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解開了困擾半個世紀的麥哲倫星流之謎

2020-09-11 cnBeta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被一團稱作「麥哲倫星流」的氣體所包裹。然而它的神秘起源,已經困擾天文學界有 50 年之久。有觀點認為,銀河系在早期蠻荒時代發生過一些混亂的事件,比如可能吞沒了另一個名為「蓋亞-恩克拉多斯」的星系。距今大約 24 億年的這場事件的一個證據,就存在於繞銀河系中心盤的巨大球形空間區域(即「暈輪」)中。

紫外 / X 射線下觀測麥哲倫星流(圖自:Scott Lucchini / Colin Legg)

天文學家在 1970 年首次發現了這條「絲帶」的存在,並將之命名為麥哲倫星流。研究人員認為,它是從數十億年前的兩個矮星系(大麥哲和小麥哲倫星雲)中撕裂而來。

上述星系包含了數十億顆繞著銀河系運轉的恆星,並受到了其巨大引力的束縛,每隔十億年就完成一次完整的「擺動」。

然而雪梨大學天體物理學家 Joss Bland-Hawthorn 認為,星流的主要組成部分為「冷熱氣體」,其中所含的恆星數量極少,使之顯得很不正常。

幾十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 Andrew Fox,更是將之稱作「半世紀難題」。

先前的研究,已經能夠揭開星流的大小和形狀,但難以評估其所含的質量(大約十億個太陽質量)。然而通過建模,我們只能解釋其中的十分之一。

這條宇宙絲帶究竟緣起何處?又是如何變得如此龐大的呢?為揭開謎底,由 Bland-Hawthorn 和 Fox 組成的國際團隊,已於本周三在《自然》雜誌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藉助尖端超算來模擬,研究團隊認為他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此前的建模,未考慮一個有助於解釋缺失質量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由於麥哲倫星雲本身足夠大、被熱的「光暈」氣體包圍(就像銀河系),其被形象地稱作「麥哲倫之冠」(Megellanic Corona)。

左為觀測數據,右為 5 億年前至今的星流模擬(圖自:Scott Lucchini)

雪梨大學天體物理學家 Thorsten TepperGarcía 補充道,結合我們對銀河系基本形成理論的理解和預測,那些質量超過大麥哲倫星雲的星系,幾乎都可在周圍看到此類光暈。

基於此,研究團隊認為星流的形成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在與銀河系相會之前,麥哲倫星雲就已經與之共舞了很久,兩者彼此環繞。

後來的數十億年時間裡,大麥哲倫星雲憑藉自己的引力,從其它較小的星系那裡吸走了較冷的氣體,使之變暖並產生了熱氣暈。

接著其被銀河系的引力所俘獲,一些氣暈落入了銀河系、被拉伸並塗抹在了銀河系的外邊緣。這些熾熱的光環,還解釋了麥哲倫星系形成的另一個因素。

2007 年的時候,Bland-Hawthorn 及其團隊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當星流撞擊銀河系的熱光環時,星流本該「淡出」,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項新研究表明,麥哲倫星雲周圍對星流有保護作用,可將銀河系的熱氣體推開,防止其撞到星流並使之褪色。

