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超巨星為何會改變亮度,星震如何揭示巨星的脈搏?

2020-11-23 悟空科學

在TESS(過境太空探測衛星)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任務開始之前,因為客觀條件和觀測物體本身的局限性,科學家們很難看到藍色超巨星這樣的存在。因為它們不僅本身就很短暫,並且在僅存續的這幾百萬年時間裡,一旦燃料耗盡就會發生爆炸,然後形成超新星,它們也因此成為了宇宙中罕見的存在類型。

藍色超巨星為何會改變亮度

科學家們通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藍色超巨星這種罕見又質量超大的恆星,會因為其表面的波浪破壞而改變亮度。這樣的行為是研究人員在模型中預測的,雖然沒有人直接觀察到它。這種恆星類型是非常罕見的,這項研究也符合之前的預測,我們表面所看到的波浪,正是來自恆星內部。研究人員還表示,這也是星震學的一次飛躍,更是研究星震或恆星內部混響的研究領域。

星震和地球地震有何不同

科學家們研究星震的過程,就像地質學家們通過震波研究內部結構一樣,天體物理學家則可以通過X射線,來研究那些遙遠的中子星結構,這樣的爆炸就像是大錘敲擊了中子星,然後中子星像鍾一樣產生了迴響。中子星的地質構造,包括一個超流體內核和一個堅硬的外殼,雖然具體的結構研究人員們目前尚不清楚。比如,在核裡面是否包括被稱為奇異夸克的外來粒子?星震則給我們提供了了解的機會。

中子星在重力的吸引下,會在其表面形成10到100米厚的堆積層。這個堆積層的主要構成則是氦,在壓力和溫度的作用力,這個堆積層發生了核聚變。因為氦聚變形成了碳或者其他重物質,然後釋放出了強烈的X射線和大量能量。這種爆炸,在中子星上通常每天都會發生幾次,雖然每次可能只是持續了幾秒鐘的時間。當巨大星球的核燃料燃燒耗盡之後,它發生了坍塌,而後在自身重力的影響下,一個密度很高的中子星或一個密度更高的黑洞就這樣形成了。

通過波浪解答恆星的信息

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並通過最新的觀測證實了一件事,那就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波浪,可以為我們解答關於這顆恆星的不同信息。類似於在海灘上破碎的波浪,是那些在地表破裂的信息。塔瑪拉羅傑斯是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也是持續存在的駐波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她表示,這樣的現象和地球上的地震非常相似。

科學家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開始了解恆星的移動和旋轉是如何進行的,甚至包括其內部深處所發生的物理和化學,以及恆星核心。當然,我們現在所預測到的這些波浪模式,直到現在,它都還只是在模擬可能發生的那些事。如果,可以看到它並證明它,那麼,這對於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時刻呢。

星震如何揭示巨星的脈搏

通過克卜勒望遠鏡的觀測,科學家們測量了它們的恆星,捕捉到了紅色巨星的脈動,恆星顫動的深度可以直達恆星的核心。這幫助科學家們將巨大不同類型的紅巨星區分開來,解決了之前它們看起來幾乎完全相同的難題,這對揭示太陽的未來和銀河系歷史都有很大的幫助。原則上,當紅巨人老化之後,它們應該開始在核心中燃燒氦氣,但這樣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無法從外部看到的。

紅巨星的等待恆星膨脹的命運,就像我們的太陽,因為它們開始耗盡主要的燃料來源,即核心附近的氫氣。為太陽供電的核聚變副產物氦,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積聚,然後迫使氫進入核心周圍的殼體,從而讓燃燒比之前更加猛烈。從現在開始大約50億年,我們的太陽將會膨脹到當前大小的100倍以上,最後將自己變成一個紅巨星。通過分析「星震」,研究人員發現了潛伏在這些紅巨星心中的秘密差異。現在,研究人員將集體掃描紅巨星,看看他們已經達到了什麼階段的進化,弄清楚銀河系歷史的細節。

