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用望遠鏡在麥哲倫星雲中繪製宇宙射線圖

2020-12-03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

澳大利亞西部內陸的一架射電望遠鏡被用來觀察兩個相鄰星系中宇宙射線輻射,顯示了恆星形成區域和過去超新星的回聲。Murchison Widefield陣列(MWA)望遠鏡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繪製出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星系在銀河系周圍的軌道。通過以非常低的頻率觀測天空,天文學家在這兩個星系中發現了宇宙射線和熱氣體,並在新恆星誕生的地方發現了恆星爆炸的殘餘。

這項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皇家天文學會是世界領先的天文學期刊之一。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中心(ICRAR)天體物理學教授裡斯特·斯塔維利-史密斯說:宇宙射線是一種高能帶電粒子,它與磁場相互作用,產生我們能用射電望遠鏡看到的輻射。這些宇宙射線實際上是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餘產物。產生的超新星爆炸與質量非常大的恆星有關,比我們的太陽大得多。宇宙射線的產生數量取決於數百萬年前這些大質量恆星的形成速度。

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離我們的銀河系非常近(距離我們不到20萬光年)我們可以用肉眼在夜空中看到它們。ICRAR天文學家比清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這是星系第一次在如此低的無線電頻率下被詳細地繪製出來。在這些頻率非常低的星系中觀察麥哲倫星雲(在76到227Mhz之間)意味著我們可以估計這些星系中正在形成的新恆星的數量。發現大麥哲倫星雲中的恆星形成速度,大致相當於每10年產生一顆新恆星的質量。

