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光年外的麥哲倫星云為什麼沒有被列在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之中

2020-12-0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為什麼大小麥哲倫星雲沒有被列在考得威爾(或稱為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天體之中?它們不屬於史蒂芬·詹姆斯·歐米拉所著《梅西耶天體》中列出的20個壯觀的非梅西耶天體,也不在其《考得威爾天體》一書中20個引人入勝的非考得威爾天體之列。是它們太過明亮嗎?

南半球的觀察員可以看到大麥哲倫星雲(左)和小麥哲倫星雲(右)。大的星雲有一條顯著的光帶,用雙筒望遠鏡可以很容易就發現它。(圖片來自藤井明)

大小麥哲倫星雲——銀河系裡的兩個壯觀的、肉眼可見的伴星系——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實際上,南半球的土著居民在古代就已經能夠辨認出它們了。紐西蘭的毛利人把它們看作是天堂的雲,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把它們稱為「一對來地球懲惡揚善的兄弟的營地」

它們在現代的名字是為了致敬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他在環遊世界的航行中發現了它們。麥哲倫的代筆人,安東尼奧·皮加費塔在1521年1月記錄道:「在南極看不到和北極相同的那些星座。這裡有兩團相聚不遠的像小雲一樣的霧狀星系。」

它們不屬於考得威爾天體,因為每一個星系都是自己的銀河系,望遠鏡中無數的奇觀可以填滿一整個目錄。它們不能在我位於夏威夷的家中被觀察到,所以它們不在我列出的20個非梅西耶和非考得威爾天體中。當我在南半球偶然看到它們的時候,我沒有機會去細緻地研究,所以我沒有理由把它們列在我的最愛當中。

相關天文知識延伸閱讀

小麥哲倫雲是靠近銀河系的矮星系,直徑大約是7000光年,它包含了幾億個星球,總質量大約是太陽的70億倍,被歸類為不規則矮星系。小麥哲倫星雲包含了一個中央棒狀結構,而且據推測,它曾經是一個棒旋星系,後來被銀河系擾亂而變得有些不規則。在大約200000光年之外,小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最近的鄰居之一,也是我們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物體之一。

小麥哲倫星雲在整個南半球都可見,但是在南部地平線的低處,北緯15°以南的地方,可以看到全貌。這個星系在杜鵑座和水蛇座之間,像從銀河系中分離出來的模糊朦朧的斑點一般出現。顯然,小麥哲倫星雲的平均直徑約為4.2°(月球的8倍),因此覆蓋了大約14平方度的面積(月球的18倍)。因為它表明亮度特別低,所以在晴朗無月的夜晚,遠離城市燈光的時候,最適合去觀測這個深空物體。小麥哲倫星雲和東邊20度的大麥哲倫星雲形成一對,與大麥哲倫星雲一樣,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且極有可能是銀河系的一顆衛星。

