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衛星連續觀測近4年,測量了這顆90億歲紅巨星的振蕩!

2021-01-18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克卜勒衛星以發現數千顆系外行星而聞名,克卜勒衛星連續而細緻地測量超過50萬顆恆星的亮度,以獲取凌日系外行星的信號。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克卜勒衛星對恆星天體物理監測計劃的革命性貢獻,特別是對恆星振蕩的研究。我們的太陽,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一直被認為會表現出恆星振蕩,這類似於鐘的鈴聲,因為恆星自轉和內部結構產生的壓力波圍繞著表面循環,可以通過分析振蕩來揭示恆星內部結構的細節。

紅巨星在正常的氫燃燒完成後處於恆星演化階段,並且直徑已經膨脹,這一點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它們表面的振蕩比較小恆星更慢,振幅更大,因此更容易測量。然而,在太空望遠鏡出現之前,即使是對紅巨星這種測量也只在少數幾個物體上取得了成功,此後,克卜勒和科羅特任務測量了數千顆紅巨星的恆星振蕩。克卜勒任務發現了一類新雙星,當它的同伴經過附近時,表面(和它的光曲線)顯示出潮汐扭曲的證據,這些系統被稱為「心跳」星。

畸變形態可以用來幫助細化雙星軌道的細節,即使伴星沒有遮擋主星而讓我們的視線觀測到,一些具有類似太陽振蕩的紅巨星也是心跳星,結合速度測量,可以非常詳細地描述這些系統的特徵。KIC-3890星就是這樣一個雙星系統。它包含一顆紅巨星和一顆M矮星,在一個高度偏心的153天軌道上,克卜勒對它幾乎連續觀測了近四年。CFA天文學家Allyson Bieryla和Dave Latham是一個團隊的成員,他們用一組新合成模型分析了恆星振蕩。

研究確定了這顆紅巨星的質量為1.04太陽質量到6%以內,其半徑為5.8日半逕到3.4%以內,而伴星是一顆M矮星,其質量為0.23太陽質量,半徑為0.256太陽半徑,具有更小的不確定性。由於恆星振蕩會隨著恆星年齡的增長而演化,因此天文學家可以將紅巨星的年齡以及系統年齡確定為90億年左右,不確定度約為25%。通過凌日測光、徑向速度觀測和星震學的結合使得能夠對紅巨星原生和M矮星伴星進行詳細的表徵,以及潮汐相互作用和系統的幾何形狀。

