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超巨星不等於大質量藍色主序星

2021-02-08 宇宙解碼

    雖然在一些不嚴格的科普中往往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但是實際上這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藍超巨星實際上是大質量藍色主序星在離開主序以後的演化階段,相比於主序階段,藍超巨星的體積更大、光度更高,但表面溫度相對較低(僅僅是相對較低,例如一個O型的藍色主序星,在離開主序後演化為B型或者A型的藍超巨星,雖然依然是「藍色」,但比它主序星的階段要冷一些),大質量恆星在離開主序後,會在藍超巨星-黃超巨星-紅超巨星之間來回演化。


    區分藍超巨星和大質量藍色主序星,其實最本質的就看核心氫是否耗盡,耗盡的就是藍超巨星,未耗盡的就是大質量藍色主序星。在赫羅圖上,藍超巨星位於大質量藍色主序星的右上。


典型的大質量藍色主序星
參宿一
而典型的藍超巨星
參宿七
這倆雖然都是藍色,但表面溫度能差一倍


大質量藍色主序星是  MAIN SEQUENCE 的左端
藍超巨星是 SUPER GIANTS的左端

大質量藍色主序星的光度可以很大,但是直徑不大,幾十倍太陽直徑就已經頂天了

    就算是質量非常大的O型主序星,其直徑也就是太陽的25倍左右,它是主序星,而非藍巨星或藍超巨星。

    海山二那種極大質量的恆星,由於整個生命歷程中表面溫度一直都很高,所以這種極大質量的恆星很可能就根本沒有「紅」過,當然了,它中老年的時候沒有年輕時候那麼藍。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紅超巨星的質量似乎有一個軟上限,巨大如大犬座VY的紅超巨星,質量也只有30~40倍太陽。


