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學家目睹了一顆比太陽的亮度還要高出200萬倍的「怪獸天體」(大質量恆星)在遙遠的太空消失的一幕。
最近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的一篇新論文中,由多名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試圖通過幾種可行的方式來解釋這顆正在消失的恆星問題。其中,有一個觀點讓科學家們頗感興趣,那就是這顆大質量恆星在沒有經歷超新星爆炸的情況下出現衰亡並坍縮成黑洞,如果該理論成立的話,那將是一次真正「史無前例」的恆星自殺行為。
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天文學家何塞·格羅(Jose Groh)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可能已經探測到宇宙中一顆質量較大的恆星正在緩緩進入衰亡期,如果這是真的,這將是人類第一次以直接的方式探測到這樣一顆正處於生命末期的巨星。
這顆位於寶瓶座7500萬光年之外的恆星,天體物理學家們在2001年至2011年期間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顆發著光的藍色膨脹球體是大質量恆星接近其生命盡頭的極好例子,通常在這期間大質量恆星容易出現不可預測的亮度變化,像這樣的恆星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這樣的恆星在宇宙中能夠被證實。
通常情況下,當一顆比太陽大得多的恆星到達其生命終點時,它就會出現巨大的超新星爆發情況,這樣的爆發很容易被天文學望遠鏡所捕獲。因為在超新星爆發的同時,會釋放出大量的電離氣體和強大的宇宙輻射,對其周圍的太空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不過這種汙染對於人類來說,那會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當超新星爆發之後,剩餘恆星物質的緻密核心可能會坍塌成黑洞或中子星,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能發現的太空中質量最大且最神秘的兩類天體。
為了探究這一謎團,研究人員回顧了2002年和2009年對這顆恆星的觀測數據,他們發現這顆恆星在這段時間內經歷了一個強烈的爆發期,並以極高的速度向太空中拋出了大量的恆星物質,研究人員認為,一顆處於生命盡頭的恆星往往會經歷多次這樣的爆發,導致它們發出比平時更為明亮的光芒。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這顆恆星在其早期的觀測中顯得如此明亮的原因,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並不能解釋這顆恆星在爆發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一種觀點認為恆星在其爆發後變得相當暗淡並被一層厚厚的宇宙塵埃遮擋住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這顆恆星可能會在未來的觀測中再次出現。
更令人興奮的解釋是,這顆恆星在爆發之後並沒有形成超新星,而是直接坍縮成了黑洞,如果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將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天體事件。研究人員考慮到這顆恆星在其消失前的質量情況,它可能會成為一個質量為太陽質量85至120倍的巨型黑洞,不過,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