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2020-07-02 天文在線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這張來自計算機模擬的圖象顯示出物質從超新星的中心噴出。

這張來自計算機模擬的圖像顯示出物質從超新星的中心噴出。

(圖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天體物理大爆炸實驗室)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1987年,天文學家在離大麥哲倫星雲不遠的一個星系中,觀測到一次不可思議的恆星爆炸。目前研究人員認為,這顆名為1987A的著名超新星是由一顆藍色緻密的超巨星創造的。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由藍巨星產生的超新星這一類別被稱為非對稱型核心坍縮超新星。在一顆核心坍縮超新星內部,這顆質量巨大的恆星的核心部分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會發生彎曲,向內坍縮。這一現象可以觸發連鎖反應,引起劇烈的爆炸並撕裂恆星的外層。所剩下的部分不是中子星,便是黑洞。


藍色緻密超巨星是由兩顆恆星合併而成的。藍色的超級巨星是熱的、發光的恆星。紅色的超級巨星是最大的恆星,其半徑是太陽的200到800倍,而藍色的超級巨星要小得多,通常不到太陽半徑的25倍。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自從1987年第一次觀測到這顆被稱為SN 1987A的超新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宇宙爆炸所帶來的影響,以便於更好地理解爆炸的原因,以及在這顆恆星上曾經發生過什麼。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日本理化研究所天體物理大爆炸實驗室的研究小組組長小野正美在一份聲明中說:「關於為什麼這顆恆星的前身是一顆藍色的超級巨星,這一直是個謎。」

之前使用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研究表明,在坍縮過程中形成於恆星核心的放射性鎳以超過2485英裡/小時(4000公裡/秒)的速度從爆炸中噴射出來。但到目前為止,模擬還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鎳會被如此快地拋出。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在這項新研究中,小野和他的研究小組模擬了四種不同的非對稱型核心坍縮超新星爆炸,並將它們與超新星1987A進行了比較,看是否能找到一種匹配關係,從而揭示出更多關於這次事件的信息。他們發現的最接近的匹配對象是一顆來源於藍色超巨星的超新星,而那顆藍色超巨星是由一顆紅巨星和一顆主序星合併而成。

小野在一份聲明中說到,在模擬中,他們精確地再現了在SN 1987A中發生的鎳噴射現象。並且還發現了超新星所產生的中子星。經過幾十年對其在宇宙中的下落的尋找,研究小組認為它可能位於爆炸中噴出物質內部區域的北部。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SN 1987A是大麥哲倫星雲中的一顆II型超新星,大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的一顆矮星系衛星。這顆超新星距離地球約51.4千秒差距(16.8萬光年),是自克卜勒超新星以來觀測到的距離地球最近的超新星。它的亮度在5月達到峰值,視星等約為3。

這是現代天文學家能夠進行詳細研究的第一顆超新星,它的觀測為研究核心坍縮超新星提供了更深入的見解。

SN 1987A提供了第一次機會,通過直接觀測可見光發射能量的放射源,並由探測其豐富的兩個放射性核的預測伽馬射線線輻射來確認。這證明了超新星爆炸後長時間發光的放射性。

三十多年來,預期中的坍塌中子星一直沒有被發現,但在2019年,阿爾瑪望遠鏡發現了它。

1987年2月24日,伊恩·謝爾頓和奧斯卡·杜阿爾德各自在智利的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發現了SN 1987A,同天,紐西蘭的阿爾伯特瓊斯也發現了這顆超新星。