麥哲倫星雲是南半球天空可見的兩個不規則矮星系,它們是本星系群的成員,環繞銀河系運行。又由於它們有展示出杆繫結構的跡象,所以常常被重新分類為麥哲倫螺旋星系。

這兩個星系是

大麥哲倫星雲(LMC),距離我們大約16萬光年。

小麥哲倫星雲 (SMC) ,距離約 20 萬光年。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tephen James O』Meara-The Editors of Sky & Telescope-Sisyphu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不在考德威爾天體之列?
    為什麼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不在考德威爾天體之列?它們沒有出現在史蒂芬·詹姆斯·奧米拉的書《梅西葉天體》中列舉的20個壯觀的非梅西葉天體之列,也不在《考德威爾》一書中列舉的20個壯觀的非考德威爾天體之列。是因為它們太過明亮了嗎?
  • 3000光年外,來自宇宙中鬼魅貓眼的注視
    2020-12-23 21:34:16 來源: 姿勢分子knowledge 舉報
  • 大小麥哲倫星雲是離我們最近的兩個星系?為什麼形狀不規則?
    早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是人類已知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兩個星系,前者的距離約為16.3萬光年,後者的距離約為20萬光年,它們在南半球很容易用肉眼看到。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發現了比大、小麥哲倫星雲距離銀河系還近的星系。
  • 16萬光年外,大麥哲倫星雲中星團是「動態老化」的!
    在大麥哲倫星雲(LMC)星系中,新哈勃觀測增加了我們對LMC中星團大小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理解。星團是許多(百萬為單位)恆星的聚集體,也是活躍的系統,其中恆星之間的相互引力相互作用會隨著時間推移改變星團結構(天文學家稱之為「動態老化」)。由於這種相互作用,重恆星傾向於逐漸向星團的中心區域下沉,而低質量的恆星則可以逃離系統。
  • 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麥哲倫星雲是我們銀河系附近最亮的兩個衛星星系。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不僅比之前天文學家計算的大的多,而且在他們的外邊緣也有非均勻的結構,這說明他們形成和相互作用過程中,留下了豐富而複雜的碎片場。這是一個名為SMASH項目組的研究結論。這個項目的名稱是「麥哲倫星雲歷史的調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藉助位於智利的託洛洛山美洲天文臺布蘭科4米口徑望遠鏡進行項目研究,並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25次會議上提交了研究結果。
  • NASA公布哈勃拍攝的科德韋爾「寶石天體」的壯觀圖像
    這些圖像描繪了星團、星雲、星系和其他不可思議的景象,它們是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Caldwell Catalogue)的一部分。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是一個可以使用業餘天文學裝備(包括雙筒望遠鏡和業餘愛好級望遠鏡)
  • 哈勃揭示16萬光年外,大麥哲倫星雲中星團是「動態老化」的!
    在大麥哲倫星雲(LMC)星系中,新哈勃觀測增加了我們對LMC中星團大小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理解。大麥哲倫星雲位於離地球近16萬光年的地方,是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擁有覆蓋廣泛年齡的星團。這與銀河系不同,銀河系主要包含較老的星團。
  • 歐空局發布麥哲倫星雲圖像:酷似梵谷大作
    令人耳暈目眩的漩渦狀結構其實是望遠鏡上的儀器噪聲引發的騰訊太空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進行了觀測,繪製出這兩個衛星星雲的圖像。圖像右下方在普朗克望遠鏡的觀測頻率中處於較暗的區域,圖中藍色色調的區域暗示這裡有著非常低密度的宇宙塵埃。
  • 大量麥哲倫星雲流入銀河系,形成新的恆星
    圖註:一顆年輕的新星團,名為Price-Whelan 1(PW 1),位於我們銀河系郊區94,000光年外,是由數億年前相互作用的兩顆麥哲倫星雲彈出的物質形成的 。這個新的恆星關聯是麥哲倫雲碎片流產生的新恆星形成的第一個證據。在銀河系中,只有少數幾顆年輕的藍色新形成的恆星。
  • 梵谷大作、解密麥哲倫星雲圖像?為何如此?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近日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進行了觀測,繪製出這兩個衛星星雲的圖像。圖像右下方在普朗克望遠鏡的觀測頻率中處於較暗的區域,圖中藍色色調的區域暗示這裡有著非常低密度的宇宙塵埃。
  • NASA公布最高清太空照 大小麥哲倫星雲照
    NASA公布最高清太空照 大小麥哲倫星雲照  【科技訊】6月7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NASA在日前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2次會議上,公布了雨燕天文衛星所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小麥哲倫星雲(SMC)的最新照片,這是NASA有史以來公開過的最高清太空照。
  • 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哪些?星雲都是星系嗎?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20萬光年,太陽系位於它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大體上分為以下三類:太陽系內的行星,例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河外星系,包括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銀河系內的恆星,大多數都是距離我們較近的,在幾光年至幾百光年不等
  • 哪些河外星系肉眼可見?星雲都是星系嗎?
    儘管如此,我們在地球上直接能用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僅有4個,而且都在本星系群中。在這四個星系中,北半球的人們最容易看到的是仙女座星系,它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但這個星系距離我們超過250萬光年,所以它用肉眼看起來只是一團不起眼的暗淡光斑,需要在觀測條件非常好的郊外才能看到。
  • 失蹤星系之謎:數十億年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曾有過第三個「小夥伴」
    失蹤星系之謎:數十億年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曾有過第三個「小夥伴」  Winnie Lee • 2018-09-19 14:27
  • 麥哲倫星雲突然加快了和銀河系碰撞的速度!
    我們知道,麥哲倫星雲其實是銀河系的兩個衛星星系,每15億年繞銀河系軌道轉一圈。這看起來相當正常,但是如果你了解了麥哲倫星雲的命運之後,你會對這個神秘的星雲更加感興趣。因為這片星雲最終將和銀河系相撞,並徹底融為銀河系的一部分!
  • 麥哲倫星雲全景圖震撼公布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本周一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2次會議上公布了Swift探測器所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小麥哲倫星雲(SMC)的最新震撼圖像,這些史無前例的高清圖像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辨識和研究兩個星雲中所存在的恆星、超新星以及星團系統。這些圖像均來自Swift探測器所搭載的紫外線光學望遠鏡(UVTO)。
  • 宇宙中的雲朵,麥哲倫「星雲」,它到底是什麼?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在1519年的環球旅行中,麥哲倫也發現了這片星系,也因此這片星系被命名為麥哲倫星系,但是問題仍未被解答:這些神秘的「雲」是什麼?麥哲倫「星雲」實際上是在南半球可見的兩個不規則的矮星系。
  • 16萬光年外發現巨型恆星:質量為太陽300倍
    星系中的巨無霸:科學家們在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處發現4顆超大質量恆星,它們的質量值超過了理論預計的上限值兩倍之多   在麥哲倫星系的核心部位的恆星新生區,存在著一些質量最大,溫度最高的巨無霸恆星  最近,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位於16萬光年外大麥哲倫星系一個星團中的巨型恆星可能是通過互相合併或吞噬其它恆星達成如此巨大的質量的
  • 非凡的恆星寶座擁有者·大麥哲倫星雲「蜘蛛星雲」恆星
    在大麥哲倫星雲的「蜘蛛星雲」中有一顆超乎想像的,大到無法想像恆星,這就是「R136a1」,事實上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它已知的質量最大的恆星。萬光年,質量高達地球的265倍或者更重,表面溫度高達5萬攝氏度以上,而太陽的表面只有6000攝氏度,「R136a1」的亮度也是非凡的,達到了太陽的780萬到870萬倍,經測算其直徑約為太陽的35倍,還有人認為它的直徑至少是太陽的100倍,就使得「R136a1」登上了質量最大恆星的寶座。
  • 南半球經常能看到的兩個星雲,它們被證實是銀河系的伴星系
    公元十世紀,阿拉伯的航海家航行於赤道以南的海域時,經常能在南方的夜空中看到兩朵巨狀的星雲,航海家為其取名為「好望角雲」。1521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在環球航行的過程中也能看到這兩朵巨狀星雲,他對它們作出了詳細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