當藍色超巨星發生爆炸之後

正如美國宇航局發布的插圖那樣,藍色超巨星是巨大的,甚至長得比太陽大1000倍,科學家們發現,當一顆藍色超巨星在超新星中爆炸時,它可以產生像夸克 - 膠子等離子體這樣的奇異物質。當宇宙之中最大的恆星死亡,則可能形成奇異的物質狀態,在宇宙大爆炸後的幾分之一秒內,它們可能並不會出現。但這些事件卻可能產生足夠的能量,然後製造出一場破壞力極強的爆炸。

通過之前的科研表明,當恆星的核心發生內爆的時候,那團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粒子所帶來的大部分能量,這次也會崩塌向外。恆星核心周圍的物質殼會和這些中微子發生相互作用,然後加熱並從超新星爆炸性地向外驅動它。但藍色超巨星如何變成超新星目前尚無法解釋,質量達到太陽50倍甚至更多的它,因為可以形成由質子和中子分解產生的奇異物質狀態,所以研究人員認為,藍色超巨星也可以作為超新星爆炸。從大爆炸後的瞬間,宇宙中通常看不到所產生的粒子湯。

不斷前行的望遠鏡設計和探索

宇宙縱然還有太多的神秘莫測,但我們人類願意用自己的有限的生命去探索一二。這樣的發現得益於2018年結束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任務,以及於2018年開始運行的過境太空探測衛星任務,它們都對行星進行了天空測量的改進。

之所以會對這些望遠鏡的設計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改進,自然是為了讓它們可以做到長時間的凝視天空區域,以便讓觀察它們的天文學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每顆恆星的亮度是如何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的。這樣宇宙中罕見的類型,正等著我們去一層層的揭開其神秘面紗。

