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恆星突然消失,一個重大的宇宙之謎在2019年被揭開

2020-11-02 劍客星歌

一個重大的宇宙之謎在2019年被揭開

當時歐洲天文學家目睹了,一顆比太陽還要亮250萬倍的大恆星,這顆他們觀測了幾十年的大恆星,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科學家們感到困惑,不知道這顆恆星是塌進了一個黑洞,還是發生了其他更奇怪的事情。


消失的恆星位於一個矮星系,距離大約7500萬光年遠。

水瓶座矮星系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星系類型,很難被探測到,由於它們的亮度低、質量小而且體積小,只有幾十億顆恆星,質量是銀河系的一小部分。

矮星系的一個例子是大麥哲倫星雲,距離地球大約16萬光年,它的質量大約是銀河系的十分之一,其恆星的數量也只有銀河系的百分之十。

天文學家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VLT,一直在觀察一個遙遠的矮星系——金門矮星系。

他們在早期的矮星系觀測中,目睹了這種大恆星的消失,恆星的特徵是存在的。


但當團隊在2019年8月,將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光學望遠鏡全部轉向該星系時,這種消失是驚人的。

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博士生安德魯·艾倫說:「如果這樣一顆巨大的恆星,在沒有產生明亮超新星爆炸的情況下消失,這是非常罕見的。」

該星系距離太遠,天文學家無法觀測到它的單個恆星,但他們可以探測到一些恆星的特徵。

然而,儘管如此遙遠,金門矮星系實際上被認為在局部宇宙中,所以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奇怪事件的特寫。

這顆正在消失的恆星被稱為發光的藍色變星,是一顆質量大且不穩定的恆星,在它的生命結束時大約比太陽亮250萬倍,藍變星的巨大爆發相當普遍,它們的亮度顯著增加。

到目前為止,在宇宙中只有少數被證實,因此這一現象非常令人興奮。

在2020年6月30日《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一個團隊試圖解決這顆消失的恆星的情況,該團隊提出了許多可能的解釋,來解釋這一神秘的消失。

其中最有趣的是,這顆大質量恆星在沒有經歷超新星爆炸的情況下,迅速死亡並坍塌為黑洞。


科學家們說,這是史無前例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安德魯·艾倫在向媒體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如果這是真的,這將是第一次直接探測到這樣一顆巨型恆星,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這是極其罕見的事件。

我們目前對大質量恆星死亡的了解表明,它們中的大多數,在生命消逝中爆發為巨大的超新星爆炸,這些爆炸很容易識別,因為它們將周圍的天空,標記為電離氣體和強大的輻射,在各個方向延伸了許多光年。

爆炸之後,緻密的恆星物質的核心,可能會坍縮成一個黑洞或中子。

但失蹤的巨型恆星沒有留下這種輻射的痕跡,它只是消失了。

研究小組成員、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喬補充說,我們可能已經探測到局部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之一正在慢慢進入黑暗。

如果沒有強大的望遠鏡、獨特的儀器設備和迅速獲取能力,就不可能有這樣的發現。

這個團隊並不認為黑洞理論是唯一可能的解釋。

另一個解釋為什麼恆星消失的理論是,它的巨大爆發可能導致明亮的藍色變星,轉變為一顆不那麼明亮的恆星,這也可能是部分被塵埃掩蓋。

研究小組通過回顧之前在2002年和2009年對明亮的藍色變星的觀察,進一步研究了失蹤的恆星之謎。

他們發現,這顆恆星在這段時間內經歷了一次強烈的爆發期,以比平常高得多的速度噴射出大量的恆星物質,這種來自變星的多次爆發,通常發生在恆星死亡時,使它們發出比平常更明亮的光芒。


研究小組認為,這次爆發可能在2011年之後的某個時間結束。

儘管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這顆恆星,在他們早期的觀察中顯得如此明亮,它仍然不能解釋發生了什麼。

在爆發導致這顆恆星消失後,安德魯·霍爾丹評論說,團隊沒有預料到發生了什麼,當他們在2019年8月檢查星系時,我們都驚喜地發現這顆恆星的特徵,在我們第一次觀察時並沒有出現。

在2019年8月,科學家們通過甚大望遠鏡(VLT),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建造的,位於智利帕瑞納天文臺的大型光學望遠鏡,由4臺相同的口徑為8.2米的望遠鏡組成。

