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天文學家認為,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兩個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可能曾經有過第三個伴兒。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理論,聲稱另一個「明亮的」星系是如何在大約30億到50億年前被大麥哲倫星雲吞沒的。
他們說,「被吃掉」的恆星會以不同的方向旋轉,從而暴露出它們的起源不同。
大麥哲倫星雲中的大多數恆星圍繞星系中心順時針旋轉。但不同尋常的是,有些恆星是逆時針旋轉的。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ICRAR碩士研究生班傑明•阿姆斯特朗(Benjamin Armstrong)說,有一段時間,人們認為這些恆星可能來自於它的伴星小麥哲倫星雲。
「我們的想法是,這些恆星可能來自於過去與另一個星系的合併。」
西澳大利亞大學的阿姆斯特朗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星系合併,揭開了神秘的第三個星系的面紗。
他說,我們發現,在這種合併事件中,在合併發生後,你實際上可以得到相當明顯的反向旋轉的情況。
「這與我們實際觀察星系時看到的結果一致。」
麥哲倫星雲(Magellanic clouds) 是銀河系的兩個伴星系,在北緯20°以南的地區升出地平面。它們是南天銀河附近兩個肉眼清晰可見的雲霧狀天體。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1年環球航行時,首次對它們作了精確描述,後來就以他的姓氏命名。
麥哲倫星雲可以用肉眼在夜空中看到,並且在古代文化中已經有人們觀察了幾千年的歷史。
大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16萬光年,而小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20萬光年。它們是重要的天文觀測對象,也是星系天體物理資料的重要來源。
阿姆斯特朗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一個困擾天文學家多年的問題——為什麼大麥哲倫星雲中的恆星通常要麼非常古老,要麼非常年輕。
它們每隔15億年繞銀河系運行一次,每隔9億年繞彼此運行一次。
直到最近,當人馬座和大犬座矮星系被發現,並且被發現離銀河系更近的時候,它們才不再是離銀河系最近的已知星系。
他說,在星系中,有一些被稱為星團的大天體。
「星團中有很多很多的恆星,它們的年齡都非常相似,都是在相似的環境中形成的。」
在銀河系,星團都非常古老。
「但在大麥哲倫星雲中,我們既有非常古老的星團,也有非常年輕的星團——但沒有介於兩者之間的。」
阿姆斯特朗表示,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年齡差距」問題。
他說,因為在大麥哲倫星雲中,我們看到恆星又開始形成,這可能表明星系正在合併。
阿姆斯特朗表示,這一發現也有助於解釋為何大麥哲倫星雲似乎有一個厚圓盤。
他說:「我們的工作仍是非常初步的,但它確實表明,這種過程可能是造成以前較厚星盤的原因。」
阿姆斯特朗表示,這項研究旨在提出一些相關問題,天文學家可以開始研究。他說,這是創造一種新想法,一種看待舊問題的新方式。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