相關焦點

  • 宇宙搖滾明星:NASA太空望遠鏡揭示藍超巨星的秘密!
    慶幸的是,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先進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科學家開始揭示藍超巨星的秘密。過去5年時間裡,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塔瑪拉·羅傑斯和她的研究小組創建了一系列藍超巨星模型,試圖揭示藍超巨星獨特外表的成因。通過創建藍超巨星內部構造模型,研究人員預測重力波——與海洋中的海浪類似——會在藍超巨星表面斷裂。此外,他們還預測了另一種波形。這些相干波在藍超巨星內部深處產生,與地球上的地震波類似。
  • 發光亮度是太陽的50萬倍,四顆黃超巨星反覆冷卻和加熱!
    一個由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包括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亞歷克斯·洛貝爾(Alex Lobel),已經詳細測定了四顆黃超巨星的溫度如何在幾十年內從4000度上升到8000度,然後又再次上升,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五十到一百年間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四顆黃超巨星的光線。
  •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目前研究人員認為,這顆名為1987A的著名超新星是由一顆藍色緻密的超巨星創造的。在一顆核心坍縮超新星內部,這顆質量巨大的恆星的核心部分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會發生彎曲,向內坍縮。這一現象可以觸發連鎖反應,引起劇烈的爆炸並撕裂恆星的外層。所剩下的部分不是中子星,便是黑洞。藍色緻密超巨星是由兩顆恆星合併而成的。藍色的超級巨星是熱的、發光的恆星。
  • 藍超巨星不等於大質量藍色主序星
    藍超巨星實際上是大質量藍色主序星在離開主序以後的演化階段,相比於主序階段,藍超巨星的體積更大、光度更高,但表面溫度相對較低(僅僅是相對較低,例如一個O型的藍色主序星,在離開主序後演化為B型或者A型的藍超巨星,雖然依然是「藍色」,但比它主序星的階段要冷一些),大質量恆星在離開主序後,會在藍超巨星-黃超巨星-紅超巨星之間來回演化。
  • 發光亮度是太陽的50萬倍,這四顆「黃超巨星」反覆冷卻和加熱
    一個由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包括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亞歷克斯·洛貝爾(Alex Lobel),已經詳細測定了四顆黃超巨星的溫度如何在幾十年內從4000度上升到8000度,然後又再次上升,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藍超巨星是宇宙中的超級燈塔,如果人類生活在這種星系會怎麼樣?
    藍超巨星也屬於恆星的一種,我們大家可能都知道超紅巨星,對於藍超巨星非常陌生,其實它也屬於超巨星的一種,也就說也是恆星末期的一種星體形式,只不過藍超巨星擁有極高的溫度和亮度,而且藍超巨星的質量都要比太陽大很多,一般都在10倍以上。
  • 科學家如何藉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光明網訊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布了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成果。不過,隨著恆星不斷發光發熱,其內部物質會出現明顯的變化,並由此產生一系列改變。紅巨星和紅團簇星是恆星進入晚年後兩種不同階段,它們內部進行核反應的物質不完全相同,因此其結構和物理過程也具有顯著差異。科學界對富鋰巨星的演化階段一直存在多種說法,不過傳統上一般認為小質量富鋰巨星多數為「紅巨星」。
  • 挑戰傳統理論 科學家如何用「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藉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和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研究團隊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對最終解開鋰元素的起源之謎至關重要。
  • 「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真實年齡
    針對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近日,《自然—天文》雜誌發布了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成果。恆星在演化到生命晚期階段時,會經歷一個「發福」的過程,因此它們和太陽這樣處於青壯年的恆星相比,身形巨大得多,稱為「巨星」。科學界對富鋰巨星的演化階段一直存在多種說法,傳統上一般認為,小質量富鋰巨星多數屬於紅巨星。
  • 科學家藉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針對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10月6日,《自然-天文》發布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研究成果。藉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研究團隊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
  • 原來它一直在「裝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真實年齡
    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近日,《自然—天文學》發表了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成果。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研究人員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並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
  • 國家天文臺等藉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針對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10月6日,《自然-天文》發布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研究成果。藉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研究團隊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
  • 仙王座vv是仙王座雙星系統中的一個紅色超巨星
    仙王座vv是仙王座中的一個雙星系統,由一個紅色超巨星和一個藍矮星組成,每一個都充滿了彼此的羅氏葉。雙星系統距離地球約4900裡。 仙王座VV有多大 仙王座vv主要位於仙王座,一個由紅超巨星和藍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距離地球約4900英裡。
  • 奇異黑洞瘋狂吞噬一顆藍超巨星 釋放藍色射線源
    奇異黑洞瘋狂吞噬一顆藍超巨星 釋放藍色射線源  10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NGC 7793星系內擁有一個奇怪的黑洞。從圖中可以看出,NGC 7793星系的P13黑洞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圖像下方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藍色光源,這就是P13黑洞正在吸積伴星物質的證據。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望遠鏡對P13黑洞進行了研究,發現該黑洞擁有奇快的吸積速率,釋放出的X射線信號也異常明亮,這些信息幫助科學家了解宇宙中最怪異、擁有超高能量的天體行為。
  • 藉助「心電圖」天文學家揭秘富鋰巨星
    針對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藉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和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研究團隊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
  • 給恆星做「心電圖」,國際天文團隊揭秘富鋰巨星真相
    針對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發布了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成果。
  • 一顆巨星意外消失 它成為了一個黑洞?還是這只是一個錯覺?
    頻譜顯示,在這個遙遠的星系中,包含著一顆步入老年期的藍色變星,它所發出的光強度是太陽光的2,500,000倍。這種類型的恆星以其變化無常而著稱,它們在光譜以及光度(固有的亮度)上都有著非常劇烈的變化。這顆藍色變星的標記出現在2001年至2011年間收集的觀察數據中。
  • 中外天文學家藉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人民日報)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布了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成果。藉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和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研究團隊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
  • 科學家拍到恆星「心電圖」,發現富鋰巨星不是紅巨星,顛覆認知
    它的鋰元素含量是太陽的3000倍,這讓它成為了宇宙中已知的,鋰元素最高的一顆巨星,科研人員將它取名為「富鋰巨星」,近年來一直對這顆距離地球4500光年之外的巨星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揭開它身上的謎團。 為何富鋰巨星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
  • 宇宙十大特超巨星 體積亮度都是人們無法相信的
    宇宙中特殊的超級巨星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它們的體積太大,亮度也難以想像。宇宙中最大的十顆特殊的超級巨星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