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巨星年齡消失之謎

2021-01-19 中國國家天文


四年前,天文學家發現了幾顆巨大的恆星——紅巨星。但伴隨而來的卻是一個悖論的誕生:儘管它們是由非常古老的恆星物質構成的,但它們的巨大質量卻清楚地表明它們的年齡很小。這幾顆紅巨星的年齡之謎究竟是怎麼來的?最近,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調查恆星從核心到表面的碳、氮和氧豐度,似乎解開了這一悖論。

在主序星(如太陽)的生命末期,恆星會變成紅巨星。

圖片來源 / SAGE-group/MPS



恆星在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的生命歷程中,會經歷不同的演化階段——主序星(比如我們現在的太陽)、紅巨星、白矮星,它們的外觀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恆星也像是害羞又傲嬌的姑娘,它們可不會輕易暴露年齡,至少乍看之下,我們是很難分辨它們到底多少歲了的,而且,不同恆星在每個階段持續的時間也各不相同。


不過,這些困難並不能阻止天文學家的求知慾,在揭開恆星年齡這一方面,從事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研究人員們就宛若不解風情的鋼鐵直男,總是堅定地抱著勢必要揭開恆星年齡的決心。他們通過深入地觀察,終於可以重現一顆恆星的全部生命歷程。在不斷的探索下,他們已經擁有了各種用來測定恆星年齡的可靠方法。


但也有一些棘手的案例,比如在四年前,來自萊布尼茨天體物理研究所和馬普天文研究所的兩個研究團隊就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紅巨星。在對這些紅巨星進行年齡測定後,他們得出了相差整整40億年的結果——為什麼這些紅巨星可以集年輕與年邁於一身?



從那時起,這一矛盾的發現就引發了許多天文學家的興趣。現在,科研人員終於為其中一部分神秘的紅巨星揭開了年齡悖論之謎,他們的結論是:這些奇怪的恆星只是在佯裝年輕,它們的年紀實際上很大!


從這些紅巨星的構成材料來看,它們似乎已經有超過100億年的古老歷史了。它們有著相對較少的含鐵量——這是一種伴隨著星系的演化過程而緩慢產生的元素,因此,與鎂、矽和鈣等其他元素相比,鐵在古老恆星中的含量會很少,而在年輕的恆星中則含量更多。


若要依據元素比例來判斷恆星年齡,研究人員一般需要通過繪製恆星的光譜來確定恆星中的元素。他們將來自恆星的光分成不同的波長,得到一個光譜。在恆星內部發現的每一種元素都會在光譜中留下某種特殊的印記。


另一種確定恆星年齡的方法依據的是星震學,也就是通過觀測恆星的振蕩特性,來推斷恆星的質量。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匪夷所思的紅巨星有著非常大的質量。質量大的恆星意為著它們內部的溫度會非常高,裡面的燃料也燃燒得相對較快。因此,大質量恆星的壽命通常比低質量的恆星要短得多。科學家們通過星震學方法,測出了這些恆星的年齡小於60億年。



到底是100億年還是60億年?新的研究似乎解開了這個謎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紅巨星中的一些似乎有著極其曲折的過去,在它們從主序星向紅巨星轉化的期間或之後,可能與其他恆星發生了合併。因此,這些年邁的恆星有雖然有著巨大的質量,但這種質量並不是它們的原始屬性,所以也不能用質量作為測定它們年齡的標準。


這樣一來,測量恆星表面的碳、氮和氧的量就成了揭開年齡之謎的關鍵方法了。通過測量這些元素的豐度,研究人員就相當於可以間接地觀測到恆星內部。當主序星朝著生命的盡頭邁進變成紅巨星時,其內部的工作原理會發生改變:核心形成的碳、氮、氧會上翻到表層巨大的等離子體流中,並被探測到。然後根據恆星的溫度和質量,我們就可以得到恆星不同元素的比例。


在一些測量中,研究人員得出了一些對應於低質量恆星的值。也就是說,在這些恆星成為紅巨星之前,它們的質量是相對較輕的。由此推斷它們現有的高質量是源於在變成紅巨星之後,與其他恆星融合在一起才產生的。



不過這一解釋並不適用於這次研究的所有紅巨星。研究人員發現,其中一些紅巨星的超高質量(通過星震學方法測得的)與它們表面的碳、氮和氧的含量是相吻合的。因此他們推測,這些恆星可能在早期發展階段,也就是核物質還沒有翻轉到恆星表面之前就與其他恆星合併了。不過,這只是一種合理的推測,我們仍需等待最終的確切解釋。