之前由於條件不完善,無法探測到恆星的信號。

當天,我們進行了觀測,我們想要確保這個信號是真的不存在的,這次我們用這個非常大的望遠鏡來測量X射線。

很快發現這也指向了開始的消失,一種解釋可能是恆星在爆發後變暗了很多,然後被一層厚厚的宇宙塵埃所掩蓋。

如果這是真的發生了,那麼這顆恆星可能會在未來的觀測中再次出現。

但對於這顆消失的恆星來說,更令人興奮的解釋,不是它沒有從爆發中恢復過來,而是在沒有超新星的情況下,坍塌成一個黑洞。

考慮到這顆恆星在消失前的估計質量,它可能產生了一個質量為太陽85到120倍的黑洞。


但在沒有可見超新星的情況下,這怎麼可能發生呢?

天文學家稱之為失敗的超新星。

艾倫認為這可能解釋了,正在消失的恆星發生了什麼,這與目前的一些計算機模擬相一致,這些模擬預測一些恆星死亡後,不會產生明亮的超新星,這發生在一個巨大的黑洞形成的時候,它的旋轉不是很快。

然而,坍縮成黑洞而不產生超新星,過去只在NGC6946星系中觀察到一次。

一顆較小的大質量恆星,似乎在沒有明亮超新星的情況下消失了。

佛羅裡達大學的物理學家巴託說,我們對大質量恆星的生與死的知識嚴重缺乏。

考慮到它們的罕見和短暫的生命,目前的共識是,恆星不可能以質量大於太陽65倍的黑洞的形式結束它們的生命。

如果恆星的消失,確實是由於它坍縮成一個更重的黑洞,我們將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們對恆星如何生存和消亡的理解。

西班牙博士後研究員比阿特麗斯·拉烏爾認為,如果失敗的超新星假說要得到證實,考慮到目前數據中,觀察到的時間尺度非常短,我們將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尋找失蹤的天體。

或許我們將再次看到那顆恆星的更多活動,如果他們的猜測是正確的,那麼這顆恆星根本沒有消失,仍然有可能它會再次明亮地發光。

但很明顯,未來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確認這顆計劃在2025年開始運行的神秘恆星的命運。

歐洲南方天文臺超大型望遠鏡VLT,將能夠在遙遠的星系中分辨出像金門矮星系中那樣的恆星,從而幫助解決像這樣的宇宙之謎。

但這並不是第一次,一顆恆星消失得無影無蹤。


2017年,當一顆距離地球2200萬光年的紅巨星突然消失,天文學家們震驚了。

那顆質量是太陽25倍的恆星,本應像恆星一樣爆炸成一顆非常明亮的超新星,相反,它慢慢地消失了,留下了一個黑洞。

天文學家們用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對準這顆恆星,想看看它是否還在那裡,或者只是暗淡下來,同時也檢查是否有從這個點發出的紅外線輻射,因為那將是一個跡象,這顆恆星仍然存在,只是隱藏在塵埃雲後面而已。

