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星人」是怎樣把天宮二號帶回家的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科技日報

在南太平洋深處,有一個僻靜的地方叫做「尼莫點」。這裡距離最近的陸地也有將近2700公裡,不僅人跡罕至,連海洋生物也很稀少,只有部分海底細菌可以存活。

因而,該處成為了「太空飛行器墳場」。自從蘇聯首次在尼莫點海域墜落太空飛行器殘骸,國際上共有200多個太空飛行器「遺體」在此長眠。7月19日,落葉歸根的天宮二號,也以此處作為了最終歸宿。

可能有人覺得,控制太空飛行器返回不過是發送幾個指令而已。表面上看或許如此,但背後絕非這麼簡單。科技日報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為了確保天宮二號受控再入任務順利實施,被稱為「牧星人」的飛控人員需要開展長周期精確軌道確定、兩脈衝聯合控制、精確控制計算、殘骸散布分析等常規工作,綜合考慮控制要求和測控資源分配等條件約束,確保飛控計劃、注入數據和上行指令準確無誤。同時要準備十多套應急預案,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那麼,「牧星人」是怎樣把天宮二號帶回家的?

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孫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介紹,天宮二號的離軌控制分兩步實施。先讓它來個「180度轉身」,變成推進器向前。7月18日天宮二號飛到我國喀什測控站上空時,地面發送降軌指令,利用發動機反推讓它減速,使它在繼續繞地球飛行半圈後,在南太平洋上空從此前高度約390公裡的圓形軌道,進入近地點200公裡的橢圓形軌道。

開展這一波操作主要是出於穩妥考慮。孫軍說,畢竟天宮二號已經有一年多時間沒有實施軌道控制,雖然其「健康狀態」一直處於監測之中,但發動機會不會出現預料之外的問題,只有試一試才能打包票。分兩次實施降軌,可以及早發現問題,為異常情況留出更多調整餘地。

首次降軌完成後,地面人員會迅速對任務情況進行精確測量和標定,以進一步掌握髮動機的工作、推力情況,相當於為後續動作校正了「準心」。

站得更近、試過了「槍」、準心也校正了,「打靶」當然更有把握。

由於地球在由西向東不斷自轉,天宮二號每90分鐘繞地球飛一圈回來,星下點都會向西偏移,兩圈以後飛行軌跡就超出了安全落區範圍。因此第二次降軌被安排在7月19日,地球自轉一天後進行。

孫軍介紹,此次控制目標是將軌道近地點從200公裡降到70公裡以內,讓天宮二號直接進入大氣層。

不過,太空飛行器進入大氣層後會迅速燒蝕分解、不再受控,少量燒蝕殘留物將隨慣性呈拋物線墜落。因此這次控制,主要要在軌道高度120公裡以上完成。天宮二號進入稠密大氣之後,就沒有「回頭路」了。

天宮二號的預定落區是一個東西方向長約8000公裡、南北寬約1700公裡的矩形,聽上去很廣闊,其實對於以每秒7.8公裡速度再入返回的太空飛行器來說,測控精度要求很高。如果發生意外,採取應急措施的時間非常有限。

