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馬座星流 有了第一張3D畫像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人馬座星流 有了第一張3D畫像

實習記者 於紫月

銀河系有很多伴星系,如位於銀盤下方的大、小麥哲倫星系。就像地球的引力牽著月亮轉一樣,銀河系也牽著這些星系轉動。

近日,來自中科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員、上海天文臺博士後李靜,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超等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第一次描繪出了銀河系的一個伴星系——人馬座矮星系的星流(下稱人馬座星流)的三維空間軌道分布,該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報》雜誌上。

星系「拉麵條」的傑作

「人馬座星流是由無數顆恆星構成的『星帶』,散布於人馬座矮星系的前方和後方,就像這個星系向前吐出的火焰、在後遺留的尾巴。」李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銀河系和人馬座矮星系可能都形成於100多億年以前。該矮星系的初始質量約為銀河系的十分之一,後來人馬座矮星系「撲向」銀河系,被銀河系的引力捕獲,成了伴星系。由於現在該矮星系位於人馬座天區,因此被天文學家命名為人馬座矮星系。

該矮星系在掉落進銀河系之前耗盡了氣體,而恆星誕生於氣體之中,沒有氣體就沒有構成恆星的基本材料,因此人馬座矮星系無法再像銀河系那樣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新的恆星誕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個已經死亡的星系。」劉超說。

再後來,人馬座矮星系被剝除了很多恆星並形成星流。一般認為它目前的主體質量只有原來的萬分之一,如今與銀河系相比,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不點」。

星流是如何形成的?「被潮汐力抻出來的。」李靜說。

當引力源對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時,由於物體上各點到引力源距離不等,所以受到引力大小不同,從而產生引力差,對物體產生撕扯效果,這種引力差就是潮汐力。

「小不點」星系牢牢地被銀河系拽住,無法逃脫。其星系的形狀也被銀河系所產生的巨大潮汐力漸漸拉長,就像將麵團拉成麵條,抻長、拖尾,最終拉出的線條比銀河系的直徑還長。

由於人馬座矮星系一直在繞銀河系轉動,因此銀河系抻拉出來的星流也大致沿著矮星系的軌道像絲帶一樣圍繞著銀河系,現在已經有兩三圈之多。

「這也可以看成是銀河系『進食』的過程。」劉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人馬座矮星系繞銀河系的軌道是橢圓形的。當人馬座矮星系遠離銀河系時,它暫時保全了自己,當它撲向銀河系時,潮汐力先將矮星系「撕碎」,從矮星系靠近銀河系的位置上「拽出」一些恆星,成為矮星系的「碎片」,掉落在矮星系運行的軌道上,構成一道星流。

這些掉落的恆星失去了母星系的「保護」,逐漸被銀河系捕獲,成了銀河系的一份子。

多國科學家共繪畫像

人馬座矮星系的生命歷程是與銀河系「躲貓貓」的鬥爭史,而人類邂逅這個矮星系、逐漸揭開星流面紗的過程卻是一部多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共同參與的奮鬥史。

1994年,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伊巴塔、歐文和吉爾摩用施密特望遠鏡首次發現了這個比大、小麥哲倫星系還要近的小星系。要知道,早在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便在環球航行時首次對大、小麥哲倫星系做了精確描述。

「人馬座矮星系距離銀河系中心約6萬光年,處於銀河系的盤面上。從地球上觀測,它正好躲在銀河系中心的後面,很容易被忽略掉。」劉超指出,大、小麥哲倫星系雖遠在十幾萬光年之外,但它們正好處於銀盤下方,在南半球用肉眼就能分辨出來。

新的矮星系「亮相」人類天文觀測歷史之後,陸續有學者觀測到星流結構的消息傳來,直到2002年,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紐伯格等人用從美國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DSS)中得到的天文數據進行分析,確定了人馬座矮星系附近存在波紋狀的星流,似乎與人馬座矮星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003年,維吉尼亞大學的馬耶夫斯基採用紅外波段觀測,首次把整個人馬座星流在天空的位置描繪出來。3年後,英國劍橋大學的別洛庫羅夫等人採用可見光波段觀測發現了人馬座星流有2條分支。

此後,天文學界開始大規模出現相關研究和報導,學者們竭盡全力去探尋幾個關鍵問題——星流的產生、在三維空間中的形態等。

可用於反推銀河系參數

李靜、劉超等人此次的研究便聚焦人馬座星流的三維形態。

「我們是首次較完善地重構了領先和拖後星流中的恆星的三維形態。」李靜表示,研究人員從LAMOST數據中測量了3萬顆M巨星樣本恆星的速度場,通過與蓋亞空間望遠鏡的數據結合,在三維空間描繪了人馬座星流的空間軌道分布。以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人馬座星流更加全面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M巨星是恆星演化的最晚期階段。為何選擇M巨星作為「探針」?