    這個現象的解釋是:更大質量的恆星,即使在超巨星階段,表面溫度依然相當高,這種超巨星「紅」不起來。

相關焦點

  • 大質量行星演化歷程,所有的恆星都有機會成為超巨星嗎?
    歐洲南部天文臺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什麼時候會成為紅超巨星呢?一顆高質量恆星(比太陽高很多倍)所經歷的演化階段與主序星差不多,只是比類日恆星更加的激烈。由於其極高的質量,在氫燃燒階段之後,星核發生坍塌,而極速增長的溫度引發了氦的核聚變,聚變速率的高速提升又導致了恆星的不穩定。一顆恆星在轉變為超紅巨星之後也會付出相應的代價——它將會向太空流失非常多的質量。所以說紅超巨星在體積上可以說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而在質量上遠遠不是,因為它們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失去質量。
  • 兩顆恆星先合併成藍超巨星,然後再變成超新星爆炸!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的模擬表明:銀河系附近星系中的一些超新星,可能起源於由兩顆恆星合併而成的藍超巨星爆炸。這種爆炸的不對稱性質,可能會提供在哪裡尋找在這場恆星災難中誕生難以捉摸的中子星線索。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核心不能再承受自身引力時,就會發生核心塌陷超新星。
  •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恆星——主序星(Main Sequence)
    主序星根據其質量不同,分為不同的恆星拿太陽比較,主序星的質量不足0.08個太陽質量,這類主序星是一種失敗的恆星,我們稱其做棕矮星或褐矮星。褐矮星主序星的質量高於0.08個太陽質量小於0.5個太陽質量,這類主序星我們稱作紅矮星,與我們距離4.22光年的比鄰星就是一個紅矮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中的M類紅矮星。
  • 奇異黑洞瘋狂吞噬一顆藍超巨星 釋放藍色射線源
    奇異黑洞瘋狂吞噬一顆藍超巨星 釋放藍色射線源  10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NGC 7793星系內擁有一個奇怪的黑洞。從圖中可以看出,NGC 7793星系的P13黑洞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圖像下方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藍色光源,這就是P13黑洞正在吸積伴星物質的證據。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望遠鏡對P13黑洞進行了研究,發現該黑洞擁有奇快的吸積速率,釋放出的X射線信號也異常明亮,這些信息幫助科學家了解宇宙中最怪異、擁有超高能量的天體行為。
  •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目前研究人員認為,這顆名為1987A的著名超新星是由一顆藍色緻密的超巨星創造的。在一顆核心坍縮超新星內部,這顆質量巨大的恆星的核心部分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會發生彎曲,向內坍縮。這一現象可以觸發連鎖反應,引起劇烈的爆炸並撕裂恆星的外層。所剩下的部分不是中子星,便是黑洞。藍色緻密超巨星是由兩顆恆星合併而成的。藍色的超級巨星是熱的、發光的恆星。
  • 人類觀測到距地球93億光年的藍超巨星
    人類觀測到距地球93億光年的藍超巨星       美國天文學家說,發現了人類目前所觀測到的最遠星體,一顆距離地球93億光年的藍超巨星
  • 科學家發現藍超巨星被黑洞吞噬發出的信號
    此次的發現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超高能量的天體行為   從圖中可以看出,NGC7793星系的P13黑洞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圖像下方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藍色光源  對於NGC7793星系內出現的藍色射線源,有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一個中等質量黑洞,因為能夠釋放出如此強烈的X射線,說明黑洞的質量應該較大。事實上中等質量黑洞一直是宇宙學家關注的焦點,但是此類黑洞的發現並不是非常順利,似乎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憑空出現一般,這也是黑洞演化問題中的一個未解之謎。
  • 藍色超巨星為何會改變亮度,星震如何揭示巨星的脈搏?
    在TESS(過境太空探測衛星)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任務開始之前,因為客觀條件和觀測物體本身的局限性,科學家們很難看到藍色超巨星這樣的存在。因為它們不僅本身就很短暫,並且在僅存續的這幾百萬年時間裡,一旦燃料耗盡就會發生爆炸,然後形成超新星,它們也因此成為了宇宙中罕見的存在類型。
  • 宇宙搖滾明星:NASA太空望遠鏡揭示藍超巨星的秘密!
    藍超巨星就像是宇宙中的搖滾明星。它們是質量巨大的恆星,生長速度極快,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殞,導致它們極為罕見並且很難進行研究。即使藉助現代望遠鏡,科學家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在還沒有太空望遠鏡的時代,科學家只觀測到幾顆藍超巨星,對它們的了解非常有限。
  • 藍超巨星是宇宙中的超級燈塔,如果人類生活在這種星系會怎麼樣?
    藍超巨星也屬於恆星的一種,我們大家可能都知道超紅巨星,對於藍超巨星非常陌生,其實它也屬於超巨星的一種,也就說也是恆星末期的一種星體形式,只不過藍超巨星擁有極高的溫度和亮度,而且藍超巨星的質量都要比太陽大很多,一般都在10倍以上。
  • 一顆巨星意外消失 它成為了一個黑洞?還是這只是一個錯覺?
    如果這顆恆星確實坍縮成了一個黑洞,這對於像金曼矮星系中的一顆晚期的藍變星來說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結局。因為通常來說,按照坍縮的順序來看,一顆晚期的恆星將先變為一顆超新星,然後來自事件的強大引力將會將其中的物質拉回並形成一個黑洞。天文學家們認為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顆恆星失去了過多的質量導致它變得暗淡,以至於現在它的一部分光芒被矮星系中的塵埃遮擋住了。
  • 恆星的光度、溫度、半徑和質量與「主序星」物理量有很好的相關性
    ,當子星背離地球的時候它會發生紅移,並且藍移、紅移是周期性進行的,所以可以根據譜線的位移去推導子星的運動速度,這個運動速度是在我們視線方向上的運動速度,它只是它軌道運動的一個分量,因此把它們稱為「視向速度」,由譜線都卜勒位移得到子星的視向速度,就可以得到雙星的質量函數。
  • 主序星到底是什麼 主序星指的是赫羅圖上的恆星
    主序星就是一種分類,指的是在赫羅圖上的恆星,主序星可以看到恆星之間的進化關係,可以看到進化的過程,主序帶就是通過顏色而分辨不同的恆星帶,在主序帶的恆星也就是主序星,主序星就是人命名之後的主序帶。到了1906,丹麥的一位天文學家注意到了顏色最紅的那幾顆恆星,亮度是多變的,並把之前的群體K和M稱為是巨星和矮星,
  • 準確的講太陽是一顆「黃矮星」,主序星還包括藍矮星和紅矮星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其質量約佔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一個主要有氫元素和少部分氦元素組成的巨大氣體球,其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氫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的向宇宙空間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我們稱為太陽輻射。
  • 紫特超巨星是什麼星 一種結構鬆散質量大的恆星
    紫特超巨星是恆星,結構比較鬆散,擁有大質量擁有質量大、強光,流失率等特點。其實特超巨星並沒有很多的特點,與超巨星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分別。最主要是根據大質量,所以才被命名為特超巨星,其質量的總範圍能夠超過太陽的25倍,最大可超過150倍。
  • 紫特超巨星是什麼星 一種結構鬆散質量大的恆星
    紫特超巨星是恆星,結構比較鬆散,擁有大質量擁有質量大、強光,流失率等特點。其實特超巨星並沒有很多的特點,與超巨星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分別。最主要是根據大質量,所以才被命名為特超巨星,其質量的總範圍能夠超過太陽的25倍,最大可超過150倍。
  • 為什麼恆星的質量各有不同?
    上圖:太陽(左上)、低質量的恆星(左中)、棕矮星(右中)、木星(右下)首先,你應該知道恆星有幾種不同類型。內核中將氫通過聚變融合成氦的恆星是主序星。還有許多其它恆星,像紅巨星,其內核已經耗盡了氫燃料,處於不同的演化階段。比較當前作為主序星的太陽和將來成為紅巨星的太陽。主序星中氣體的密度大致相同,主要成分都為氫和氦。
  • 主星序與主序星區別與思考,赫羅圖是否是混沌坐標系呢?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恆星,從藍超巨星到紅矮星,都集中在一條對角線條帶上。這就是主星序。 90%的恆星一生都會在主星序上度過。位列主星序上的恆星被稱為主序星。太陽就是主序星。它是20世紀初由丹麥天文學家E·赫茨普龍和美國天文學家H·N·羅素分別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