孫軍說,這一階段最大的安全隱患仍來自發動機。如果發動機不能及時點火反推,或者推力不夠未能將軌道降到預定高度,殘骸落點將超出落區範圍,可能對地面造成威脅。假如發生這種情況,地面必須迅速計算誤差,向天宮二號注入新的控制參數;如果主推進器失效,則要讓原本負責偏航和俯仰的姿控發動機「替補登場」,完成剩下的任務。無論採取哪種應急舉措,都必須在幾分鐘內完成,才能確保殘骸落入指定範圍。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21時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在「牧星人」的精心呵護下,設計壽命兩年的天宮二號在太空平安度過了1036天,最終受控榮歸。(記者 付毅飛)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時間:2019-07-19 12: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天宮二號回家.在外漂泊3年之後,天宮二號終於要在今天踏上歸途.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將於今天重返地球,預計在大氣層最後發光發熱後,剩下部分未燃燒盡的殘骸將落入南太平     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回家」了!2016年9月15日,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中新社發 孫浩 攝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電科:海陸空遙測定位守護「天宮二號」女神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承載著中國人的夢想和使命,「天宮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飛行正常,遙測正常,跟蹤正常,發現目標!」    「天宮二號」直刺蒼穹,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內,來自不同方向測控站的報告聲接連響起。
  •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
    來源:科技日報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從2016年9月發射至此,它的運行天數,定格在「1036」這個數字上。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超1000天 今天,歡迎回家
    今天,是你「回家」的日子,也是我們「永別」的日子。天宮二號,你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雖然你的設計在軌壽命只有兩年,但從2016年9月15日,你在我們望著月亮、品著月餅的深情注視下飛向蒼穹起,你已在軌飛行了超過1000天。科學家們說,你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光榮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 天宮二號為啥帶這本書帶上天?聽楊利偉講端詳
    人民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申寧)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升空。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隨「天宮二號」一起飛天的,還有一本書——《家風》,在太空翱翔了兩個月後,這本書由神舟十一號任務乘組航天員帶回地面。為什麼會選擇《家風》?今天,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王俊成,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颺博士做客人民網,暢談這背後的故事。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天宮奇遇記:當天宮二號遇上了東方紅一號
    2019年7月的一天「東方紅一號」衛星和「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在距離地球約400公裡的軌道不期而遇,雙方軌道相距僅有40餘公裡。「您是『東方紅一號』老爺爺吧?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叫『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是祖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我是2016年9月1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二F火箭上來的。」
  •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好消息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開展六十餘項空間實驗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本報記者 付毅飛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天宮二號2020年前上天
    長江商報消息 任務將更貼近空間站,試驗項目也更多據新華社電 昨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天宮二號正在積極研製中,「按計劃,2020年前後我們要發射空間站,天宮二號肯定要在這之前上天。」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小橘子們應該都知道,最近,很多西方媒體大呼小叫地出來狠狠帶了一波節奏,起因就是咱們中國的天宮一號要返回地球了,於是,「天宮一號要失控撞地球了」「攜帶有毒物質」等等各種聳人聽聞的惡意渲染搞得像世界末日要來臨一樣。
  • 天宮二號已回家,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
    遨遊太空近3年的天宮二號19日晚在預定時間內返回地球,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用極其壯烈的方式為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畫上圓滿句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天宮二號已「回家」!2分鐘獨家回顧她的燦爛一生
    在軌運行1036天後,天宮二號受控離軌,回到地球的懷抱,少量殘骸落在南太平洋安全海域,也是著名的太空飛行器安眠地。徵程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在九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始了為期33天的太空駐留生活。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數」說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結構示意圖 2016年9月15日 天宮二號在中秋月夜成功發射2019年7月19日 天宮二號受控離軌再入大氣層
  • 問問神秘「牧星人」!
    他們,也被形象地稱為「牧星人」。  2017年時值中國航天測控事業建立50周年。一代代「牧星人」幹著驚天動地事,卻一直做著隱姓埋名人。他們,又是如何賡續奮鬥,將一面面五星紅旗插上寰宇九天?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七號成功首飛,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僅2016年,中國航天便發射火箭22次,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以100%的成功率,完成全部發射測控任務,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中國青年網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心能夠同時支持我國所有航天發射場多顆太空飛行器並行發射測控。
  • 神舟十一號,歡迎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表示,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神舟十一號,歡迎回家!航天英雄,歡迎回家!北京時間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
  • 天宮二號航天員首次同步收看《新聞聯播》
    兩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已經在天宮二號生活了近4天,他們已經開展了多項太空實驗。「很憧憬從太空看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祖國。」陳冬說,把任務完成好之餘想「拍拍照,多看看窗外的風景」。景海鵬說,他第一次執行太空任務時忘了拍照,第二次才得以如願。這幾天他們在太空生活怎樣?經歷了哪些事情?有沒有看到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