劉超指出,M巨星亮度較高,容易在浩瀚無垠的星空中挑選出來。李靜也表示,M巨星是探測銀河系暈結構的非常好的天體。

在李靜看來,星流三維形態的研究無論對於人馬座矮星系還是銀河系來說都意義非凡。該星流是2個星系共同作用的結果,星流中恆星的位置及運動軌跡能夠還原銀河系撕裂人馬座矮星系時的力度,從而能夠測量出引力大小,由此推斷銀河系的質量等相關參數。

研究團隊還確定了人馬座星流中最遠的點,大約距離太陽30萬光年。可想而知,銀河系的質量越大,星流就會被吸引得越「緊湊」,最遠點距離太陽就越近一些,反之,星流的最遠點離太陽會遠一些。

「最遠點的30萬光年暗示著銀河系的質量要比人們原先設想的質量小一些。」劉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按照該研究成果計算,銀河系質量大約為9千億倍的太陽質量。而此前學界通常認為,銀河系質量大約為1萬億倍太陽質量,而按照該質量計算,星流的最遠點距離太陽20萬光年左右。

對於人馬座矮星系,劉超認為,研究三維空間軌道,能夠更好地幫助理論家模擬矮星系被銀河系瓦解的過程,當樣本量足夠大時,還可以推測人馬座矮星系被撕裂之前的形態特徵和誕生起源。

