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用伽馬射線望遠鏡繪製首個全天空圖

2020-12-07 科學網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利用最近發射的伽馬射線大區域太空望遠鏡(GLAST)所獲得的最初觀察結果,科學家繪製出了首個伽馬射線源全天空圖。此圖揭示此望遠鏡將可能解開天體物理學中的一些最令人困惑的問題。

 

8月26日,伽馬射線大區域太空望遠鏡(GLAST)被正式命名為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的名字命名的。費米是第一個說明宇宙粒子如何加速到高速度的人,他的解說為了解宇宙中強大的伽馬射線爆發打下了基礎。

 

此耗資6.9億美元的太空望遠鏡於6月11日由德爾塔2型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點火升空,目前在距地球表面大約565公裡高度的軌道飛行,每隔90分鐘繞地球一周,進行為期5年的任務。這臺望遠鏡長約2.8米,直徑約2.5米。此望遠鏡通過伽馬射線來掃描天空,而伽馬射線是電磁波頻譜最有能量的波長,我們的肉眼看不到。

 

此高能量輻射來自各種遙遠且知之甚少的宇宙來源,包括中子星、特大黑洞、重大宇宙事件如伽馬射線噴射。美國天體物理學部門的主任喬恩·摩爾斯在26日下午舉行的簡短新聞發布會上說:「此新望遠鏡將探測宇宙中最極端的環境。」

 

利用此望遠鏡頭95小時進行的主動觀察,任務科學家繪製了首個伽馬射線源全天空圖,揭示了宇宙中各種伽馬射線輻射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該項目科學家史蒂夫·裡茲稱此新圖是將要發生事件的一種預見。其突出之處是,費米望遠鏡的空前的視角可以在短短的3小時內給整個天空成像,而先前做同樣的工作得需要1年多時間才能完成。

 

當伽馬射線爆發時,此寬闊視角能讓科學家看到伽馬射線爆發的來源,之後把信息告訴給其它觀察者,以繼續觀察這一過程。伽馬射線大區域太空望遠鏡的首席調查員、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彼得·邁克遜說:「我們具有全天空的報警能力。當有這樣的事情要發生時,我們能看到它將要來臨,我們也能看到它的頂峰時刻,甚至還能看到它消失的時刻。這讓我們極大地洞悉這些天體的物理學特性。」

 

忙碌的星系中心

 

伽馬射線短波能被地球大氣攔截,因此當此高能量的射線穿過傳統望遠鏡的透鏡時,它們很難跟蹤到這種射線。但基於愛因斯坦的著名物理公式E=mc2,科學家知道伽馬射線的能量在合適條件下能成為觀察的素材。費米望遠鏡利用16個覆有一層金屬鎢和矽條的探測器塔來記錄伽馬射線。當伽馬射線打在這層金屬鎢上時,它就會成為一對亞原子粒子。之後,矽條跟蹤這些粒子的路徑,揭示此伽馬射線來自哪裡。

 

了解伽馬射線之源是解開一些宇宙之謎的關鍵,如暗物質的自然屬性,黑洞如何加速物質達到近光速的速度,以及太陽耀斑如何產生危險的高能粒子。此研究還能回答有關我們銀河系組成和動力學的基本問題。美國宇航局的裡茲說:「銀河系中心是一處難以置信的忙碌之地,也是特別擁擠的地方。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有一個特大的黑洞,還時常發生許多高能量爆發過程。」

 

在由費米望遠鏡數據繪製的此新圖中,中心區域的明亮帶揭示出非常高能量的伽馬射線來自銀河系的中心。邁克遜說:「這種輻射主要是由高能量宇宙射線與塵埃和氣體撞擊所產生的伽馬射線導致的。」他表示此新圖也顯示出船帆座脈衝星是一顆旋轉的中子星,是這片天空中最亮的來源。

 

強大的爆發

 

來自美國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費米望遠鏡的首席調查員奇普·梅幹表示,除了此全天空圖之外,來自費米望遠鏡的首批數據還記錄了伽馬射線一天的爆發情況和任何衛星的最高探測頻率。這種任意位置所產生的強大爆發表明費米望遠鏡14個探測器都在很好地工作。

 

