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由40萬顆大質量恆星組成的3D地圖,多虧了「蓋亞」衛星的拍攝

2020-12-04 天文在線

2013年12月,歐洲航天局(ESA)啟動了蓋亞任務,「蓋亞」即是一個旨在測量天體運動位置的空間天文臺。在5年任務的實施過程中,該天文臺一直在研究總計10億個物體——包括了遙遠的恆星、行星、彗星、小行星、類星體等等——以創建有史以來最大、最精確的三維空間目錄。

伴隨著2018年4月25日第二次蓋亞數據的發布,天文學家們對我們的星系有了一些意義深遠的發現。該發現是一張銀河系的3D地圖,它聚焦於OB恆星——銀河系裡最熱、最亮、質量最大的恆星。通過這張3D地圖,蓋亞為天文學家提供了另一個研究工具,它可以用來探索我們星系的分布和組成,以及星系的過去和未來的演化。

簡單說來,繪製銀河系的結構是困難的,因為銀河系是一個扁平的盤狀結構的,具有螺旋臂狀的特徵;同時重現盤內恆星的分布狀況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是由於太陽系像我們星系裡的大多數恆星一樣,是被鑲嵌於星系盤內部的。因此,天文學家不得不依靠對其他星系的觀測來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星系的模樣。

圖解:歐洲航天局的蓋亞天文臺目前正在執行一項為期五年的任務——繪製銀河系的恆星圖

這就是蓋亞觀測所到的超過10億個物體的三維位置和二維運動發揮作用之地。凱文·賈丁,是一名軟體開發人員,也是一名業餘的天文學家,他善於運用天文數據繪製出銀河系地圖;利用距離太陽1萬光年以內的4萬顆OB恆星的數據信息,凱文·賈丁就可以創造出這幅全面而恢弘的銀河系地圖。

由於OB恆星的壽命相對較短,只少達幾千萬年,OB恆星大多被發現於靠近他們自身形成點的地方。在它們的生命周期裡,這些恆星會產生出大量的紫外線輻射,而且這些輻射可以迅速電離周圍的星際氣體。因此,它們可以準確地用來追蹤年輕恆星的總體分布狀況、恆星形成的地點以及星系的懸臂。

正如凱文·賈丁在其博客上解讀這幅星系地圖:

「在歐洲航天局蓋亞任務組的科學家以及萊頓大學和海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的共同幫助下,我完成繪製了這幅地圖。這幅地圖包括了恆星密度的等值面,它描繪的是蓋亞DR2釋放中較熱的O、B和A類行星的濃度;還包括了約5000顆極熱的電離恆星、塵埃雲和HII區域。更為厲害的是,這幅地圖既可以在銀河系的上方以平面的形式觀看,也可以在Gaia Sky中以真正的3D形式觀看。」

通過這種方式,凱文·賈丁可以繪製一幅以太陽為中心的地圖並且這幅地圖展現了跳出星系之外來觀察的星系盤。為了對蓋亞恆星表中的大量恆星進行信息處理,凱文使用了一種經常用於使器官和骨骼組織可視化的CT掃描技術,這項技術被稱為密度等值面,其中光滑的表面表示三維空間內的恆定值點。

圖解:凱文·賈丁繪製的銀河系距離地球3000秒差距的地圖

資料來源:《銀河地圖》/凱文·賈丁

這將會使得不同密度的區域實現可視化;在此情況之下,根據電離恆星的密度的不同,星系盤內不同區域是由不同顏色來表示的。密度最高的區域用粉紫色陰影表示,中等密度的區域用紫色(藍色)表示,低密度區域用深藍色表示。

凱文·賈丁還參考了其他天文調查結果的數據來繪製星際塵埃(綠色的)和已知電離氣體雲(紅色的)濃度圖。如圖可見,這張圖從外觀上來看是不尋常的,恆星自身似乎是密集排列在從核心向外延伸的輻條中,而不是在螺旋臂中。這是由於塵埃雲遮蔽了後面恆星的視野,並且恆星自身是沿著特定的視線分布的。

