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發現了多少個地球的兄弟姐妹?

2020-09-10 Snail先生

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任務

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是美國宇航局的一項任務,它正在圍繞地球尋找圍繞天空中最亮恆星運行的行星。在計劃的生命周期內,該任務將監測至少20萬顆恆星,尋找系外行星的跡象,從地球大小的巖石行星到巨大的氣態巨行星。

據美國宇航局(NASA)稱,TESS於2006年首次被提議作為一個私人資助的任務,得到了包括Kavli基金會、Google和麻省理工學院捐贈者在內的多個機構的資助。它最終在2013年被選為「探索者」計劃的一項任務,該計劃以發射成本不超過2億美元的大型飛行器為特色。

TESS主要任務的預算上限為2億美元,不包括發射費用,這又增加了8700萬美元。延長的任務不會增加太多的費用。例如,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從2017年開始的延伸任務運行,在主任務價格約7.8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花費不到1500萬美元。

該任務於2018年4月18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搭載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從地球出發,TESS進入了一個位於地球上空的特殊軌道,在那裡它可以在不受地球大氣層幹擾的情況下進行觀測。經過三個月的調試,TESS於七月開始尋找行星。

TESS發現了什麼?

2018年9月,TESS發現的第一顆候選行星是一個壯觀的蒸發的「超級地球」,它可能是由水組成的,也可能有巖石核心、氫、氦大氣。就在幾天後,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比地球稍大的候選行星,它圍繞著一顆暗紅色矮星運行,這顆矮星距離地球只有49光年,是一個相對較近的鄰居。

這兩個發現都來自於對TESS第一個月的數據的檢查,這些數據是在2018年7月至8月之間收集的。到了2019年1月初,TESS觀測到了第八顆被確認的行星(一顆比海王星小一點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稱,TESS在地球上空佔據了一個從未使用過的軌道。橢圓軌道被稱為P/2,正好是月球軌道周期的一半,這意味著TESS每13.7天繞地球一周。它離地球最近的點(108000公裡)大約是地球同步軌道距離的三倍,地球同步軌道是大多數通信衛星運行的地方。當TESS在其軌道上到達這一點時,它將數據傳輸到地面站,整個過程大約需要3小時。然後,TESS穿過範艾倫輻射帶到達其軌道的最高點(373000公裡)。

美國宇航局稱,這艘太陽能飛船搭載了四個100毫米寬的攝像頭,可以提供廣闊的視野。這些相機分別盯著天空的某個特定區域27到351天,然後轉移到另一個區域。(時間長短將根據該區域在天空中的位置來決定),飛船在第一年繪製南半球地圖,第二年繪製北半球地圖。

這顆衛星是美國宇航局(NASA)極為成功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的後續產品,該望遠鏡在2009年發射後的十年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克卜勒在2018年耗盡了燃料,但它的數據檔案繼續被分析,可能會產生更多的行星)。

TESS的研究重點是那些比克卜勒望遠鏡觀測到的亮度高出30到100倍的恆星。如果恆星很亮,而且很容易被發現,地面望遠鏡更容易跟蹤觀測結果。

TESS發現的系外行星對即將到來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也很有用,它發射升空後,將對這些行星進行更多的大氣和組成信息的研究。

地球的兄弟姐妹有多少?

像克卜勒一樣,TESS研究恆星亮度的變化。如果一顆系外行星經過一顆恆星(稱為行星凌日),它會阻擋一部分光線,導致亮度下降。

美國宇航局官員說,截止2020年7月4日,TESS完成了為期兩年的主要任務,發現了66顆已確認的系外行星和近2100顆「候選行星」,科學家仍需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

TESS取得了許多令人興奮的發現,包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名為toi700d,它在其恆星的可居住區運行,在這個範圍內液態水可以穩定在行星表面。