令人驚訝的是,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是否定的,這顆恆星完全消失了。


研究最終得出結論,這顆恆星可能只是變成了一個黑洞。

目前對這一迷人現象的研究表明,這可能是我們宇宙中所有超大質量恆星的最終命運。


相關焦點

  •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巨型恆星忽然消失,究竟是直接變成了黑洞,還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覺?你知道嗎?這顆巨大的恆星距離人類十分遙遠,導致人們難以定位,從而使得這顆位於金曼矮星系的亮藍色變星在突然消失前,天文學家們無法確定它是塌縮成了一個黑洞,還是躲到了星際塵埃的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科學家們再次深入對比後發現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即一顆有7500萬光年的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在宇宙中,他們之所以這般肯定是因為這顆恆星大約是太陽的85倍,亮度也足足比太陽高出幾百萬倍,其實在發現這顆行星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年左右的研究
  • 距地7500光年的神秘現象,大質量恆星突然消失,在宇宙中找不到
    這顆突然消失的恆星,它來自一個矮星系PHL 293B,它缺乏金屬,這意味著它來自於宇宙誕生早期。不過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顆恆星黯淡了不少,這意味著它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尾聲,當時它就已經很難辨別了,不過按理說,像它這般大質量的恆星,生命的尾聲都會經過超新星爆發,可是它卻沒有,它似乎直接坍縮成為了一顆黑洞。
  • 銀河系100顆恆星突然消失,科學家猜測是外星人所為。
    結果發現,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在銀河系內15萬個候選天體內的15%內,至少有100顆恆星曾經一度增亮,然後消失,且再也不出現。左圖舊照片正中的恆星,在右圖(2019年拍攝)中消失了。Beatriz Villarroel夜空中一個類似恆星的黯淡紅點亮度突然增加幾倍甚至幾千倍,時間持續不到一小時,隨後神秘消失。這種現象在天文學上被稱為「紅色瞬變」,過去幾十年的天文觀測已經發現大約15萬例。
  • 距地7500光年神秘現象,一顆恆星突然消失,在宇宙中憑空消失
    在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之一,莫過於恆星了。恆星從誕生到消亡,一生都在為宇宙中提供無限的可能。比方說在恆星誕生初期,通過內部燃燒,釋放出大量的元素能量,讓宇宙變得豐富。此後,恆星的周圍又會出現行星,於是一個恆星系統就出現了,如果足夠幸運,那麼,就像太陽系一般,生命也會在恆星系統中誕生。
  • 跨越宇宙的星球大盜,消失的恆星之謎
    漫天星辰可能很難讓一個普通人確定是否有星星失蹤,但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東西消失了。儘管關於恆星的理論可以解釋一些星體的消失,但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失蹤的原因是「非常不確定」的。是什麼導致了一顆碩大的恆星消失呢?
  • 紅巨星年齡消失之謎
    但伴隨而來的卻是一個悖論的誕生:儘管它們是由非常古老的恆星物質構成的,但它們的巨大質量卻清楚地表明它們的年齡很小。這幾顆紅巨星的年齡之謎究竟是怎麼來的?最近,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調查恆星從核心到表面的碳、氮和氧豐度,似乎解開了這一悖論。在主序星(如太陽)的生命末期,恆星會變成紅巨星。
  • 比太陽亮250萬倍的藍色恆星突然無故消失,科學家:十分離奇
    據英國《Metro》7月1日報導,天文學家觀測到在臨近銀河系的一顆號稱比太陽要亮250萬倍的「超級藍星」近日神秘的消失了,使得臨近的星系突然變得一片漆黑,科學家們表示十分離奇。這顆坐落在水瓶星座的 超級藍星距地大約7000萬光年,是金曼·多爾夫銀河的一部分。科學家並不確定這顆恆星為何突然消失了,對此提出了兩種可能的解釋。第一種是被星塵的光所遮蔽。
  • 尼斯湖水怪千年之謎揭開?科學家:傳說中的怪物或為巨型鰻魚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的謎之一,如今,這個未解之謎似乎要被揭開了據英媒報導,近日,一位在尼斯湖收集DNA的科學家表示,湖中傳說中的怪物可能是巨型鰻魚。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團隊從2018年開始,在尼斯湖採集水樣分析動植物DNA,想從其中揭示水怪身份。 來自奧塔哥大學的教授戈梅爾表示,他的研究團隊在水中發現了大量的鰻魚DNA。
  • 揭開尼安德特人消失之謎(組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第A01版:要聞 · 廣東報告輸入性疑似病例 · 與時間賽跑 · 李英傑會見  科技部領導 · 留下深情足跡 · 抓重大項目扶龍頭產業 · 最高氣溫升到30℃ · 株洲高架橋坍塌  24輛汽車損毀 · 揭開尼安德特人  消失之謎
  • 宇宙十大未解之謎宇宙十大未解之謎
    宇宙十大未解之謎 宇宙有多少個銀河系?宇宙中存在地外生命嗎?宇宙之外還會有宇宙或者另外一個相同的地球嗎?人類由猿人進化至今已經有了1400萬年歷史,如今已經成為了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然而在太陽系裡就連太陽也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普通的恆星,更別說地球了。
  • 是巨型魚類還是遠古物種 「湖怪」之謎何時揭開
    有人認為是巨型大紅魚  關於喀納斯湖,當地牧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湖怪」的傳說,說養的牛掉到湖裡就被「湖怪」吃了。  1985年8月11日,《新疆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出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喀納斯湖發現巨型大紅魚。