在博客上,凱文·賈丁表示很驕傲自己能夠成功繪製這一幅地圖,並且很感激幫助自己實現自已目標的人們。他寫道「有時候,夢想真的會成真」。「我可以宣告世界,一張距離太陽3000秒差距的(也就是大約一萬光年的)詳細的地圖已然誕生。」

這張圖是第二次發布的蓋亞數據的大突破,這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多地了解構成我們星系的恆星種類、它的整體結構、以及銀河系未來可能演化的方向。蓋亞數據的第三次發布計劃將於2020年底發布,最終的目錄也將於2020年內發布。

與此同時,蓋亞任務也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底,並且這一延期的決定也得到了批准。Gaia Sky是一個實時的三維天文學可視化軟體,是為海登堡大學的天文研究所的蓋亞任務而開發的,這張地圖的交互式版本也可以作為Gaia Sky的一部分使用。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universetoday- OCaesa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感謝「蓋亞」衛星!一張3D地圖,可見太陽1萬光年內40萬群星世界
    伴隨著2018年4月25日第二次蓋亞數據的發布,天文學家們對我們的星系有了一些意義深遠的發現。該發現是一張銀河系的3D地圖,它聚焦於OB恆星——銀河系裡最熱、最亮、質量最大的恆星。通過這張3D地圖,蓋亞為天文學家提供了另一個研究工具,它可以用來探索我們星系的分布和組成,以及星系的過去和未來的演化。
  • 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定
    剛剛,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了迄今最為詳盡和精確的恆星地圖,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022016 年 9 月,蓋亞發布了第一版恆星地圖,包含約 200 萬顆恆星的數據,2018 年 4 月又發布了第二版
  • 擁有17億顆恆星!ESA揭示了銀河系最詳細的「3D地圖」
    歐洲航天局剛剛製作出了一幅令人驚嘆的銀河系的地圖,銀河系大約有17億顆恆星。歐空局已經製作了完整的恆星目錄,高精度的測量了近17億顆恆星,其中包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從未見過的銀河系的細節。大麥哲倫星雲(LMC)是我們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由歐洲航天局的Gaia衛星觀測到,它使用了該任務的第二次數據釋放的信息。據報導,大約450名科學家和軟體工程師參與了創建銀河系完整星圖的任務。其中包括13億個光源。該數據是由太空總署的蓋亞探測器收集的。
  • 蓋亞衛星掃描天空,測量17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軌跡
    蓋亞是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繪製銀河系的三維地圖,揭示銀河系的組成、形成和演化過程。蓋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和徑向速度測量,其精度足以產生我們星系和整個局部群體中大約17億顆恆星的立體和運動學普查。來源:ESA-D。Ducros 2013。
  • 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包含近20億顆恆星
    據外媒CNET報導, 歐空局蓋亞天文臺收集的新信息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地圖。該項目的地圖現在包括近20億顆恆星,它幫助該機構追溯銀河系的歷史。 「新的蓋亞數據有望成為天文學家的寶庫,」歐空局蓋亞項目副科學家Jos de Bruijne在一份聲明中說。
  • 蓋亞望遠鏡完成了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量
    最近,歐洲航天局的蓋亞太空望遠鏡發布了迄今為止最詳盡,最準確的星圖,其中包含近20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12月3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大範圍內最詳細的恆星清單。
  • 蓋亞火了!測木衛二,測10億顆恆星!目標:測整個銀河系!
    多虧了蓋亞,我們現在才知道歐羅巴到底有多大!歐羅巴?蓋亞?或許大部分人只知道歐洲叫歐羅巴,其實此歐羅巴非彼歐羅巴,我們今天所說的的歐羅巴是木星的第四大衛星木衛二,它也叫歐羅巴,而蓋亞呢?它才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 歐空局公布包含10億顆恆星的三維星圖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的今天發表了蓋亞天文衛星繪製的第一份星表,該星表包括了10億顆恆星,是目前為止最大的全天區巡天結果。在拼接這份有史以來最詳細的銀河系內星系三維分布圖的過程中,蓋亞已經確定了10億1420萬顆恆星的亮度與其在空間中的精確位置。蓋亞項目後繼計還劃了收錄更多星體的星圖。
