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望遠鏡完成了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量

2020-12-05 負民

最近,歐洲航天局的蓋亞太空望遠鏡發布了迄今為止最詳盡,最準確的星圖,其中包含近20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12月3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大範圍內最詳細的恆星清單。

歐洲航天局(ESA)蓋亞太空望遠鏡(Gaia)發布了第三版早期數據,包括有關近20億顆恆星的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的高精度數據,以及對太陽系加速度的首次光學測量原始結果,這些數據將向公眾開放。皇家天文學會在一次特別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數據集和早期科學發現。

蓋亞衛星於2013年發射升空,其軌道繞著太陽地球拉格朗日L2點旋轉,該點位於距地球150萬公裡的太陽地球連結延長線上。地球和太陽的引力在L2點達到平衡,因此太空飛行器可以始終保持穩定的位置並長時間觀察天空。

蓋亞的主要任務是使用視差測量恆星之間的距離。簡單地說,伸直手臂,將拇指向上,然後嘗試用左眼和右眼觀察它,您會發現拇指的位置似乎已經改變。這是視差。在這項研究中,天文學家使用蓋亞天文臺連續掃描天空,以測量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觀測到的恆星位置如何變化。

只要知道恆星的微小位置變化,就可以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在地球上進行的此類觀測會受到大氣的幹擾,因此非常困難。在太空中,觀察僅受望遠鏡的光學性能限制。

2016年9月,蓋亞(Gaia)發布了第一版恆星圖,其中包含約200萬顆恆星的數據; 2018年4月,發布了第二版恆星圖,其中包含約16億顆恆星。這次發布的第三版地圖包含近20億顆恆星的位置,並且數據比以前更準確。此外,蓋亞還跟蹤恆星在其觀測範圍內隨時間變化的亮度和位置變化(稱為適當運動),並通過光譜分析來測量恆星接近或遠離太陽的速度,並估算其化學成分。。

新發布的數據還包含距太陽326光年內300,000顆恆星的極其精確的測量結果。研究人員使用這些數據來預測未來160萬年來恆星背景將如何變化。研究人員還證實,太陽系在銀河系周圍的軌道上正在加速。

該加速度相對較慢,並且在圓形軌道上運行的系統的預期範圍內。在過去的一年中,太陽以每秒7毫米的速度接近銀河系的中心,其繞行速度達到了每秒230公裡。

此外,來自蓋亞(Gaia)的數據還詳細描述了銀河系中兩個最大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型麥哲倫星雲,使研究人員可以看到不同的恆星組。生動的描繪描繪了兩個雲星系以及由某些恆星組成的連接它們的橋梁。

銀河系中兩個最重要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雲(LMC,左)和小麥哲倫星雲(SMC,右)是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繪製的。兩個星系通過一個75,000光年長的星橋相連,其中一些從SMC的左側延伸。圖片來源:ESA / GAIA / DPAC

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蓋亞數據處理和分析協會(Gaia DPAC)主任Floor van Leeuwen博士評論說:「蓋亞正在測量距數千光年遠的數億個天體之間的距離。 這等效於測量距離超過2000公裡的頭髮的直徑。 這些數據是天體物理學的支柱之一,使我們能夠對附近的恆星進行深入分析,並討論有關銀河系起源和未來的關鍵問題。」

蓋亞將繼續收集數據,直到至少2022年為止,這一時期可能會延長到2025年。最終發布的版本將包含超過20億個天體的數據。關於恆星位置的最終數據的準確性預計將是當前公布結果的1.9倍,而自我數據的準確性預計將增加7倍以上。

