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亮度是太陽的50萬倍,這四顆「黃超巨星」反覆冷卻和加熱

2020-09-13 科學之美

一個由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包括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亞歷克斯·洛貝爾(Alex Lobel),已經詳細測定了四顆黃超巨星的溫度如何在幾十年內從4000度上升到8000度,然後又再次上升,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五十到一百年間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四顆黃超巨星的光線。黃超巨星是巨大的發光恆星,它們比太陽重15到20倍,發光亮度是太陽的500000倍。

這些恆星的大氣層可以如此巨大,如果它們取代了我們的太陽,將延伸到木星的軌道之外。由於研究人員進行了如此長的一系列測量,可以詳細地看到恆星是如何在幾十年內變得更熱,並在幾年內冷卻下來的。這個循環從一顆較冷的恆星開始,在幾十年內,平均大氣溫度上升到8000度左右。然而在8000度時,由於放大的脈動,大氣變得不穩定,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整個大氣層都會爆發,結果是迅速冷卻,並發生了一個自我加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電子附著在氫離子上,釋放出大量的電離能量,這會進一步冷卻大氣層。從8000度冷卻到4000度只需要兩年的時間。然後循環又從頭開始,只是有一顆質量稍小的恆星。天文學家認為,最終黃超巨星會轉變成一顆更熱的恆星,並以超新星的形式結束生命。

在研究過程中,天文學家還發現四個被研究的黃超巨星中的一個並沒有之前假設的那麼大,這顆名為HR5171A的恆星比預期要小得多。探索的是四顆黃超巨星(YHG),HR8752,HR5171A,ρCAS和HD 179821的可變光度和恆星性質,以及它們幾百天的脈動和多年的長期變化(LTV)。研究處理了多色和視覺光度學數據集,尋找洩露噴發或增強質量損失事件的光度學指標,主要使用公布的溫度校準計算恆星屬性,並研究LTV的性質及其對準周期和恆星屬性的影響。

BV測光揭示了恆星大氣中的高不透明度層,當溫度升高時,質量損失也隨之增加,因為高不透明度層的密度增加。結果,B和V中的吸收增加。在B中的吸收,大概是1到幾個0\fm1的數量級,總是比在V中高。這種差異使顏色指數變得更紅和可變(B−V),但是吸收規律未知。YHGS的這一特性不可預測,這解釋了為什麼光譜溫度總是比光度溫度高。

而需要校正以減少多環芳烴(PAH)分子對HR 5171A的藍色發光,並且HR 5171A將不再是簇Gum48d的成員。HR5171A只受一個光源變化的影響,而不是文獻中建議的兩個光源。當紅色演化環(RL)將恆星轉移到HR圖上的紅色時,爆發的YHG更喜歡相對較冷的環境。在噴發後,一個藍色演化環(BL)被觸發,持續了一到幾十年。HR5171A在1960年至1974年之間的變紅事件,最有可能是由於紅色演化環,而1975年噴發後的變紅可能是由於殼噴射造成。

博科園|研究/來自:比利時皇家天文臺

參考期刊《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DOI: 10.1051/0004-6361/201834358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相關焦點

