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NASA
Blue Nebula讓人困惑了十多年,最近,科學家們在Blue Nebula神秘的螢光碎片中發現了新的證據,這可能解釋了這種奇怪結構是如何形成的。新的發現表明,它可能是已知的最年輕的兩顆恆星合併為一的例子。
2004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物體——Blue Nebula,當中有一顆中央恆星,被稱為TYC 2597-735-1。由此展開了一項任務,想要弄清楚圍繞這顆名為TYC 2597-735-1的恆星形成的一圈藍色的光,到底是什麼導致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團隊認為,這個藍色光環實際上是一個圓錐體,是一顆類太陽恆星吞噬了一顆較小恆星伴星後形成的發光碎片。
當它們合併時,大量的熱碎片雲射入太空,被氣體盤切成兩半,因為只有一個錐狀星雲面對著地球,中間看起來才像一個藍色環。
這顆Blue Nebula是由NASA的太空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在16年前發現的,科學家稱它「與我們銀河系之前所見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
圖像顯示了一個巨大而微弱的氣體團,中心有一顆恆星明亮地閃爍著。雖然在圖像中它看起來是藍色的,但實際上並沒有發出人眼可見的光。在十多年的時間裡,研究團隊不知疲倦地工作以解開這個謎團。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GALEX團隊成員馬克•賽貝特(Mark Seibert)說,每次我們覺得自己把問題解決了,就會有東西告訴我們說,不,這不對。
「作為一名科學家,這是件可怕的事情。但我也喜歡這一物體的獨特之處,以及那麼多人為了解它所付出的努力。」
11月18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小組表示,他們終於解開了這個謎題。
利用夏威夷W. M.凱克天文臺,研究人員發現,藍色光環實際上是一個圓錐形的發光氫分子雲的底部,該雲從中央恆星向地球延伸。新的觀測還顯示了另一個錐形的雲從恆星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研究小組確定,該星雲通過一個相對較新的恆星合併形成,只有大約1000年的歷史,由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和另一顆質量約為木星100倍的恆星組成。
當這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瀕死時,它開始膨脹,將自己推向較小的恆星,最終將其吞沒。
雖然這次暴力事件的結果以兩個圓錐體結束,但有一個區域,它們重疊時,當從地球上觀察,就看到了一個圓。
這種光是碰撞後產生的,碰撞激發了氫分子,使它們放射出紫外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光變得足夠明亮,足以讓GALEX看到。最近的觀測捕捉到了這一從未見過的恆星碰撞演化階段。
新觀測的時機對於幫助科學家理解這一現象至關重要。加州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GALEX團隊成員Don Neill在聲明中說:「這就像看到嬰兒第一次走路一樣。」「如果你眨眼,你可能會錯過它。」
主要研究作者Keri Hoadley說,「兩顆恆星的合併是相當常見的, 但它們的噴出物在太空中膨脹冷卻後,很快就會被大量的塵埃所掩蓋,也就是說我們看不到實際發生了什麼。」
「我們認為這個物體代表了這些短暫事件的後期階段,當塵埃最終清除時,我們就能看到美妙的景象。」
「但我們也在它還沒過多久的時候就了解了這個過程;過了一段時間,星雲就會溶解在星際介質中,那時我們就什麼也分辨不出來了。」
研究人員還使用了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廣域調查探索者(WISE)的存檔數據,這些數據揭示了在藍環星雲的中央恆星周圍有過量的紅外輻射。
這些觀察表明,這顆恆星被盤狀塵埃包圍著,這些塵埃吸收了恆星的光,然後以紅外線重新輻射。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圓盤將恆星周圍的碎片雲切成兩半,形成了兩個向相反方向延伸的錐形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