TESS任務被延期到了2020年9月份,希望它還能夠帶給我們更多興奮的發現吧。

在發現了地球如此多的兄弟姐妹之後,科學家是否也會發現人類的系外兄弟姐妹呢?我們也敬請期待吧。

相關焦點

  •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全景圖」隱藏了74顆系外行星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全景圖」隱藏了74顆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周一發布消息稱,該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一年來拍攝到的一系列208張圖片揭示了北方天空中耀眼的星海和74顆系外行星。
  • 尋找系外行星的鑰匙:凌日測光法
    許多這樣的短軌道周期行星都位於其寄主星的宜居帶,因此用凌日測光法可能可以發現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宜居行星。凌日測光法往往會產生誤報,介於最小的恆星的直徑可能與巨行星的直徑相似。因此,在進一步的測量來確認它們的直徑和/或質量足夠小到可以被認為是行星之前,凌日的物體只能被認為是候選行星。
  • 尋找系外行星的鑰匙:凌日測光法
    凌日測光法可以為科學家提供行星直徑的估計,這是一種無法用其他方法測量的物理性質。由於能夠被凌日觀測到的系外行星的軌道平面必然是側對著地球上的觀測者的,因此使用凌日法和徑向速度法來觀測同一顆行星可以提供行星的質量,密度和組成成分的猜測。凌日過程可以為科學家提供大量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恆星的變暗程度直接與行星大小有關。
  • 大發現!比地球個頭小!它終於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系外行星!
    近日,一則好消息讓科學家徹底振奮,正在外出尋找系外行星的苔絲發現了它的記錄中迄今為止最小的系外行星!或許一些朋友對苔絲不甚了解,苔絲是一枚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全稱為TESS衛星探測器,去年剛剛升空,被科學家稱為「行星獵手」,該衛星的目標是在兩年的任務期內,協助科學家觀測20萬顆恆星。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
  • NASA行星狩獵太空望遠鏡TESS已發現第三顆系外行星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行星狩獵太空望遠鏡——「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已發現並確認了第三顆系外行星 - 這距離該望遠鏡的科學運營只有三個月。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相對靠近,繞著距離我們53光年的一顆小恆星運行。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神秘行星擁有3顆太陽
    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
  • 發現年齡才4500萬歲的系外行星,但卻是地球的6倍大!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圍繞已知最明亮年輕恆星之一運行的行星,這顆恆星和它的行星年齡約為4500萬年,可以提供有關行星體形成的寶貴信息。這顆行星被稱為系外行星,因為它位於太陽系之外,是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TESS)任務的一部分。儘管已經有數千顆系外行星被發現,但圍繞相對年輕恆星旋轉的行星卻寥寥無幾。
  •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地球上,我們專注於向外看,我們在宇宙中搜尋太陽系以外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但如果我們改變這個想法呢?--有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這是本周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篇新論文的前提。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Kepler 衛星的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凌日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速度快,而且可以用來尋找直徑小得多的行星。但是導致恆星亮度變化的原因很多,行星可能只是其中一種,所以 Kepler 衛星目前找到的是大量的地外行星候選名單,真正的確認一般需要其他方法輔助。 我們也可以通過仔細的研究凌日的時刻和持續時間來獲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對於一個有多個行星的系統,凌日時間可能會有些變化。
  • NASA「行星獵人」完成主要任務 發現66顆新系外行星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8月11日報導,7月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務。作為一項為期兩年的勘測工作的組成部分,它收集了大約75%的星空圖像。在拍攝這幅巨大拼圖的過程中,TESS發現了66顆新的系外行星(即太陽系之外的世界)以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確認的近2100顆「候選」系外行星。
  •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CHEN • 2021-01-13 16:33:27 來源:前瞻網 E1458G0
  • 研究:體積大於地球的系外行星中,三分之一存在水
    對來自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和蓋亞衛星的數據的分析表明,水——流動或冷凍——可能佔到這些系外行星質量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水僅佔地球全部質量的0.02%。美國哈佛大學首席研究員李曾(Li Zeng,音譯)博士說:「意識到如此多的系外行星存在水,這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 「苔絲」探測器發現3顆太陽系外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9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苔絲)最近發現了73光年外的3顆太陽系外行星,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太陽系內沒有此類行星,研究人員認為,新研究將填補行星形成過程中「缺失的一環」。
  • 對於宜居系外行星,我們的認識有多少?
    TOI 700 d是美國宇航局(NASA)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發現的首個地球大小的宜居行星。在搜尋系外行星時,科學家驚喜地發現一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TOI 700 d是類地球行星中最新的一名成員。
  • 科學家發現神奇系外行星!或存在高密度水,相當於23個地球!
    近日,科學家利用(NASA)苔絲任務(TESS mission)前三個月的公開數據,證實了一顆位於天網星座名為HD 21749b的新行星,這是這個年輕的探測器任務的第8個被確認的發現。它是一顆比地球大三倍、質量大23倍的「次海王星」(sub-Neptune)。
  • 公文包大小的衛星發現了系外行星
    (圖片:©NASA/JPL加州理工學院)一顆公文包大小的衛星成功探索到了外星世界,這為微型太空飛行器捕捉系外天體提供可能。一項新的研究報導,用於天體物理學研究的弧秒太空望遠鏡(ASTERIA)立方體衛星(在2017年11月由國際空間站部署進入近地軌道)觀測到了系外行星 55 巨蟹座。微型立方體衛星未能發現先前未知的世界。
  • 另一個地球我們來了!美國啟動系外行星勘測項目,尋找外星生命
    因為地球作為一顆處於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孕育著生命,所以,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首要目標,也都放在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身上。不過,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科學家們只能藉助恆星,來尋找處於它周圍軌道上的行星,雖然目前一些恆星周圍我們只發現了1-2顆行星,但是真實數量或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 「行星獵人」再發現66顆系外行星,這裡面會有「第二地球」嗎?
    據報導,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獵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再次有新的好消息傳來,它又發現了66顆全新的系外行星和近2100顆「候選」的系外行星。當人類對於太陽系有所了解的時候,一些天文學家就相信,太陽系之外也有行星的存在,不過卻始終都沒有發現。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人類才第一次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特別是自從人類進入到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發展,伴隨著探測儀器越來越先進,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那麼,天文學家們是如何鎖定系外行星的呢?
  • 美媒:TESS發現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說,負責系外行星勘察任務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它在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的地方圍繞一顆恆星運轉。這是TESS發現的首顆宜居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