科學家對伽馬射線爆發特別有興趣,因為他們可以由此觀察到最明亮的宇宙事件,其中有可能就是巨大恆星的死亡爆炸。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俄用天文望遠鏡繪製宇宙圖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聯邦核中心全俄實驗物理科研院日前宣布,俄德「光譜-RG」天體物理太空天文臺ART-XC天文望遠鏡完成俄航天史上在硬X射線電磁輻射頻譜區的首次全天空觀測。這臺望遠鏡由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和隸屬於俄原子能集團的俄聯邦核中心全俄實驗物理科研院共同設計並製造,是俄羅斯首臺反射式望遠鏡,在距地球150萬公裡的拉格朗日L2點附近的一條獨特軌道運行。重要發現此前只是軟X射線範圍內才有較清晰的全天空圖,由德國ROSAT天文臺於30年前繪製。
  • 俄用天文望遠鏡繪製宇宙圖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聯邦核中心全俄實驗物理科研院日前宣布,俄德「光譜-RG」天體物理太空天文臺ART-XC天文望遠鏡完成俄航天史上在硬X射線電磁輻射頻譜區的首次全天空觀測。這臺望遠鏡由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和隸屬於俄原子能集團的俄聯邦核中心全俄實驗物理科研院共同設計並製造,是俄羅斯首臺反射式望遠鏡,在距地球150萬公裡的拉格朗日L2點附近的一條獨特軌道運行。重要發現此前只是軟X射線範圍內才有較清晰的全天空圖,由德國ROSAT天文臺於30年前繪製。
  • 美太空望遠鏡繪出宇宙最極端能量分布圖(圖)
    這幅圖是根據美宇航局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搜集的數據繪製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對宇宙——從太陽系內部到距地球數十億光年的遙遠星系——展開深入探測,以尋找稱為伽馬射線的高能射線的來源。伽馬射線處於電磁波譜圖的右側遠端,波長比紫外光、甚至X光線的波長短,但能量超過紫外光和X光線。
  • 俄「光譜-RG」太空望遠鏡繪製出「全天空x射線圖像」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利用德國eROSITA望遠鏡的俄羅斯「光譜-RG」X射線太空天文臺繪製出世界上最好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消息指出:「『光譜-RG』太空天文臺衛星完成首次太空掃描,藉助eROSITA望遠鏡,繪製出一張新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與1990年由德國ROSAT衛星繪製的此前最好的圖像相比,新圖像的信號來源數量多出近9倍、靈敏度高出3倍。」消息稱,在德國eROSITA望遠鏡掃描天空的半年期間,使過去60年來世界所有X射線天文衛星記錄的信號來源總數翻了一倍。
  • 望遠鏡發回超過165GB數據,科學家繪製前所未有的宇宙全天空圖像
    從字面來看,我們很容易就了解到它們的區別,可見光指的是我們肉眼可以直接感知到的電磁波,而不可見光指的是我們肉眼沒法直接看得到的電磁波,包括紅外線、紫外線、微波、電磁波、X射線、伽馬射線等。從分類來看,意味著在我們肉眼視野範圍外,還有很多我們沒法用肉眼看到的景象。問題來了,這些不可見光,我們怎麼才能看到呢?這些不可見光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來自太空望遠鏡的第一道光揭示了伽馬射線天空
    今年夏天早些時候發射到軌道上的強大伽馬射線望遠鏡的第一個結果表明,它有望解開宇宙中最具活力爆炸的新秘密。這是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今天下午在電話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消息,以展示調查結果並宣布任務的新名稱。 華盛頓特區宇航局總部太空機構天體物理學部主任喬恩莫爾斯宣布,在已故諾貝爾獎獲得者之後,GLAST或伽馬射線大面積太空望遠鏡現在將被稱為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
  • 澳大利亞新型射電望遠鏡僅用300小時就繪製了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
    澳大利亞新型射電望遠鏡僅用300小時就繪製了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公報說,其研究者藉助一臺新型射電望遠鏡勘測了南部天空,僅用300小時繪製了約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其勘測速度和所繪星空圖的細節程度均出類拔萃。
  • 暗物質或能像放射性原子核一樣衰變 讓整個天空充滿伽馬射線
    、看不見的伽馬射線(這裡用黃色和紅色表示)。伽瑪射線——宇宙中最明亮、最強大的光——划過天空而人類肉眼看不見。這些異常高能的輻射爆發來自超新星爆炸,中子星碰撞出火花,從最飢餓的黑洞中噴湧而出。當天文學家用伽馬射線望遠鏡捕捉到它們時,這些看不見的煙火指向宇宙中一些最具爆炸性的結構。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希望這些強大的射線也可能指向更奇怪和更難以捉摸的東西——被稱為暗物質的看不見的物質。
  • [多圖]400年來14具最著名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上榜
    雖然伽利略沒有發明望遠鏡,但他改進了前人的設計方案,並逐步增強其放大功能。圖中的情景發生於1609年8月,伽利略正在向當時的威尼斯統治者演示他的望遠鏡。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釐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這種光學系統稱為伽利略式望遠鏡。伽利略用這架望遠鏡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天文學從此進入瞭望遠鏡時代。