博科園|研究/來自: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參考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DOI: 10.1093/mnras/stz1185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克卜勒衛星連續觀測近4年,測量了這顆90億歲紅巨星的振蕩!
    克卜勒衛星以發現數千顆系外行星而聞名,克卜勒衛星連續而細緻地測量超過50萬顆恆星的亮度,以獲取凌日系外行星的信號。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克卜勒衛星對恆星天體物理監測計劃的革命性貢獻,特別是對恆星振蕩的研究。然而,在太空望遠鏡出現之前,即使是對紅巨星這種測量也只在少數幾個物體上取得了成功,此後,克卜勒和科羅特任務測量了數千顆紅巨星的恆星振蕩。克卜勒任務發現了一類新雙星,當它的同伴經過附近時,表面(和它的光曲線)顯示出潮汐扭曲的證據,這些系統被稱為「心跳」星。
  • 太陽變成紅巨星會吞沒地球?宇宙中的這一幕,或是答案
    大約5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進入紅巨星階段科學數據顯示,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再過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到時候,太陽將進入紅巨星的階段。進入紅巨星以後,我們地球的情況會是怎麼樣呢?在宇宙深處,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幕,或許,就是我們太陽系50億年後的情況。
  • 捕捉到1.7億光年外恆星死亡前瞬間!克卜勒退役前再次建功!
    一個月前,10月30日,NASA已經宣布由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燃料供應已經耗盡,這顆服役了近10年的「太空之眼」不得不退役,但是從去年12月到今年5月,在燃料還剩的情況下,克卜勒團隊將太空飛行器對準了兩塊不同的天空區域,地面觀測站可以同時從地球上觀測到這兩塊區域。
  • 紅巨星年齡消失之謎
    但伴隨而來的卻是一個悖論的誕生:儘管它們是由非常古老的恆星物質構成的,但它們的巨大質量卻清楚地表明它們的年齡很小。這幾顆紅巨星的年齡之謎究竟是怎麼來的?最近,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調查恆星從核心到表面的碳、氮和氧豐度,似乎解開了這一悖論。在主序星(如太陽)的生命末期,恆星會變成紅巨星。
  • 宇宙138億歲,這顆恆星卻有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古老?
    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90光年遠的天秤座中,有一顆奇怪的恆星,這顆恆星正以每小時高達130萬公裡的速度飛行著,更奇怪的是,2000年的時候,歐空局的依巴谷衛星的觀測結果顯示,這顆恆星形成於160億年前。
  • 藍色超巨星為何會改變亮度,星震如何揭示巨星的脈搏?
    在TESS(過境太空探測衛星)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任務開始之前,因為客觀條件和觀測物體本身的局限性,科學家們很難看到藍色超巨星這樣的存在。因為它們不僅本身就很短暫,並且在僅存續的這幾百萬年時間裡,一旦燃料耗盡就會發生爆炸,然後形成超新星,它們也因此成為了宇宙中罕見的存在類型。
  • 克卜勒衛星到底發現了多少顆地外行星?
    克卜勒衛星用來觀測地外行星的方法被叫做凌星法,不了解凌星法意義的人很容易將這個計劃跟瘋子聯想到一起,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凌星法的確是現在最有效率的對地外行星的觀測手段。何為凌星,如果在一隻蛾子從燈泡前經過,你就算沒有仔細盯著燈泡看,哪怕隨意感受一下也會知道——一隻蛾子飛過去。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104顆系外行星
    1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環繞一顆矮恆星的4顆行星,它們的體積接近於地球,科學家認為這4顆行星中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了104顆系外行星,其中環繞一顆M矮星的4顆行星很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
  • 克卜勒22b,這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上面是否存在著生命呢
    放眼整個宇宙,宜居的星球那就更多了,因為宇宙足夠龐大,宇宙間的星球數量足夠眾多,僅僅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如太陽一般的恆星就多大1000億顆以上,這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至於行星、小行星以及衛星的數量就更是無法計數了。
  • 一種截然不同的行星-衛星模式或被發現?
    圖表 1:如題在所有可能的候選者中,最新的(也是最有可能的)是在2017年7月宣布的那一個,這顆衛星被稱為克卜勒-1625 b-i,在離地球大約4000光年外繞著一顆氣體巨星運行。但是根據一個新研究,這顆系外衛星本身實際上可能是具有海王星大小的氣體巨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將是第一次發現一個氣態巨行星圍繞另一個氣態巨行星運行。這個研究的題目是「巨星系外衛星候選者克卜勒-1625 b-i的性質」,在科學雜誌《天文和天體物理學》上。
  • 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發現了多少個地球的兄弟姐妹?