  • 發光亮度是太陽的50萬倍,四顆黃超巨星反覆冷卻和加熱!
    一個由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包括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亞歷克斯·洛貝爾(Alex Lobel),已經詳細測定了四顆黃超巨星的溫度如何在幾十年內從4000度上升到8000度,然後又再次上升,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五十到一百年間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四顆黃超巨星的光線。
  • 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但和這顆恆星相比就是一粒塵埃大小
    特別是太陽,對於地球來說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如果說地球是一個桌球,那麼太陽就是一座能夠放下130萬個桌球的大房子。如果太陽系中太陽的位置讓給這個大傢伙的話,它的直徑距離將超過木星軌道(5.2個天文單位,7.78億千米),到達土星的軌道附近(9.6個天文單位,14.3億千米)!盾牌座UY這顆紅超巨星能裝得下45億個太陽。這麼來看,太陽在它面前簡直就是塵埃般的存在了。那地球呢,它能裝下多少個地球?2億億個地球!這得2後面多少個零啊?不想了,頭大!
  • 宇宙十大特超巨星 體積亮度都是人們無法相信的
    宇宙中特殊的超級巨星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它們的體積太大,亮度也難以想像。宇宙中最大的十顆特殊的超級巨星令人驚嘆。
  • 太陽很亮?不,它的亮度是太陽的170萬倍!
    在我們的眼中,太陽的體積和亮度已經超乎了想像。然而,在宇宙中與其他恆星相比較,太陽如同塵埃一般,比如大犬座VY、參宿七、盾牌座UY、手槍星...  想必大家對於大犬座VY和參宿七這兩顆恆星已經是耳熟能詳了。所以,這裡要介紹的便是手槍星。  手槍星是在1990年代初期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以能貫穿塵埃的紅外線觀察發現的,與地球有2.5萬光年的距離,被定義為恆星屬於藍特超巨星。
  • 這顆紅巨星又要變暗了!一年之內亮度多次變化,會超新星爆發嗎?
    參宿四是夜空中排名第10的亮星,也是獵戶座第二亮的天體。每到冬季,它都在夜空中閃耀,甚至在城市的光汙染中,依然能夠被我們看到。不過,從去年年底開始,這顆明星就開始不斷變暗。甚至在經歷了今年1月和2月之後,它的亮度降低了2/3,令人十分驚訝。
  • 目前已知最大的恆星,太陽在它面前猶如沙粒,竟是太陽的50億倍!
    9.仙王座μ星位於仙王座是一顆紅超巨星,直徑估計為太陽的1420倍。仙王座的位置在銀河北側,仙王座內的幾顆主要亮星,組成了一個扇五邊形圖案。半浸在銀河中。除了北極星自身所在的小熊座外,仙王座是離北極星最近的星座。以5.37日的周期在收縮和膨脹著。亮度也隨之反生著變化。
  • 目前已知最大的恆星,太陽在它面前猶如沙粒,竟是太陽的50億倍
    獵戶座的一等星有兩顆,一顆是參宿七,另一顆就是參宿四了。仙王座的位置在銀河北側,仙王座內的幾顆主要亮星,組成了一個扇五邊形圖案。半浸在銀河中。除了北極星自身所在的小星座外,仙王座是離北極星最近的星座。以5.37日的周期在收縮和膨脹著。亮度也隨之發生著變化。8.
  • 太陽宛如一粒塵埃
    在某些情況下,較小的恆星會在大質量恆星附近形成,然後撞擊到大質量恆星之中,加速這顆恆星的生長過程。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恆星的質量能有多大,下面再來看看恆星的尺寸。我們的太陽與其他恆星的比較如上所述,我們以太陽作為恆星的基準點。諸如褐矮星和紅矮星這樣的小恆星確實存在,但我們對大尺寸的恆星更感興趣!
  • 亮度達到太陽250萬倍的恆星突然消失?天文學家提出了兩種假設
    這顆恆星有可能在沒有觸發超新星的情況下坍塌成一個黑洞,這在宇宙中是一個罕見的時間,即使在恆星瀕死的情況下也極為少見。這顆恆星的亮度達到太陽的250萬倍這顆偏離軌道的恆星現在,或者說曾經位於寶瓶座的金門矮星系(Kinman Dwarf galaxy),距離地球約7500萬光年。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不可能清楚地看到單個恆星,然而,真正的大質量恆星會發出非常明亮的光芒,以至於它們會以光信號的形勢留下存在的證據,告訴天文學家它們就在那裡。
  • 超太陽亮度200萬倍的「怪獸天體」憑空消失,科學家:不可思議