除此之外,新的研究還為研究恆星的碰撞與合併頻率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對於那些有著動蕩歷史的紅巨星,我們現在可以採用這樣一種間接地方式,「婉轉」地追問恆星的年齡。



原文 / 

https://phys.org/news/2019-06-heart-solution-red-giants-age.html

撰文 / 不二北鬥

來源 / 原理  編輯 / 懷塵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臺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體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紙刊訂閱請洽:15910825311

相關焦點

  • 「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真實年齡
    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研究人員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並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對最終解開鋰元素的起源之謎至關重要。長久以來,天文學家認為,紅巨星內部劇烈的對流為鋰元素的產生創造了可能的條件,因此大部分富鋰巨星應該是紅巨星。
  • 原來它一直在「裝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真實年齡
    近日,《自然—天文學》發表了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成果。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研究人員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並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對最終解開鋰元素起源之謎至關重要。
  • 《奇蹟暖暖》消失的石碑之謎答案介紹 消失的石碑之謎答案分享
    導 讀 奇蹟暖暖消失的石碑之謎答案是什麼?
  • 什麼是宇宙當中的「紅巨星」?紅巨星又是如何產生的?
    什麼是宇宙當中的「紅巨星」?紅巨星又是如何產生的?所謂紅巨星,顧名思義,也就是外表為紅色(發出紅色光芒),體積十分巨大的恆星。紅巨星是恆星的生命末期,演化成為的一種體積龐大,質量較小的發光巨星。紅巨星的質量通常在0.3~8個太陽左右,但是由於外部的大氣膨脹稀薄,紅巨星的體積常常是太陽的幾十倍上百倍。紅巨星表面的溫度約為5000K(K為開氏溫度,約為4700攝氏度)或者更低。當恆星將內核中的氫燃料消耗殆盡時,熱核反應不再繼續發生,那麼恆星的內核就會因為引力的原因開始向內部收縮,燃燒就會轉移到外部的氫氣層。
  • 當地球被紅巨星太陽「吃掉」時,會瞬間融化嗎?
    在54億年後,太陽將進入所謂的紅巨星演化階段。一旦堆芯中的氫耗盡,堆在那裡的惰性氦灰變得不穩定並在自身重量下崩塌,劇烈的溫度這將導致地核變熱,密度變大,導致太陽體積變大。
  • 破解「丁達爾現象」消失之謎
    原標題:破解「丁達爾現象」消失之謎   因為對教科書中內容「存疑」,東城區景山學校高三學生劉雨鑫探究起了老師的這句話激發了我的鬥志,於是我開始研究「丁達爾現象」消失之謎。   我的研究:互補色溶膠會吸收光線   確定了研究課題後,我搜索並閱讀了大量文獻,整理出近年來與納米材料或者納米金相關的學習資料,篩選出對我課題有幫助的要點摘抄在實驗記錄本上,到實驗室與老師、學長探討,和老師多次討論後,我決定自己動手製作納米金溶膠,老師為我提供了標準光源及紅、黃、藍、綠四個將白光轉變為其他顏色光的濾光片。
  • 人類眼睜睜地看到一顆紅巨星死亡ing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和匈牙利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就發表了他們對一顆紅巨星「死亡之痛」的觀測結果。這顆恆星名叫 T Ursae Minoris(T UMi),位於距離小熊星座大約 3000 光年遠的地方。(圖自:ESA / Hubble,via New Atlas)T UMi 的年齡在 12 億歲左右,約為太陽的 1/4,但質量卻是它的兩倍,且燃燒速度要快得多。現在,天文學家正在幾乎實時地觀測它進入生命的下一階段。
  • 紅巨星,太陽的宿命!
    紅巨星是巨星的一種,是恆星演化末期的一種垂死狀態。
  • 瑪雅人是如何消失的,瑪雅文明之謎
    瑪雅文明之謎瑪雅文明是世界重要的古文明之一。瑪雅人擁有高超的建築藝術水準、獨特的象形文字,在數學和天文學等方面有極高成就。然而,瑪雅文明的來源卻依然被濃霧籠罩。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提出,瑪雅文明並不是瑪雅人獨立創造的文明,而是可能源自多種文化的交流融合。
  • 中外天文學家監測恆星「心電圖」 揭秘富鋰巨星真實身份
    10月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消息說,由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最新通過監測恆星「心跳」形成的「心電圖」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為最終解開鋰元素起源之謎邁出關鍵一步。
  • 瑪雅人消失之謎有發現
