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衛星用來觀測地外行星的方法被叫做凌星法,不了解凌星法意義的人很容易將這個計劃跟瘋子聯想到一起,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凌星法的確是現在最有效率的對地外行星的觀測手段。
何為凌星,如果在一隻蛾子從燈泡前經過,你就算沒有仔細盯著燈泡看,哪怕隨意感受一下也會知道——一隻蛾子飛過去。因為我們感受到了燈泡亮度在一瞬間的變化,而凌星法便是利用這樣的原理。
加入說這顆恆星周圍有圍繞它運轉的行星,那麼當這顆行星圍繞恆星旋轉,並且跟地球觀測點呈現一條直線的時候,那麼這顆行星就會將恆星的亮度稍微的遮擋一點,通過有沒有亮度變化,我們便可以得出有沒有行星環繞的結論。
這是一項不可思議的工程,因為就算是像木星那麼大的行星,在經過一顆恆星時,恆星的亮度變化仍然不足百分之一,而木星是地球的一千倍大小,如果想要找到一顆跟地球一樣大的行星,那麼我們的光學設備需要檢測到一顆幾光年甚至幾十幾百光年外一顆恆星萬分之一的亮度變化。
所以在凌星計劃被提出之後並不被人看好,人們甚至覺得用這種方法甚至不如發射一顆探測衛星來的直接管用。
結果,美國天文學家,比爾·博魯茨基,帶領他的團隊成功的驗證了他計劃的可能性。
他做到了一件讓全世界心服口服的事情,在一個櫥柜上打一個小孔,將一根通電的銅絲放在小孔前,銅絲通電發紅之後,直徑會稍微膨脹一點,而這一點大概可以造成小孔萬分之八的光度變化,比爾的團隊用自製的儀器成功的檢測到了這種變化。
隨後計劃批准,用來進行凌星計劃的衛星被發射升空,這顆衛星便是大名鼎鼎的——克卜勒衛星。
克卜勒衛星發現了4000多顆有可能存在行星系統的恆星,到了2016年5月,已經有1200多顆行星得到了觀測確認。
在此之前,人們認為與地球相當大小的行星是不存在的,人們觀測到行星只有像木星那麼大甚至更大的行星,然而克卜勒衛星刷新了人們的認知,發現了大量小質量的行星,有些甚至比地球還要小。
這直接證明了,地球並不是什麼稀缺的星體,宇宙中處處存在這樣的行星。
在克卜勒後續的觀測中發現,在所有人類可以檢測到的恆星中百分之十具有行星,而這些恆星中有三分之一具有兩顆以上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