  • 「第三種」振蕩或將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第三種」振蕩或將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新華社 發  2012年12月20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2012年全球科學領域獲得的十大突破,其中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發現「第三種振蕩」榜上有名。《科學》指出,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並測量到了振蕩機率,這是全世界高能物理學家十幾年來的夢想。
  • 我國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 有助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這一重要成果對於最終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有著重大意義,該消息在國際高能物理界引起熱烈反響,有評論認為該成果將是中微子物理的一個裡程碑。美國《科學》雜誌16日發表文章,報導了大亞灣實驗發現的第三種中微子振蕩,並稱此重大成果標誌著中國科研正在崛起。據了解,對中微子前兩種振蕩模式的研究曾獲得諾貝爾獎。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揭開東湖水華消失之謎
    中新湖北網2月3日消息:東湖水華消失15年之謎被中科院水生所專家揭開。昨日,中科院院士劉建康稱,國際學術界認為該成果為世界湖泊生態保護指出了方向,具有重大環保意義。  負責該項研究的謝平博士獲得國際湖泊生態學大獎———第9屆日本琵琶湖生態學獎。  每到夏季湖面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是困擾東湖的環保難題。
  • 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要去揭開恆星搖籃之謎了
    撥雲散霧,超強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恆星源起之謎  在絢爛如畫的獵戶星雲中,一個恆星的搖籃孕育著數不勝數的新恆星,它將成為計劃於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究對象。  圖解:獵戶四邊形星團的光學影像(左)和紅外影像(右),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 圖源:NASA  同時擔任歐洲航天局科學與探索高級顧問的馬克·麥考琳解釋道:「在那裡有許多大約100萬年的年輕恆星,一百萬年聽似不年輕,事實上,如果把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比做一個中年人,那麼這個星團中的恆星就只是三四天大的小嬰兒。
  • 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要去揭開恆星搖籃之謎了
    撥雲散霧,超強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恆星源起之謎在絢爛如畫的獵戶星雲中,一個恆星的搖籃孕育著數不勝數的新恆星,它將成為計劃於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究對象。由恆星形成領域的韋伯跨學科科學家馬克·麥考琳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對星雲內部的獵戶四邊形星團進行觀測與考察。這個星團僅有4光年大,相當於太陽到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距離,卻聚集了大約1000顆年輕恆星。
  • 英媒析巨型野獸消失之謎:氣候變化還是人為屠殺?
    他們在地球上生活了數百萬年,卻最終在歷史的潮流中消失匿跡。作為古生物學最吸引人的未解之謎之一,巨型動物消失現象將成為本周牛津大學會議上的探討核心。與會代表將就「是什麼原因殺死了地球上的巨型動物」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會議的組織者之一,牛津大學生態學教授Yadvinder Malhi 說:「像大地懶、大樹懶、雕齒獸和犰狳這樣的生物,大約10000年前在北美和南美消失。
  • 宇宙之謎:寶瓶座中的「大塊頭」竟然失蹤了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6月30日消息稱,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發現,一個矮星系中的一顆不穩定的大質量恆星失蹤了。科學家們認為,其原因可能是這顆恆星變得不再那麼明亮,並且有一部分被塵埃遮蔽;或者這顆恆星在沒有產生超新星的情況下坍縮成了黑洞。相關研究結果同日刊發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中。
  • 那顆星星,突然消失了
    這一奇怪的事件發生在一個距離我們約7500萬光年之遠的星系中,它是一個缺乏金屬的矮星系PHL 293B。而消失的,是一顆溫度很高、閃耀著水晶藍光的大質量恆星,它發出的光芒的亮度超出太陽的250多萬倍。天文學家對這顆恆星的研究已經進行了近20年之久,許多不同的天文學家團隊都在觀測這顆正處於演化的後期階段的恆星。然而,在去年的某一天,它神秘地消失了——天文學家突然再也無法觀測到它。這是一顆距離我們太過遙遠的恆星,因此天文學家並不能使用天文望遠鏡對它進行直接觀測,而是需要尋找這類散發藍色光芒的恆星在所在星系的光中留下的獨特痕跡。
  • 什麼是未解之謎?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宇宙學家假設宇宙的質量可能超出觀測的質量。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沃拉·魯賓對星系內不同位置的恆星速度進行了研究,發現處於星系中央的恆星速度幾乎與外側恆星的速度沒有任何差異。這一發現似乎有悖於基本的定律。按照牛頓的物理學定律,恆星速度應該呈現發散型。宇宙學家用看不見的質量解釋這一現象,就是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