後來的調查發現,照片顯示出的這顆超新星在2月23日清晨迅速變亮。1987年3月4日至12日,當時最大的紫外太空望遠鏡「阿斯特龍」在太空觀測到了它。

作者: Chelsea Gohd

FY: Fallon湘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1987年2月23日 1987A超新星爆發
    1987年2月23日 1987A超新星爆發2017-02-23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1987年2月23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在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麥哲倫雲」中有一顆正在爆發的超新星。
  • 兩顆恆星先合併成藍超巨星,然後再變成超新星爆炸!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的模擬表明:銀河系附近星系中的一些超新星,可能起源於由兩顆恆星合併而成的藍超巨星爆炸。這種爆炸的不對稱性質,可能會提供在哪裡尋找在這場恆星災難中誕生難以捉摸的中子星線索。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核心不能再承受自身引力時,就會發生核心塌陷超新星。
  • 超新星大爆發:科學家頭疼28年
    它就是神岡中微子探測器,可以探測到來自宇宙深處的中微子。探測中微子是一個很乏味的工作,長期以來,沒有什麼進展。但是,1987年2月23日,這個探測器接收到了來自宇宙深處的中微子,純水中的那些光電管發出了11次閃光,它告訴科學家,有中微子闖入了探測器。
  • 藍色超巨星為何會改變亮度,星震如何揭示巨星的脈搏?
    在TESS(過境太空探測衛星)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任務開始之前,因為客觀條件和觀測物體本身的局限性,科學家們很難看到藍色超巨星這樣的存在。因為它們不僅本身就很短暫,並且在僅存續的這幾百萬年時間裡,一旦燃料耗盡就會發生爆炸,然後形成超新星,它們也因此成為了宇宙中罕見的存在類型。
  • 美宇航局發布1987年超新星最新數據:比太陽亮1億倍
    1987年,天文學家在銀河系附近的一個小型星系中觀測到一次超亮的超新星爆發,其瞬間釋放的能量超過太陽的一億倍。
  • 大麥哲倫星雲東側邊緣的「蜘蛛星雲」,包含歷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
    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銀河系的鄰居「仙女星系(M31)」,就一直被稱為「仙女座大星雲」。所以,實際上大麥哲倫星雲指的是「大麥哲倫星系」,屬於銀河系的伴飛星系。「蜘蛛星雲」位於南半球的天空中,北半球大部分地區都不能觀測到,蜘蛛星雲位於大麥哲倫星雲的東北部邊緣,形狀十分像是一隻淡紅色蜘蛛,發現於1880年。
  • 「消失」了的超新星,33年前爆發,科學家直到今天才找到遺骸
    1987年2月23日,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之一就在這一天爆發,這顆超新星就是SN 1987A。我們知道,超新星的爆發與恆星的死亡有關,由於缺乏完善的理論,我們很難預測某顆恆星何時會出現超新星爆發。所以,這種事從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顯得SN 1987A的爆發如此重要。
  • 硬核解說:宇宙中璀璨的明珠——超新星 | 賽先生天文
    Loll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據中國古代典籍記載,自漢代到十七世紀末較為可靠的新星和超新星記錄有六七十次之多,其中比較著名的客星有如下幾顆:◆ 185年,南門客星。◆ 386年,南鬥客星。
  • 宇宙搖滾明星:NASA太空望遠鏡揭示藍超巨星的秘密!
    藍超巨星就像是宇宙中的搖滾明星。它們是質量巨大的恆星,生長速度極快,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殞,導致它們極為罕見並且很難進行研究。即使藉助現代望遠鏡,科學家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在還沒有太空望遠鏡的時代,科學家只觀測到幾顆藍超巨星,對它們的了解非常有限。
  • 科技史上的2月23日 代號1987超新星爆炸
    1987年>日,著名的科學家高斯逝世。>年2月23日夜間,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天文學家在智利北部的南天觀測站觀測到一顆屬於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爆炸。這是自望遠鏡發明以來首次觀察到超新星爆炸全過程,引起整個天文學界的轟動,成為20世紀最重大的天文發現。