  • 研究表明,具有自毀性的暗物質或許正發出伽馬射線充斥天空
    天空中閃耀著無形的爆炸性伽馬射線(圖示中黃色及紅色部分),根據最新研究,這些射線中的一部分,或由暗物質產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伽馬射線是宇宙中最明亮且最強大的光線,能夠穿過天空而不為肉眼所見。這些由超新星爆炸而產生的極為高能的輻射爆發,從碰撞的中子星中迸發,又從最深處的黑洞中湧出。
  • NASA太空望遠鏡 繪出宇宙最極端能量分布圖
    這幅圖是根據美宇航局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搜集的數據繪製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對宇宙——從太陽系內部到距地球數十億光年的遙遠星系——展開深入探測,以尋找稱為伽馬射線的高能射線的來源。伽馬射線處於電磁波譜圖的右側遠端,波長比紫外光、甚至X光線的波長短,但能量超過紫外光和X光線。
  • 掃描天空中的伽馬射線暴
    過去可能搜尋伽馬射線暴的任務包括NASA的康普頓伽馬射線天文臺和一顆名為BeppoSAX的義大利x射線衛星。通過x射線觀測,可以更容易地確定伽瑪暴的距離,其中大部分似乎在數億到數十億光年之外。但是科學界說,有必要建立一個觀測站,在它發生後的瞬間,就可以自動地旋轉到伽瑪射線暴的源頭。
  • 中國首顆天文望遠鏡衛星發射 可獲高能天體動態圖景
    15日,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這一衛星的發射有什麼意義?與國際上同類衛星相比有哪些優勢?將對我國的空間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哪些進步?國防科工局供圖  接收分析X射線,勾畫天體輪廓,並窺探黑洞一角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我國首顆大型天文望遠鏡,能穿過星際物質的遮擋「看」到宇宙中的X射線,相當於我國在空間探測領域多了雙眼睛。
  • 史上最強切倫科夫望遠鏡 尋宇宙極端伽馬射線
    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高能伽馬射線來自於天然的粒子加速器,比如超大質量的黑洞、脈衝星、超新星、雙星系統甚至是宇宙大爆炸的遺留。宇宙中充滿了各種自然加速粒子的天體,可以推動一些帶電粒子比如電子和離子以某種形式向宇宙空間中輻射,其機制超出了人類的想像。由於高能伽馬射線是宇宙加速粒子加速進程的次級光子,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伽馬射線望遠鏡來研究這些高能輻射源的來源。
  • 用望遠鏡在麥哲倫星雲中繪製宇宙射線圖
    Murchison Widefield陣列(MWA)望遠鏡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繪製出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星系在銀河系周圍的軌道。通過以非常低的頻率觀測天空,天文學家在這兩個星系中發現了宇宙射線和熱氣體,並在新恆星誕生的地方發現了恆星爆炸的殘餘。這項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皇家天文學會是世界領先的天文學期刊之一。
  • 澳新型望遠鏡可助短時間繪製詳細星空圖
    新華社坎培拉12月5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公報說,其研究者藉助一臺新型射電望遠鏡勘測了南部天空,僅用300小時繪製了約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其勘測速度和所繪星空圖的細節程度均出類拔萃。
  • 帶你去看宇宙最美的煙花——伽馬射線暴 | 「小粒子 大宇宙」科學公開課
    伽馬射線暴:宇宙中的煙花. 上圖為正面,下圖為側面上圖是科學家們根據觀測研究繪製的伽馬暴藝術圖,它們看上去是不是特別像煙花?伽馬射線暴最明顯的特徵是它有一對噴流。它記錄每一秒鐘我們接收到多少個光子,從而描述伽馬射線的亮度隨時間的變化。就像煙花發出的光的亮度也是隨時間變化的。煙花發出的是可見光,肉眼能看見它,而伽馬暴發出的主要是伽馬射線,肉眼看不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基本看不見伽馬暴。
  • 「APEX望遠鏡大區域星系觀測」(ATLASGAL)任務繪製出迄今最精細的全銀河系地圖
    「APEX望遠鏡大區域星系觀測」(ATLASGAL)任務繪製出迄今最精細的全銀河系地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每日科技」網近日消息稱,天文學家們完成了「APEX望遠鏡大區域星系觀測」(ATLASGAL)任務,繪製成一幅全新的、迄今最精細的全銀河系地圖。
  • 科學家利用eROSITA X射線望遠鏡的數據繪製前所未見的宇宙全天空圖像
    這是德國和俄羅斯聯合開展的「光譜—倫琴—伽馬」(SRG)任務的eROSITA X射線望遠鏡的傑作,並承諾從其360度的儀器中看到最深的天空。eROSITA於近一年前發射,並進入拉格朗日L2點軌道。它配備了7個相同的鏡面模塊,將X射線光子導入定製的相機。其結果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詳細的天空視圖,雖然不一定是一個迅速的視圖。
  • 重大的突破,天文學家繪製了100萬個以前不為人知的星系
    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銀河系以外大約100萬個以前未被發現的星系,這是迄今為止利用無線電波對南部天空進行的最詳細的觀測。雪梨大學的莫龍洛天空調查小組繪製了第一張詳細的30釐米南天射電圖,其中包括瞭望遠鏡在南半球所能看到的一切。這項調查於2006年完成,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觀察了整個天空的25%,並產生了最終的數據產品。CSIRO的天文學與太空科學部門的團隊在短短10天內對83%的天空進行了觀測,打破了這一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