    2019年,科學家目睹了一顆比太陽的亮度還要高出200萬倍的「怪獸天體」(大質量恆星)在遙遠的太空消失的一幕。這顆位於寶瓶座7500萬光年之外的恆星,天體物理學家們在2001年至2011年期間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顆發著光的藍色膨脹球體是大質量恆星接近其生命盡頭的極好例子,通常在這期間大質量恆星容易出現不可預測的亮度變化,像這樣的恆星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這樣的恆星在宇宙中能夠被證實。
  • 這顆星星突然變暗引全球關注,哈勃望遠鏡揭秘「煙霧彈」
    幸運的是,從去年年初開始,哈勃太空望遠鏡就在監測這顆紅超巨型的紫外光譜,讓科學家們可以復盤始末。浮雲能蔽日哈佛和史密森尼亞天體物理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哈勃觀測數據提出了新的解釋。在表面湍流的加熱作用下,參宿四外層大氣溫度高達10000攝氏度以上,在可見光波長下無法被探測到。哈勃望遠鏡捕捉到的紫外線,卻能識別其中的「暗流」湧動。
  • 夜空中最亮的10顆恆星是什麼?
    如果質量是太陽的兩倍,就是一顆A級恆星,有著明亮的藍色,壽命不到20億年。如果是質量最大的恆星(O級和b級恆星)核心耗盡氫燃料僅僅只有幾百萬年的時間。毫無疑問,更重、更熱的恆星本質上也更明亮。一個典型的A級恆星的亮度可能是太陽的20倍,而最大的恆星可能是太陽的數萬倍!最終對於每一顆恆星來說,不管它是如何開始發光發熱的,其核心都會在有限的時間內耗盡氫燃料。
  • 這顆全天第十亮的恆星居然才和人類差不多年紀!
    獵戶座中最亮的這顆叫做參宿四,也叫做獵戶座α星,它也在這三顆星組成的獵人的腰帶上,成紅色,是一顆紅超巨星。它不僅紅,而且巨大無比,假如它處在我們太陽的位置上,它可以直接吞沒水星、金星、我們的地球和火星甚至木星的軌道。
  • 有顆星星突然變暗、肉眼可察 引發全球關注
    幸運的是,從去年年初開始,哈勃太空望遠鏡就在監測這顆紅超巨型的紫外光譜,讓科學家們可以復盤始末。8月13日,一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論文引用哈勃觀測數據得出結論:這一齣戲其實是由參宿四「自導自演」的煙霧彈:它將大量熱物質噴射到太空中,冷卻成一團塵埃雲
  • 宇宙中非常獨特的恆星,不管亮度還是溫度都很高
    天津四也就是這麼多神奇之處一直吸引著人類不斷對這些以龐大的宇宙空間進行探索,其中便有一些研究者發現有一些亮度極高,表面溫度也極高的恆星存在,這些恆星是恆星光譜分類中的第一級,這類恆星的光譜型號分別為O或B型,無論是其溫度還是其亮度都是非常高的,甚至其表面的溫度達到了1萬到5萬攝氏度,這些恆星的質量則是太陽質量的十倍以上,這種星體研究者將其稱為(BSGs)。
  • 肉眼看到的星星有幾種,它們是自發光還是反射光,亮度怎樣劃分?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老大,佔有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其餘所有的天體,包括八大行星、若干矮行星、幾百顆衛星、無數顆小行星彗星等,加起來才有太陽系質量的0.14%。在這其中,木星這個行星裡面的大哥大又佔去了0.1%,是除了太陽和它自己以外太陽系其他天體總質量的2.5倍;而地球只在剩下的0.04%裡面分得了0.0003%這點殘羹。
  • 太陽的演化過程:從紅巨星到白矮星
    到那時,地球從太陽獲取的能量會和金星現在從太陽獲得的能量相當。這對生命在地球的存活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紅巨星的階段之後,太陽將變為超大星。經過五億年,太陽將膨脹為兩倍大;再經過五億年,會再膨脹一倍,亮度將變為之前的2000倍。 這時,太陽已經成為一個巨大、明亮且具有威脅性的星球,它會變紅併吞噬掉太陽系內的行星。
  • 哈勃發現了參宿四神秘變暗事件背後的秘密
    從2019年1月開始,哈勃對參宿四進行了好幾個月的紫外線光譜觀察,得出了導致光度變暗的時間線。這些觀測數據為參宿四變暗的背後機理提供了重要的新線索。在2019年9月、10月和2019年11月,哈勃望遠鏡拍下了密集的被加熱的物質在恆星大氣中移動的跡象;在之後的12月,多臺地面望遠鏡觀測到參宿四南半球的亮度下降。
  • 哈勃發現了參宿四神秘變暗事件背後的秘密
    從2019年1月開始,哈勃對參宿四進行了好幾個月的紫外線光譜觀察,得出了導致光度變暗的時間線。這些觀測數據為參宿四變暗的背後機理提供了重要的新線索。在2019年9月、10月和2019年11月,哈勃望遠鏡拍下了密集的被加熱的物質在恆星大氣中移動的跡象;在之後的12月,多臺地面望遠鏡觀測到參宿四南半球的亮度下降。
  • 即將爆炸的超級恆星——參宿四,是否會危及地球?
    從2019年1月開始,哈勃對參宿四進行了好幾個月的紫外線光譜觀察,得出了導致光度變暗的時間線。這些觀測數據為參宿四變暗的背後機理提供了重要的新線索。在2019年9月、10月和2019年11月,哈勃望遠鏡拍下了密集的被加熱的物質在恆星大氣中移動的跡象;在之後的12月,多臺地面望遠鏡觀測到參宿四南半球的亮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