在小麥哲倫星雲中,恆星的形成速度大約相當於每40年一顆新恆星質量。其中包括30顆多拉杜斯星(Doradus)和超新星1987A,前者是大麥哲倫星雲中恆星形成的特殊區域,比銀河系中任何恆星形成區域都要亮。前者是望遠鏡發明以來最亮的超新星。這個結果是對下一代射電望遠鏡可能實現科學的令人興奮的一瞥。這顯示出升級後的MWA將會看到的結果,目前MWA的解析度是之前的兩倍。此外,即將推出的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提供異常精美的圖像。有了SKA項目,基準線又增加了8倍,所以可以做得更好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研究/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DOI: 10.1093/mnras/sty1960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雲朵,麥哲倫「星雲」,它到底是什麼?
    相反,他們開始繪製和記錄天體的移動路線、運行的軌道、和不同季節時的明亮變化,還有夜空中天體之間共同組成的圖案,於是『星座說』就這樣產生了。他在著作「 恆星之書」中提到了這些神秘「雲」,這可能是最早關於麥哲倫「星雲」的記錄。「南方」的雲彩很快,在天文界中通過技術進步和豐富文獻的積累還有高倍望遠鏡的使用,人們為許多重大發現鋪平了道路。圖解:費迪南·麥哲倫。
  • 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不僅比之前天文學家計算的大的多,而且在他們的外邊緣也有非均勻的結構,這說明他們形成和相互作用過程中,留下了豐富而複雜的碎片場。這是一個名為SMASH項目組的研究結論。這個項目的名稱是「麥哲倫星雲歷史的調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藉助位於智利的託洛洛山美洲天文臺布蘭科4米口徑望遠鏡進行項目研究,並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25次會議上提交了研究結果。
  • 梵谷大作、解密麥哲倫星雲圖像?為何如此?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近日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進行了觀測,繪製出這兩個衛星星雲的圖像。圖像右下方在普朗克望遠鏡的觀測頻率中處於較暗的區域,圖中藍色色調的區域暗示這裡有著非常低密度的宇宙塵埃。
  • 歐空局發布麥哲倫星雲圖像:酷似梵谷大作
    圖中藍色色調的區域暗示這裡有著非常低密度的宇宙塵埃。令人耳暈目眩的漩渦狀結構其實是望遠鏡上的儀器噪聲引發的騰訊太空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進行了觀測,繪製出這兩個衛星星雲的圖像。圖像右下方在普朗克望遠鏡的觀測頻率中處於較暗的區域,圖中藍色色調的區域暗示這裡有著非常低密度的宇宙塵埃。
  • 「哈勃」發現大量麥哲倫星雲氣體流入銀河系(圖)
    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Andrew Fox及其同事,在研究附近的兩個星系——環繞銀河系的大、小麥哲倫星雲——流出的氣體時獲得了這一發現。  麥哲倫星雲流失的氣體在宇宙中延伸了50多萬光年的空間,並且其中的大部分氣體將落入銀河系,從而為新恆星的誕生提供了燃料。
  • NASA發布大小麥哲倫星雲高清照
    NASA發布大小麥哲倫星雲高清照/2) "← →"翻頁 2013年8月12日,NASA發布了由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的最新照片
  • 大量麥哲倫星雲流入銀河系,形成新的恆星
    如果星星在繪製所有恆星時與特定空間組成一條漂亮的弧線,以及最熱恆星耗盡燃料的關閉,這些恆星不僅有共同的起源,而且我們可以確定它們的年齡。從來沒有發現過一個新的恆星團簇出現在導致星系而不是落後於星系的氣流中。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新星確實是由麥哲倫星雲中的氣體形成的,但是現在離銀河系更近,與雲層相反。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如何移動,以及它們在三維空間中的今天位置,所以我們可以重建它們過去的運動。
  • 哈勃望遠鏡揭開「麥哲倫星雲流」成因之謎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6月初公布了Swift探測器所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小麥哲倫星雲(SMC)最新震撼圖像,這些圖像第一次通過數千萬甚至上億像素來向人們展示這兩個星雲的細節。同時,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一直都在試圖解釋所謂的麥哲倫流(Magellanic Stream)的來源。
  • 天文學的未來:麥哲倫巨型望遠鏡(25米級)
    可以使用「蜂巢式」鏡子,如歐洲極大望遠鏡中用了798個鏡子,但這也有個明顯的缺點,即產生大量的圖像偽影,偽影有銳利的線條,很難去除。相反,麥哲倫巨型望遠鏡只用了七個鏡子(四個已經完成),這些鏡子安裝在一起,每個直徑8.4米(即28英尺)。鏡子是圓形,相互之間就會留有間隙,意味著會失去部分聚光力,但獲取的圖像要整潔得多,更容易處理,而且沒有偽影的幹擾。
  • 星雲:是宇宙中的一種延展型天體,被稱為是「恆星誕生的搖籃」
    我們所處的宇宙是有物質來組成的,「物質性」是宇宙的一個重要基本特性,宇宙的另外一個基本特性是「運動性」。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以各種形態存在,我們稱為「天體」,包括我們熟悉的恆星、行星、彗星、衛星、小行星等,還包括我們不是很熟悉的黑洞、星團、星雲、星際物質等等天體,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星雲」這種天體。
  • 俄用天文望遠鏡繪製宇宙圖
    硬X射線範圍內有清晰度比較差的天空圖,由美國航天局RXTE天文臺和國際空間站日本儀器MAXI共同繪製。望遠鏡設計者之一、俄聯邦核中心全俄實驗物理科研院雷射物理研究所科學設計部負責人格裡戈羅維奇(Sergey Grigorovich)說:「在ART-XC望遠鏡獲得的宇宙圖中發現了數百個新X射線源,之前從未有人在我們的銀河系內外見到或記錄到它們。
  • 俄用天文望遠鏡繪製宇宙圖
    硬X射線範圍內有清晰度比較差的天空圖,由美國航天局RXTE天文臺和國際空間站日本儀器MAXI共同繪製。望遠鏡設計者之一、俄聯邦核中心全俄實驗物理科研院雷射物理研究所科學設計部負責人格裡戈羅維奇(Sergey Grigorovich)說:「在ART-XC望遠鏡獲得的宇宙圖中發現了數百個新X射線源,之前從未有人在我們的銀河系內外見到或記錄到它們。
  • 宇宙最壯美的景象創生之柱,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鷹狀星雲
    創生之柱早在6000年前被摧毀      創生之柱是1995年4月1日哈勃望遠鏡在老鷹星雲中拍攝到的一張影像,拍攝到的創生之柱景象是由圓柱形的星際氣體和塵埃構成,堪稱宇宙中最壯美的星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洪荒之力,這件藝術作品也被評為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最佳前十名照片之一,可見創生之柱受到多麼大的認可。
  • NASA公布最高清太空照 大小麥哲倫星雲照
    NASA公布最高清太空照 大小麥哲倫星雲照  【科技訊】6月7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NASA在日前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2次會議上,公布了雨燕天文衛星所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小麥哲倫星雲(SMC)的最新照片,這是NASA有史以來公開過的最高清太空照。
  • 16萬光年外的麥哲倫星云為什麼沒有被列在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之中
    它們不屬於史蒂芬·詹姆斯·歐米拉所著《梅西耶天體》中列出的20個壯觀的非梅西耶天體,也不在其《考得威爾天體》一書中20個引人入勝的非考得威爾天體之列。是它們太過明亮嗎?南半球的觀察員可以看到大麥哲倫星雲(左)和小麥哲倫星雲(右)。大的星雲有一條顯著的光帶,用雙筒望遠鏡可以很容易就發現它。
  • 色彩絢麗的宇宙雲朵,細說宇宙漫天繁星的生命搖籃星雲
    其實它們並不是神仙變出來的,這些星星就來自宇宙中的生命搖籃星雲,聽到星雲,你是不是想到了蔚藍天空中的朵朵白雲,確實,正是因為宇宙中的一些物質看起來也很像是地球上的雲,所以科學家也就管它們叫做星雲,天文學家拍到的星雲圖像顯示,星雲通常也是像雲朵一樣,大片大片的堆積在一起的,它們的體積都非常的大,但是和天長的白雲不同,星雲裡面充滿著塵埃小顆粒。
  • 哈勃望遠鏡最牛的光學太空望遠鏡,讓絢麗的宇宙星雲離盡收眼底
    哈勃空間望遠鏡在1990年4月24日被發射升空,已經服役了快29個年頭了。哈勃望遠鏡是太空史上最重要的望遠鏡之一。它位於地球大氣層之上,觀測不會受到大氣層的影響,因而給我們展現了宇宙無比絢麗的一面。星雲的主要成分是氫,其次是氦,這和恆星的主要物質組成相同。
  • 麥哲倫星雲突然加快了和銀河系碰撞的速度!
    我們知道,麥哲倫星雲其實是銀河系的兩個衛星星系,每15億年繞銀河系軌道轉一圈。這看起來相當正常,但是如果你了解了麥哲倫星雲的命運之後,你會對這個神秘的星雲更加感興趣。因為這片星雲最終將和銀河系相撞,並徹底融為銀河系的一部分!
  • 麥哲倫星雲全景圖震撼公布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本周一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2次會議上公布了Swift探測器所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小麥哲倫星雲(SMC)的最新震撼圖像,這些史無前例的高清圖像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辨識和研究兩個星雲中所存在的恆星、超新星以及星團系統。這些圖像均來自Swift探測器所搭載的紫外線光學望遠鏡(UVTO)。
  • 在麥哲倫星雲NGC 1866星系團中發現了多個恆星群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天文學家對年輕球狀星團NGC1866中的恆星群體進行了全面研究。新研究證實該星團擁有多個恆星群,這可能會對我們對年輕星團的理解產生影響,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