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是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繪製銀河系的三維地圖,揭示銀河系的組成、形成和演化過程。蓋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和徑向速度測量,其精度足以產生我們星系和整個局部群體中大約17億顆恆星的立體和運動學普查。來源:ESA-D。Ducros 2013。
蓋亞衛星於2013年發射,它一直在偵察天空,測量銀河系中超過10億顆恆星的位置、距離和運動。該任務的目標是創建有史以來最詳細的銀河系地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銀河系的過去和未來的歷史。
下面的動畫顯示了衛星掃描天空的大圓圈。最終,通過對第二次蓋亞數據發布的近17億顆恆星的測量,天空被打開,揭示了銀河系和鄰近星系的景象。這張地圖顯示了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間蓋亞觀測到的天空各部分恆星的總亮度和顏色。較亮的區域表示特別明亮的恆星密度較大,而較暗的區域則表示天空中明亮恆星較少的區域。在圖像的中間,銀河系中心看起來栩栩如生,充滿了恆星。
蓋亞對我們的銀河系和鄰近星系的全天空視圖,基於對近17億顆恆星的測量。這張地圖顯示了歐洲航天局衛星在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間觀測到的天空各部分恆星的總亮度和顏色。資料來源:ESA/Gaia/DPAC, CC BY-SA 3.0 IGO
圖片上還散布著許多球狀的、開放的星系團,這些星系團是由相互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以及我們之外的整個星系。圖片右下角的兩個明亮的物體是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這兩個矮星系環繞著銀河系。
動畫以銀河平面上的一個盤結束,這個明亮的水平結構承載著我們所在星系的大部分恆星。星系平面上較暗的區域對應於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前景雲,它們吸收了位於更遠處雲層後面的恆星發出的光。許多這樣的地方隱藏著恆星的苗圃,新一代的恆星在這裡誕生。
2016年和2018年發布的兩個蓋亞數據,徹底改變了對銀河系的研究,使數以千計的關於我們星系的結構和運動的研究成為可能。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發布更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