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恆星TYC 2597-735-1碰撞造成

2020-11-19 科普百分百

天文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恆星TYC 2597-735-1碰撞造成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想像一下,一顆小恆星一直圍繞著我們的太陽轉。過了很久,這兩顆星相撞了。混亂的粉碎留下了一顆恆星和令人著迷的藍色塵埃和氣體雲、一個星雲。這片雲延伸到約13光年的距離,這足以吞沒並排堆積的10個太陽系。據了解,這樣的場景可能曾發生在幾千年前的TYC 2597-735-1--這顆恆星距離地球超過6000光年。

自從2004年NASA的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太空望遠鏡發現了這顆恆星及其迷人的藍環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困惑於它是如何形成的。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Mark Seibert指出:「每次我們以為自己算出了什麼就會有一些東西告訴我們『沒有,這不對』。」Seiber等人利用望遠鏡GALEX和其他一系列地面和太空望遠鏡的數據做出腿短,這可能是一次恆星碰撞造成了這一宇宙的奇怪現象。

據悉,GALEX於2003年發射升空,在10年後退役之前其曾用紫外光對宇宙展開研究。2004年,它在TYC 2597-735-1周圍發現了一個紫外線環。為了讓雲更形象化一些,研究人員給它上了色。上面的圖片顯示了藍色的紫外光和一個繞著碎片的模糊粉紅色環環。中間亮黃色的球則就是TYC 2597-735-1。

在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聖地牙哥附近的帕洛瑪天文臺和像NASA退役的斯皮策這樣的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得以建立了一些關於這一星雲的事實。據了解,這涉及到一顆跟太陽差不多大的恆星在恆星合併中對另一顆較小恆星的吞噬。這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開始膨脹且變得足夠大從而可以在它的引力下捕獲較小的恆星。由於引力的作用,這兩顆恆星在一起跳舞了很多年,當較小的那顆恆星靠得更近時,它開始撕裂它的較大的舞伴的一部分並由此形成一個盤繞著這對舞伴的氣體盤。當這顆較小的恆星最終被消耗時,一噸的能量穿過氣體盤並將其推出形成兩個錐形的雲團。

由於藍環星雲正對著地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圓錐形雲在天空中形成一個巨大的環。據悉,紫外光是由圓錐體中被加熱的氫原子發出。天文學家們對他們最新的發現感到興奮,因為他們在最合適的時間捕捉到了合併的過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科學家和論文的合著者Don Neill把它比作捕捉嬰兒的第一步。「如果你眨眼你可能會錯過它,」他說道。這是研究人員首次看到這樣的合併系統,它沒有被大量的塵埃覆蓋,遮蔽了中心的恆星。