    瑪雅人消失之謎有發現(分享作品)花卷看美圖創造了燦爛文明的瑪雅人突然失蹤,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謎團,畢竟一個如此發達的文明突然在「一夜之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是千百年年科學家一直想要解開的謎底!瑪雅人消失的足跡很是奇怪,好像是集體消失了一般,更讓人感到疑惑的是,瑪雅人對於自己的消失好像是早就料到了一樣,因為科學家最早在瑪雅遺址的石壁上就看到了瑪雅人留下的預言。
  • 宇宙中的「紅巨星」是什麼?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嗎?
    紅巨星為什麼這麼紅一顆"紅巨星"的質量通常相當於0.8~40顆太陽,但是它的體積往往是太陽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是由於恆星在發展成「紅巨星」時,外部的大氣膨脹到了很稀薄的程度。"紅巨星"看上去紅彤彤的,這是因為它外表面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略低,大約是2000~4500攝氏度。
  • 村莊離奇消失之謎
    (王光謙)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離奇的村落消失案到現在都是未解之謎,在歷史中有有四次村落離奇消失案,中國就佔了兩次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坑邊村的畲下村在100多年前,村內有1000多名謝姓及少數張姓和黃姓村民。
  • 克卜勒衛星連續觀測近4年,測量了這顆90億歲紅巨星的振蕩!
    紅巨星在正常的氫燃燒完成後處於恆星演化階段,並且直徑已經膨脹,這一點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它們表面的振蕩比較小恆星更慢,振幅更大,因此更容易測量。然而,在太空望遠鏡出現之前,即使是對紅巨星這種測量也只在少數幾個物體上取得了成功,此後,克卜勒和科羅特任務測量了數千顆紅巨星的恆星振蕩。克卜勒任務發現了一類新雙星,當它的同伴經過附近時,表面(和它的光曲線)顯示出潮汐扭曲的證據,這些系統被稱為「心跳」星。
  • 克卜勒衛星連續觀測近4年,測量了這顆90億歲紅巨星的振蕩!
    紅巨星在正常的氫燃燒完成後處於恆星演化階段,並且直徑已經膨脹,這一點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它們表面的振蕩比較小恆星更慢,振幅更大,因此更容易測量。然而,在太空望遠鏡出現之前,即使是對紅巨星這種測量也只在少數幾個物體上取得了成功,此後,克卜勒和科羅特任務測量了數千顆紅巨星的恆星振蕩。
  • 一點兒也不罕見,8%的紅巨星有黑子,其中15%還是雙星系統!
    研究發現紅巨星黑子比之前認為的更為常見,在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研究中,由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領導的研究表明:大約8%的紅巨星顯示出這些黑子(就是太陽上的那種黑子),黑子是恆星表面強磁場的表現形式。這些磁場是在恆星內部深處產生,這一過程需要對流和恆星的快速旋轉。
  • 一點兒也不罕見,8%的紅巨星有黑子,其中15%還是雙星系統
    研究發現紅巨星黑子比之前認為的更為常見,在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研究中,由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領導的研究表明:大約8%的紅巨星顯示出這些黑子(就是太陽上的那種黑子),黑子是恆星表面強磁場的表現形式。這些磁場是在恆星內部深處產生,這一過程需要對流和恆星的快速旋轉。雖然紅巨星通常被認為是緩慢旋轉的恆星,但那些有黑子的顯然是個例外。
  • 當太陽最終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被太陽吞噬?
    當太陽開始膨脹成為一個紅巨星時,它幾乎肯定會吞下水星,然後吞下金星,但地球的命運還遠未確定。再過40到50億年後,太陽將膨脹成一個紅巨星,進入其演化的下一階段。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水星和金星肯定會被吞噬,但地球呢?地球會僅僅是在太陽的外殼內運行,還是會被太陽吞噬?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問題,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h答案。這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
  • 天文學家藉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有望最終解開鋰元素起源之謎。這項成果北京時間6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鋰元素是宇宙中最早產生的元素之一,但它在多種天體中的含量均與理論預測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宇宙中有一種被稱為富鋰巨星的天體,它們的鋰元素含量超過恆星演化理論值的上千倍。鋰元素在恆星中的起源與演化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
  • 天狼星變色之謎
    在眾多恆星中,天狼星的變色之謎引人關注。星等是表示天體相對亮度的數值的量,星等數值越小,天體越亮。天狼星的星等為1.45,可見其亮度之大。古時一些關於天狼星的記載都把天狼星的顏色描寫為紅色,而如今我們在觀測天狼星時發現,其顏色為白色。這是為什麼呢?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視覺假象造成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