保天宮二號受控再入任務順利實施,被稱為「牧星人」的飛控人員需要開展長周期精確軌道確定、兩脈衝聯合控制、精確控制計算、殘骸散布分析等常規工作,綜合考慮控制要求和測控資源分配等條件約束,確保飛控計劃、注入數據和上行指令準確無誤。同時要準備十多套應急預案,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那麼,「牧星人」是怎樣把天宮二號帶回家的?
  • 天宮二號獨家故事:1036天熱血青春!
    在那裡,天宮二號「肚子」裡十餘件載荷、設備接到指令,陸續熄滅工作指示燈,靜待歸途。3天後,也就是7月19日的晚上,人們迎來了天宮二號「回家」的消息。這個被稱作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空間實驗室,再一次穿過大氣層,感受地球溫度,回到了久違的人類家園。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從相繼成功發射到「天神之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9月15日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已在軌運行一個多月。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進入太空後,陸續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
  • 天宮二號已回家,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超1000天 今天,歡迎回家
    今天,是你「回家」的日子,也是我們「永別」的日子。天宮二號,你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雖然你的設計在軌壽命只有兩年,但從2016年9月15日,你在我們望著月亮、品著月餅的深情注視下飛向蒼穹起,你已在軌飛行了超過1000天。科學家們說,你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光榮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
    來源:科技日報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從2016年9月發射至此,它的運行天數,定格在「1036」這個數字上。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空間冷原子鐘:極度精準的「量天尺」在基礎物理前沿研究方面,天宮二號搭載了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實現了天穩7.2×10-16的超高精度,相當於3000萬年的誤差小於1秒。
  • 「新華社天宮二號電」是這樣煉成的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
    她暗自感慨:這可能是十幾年記者生涯裡做過的唯一一次可以吸引家裡小朋友參與互動的報導。    是新媒體的發展讓媒體人與受眾的互動如此「零距離」,更是媒體融合的洶湧大潮讓新華社這樣的媒體奮起直追、不落人後,在這次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報導中,引領了全媒體報導的潮流。    從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我們宣布《厲害了!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身強體壯」的天宮二號為何此時「退休」?專家這樣說
    郭兆煒 保石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好消息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開展六十餘項空間實驗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本報記者 付毅飛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天宮二號再入成功!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晚間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天宮奇遇記:當天宮二號遇上了東方紅一號
    2019年7月的一天「東方紅一號」衛星和「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在距離地球約400公裡的軌道不期而遇,雙方軌道相距僅有40餘公裡。「您是『東方紅一號』老爺爺吧?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叫『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是祖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我是2016年9月1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二F火箭上來的。」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浩瀚星辰的徵途已經開啟,太空,中國天宮二號來了!下面請跟著小編一起回顧一下天宮升空的精彩瞬間——🕒長徵二號F T2火箭點火,託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長徵二號F T2火箭一二級分離。
  • 天宮二號相比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
    天宮二號的發射升空將是繼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之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第二次飛行。   臨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天宮二號準備好了嗎?「目前天宮二號已扣上整流罩並與長徵二號2F T2運載火箭對接,整體狀況不錯,已從總裝廠房移至發射塔等待發射。」
  • 「二丫」天宮二號要回家了 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總長10.4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太陽帆板展開後翼展寬度約18.4米,起飛重量約8.6噸,雖然是個龐然大物,天宮二號卻被網友親切地稱為「二丫」。2016年9月15號,「二丫」發射升空。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目前已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