人馬座矮星流堪稱星系之間較為激烈的合併事件的產物,很多星系都是藉助於同類手段迅速長大。「星系作為宇宙的基本元素,研究其成長規律亦是對宇宙演化過程的探索。」劉超說。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我委支持建設的LAMOST在精確測量人馬座星流三維軌道空間分布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中心、上海天文臺和國家天文臺聯合研究團隊,利用LAMOST(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首次精確測量人馬座星流三維軌道空間分布該研究利用LAMOST DR4數據中探測到的M巨星,並與Gaia DR2 精確自行數據結合,首次在三維空間描繪了人馬座星流的空間軌道分布
  • 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看似一個小藍點,實則有1000萬顆恆星!
    當用肉眼觀察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時,也就是如下圖中的樣子,看起來是一顆顆模糊模糊的恆星。但在這裡看到的藍色球體實際上是恆星的集合——有1000萬顆。無法全部數清,但在這張清晰、美麗的圖片中,可以看到組成這個獨特星系團眾多亮點中的幾個。這張照片是由西班牙馬德裡附近歐洲航天局歐洲空間天文中心的軟體工程師Wouter van Reeven在智利觀察時拍攝的。
  • 人馬座和半人馬座怎樣區分
    人馬座也稱為射手座,是南天黃道帶星座,面積867.43平方度,佔全天面積的2.103%,在全天88個星座中,面積排行第十五。人馬座中最亮星為箕宿三(人馬座ε),視星等為1.85。南鬥六星位於座內。人馬座的箭頭正指向西面的天蠍座。鄰接星座蛇夫座,天蠍座,望遠鏡座,南冕座,印第安座,顯微鏡座,摩羯座,盾牌座,蛇尾座 。人馬座是黃道星座,銀心就在人馬座方向,所以這部分銀河是最寬最亮的。它裡面的星團和星雲特別多。有三葉星雲,馬蹄星雲等。
  • 11顆貧金屬星現身半人馬座 它們暗藏恆星「輩分」的秘密
    15800光年外,神秘的半人馬座歐米伽球狀星團中,有這樣一群孤獨的天體:它們身處該星團中心,與其他星球遙遙相望;它們平淡無奇,從運動學特性上與其他星球差別不大……近日,arXiv網站發表了一項最新觀測結果:天文學家發現,在半人馬座歐米伽球狀星團中,有11顆恆星的金屬豐度非常之低。
  • 神秘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
    說到這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好多人不明覺厲。其其實半人馬座(Centaurus)阿爾法星包括三顆恆星,分別為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半人馬座α星C。其中,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靠得很近,是一個雙星系統,中國古代稱為南門二。半人馬座α星C,一般稱為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4.2光年),恆星分類屬於紅矮星。很多科幻電影或科幻小說中提到星際旅行的時候就往往以此作為一個例子。
  • 科學家對半人馬座阿爾發星很關注,猜想可能會有地外生命
    科學家們一直非常的關注距離我們地球四光年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因為它是一顆系外行星,而且也擁有跟太陽非常相近的恆星,所以說,如果在未來人類想要一句到深空的話,這也是一個不二之選了。對於這一個星球,天文學家們是非常注重對它的觀測的,也是找到了一些線索。美國的宇航局最新消息就說,半人馬座阿爾法A星和B星的觀測表面,發現它的輻射環境還算是比較不錯,不是很惡劣。
  • 半人馬座阿爾法B星附近發現與地球質量相近行星
    B星旁的一顆類地行星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19世紀起,天文學家就已經開始推測在太陽系外有一些圍繞固定軌道運轉的天體,它們也許就在太陽系附近,但那時的科技還不夠發達,並沒有搜索到任何天體。
  • 半人馬座α星(4.24光年)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應該很多人了解,那就是半人馬座三星,也被稱之為半人馬座α星,這個星系中有三個恆星圍繞在一起運轉,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是比鄰星只有4.22光年。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
  • 揭露半人馬座人類監獄行星的解放
    我雖然不相信秦嶺消失的村莊之類的流言,但是我把興趣關注到了半人馬座的人類殖民地。同樣卡米洛特揭秘工程參與者亞歷克斯·科利爾(Alex Collier)在他的著作《保衛聖地》也披露過:我知道在特定的恆星系統中有人類行星。在半人馬座有一個小星星,那裡有植物、昆蟲、動物和人類,它們生活的環境相當於我們的中世紀。
  • 科學家發現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有許多迷你地球
    根據一項新的科學研究,我們太陽系最接近的宇宙鄰居,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擁有大量的迷你地球,而它卻缺少巨大行星的存在。
  • 星座傳說之半人馬座的傳說
    半人馬座(Centaurus)是一個巨大的明亮星座,它擁有兩顆一等大星,半人馬座A星和半人馬座B星。半人馬座區域內有各種令人感興趣的天體。南天星座之一。中心位置在赤經13時,赤緯-47°。面積約1060平方度。在長蛇座之南,帆船座與豺狼座之間,南部浸入銀河。座內目視星等亮於6等的星有193顆,其中亮於4等的星有28顆。
  • 半人馬星座的武士----Proxima(普洛西瑪)
    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有無數顆恆星,其中半人馬座方向上擁有兩顆非常明亮的恆星(群),即 半人馬座α星和半人馬座β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南門二,史料記載鄭和下西洋時曾作為導航星
  • 《流浪地球》《三體》的共同目的地,為何半人馬座α星這麼火
    《流浪地球》《三體》的共同目的地,為何半人馬座α星這麼火《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說起劉慈欣,熟悉他的朋友們肯定還看過他的另一部成名作《三體》,他也正是憑著《三體》這部作品才獲得了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
  • 半人馬座傳說-不只是《流浪地球》的目的地
    半人馬座也不例外,其中半人馬座α星系距離地球1300萬光年,而半人馬座中球狀星團Ω距離地球130光年,裡面有約1,000萬顆恆星。最令人神往的半人馬座α星C距離地球4.22光年。正是這顆恆星的存在,才使得半人馬座如此的特別。
  • 霍金的微型機器人探測半人馬座α星的計劃逐漸提上日程
    CLARY/AFP/GETTY IMAGES當人類最終冒險進入太空時,我們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太陽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α星(南門二)。按照星際標準,它不僅離我們近,而且它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使我們能夠以探索一顆星的費用來探索一個三合星系統。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 星 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這兩天,微博上有不少網友上傳圖片,稱他們在春節假期返鄉道路上發現,不少地方道路電子顯示牌上的警告標語換成了 "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這足以說明,這條豪不押韻、略顯滑稽的標語出處——《流浪地球》,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部現象級電影。
  • 星片計劃,探索半人馬座α星,引發我們對第二個地球的思考
    CLARY/AFP/GETTY IMAGES當人類最終冒險進入太空時,我們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太陽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α星(南門二)。按照星際標準,它不僅離我們近,而且它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使我們能夠以探索一顆星的費用來探索一個三合星系統。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α星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作為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離太陽只有4.37光年的距離,自然被科學界列為尋找「新家園」的首要目標。與此同時,這個恆星系統非常奇特——和太陽系不同,半人馬座α星是一個三星系統,也就是由3顆恆星組成的系統,這種獨特的現象,也成為不少科幻創作靈感的來源,比如大名鼎鼎的《三體》、《變形金剛》裡的賽博坦星球以及《阿凡達》的潘多拉星,都和此處有關。
  • 天文學家確認鄰居半人馬座系統中有兩個行星
    半人馬座系統恆星(Proxima Centauri)是太陽最接近的恆星鄰居,也是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Proxima b圍繞著半人馬座運行,它只有4.23光年,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雙星阿爾法 半人馬座 AB也出現在這顆系外行星和近鄰星之間的圖像中。半人馬座星系(Proxima Centauri)是半人馬座星系的最小成員,是一顆M5.5型恆星,位於半人馬座南部星座的4.244光年外。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海山二A的半徑約太陽的240倍,也就是1.6億多千米,比人馬座A*黑洞史瓦西半徑還要大12.8.倍。但有一顆迄今發現最大體積的恆星,叫盾牌座uy,半徑約太陽1708倍,也就是約11.9億千米,將近比人馬座A*史瓦西半徑大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