幾十萬年後,藍環星雲將會消失,就好像它從未存在過一樣。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解開存在了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
    據了解,這樣的場景可能曾發生在幾千年前的TYC 2597-735-1--這顆恆星距離地球超過6000光年。Seiber等人利用望遠鏡GALEX和其他一系列地面和太空望遠鏡的數據做出腿短,這可能是一次恆星碰撞造成了這一宇宙的奇怪現象。據悉,GALEX於2003年發射升空,在10年後退役之前其曾用紫外光對宇宙展開研究。2004年,它在TYC 2597-735-1周圍發現了一個紫外線環。為了讓雲更形象化一些,研究人員給它上了色。
  • 科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
    圖片來源:NASA本報訊長達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如今解開了。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他們關於恆星TYC 2597-735-1的新發現:籠罩在這顆恆星周圍的紫外線環,很可能源自兩顆恆星發生的碰撞。
  • 困擾科學家16年,藍環星雲之謎終於破解
    現在,美國科學家在藍環星雲的螢光碎片中找到了新的證據,或可解釋其形成之謎。事實上,藍環星雲擁有名為TYC 2597-735-1的恆星,其周圍環繞著神秘的紫外線環。這個光環實際上是不可見的紫外光,在望遠鏡圖像中被標記為藍色,中間亮黃色的球體就是TYC 2597-735-1。
  • 藍環星雲奇特之謎終獲破解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劉霞)2004年,科學家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環,但不知這種奇特的結構如何形成。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近日在藍環星雲的螢光碎片內發現了新證據,破解了這一謎團:藍環實際上是兩顆恆星相撞產生的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的底部。
  • 宇宙「眼睛」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2004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天體——藍環星雲,當在紫外線中觀察時,該天體如一隻發光的眼睛,直視著地球。出乎意料,為了弄清楚是什麼導致了藍環星雲形成,科學家們用了16年才解開了該謎團。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藍環星雲是兩顆正在合併的恆星的殘留。
  • 科學家解開了16歲的藍色星雲之謎
    天文學家在2004年首次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物體,帶領他們發現了導致圍繞恆星形成一個藍光圈的原因,該恆星名為TYC 2597-735-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組認為,這個環實際上是一個圓錐體,在一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吞沒了一顆較小的恆星同伴後,發光的碎片就形成了。
  • 藍環星雲謎題破解—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SA) 長達16年之久的藍環星雲謎題如今解開了。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他們關於恆星TYC 2597-735-1的最新發現:籠罩在這顆恆星周圍的紫外線環,很可能源自兩顆恆星發生的碰撞。
  • 天文學家解釋藍環星雲的起源
    中心有一明亮的恆星的巨大氣體雲在光學範圍內幾乎是看不見的,但是在紫外線中,它就像是一隻巨大的眼睛,從銀河的深處凝視著我們。從那時起,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解釋被稱為藍環的不尋常星雲起源的原因,但是答案似乎直到現在才被人們接受。近年來對星雲的觀察表明,雲層和中央恆星被衝擊波環所包圍,這表明產生這種結構的過程具有爆炸性。雲本身的起源尚不清楚。
  • 「縈繞」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2004年,NASA的GALEX探測器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天體:一處暗淡的巨型氣體團,中心「包裹」著一顆恆星。GALEX透過紫外光捕捉到了這個斑點,隨後揭示了它內部的厚環結構。科學家們將這種天體命名為藍環星雲(BRN)。在接下來的16年中,雖然科學家對BRN進行了大量詳細觀測,但似乎他們了解得越多,BRN的神秘色彩反而越濃厚。
  • 16年後,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2004年,NASA的GALEX探測器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天體:一處暗淡的巨型氣體團,中心「包裹」著一顆恆星。GALEX透過紫外光捕捉到了這個斑點,隨後揭示了它內部的厚環結構。科學家們將這種天體命名為藍環星雲(BRN)。在接下來的16年中,雖然科學家對BRN進行了大量詳細觀測,但似乎他們了解得越多,BRN的神秘色彩反而越濃厚。
  • 16年之謎!科學家揭開藍色星雲神秘面紗:一顆類太陽恆星吞噬較小伴星
    新的發現表明,它可能是已知的最年輕的兩顆恆星合併為一的例子。2004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物體——Blue Nebula,當中有一顆中央恆星,被稱為TYC 2597-735-1。由此展開了一項任務,想要弄清楚圍繞這顆名為TYC 2597-735-1的恆星形成的一圈藍色的光,到底是什麼導致的。
  • 16年之謎!科學家揭開藍色星雲神秘面紗:一顆類太陽恆星吞噬較小伴星
    新的發現表明,它可能是已知的最年輕的兩顆恆星合併為一的例子。2004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物體——Blue Nebula,當中有一顆中央恆星,被稱為TYC 2597-735-1。由此展開了一項任務,想要弄清楚圍繞這顆名為TYC 2597-735-1的恆星形成的一圈藍色的光,到底是什麼導致的。
  • 困擾科學家長達十六年 藍環星雲奇特之謎終獲破解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近日在藍環星雲的螢光碎片內發現了新證據,破解了這一謎團:藍環實際上是兩顆恆星相撞產生的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的底部。  2004年,天文學家首次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現已退役的
  • 藍環星雲奇特之謎終獲破解: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底部
    2004年,科學家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環,但不知這種奇特的結構如何形成。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近日在藍環星雲的螢光碎片內發現了新證據,破解了這一謎團:藍環實際上是兩顆恆星相撞產生的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的底部。
  • 恆星周圍出現紫外線環,它究竟是什麼?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神秘的藍環星雲這個未解之謎是如何出現的呢?這就需要從2004年開始說起了。當時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使用目前已經退役的NASA「星系演化探測器」太空望遠鏡,在恆星TYC 2597-735-1的周圍,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
  • 神秘的藍環星雲,為科學家研究恆星合併提供了一個新窗口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天體,稱為藍環星雲,這是一個以恆星為中心的氫氣環。這個系統的特性表明,這是兩顆恆星最終消亡的殘餘:一個向內的軌道舞蹈,導致兩顆恆星合併。這一結果為了解許多緊密軌道雙星系統的命運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
  • 銀河系神秘的藍環星雲,科學家花16年時間才破解,到底是何物質?
    藍環星雲距離地球約6200光年,其環中有一顆中心星。從遠處看,像是一顆明亮的恆星,被一團迷霧一樣的藍光環繞著。但整體未被包圍,它的側面是向外的錐體,就像擴音器指向相反的方向。天文學家最初認為,這種結構可能是在兩倍於木星大小的行星,墜入恆星並被撕裂時形成的。但是在2012年,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圍繞恆星運轉的塵埃盤,圓盤將尖端從圓錐上炸開,然後向外發射。
  • 藍環星系逐漸碎片化,肉眼無法視其光芒,或預示太陽繫結局?
    :藍環星雲中的氣體雲可能來自兩顆恆星碰撞後產生的碎片。雖然恆星的碰撞在宇宙中比較常見,但形成這種碎片包圍狀結構的卻是罕見。由於恆星被這些碎片遮蓋,我們幾乎沒辦法在這種情況下仔細觀察到詳細的情況,而碎片自然消失又需要至少數十萬年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判斷藍環星雲形成後的時間很短,或許不超過一萬年。
  • 星雲噴發再創記錄!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史上最大的爆炸,原因成謎
    黑暗的宇宙永遠不會像夜那般寂靜,在茫茫宇宙中無時無刻不再發生著星雲的爆炸,它們在宇宙靜謐的外表下上演著生命的激烈。宇宙中星球之間的碰撞、恆星的衰亡,這些無一不是宇宙中爆炸的源泉。可能我們聽說過超新星的爆炸,1054年,中國的天文學家觀察到了一個天外客星,這顆6500光年之外的巨大恆星是太陽質量的9到11倍,爆發之時,幾乎比日月之外的一切天體都要明亮。如今我們還可以看到它所留下的蟹狀星雲,它的直徑仍然可以達到11光年。從這裡我們足以看出宇宙爆炸的巨大威力。
  •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新星雲 天文學家想解釋大恆星起源之謎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LHA 120-N 150號星雲,星雲的組成主要是塵埃和氣體,看起如一團雲霧,因為星雲在塌縮過程中存在角動量,所以在恆星周圍還會留下一些繞行的行星和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