相關焦點

  • 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定
    剛剛,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了迄今最為詳盡和精確的恆星地圖,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12 月 3 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大片區域恆星名錄。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第三版早期數據,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參數的高精度數據,以及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進行光學測量的原始結果,這些數據將向公眾開放。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據悉,蓋亞太空望遠鏡於2013年發射,它仍能服役4年時間。但即便是現在,這臺「宇宙探索機器」仍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帶給人類關於宇宙的新見解,每天平均有3篇學術論文發表,都是基於該望遠鏡的觀測數據。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這在測量太空距離方面尤為重要,蓋亞太空望遠鏡通過跟蹤天體繞恆星旋轉時如何輕微擺動,來測量它的距離。這是一種三角學視差原理,隨著時間推移,蓋亞太空望遠鏡將逐漸消除評估數據中的不確定性。觀測一顆15等級的恆星,其模糊程度遠超過肉眼可視範圍,但蓋亞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誤差是0.027微角秒。英國愛丁堡大學尼古拉斯·羅威爾博士解釋稱,這相當於在20萬公裡之外凝視一枚1英鎊硬幣。
  •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  Evelyn Zhang • 2020-12-05 17:54:43 來源:前瞻網 E2843G0
  • 蓋亞火了!測木衛二,測10億顆恆星!目標:測整個銀河系!
    蓋亞它不是一個人類,而是一枚探測器,全稱為「全球天體物理幹涉測量儀」(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簡稱GAIA,是歐洲航天局研製並發射的一顆空間科學衛星,也是一架空間望遠鏡。
  • 蓋亞衛星掃描天空,測量17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軌跡
    蓋亞是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繪製銀河系的三維地圖,揭示銀河系的組成、形成和演化過程。蓋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和徑向速度測量,其精度足以產生我們星系和整個局部群體中大約17億顆恆星的立體和運動學普查。來源:ESA-D。Ducros 2013。
  • 蓋亞任務——繪製出銀河系中心棒狀恆星集合的地圖
    例如,一組天文學家將歐空局蓋亞天文臺獲得的最新數據與其他望遠鏡的紅外和光學觀測結果結合起來,開始繪製銀河系中心的棒狀恆星集合地圖。這是史上第一次——天文學家們能直接測量這種棒狀星雲結構。由此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資料目錄,其中包含了它們的亮度、位置、距離測量和它們在天空中運動的數據。到目前為止,分別在2016年和2018年,蓋亞已經發布了兩個重要數據,都徹底改革了天文學的許多領域。
  • 科學家公布最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還有30萬顆恆星的運行軌跡!
    銀河系是人類最熟悉的星系,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描繪出整個銀河系的結構地圖,由於銀河系是一個較為扁平的螺旋狀星系,所有的觀測設備只能看到銀河系的側面情況,近日歐洲航天局(ESA)的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了最新的銀河系地圖,公布了至今為止最為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其中至少包含了20億顆恆星,這已經是第三次完善銀河繫結構
  • 看看哈勃和蓋亞望遠鏡在測量中的分工協作
    而今,天文學家們雖然依然不能將整個銀河系放在一個工具上直接得出它的質量,但已經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美國宇航局)和蓋亞衛星(歐洲航天局)的測量,得出了銀河系最準確的質量到底是多少。1,將太陽作為參照,銀河系質量是多少?
  • 蓋亞最新數據展現160萬年後的夜空
    測量數據顯示了銀河系中4萬顆恆星在未來40萬年內將如何穿越天際。圖片來源:ESA/Gaia銀河系地圖變得更好了。據《自然》報導,蓋亞太空望遠鏡(以下簡稱蓋亞)最近一次更新不僅提供了靜態圖片,還提供了恆星如何隨時間移動的圖像。從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到確定暗物質的位置,這些數據將為一系列研究提供支持。2013年年底,歐洲航天局(ESA)成功發射蓋亞。
  • 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已繪製精確位置,掌握大多數運行狀況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資料圖 新華社發(鄭興武和馬克·裡德供圖)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
  • 擁有17億顆恆星!ESA揭示了銀河系最詳細的「3D地圖」
    歐洲航天局剛剛製作出了一幅令人驚嘆的銀河系的地圖,銀河系大約有17億顆恆星。歐空局已經製作了完整的恆星目錄,高精度的測量了近17億顆恆星,其中包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從未見過的銀河系的細節。這一消息令人振奮,因為位於巴黎的歐洲太空機構透露,專業人士和業餘天文愛好者將有機會獲得新數據,並在我們的星系中尋找新發現。蓋亞是獨一無二的,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望遠鏡不同的是,它拍攝的是天蓋亞的圖像,它具有測量銀河系中恆星的距離、運動、亮度和顏色的能力。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恆星圖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恆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份有關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的數據,也包括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開展光學測量得出的結果,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演化歷程。
  • 郭守敬望遠鏡再立大功,中歐科學家聯合發現了591顆高速恆星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成千上萬顆恆星繞其中心旋轉,太陽就是其中的一顆。但是,有一些恆星的移動速度太快了,以至於它最終會脫離銀河系進入宇宙深處。這些高速移動的恆星涉及到極端的動力學和天文學過程,所以天文學家對它們很感興趣,特別是那些能夠達到銀河系逃逸速度的恆星。
  • 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包含近20億顆恆星
    據外媒CNET報導, 歐空局蓋亞天文臺收集的新信息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地圖。該項目的地圖現在包括近20億顆恆星,它幫助該機構追溯銀河系的歷史。 「新的蓋亞數據有望成為天文學家的寶庫,」歐空局蓋亞項目副科學家Jos de Bruijne在一份聲明中說。
  • 用瀏覽器在蓋亞空間望遠鏡的視野內遨遊銀河系
    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是歐洲航天局(ESA)的空間望遠鏡,於2013年12月19日在法屬蓋亞那成功發射升空,飛往距地球150萬公裡的拉格朗日L2點繞行,蓋亞空間望遠鏡將觀測銀河系中約10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繪製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系三維太空星圖,並幫助解答有關銀河系起源和演化的問題。
  • 蓋亞太空望遠鏡測得仙女座星雲與銀河系的相撞時間
    根據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我們的銀河系和螺旋星系仙女座之間的大型碰撞將於45億年後發生。此前一些著名的預測認為此碰撞將在約39億年內發生,遠比此次預測的要早。參與蓋亞發射的科學家Timo Prusti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發現對於我們理解星系如何演化和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 一張由40萬顆大質量恆星組成的3D地圖,多虧了「蓋亞」衛星的拍攝
    2013年12月,歐洲航天局(ESA)啟動了蓋亞任務,「蓋亞」即是一個旨在測量天體運動位置的空間天文臺。在5年任務的實施過程中,該天文臺一直在研究總計10億個物體——包括了遙遠的恆星、行星、彗星、小行星、類星體等等——以創建有史以來最大、最精確的三維空間目錄。
  • 蓋亞告訴你
    4萬顆恆星在未來40萬年內將如何穿越天際。據《自然》報導,蓋亞太空望遠鏡(以下簡稱蓋亞)最近一次更新不僅提供了靜態圖片,還提供了恆星如何隨時間移動的圖像。從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到確定暗物質的位置,這些數據將為一系列研究提供支持。
  • 歐洲宇航局的神秘衛星,蓋亞,是如何觀測宇宙的?
    蓋亞的主要目標是用視差法測量恆星距離,而在地球上,天文學家利用天文臺不斷掃描天空,測量恆星位置隨時間的明顯變化,知道恆星位置的微小變化後,就可以計算出它們的距離。但是在地球上,由於地球大氣層的模糊,這種測量的數據將變得很難精確,但在太空中,測量只受到光學望遠鏡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