  • 又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疏散星團,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
    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新發現的星團,命名為Gaia 8,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很可能包括Beta Lyrae變量,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
  • 科學家公布最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還有30萬顆恆星的運行軌跡!
    銀河系是人類最熟悉的星系,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描繪出整個銀河系的結構地圖,由於銀河系是一個較為扁平的螺旋狀星系,所有的觀測設備只能看到銀河系的側面情況,近日歐洲航天局(ESA)的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了最新的銀河系地圖,公布了至今為止最為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其中至少包含了20億顆恆星,這已經是第三次完善銀河繫結構
  • 蓋亞任務——繪製出銀河系中心棒狀恆星集合的地圖
    簡介:天文學家結合ESA的蓋亞天文臺獲得的數據與其他觀測繪製銀河系中心棒狀恆星集合的地圖,第二次數據結合時加入計算機代碼以確定恆星表面溫度、物種滅絕及其距離的改進估計值。蓋亞任務仍在進行,期待它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究銀河系。
  • 當今最精準的銀河系地圖公布,令人震撼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其中包含4000億顆恆星、大量的星團、星雲,同時還包含著無數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太陽系所處的位置是銀河系的邊緣地帶,從地球出發,我們去往銀河系的銀心,至少需要2.6萬光年。而且,對於銀河系來說,太陽系渺小得不值一提,不過是銀河系邊緣一個不起眼的小亮點。可以見得,地球和人類又是多麼渺小。
  • 「蓋亞」繪成詳細銀河系地圖
    原標題:「蓋亞」繪成詳細銀河系地圖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新聞特寫,歐洲空間局(ESA)的「蓋亞」(Gaia)探測器任務已繪製成超詳細銀河系地圖,並發現銀河系歷史上一段此前不為人知的「動蕩歲月」。
  • 銀河系的質量是多少?看看哈勃和蓋亞望遠鏡在測量中的分工協作
    而今,天文學家們雖然依然不能將整個銀河系放在一個工具上直接得出它的質量,但已經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美國宇航局)和蓋亞衛星(歐洲航天局)的測量,得出了銀河系最準確的質量到底是多少。1,將太陽作為參照,銀河系質量是多少?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來自英國的天文學家利用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觀測站收集的數據,繪製了一張由近20億顆恆星為一顆銀河系的新地圖。 劍橋大學的專家領導了20億顆恆星的宇宙地圖集的創建,他們相信這些地圖集可以揭示我們的星系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在遙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 詳細的地圖是根據歐空局蓋亞飛行任務的最新數據繪製的,該任務有兩顆衛星距離地球93萬英裡,測量整個銀河系恆星物體之間的距離。
  •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  Evelyn Zhang • 2020-12-05 17:54:43 來源:前瞻網 E2843G0
  • 蓋亞衛星在銀河系外發現了奇怪的「幽靈」星系
    歐洲航天局的蓋亞,一個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暗淡的矮星系,一直潛伏在銀河系周圍。科學家們稱之為安蒂利亞2號,他們發現這個矮星系只有銀河系的三分之一大,但和大麥哲倫星雲一樣大。由於它的密度極低,而且是一個完美的藏身處,它一直未能被發現。
  • 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銀河系中又發現一個疏散星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新發現的星團,命名為Gaia 8,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很可能包括Beta Lyrae變量,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到目前為止,在銀河系中已經發現了超過1000個這樣的恆星群,科學家們還在尋找,希望能找到各種各樣的這些恆星群。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