  • 人類觀測到距地球93億光年的藍超巨星
    人類觀測到距地球93億光年的藍超巨星       美國天文學家說,發現了人類目前所觀測到的最遠星體,一顆距離地球93億光年的藍超巨星
  • 16.8萬光年外,這顆超新星爆炸的背後,隱藏著一顆中子星
    1987年2月23日發現一圈火環撕裂了大麥哲倫星雲的天空,這是一個圍繞著銀河系大約168000光年遠的小星系。在那天晚上,一顆質量比太陽大14倍的巨大藍色恆星爆發成超新星爆炸,這比過去400年中看到的任何其他恆星都更明亮,更接近地球。
  • 參宿四突然變亮 我們將肉眼看到超新星爆發?
    參宿四是位於獵戶座的一顆紅超巨星(red supergiant),它是冬季夜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全天夜空最亮恆星排名通常為第11),通過肉眼很容易看到。它和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一起,構成了著名的冬季大三角。參宿四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2倍,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的位置,它的外緣將延伸到火星軌道之外,甚至可以達到木星附近。
  • NASA觀測到一顆恆星爆炸,殘骸詭異
    在1987年2月23日,大麥哲倫方向發生了一次超新星爆發。NASA稱,這是400年來觀測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發,也是步入現代科技以來,人類首次全過程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發。 一晃33年過去了,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科學家卻越來越覺得事情有些不對頭。
  • 科學家可能剛剛發現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子星
    33年前,一顆超新星發生在距地球僅168,000光年的地方。它被稱為SN 1987A,是自1604年以來直接觀測到的最接近的超新星。我們首先從中發現中微子,然後數小時後,發現爆炸光。它起源於大麥哲倫星雲,人眼短暫可見。
  • 20年內5次超新星爆發!這個星系厲害了
    此時,雙星系統中的一方已經邁過超新星階段,形成白矮星或黑洞;當其伴星按主序膨脹為紅巨星時,白矮星或黑洞的引力就開始吸積紅巨星表面的物質,並把紅巨星逐漸拽成「盤子」形狀。隨著時間流逝,白矮星/黑洞從紅巨星那裡吸走的物質越來越多,直至無法承受,在核心引發一場逃逸核聚變,形成超新星。無論是哪種超新星,其爆發達到的亮度都可與整個星系的亮度相匹敵。
  • 超新星1987 羽蛇神:實時預言的33年
    自超新星1987A「羽蛇神」(發現地球上最亮的銀河外超新星)被發現以來 2月24日作為「時間門戶」的預言性神秘意義,正是植根於1582年公曆改革之日,由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在過去438年的今天(朱利安日曆)籤署 2月24日是一年中的第55天,由於2020年是一個跳躍年,所以到年底為止還有311天。
  • 藍超巨星不等於大質量藍色主序星
    藍超巨星實際上是大質量藍色主序星在離開主序以後的演化階段,相比於主序階段,藍超巨星的體積更大、光度更高,但表面溫度相對較低(僅僅是相對較低,例如一個O型的藍色主序星,在離開主序後演化為B型或者A型的藍超巨星,雖然依然是「藍色」,但比它主序星的階段要冷一些),大質量恆星在離開主序後,會在藍超巨星-黃超巨星-紅超巨星之間來回演化。
  • 白矮星與巨核或超巨核合併是所有超亮超新星產生的方式嗎?
    圖註:這張超亮超新星SN 1000+0216的照片,是在z=3.90紅移時觀測到的距離最遠的超新星,當時宇宙只有16億年,是目前單個超新星的紀錄保持者。2006年,天文學家目睹了一顆違背傳統解釋的超新星。
  • 奇異黑洞瘋狂吞噬一顆藍超巨星 釋放藍色射線源
    奇異黑洞瘋狂吞噬一顆藍超巨星 釋放藍色射線源  10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NGC 7793星系內擁有一個奇怪的黑洞。從圖中可以看出,NGC 7793星系的P13黑洞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圖像下方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藍色光源,這就是P13黑洞正在吸積伴星物質的證據。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望遠鏡對P13黑洞進行了研究,發現該黑洞擁有奇快的吸積速率,釋放出的X射線信號也異常明亮,這些信息幫助科學家了解宇宙中最怪異、擁有超高能量的天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