Bland-Hawthorn 表示,這項工作重新定義了氣體是如何吸積到銀河系,並形成未來恆星的儲備層的。

下一步,他們將利用遙遠、但非常明亮的星系,來評估麥哲倫之冠的存在和明確其元素成分。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解開困擾半個世紀的包裹銀河系的「麥哲倫星流」之謎
    左為觀測數據,右為5億年前至今的星流模擬(圖自:Scott Lucchini)(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我們所在的銀河系,被一團稱作「麥哲倫星流」的氣體所包裹。然而它的神秘起源,已經困擾天文學界有50年之久。有觀點認為,銀河系在早期蠻荒時代發生過一些混亂的事件,比如可能吞沒了另一個名為「蓋亞-恩克拉多斯」的星系。距今大約24億年的這場事件的一個證據,就存在於繞銀河系中心盤的巨大球形空間區域(即「暈輪」)中。天文學家在1970年首次發現了這條「絲帶」的存在,並將之命名為麥哲倫星流。
  • 困擾了科學家半個世紀了!麥哲倫星流之謎終於被揭開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被一團稱作「麥哲倫星流」的氣體所包裹。然而它的神秘起源,已經困擾天文學界有50年之久。天文學家在1970年首次發現了這條「絲帶」的存在,並將之命名為麥哲倫星流。幾十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Andrew Fox,更是將之稱作「半世紀難題」。
  • 困擾了科學家半個世紀了!麥哲倫星流之謎終於被揭開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被一團稱作「麥哲倫星流」的氣體所包裹。然而它的神秘起源,已經困擾天文學界有50年之久。
  • 哈勃望遠鏡揭開「麥哲倫星雲流」成因之謎
    同時,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一直都在試圖解釋所謂的麥哲倫流(Magellanic Stream)的來源。介紹稱,麥哲倫流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它是延伸了半個銀河系的長長的氣體帶,近日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數據或將幫助天文學家解開這個難題。
  • 失蹤星系之謎:數十億年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曾有過第三個「小夥伴」
    失蹤星系之謎:數十億年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曾有過第三個「小夥伴」  Winnie Lee • 2018-09-19 14:27
  • 困擾科學界半個世紀之久的鎂二聚體謎題解開
    最近,它作為一種潛在的探索方法出現,用於理解化學和物理交叉領域的基本現象,但它的使用卻被一個半世紀前的謎團——五種高振動態所阻礙,這五種高振動態是理解鎂原子如何相互作用的關鍵,但50年來一直未被發現。最低的14個Mg2振動態是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但是早期和近期的實驗都證明應該觀察到總共19個態,但尋找最後五個的實驗失敗了,從那以後,Mg2就成了一個量子力學懸案,幾乎被遺忘了。
  • 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原標題: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小麥哲倫星雲與月亮的大小對比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不僅比之前天文學家計算的大的多,而且在他們的外邊緣也有非均勻的結構,這說明他們形成和相互作用過程中,留下了豐富而複雜的碎片場。這是一個名為SMASH項目組的研究結論。這個項目的名稱是「麥哲倫星雲歷史的調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藉助位於智利的託洛洛山美洲天文臺布蘭科4米口徑望遠鏡進行項目研究,並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25次會議上提交了研究結果。
  • 人馬座星流 有了第一張3D畫像
    由於現在該矮星系位於人馬座天區,因此被天文學家命名為人馬座矮星系。該矮星系在掉落進銀河系之前耗盡了氣體,而恆星誕生於氣體之中,沒有氣體就沒有構成恆星的基本材料,因此人馬座矮星系無法再像銀河系那樣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新的恆星誕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個已經死亡的星系。」劉超說。
  • 銀河系的10個銀河之謎
    在過去的十年中,它使用新墨西哥州的望遠鏡觀測了930,000個星系,120,000個類星體和銀河系中近50萬顆恆星。利用這些數據,一組天文學家注意到了有關恆星垂直分布的一些信息。這些通常會聚在一起,並且團隊注意到30萬顆類似聲波的星星。他們在論文中創造了「宇宙地震學」一詞,暗示某種原因導致銀河系「 像鈴鐺一樣響」。
  • 「雲中的蛇」天文學家最新在麥哲倫橋上發現一個新矮星系
    ,在所謂的麥哲倫橋上發現了一個新的矮星系——這是連接兩個麥哲倫星雲的氣體流。因此天文學家將新發現的星系稱為「雲中的蛇」。Hydra 1是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Sergey E. Koposov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的。他們使用的暗能量照相機(DECam)安裝在4-m Blanco望遠鏡上,位於智利的Cerro-Tololo美洲天文臺(CTIO),以觀察小(SMC)和大麥哲倫雲(LMC)之間的區域。