    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任務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是美國宇航局的一項任務,它正在圍繞地球尋找圍繞天空中最亮恆星運行的行星。它最終在2013年被選為「探索者」計劃的一項任務,該計劃以發射成本不超過2億美元的大型飛行器為特色。TESS主要任務的預算上限為2億美元,不包括發射費用,這又增加了8700萬美元。延長的任務不會增加太多的費用。例如,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從2017年開始的延伸任務運行,在主任務價格約7.8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花費不到1500萬美元。
  • 宇宙才138億歲,這顆恆星卻存在了144.6億年,這應該如何解釋?
    1989年,ESA的「依巴谷高精視差測量衛星」發射升空,該衛星在太空中工作了大約6年,期間為我們傳回了大量的高精密度天體位置數據以及測光數據,從而讓我們人類對宇宙深空中的那些恆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然而就是這些數據,引出了一個令人困惑的謎題——「瑪士撒拉星」之謎。
  • 宇宙才138億歲,這顆恆星卻存在了144.6億年,這應該如何解釋?
    1989年,ESA的「依巴谷高精視差測量衛星」發射升空,該衛星在太空中工作了大約6年,期間為我們傳回了大量的高精密度天體位置數據以及測光數據,從而讓我們人類對宇宙深空中的那些恆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然而就是這些數據,引出了一個令人困惑的謎題——「瑪士撒拉星」之謎。
  • 蓋亞衛星掃描天空,測量17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軌跡
    蓋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和徑向速度測量,其精度足以產生我們星系和整個局部群體中大約17億顆恆星的立體和運動學普查。來源:ESA-D。Ducros 2013。蓋亞衛星於2013年發射,它一直在偵察天空,測量銀河系中超過10億顆恆星的位置、距離和運動。該任務的目標是創建有史以來最詳細的銀河系地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銀河系的過去和未來的歷史。
  • 發現一顆被紅巨星吞噬,卻活了下來的系外行星
    利用美國宇航局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號(TESS)的天體星震學數據,一組研究紅巨星HD 212771和HD 203949的研究人員檢測到了振蕩,這是「恆星表面的溫和脈動」,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是Astrofísica
  • 銀河系中應該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Clarke)克卜勒衛星是人類首顆探測系外類地行星的探測器,於2009年發射升空,2018年結束生命,其一生對銀河系內近15萬顆恆星進行了探測,隨後一項新的NASA任務,苔絲2018年發射,接替克卜勒正在繼續尋找系外行星。今天我們回顧下克卜勒服役9年的成就,並且估計下我們銀河系內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 宇宙138歲,這顆恆星卻比宇宙大20億歲,是平行世界來的嗎
    筆者-小文歐洲航空局普蘭克衛星在2013年的時候對宇宙觀測得出了一個結果,宇宙的年齡為138億歲,而宇宙的年齡關乎宇宙誕生的秘密,因此,它的歲數格外受到了科學家的關注。按理來說,宇宙的年齡是138億歲,那麼宇宙中的所有恆星的歲數都應該比宇宙要年輕才對,但根據歐航局的一項研究顯示,一顆編號為HD140283的恆星歲數卻高達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年長20多億年以上,那麼,這顆恆星又是如何出現的呢?HD140283是一顆貧金屬次巨星,它位於距離地球190光年處的天秤座,其實天文學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發現這顆星球了。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確認的首顆宜居帶系外行星——克卜勒-22b!
    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確認首顆於克卜勒計劃中發現的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克卜勒-22b,它是通過美國宇航局所屬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根據觀測到的數據推測,它圍繞著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它的直徑約為地球的2.4倍,算得上是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地球比較與遙遠,約為600光年,如果以現在的飛船速度的話,差不多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才可以到達。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巨型外行星多半都是假陽性的
    因此,我們只好依賴於間接的技術,這也就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揮作用的領域了。圖片出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補充的由喬恩·羅姆伯格所繪製的克卜勒任務圖示我們最能幹的行星探索衛星克卜勒,在距離地球幾千光年的範圍內探測到了十五萬顆恆星,並且正在尋找行星過境現象。
  • 「克卜勒」望遠鏡光榮退役,行星捕手旅程繼續
    2018年7月起,工作人員預測「克卜勒」的燃料將在幾個月內耗盡,一直對它的狀態進行著觀測。  「克卜勒」於2009年3月發射升空,是NASA第一個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探測器,主要任務就是尋找太空中的「新地球」——太陽系外宜居的類地行星。它的視野固定,對準天鵝座和天琴座附近的15萬多顆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