  • 天文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恆星TYC 2597-735-1碰撞造成
    天文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恆星TYC 2597-735-1碰撞造成(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想像一下,一顆過了很久,這兩顆星相撞了。混亂的粉碎留下了一顆恆星和令人著迷的藍色塵埃和氣體雲、一個星雲。這片雲延伸到約13光年的距離,這足以吞沒並排堆積的10個太陽系。據了解,這樣的場景可能曾發生在幾千年前的TYC 2597-735-1--這顆恆星距離地球超過6000光年。
  • 20萬光年外,巨大氣體流環繞銀河系!質量是太陽的10億倍
    除了這三個發現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在銀河系20萬光年之外,一個巨大的氣體流環繞在銀河系的周圍,那就是著名的麥哲倫星流。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Andrew Fox介紹說:「這個星流已經困擾人類50多年了,對於它的來歷,我們始終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 星系大小的氣體流來源是這個
    【每日科技網】  300,000光年長的麥哲倫星流是我們銀河系周圍的拱形氣體雲。它太黯淡,無法直接研究,因此天文學家通過尋找遙遠的類星體來探測它。  天文學家在2018年3月23日表示,他們現在已經證實了我們銀河系周圍的巨大氣體雲的來源。這個氣體雲被稱為麥哲倫星流。
  • 太空「謎星」再展新奇 天文學研究又獲重大成果
    中新網7月26日電  30多年前被世界天文學界稱為「不存在之星」的一個伽馬射線源星體,不僅存在,而且還有兩條長達數百萬公裡並發射X射線的尾巴。據光明日報報導,曾經發現這顆「謎星」的義大利米蘭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兩名科學家——比尼亞米和卡拉維奧,昨天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一個國際天文學會議上發布了他們的這一最新發現。
  • 「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
    2020-10-15 08:12:21 來源:科技日報「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數量僅為普通物質三百倍 未顛覆現有模型科技日報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劉霞)幾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橫空出世。
  • 困擾人類的十大科學之謎
    5.宇宙動力之謎  不少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不是一個靜止的大「泡泡」,而是在不斷膨脹7.暗物質之謎  天文學家發現,太空中的引力遠比他們測量出來的要多得多。8.黑洞之謎  在太空中,有些區域天文學家完全探測不到,天文學家就認為那裡存在一個黑洞
  • 天狼星變色之謎
    在冬季夜空中,有一顆十分明亮的星不停閃爍,猶如一顆寶石鑲嵌在空中。這顆星便是天狼星,它的光輝總是那麼明亮,是夜空中不可多得的風景。在眾多恆星中,天狼星的變色之謎引人關注。星等是表示天體相對亮度的數值的量,星等數值越小,天體越亮。天狼星的星等為1.45,可見其亮度之大。古時一些關於天狼星的記載都把天狼星的顏色描寫為紅色,而如今我們在觀測天狼星時發現,其顏色為白色。這是為什麼呢?
  •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很多科學家和考古學家都想要穿越時間回到過去,尋找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外星人是否真的參與了呢?你或許不用等到時光機器穿越回去,看完這個文章就能知道答案。在說這個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幾個金字塔的冷知識。
  • 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攜手本科生,求解跨越半個世紀的天文之謎!
    一個是鑽研天文多年的博士生,一個是渴望探索未知的本科生,他們和團隊中的成員們攜手,撥開跨越半個世紀之謎的面紗一角。今天,就隨國曉薇一起,走進他們的研究成果,窺見天文浪漫下的科學光輝。然而,即便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深入研究,這種消光峰的確切物理來源仍是未知。雖然科學家已試圖採用包括石墨、無定形碳、金剛石和多環芳香烴等在內的傳統碳物質作為候選載體,來解釋該消光峰的物理來源,但各項理論仍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距今為止學界依然沒有就此達成廣泛共識。
  • 宇宙驚豔之美;銀河系星流、星際之門,創造之柱等
    美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一種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東西就是醜的;第二是適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鮮明,鮮明的東西是公認為美的」。六,銀河系星流。小星系一旦靠近巨星系,就會受到強大的引力潮汐作用,逐漸扭曲、瓦解,並被拉成纖細而壯觀的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