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宇航局發布1987年超新星最新數據:比太陽亮1億倍

2021-01-12 中文業界資訊站

1987年,天文學家在銀河系附近的一個小型星系中觀測到一次超亮的超新星爆發,其瞬間釋放的能量超過太陽的一億倍。而現在,為了慶祝這項發現三十周年,美國宇航局對外發布了關於此次超新星爆發令人驚嘆的最新數據。

1987年,天文學家在銀河系附近的一個小型星系中觀測到一次超亮的超新星爆發,其瞬間釋放的能量超過太陽的一億倍

這顆超新星代號SN 1987A,其可能是400多年來爆發的最明亮的一次超新星事件。在此次發布的數據中,包括一些非常壯觀的圖像、視頻和3D立體模型,從而讓我們對於超新星SN 1987A能夠有前所未有的了解。自從三十年前被首次發現至今,已經有一系列的觀測設備對這顆超新星進行了觀測,其中包括哈勃空間望遠鏡、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以及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等等。SN 1987A位於南天的大麥哲倫星雲,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個超新星也是數百年來人類觀測到的距離最近的超新星。

SN 1987A位於南天的大麥哲倫星雲,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個超新星也是數百年來人類觀測到的距離最近的超新星

自從三十年前被首次發現至今,已經有一系列的觀測設備對這顆超新星進行了觀測,其中包括哈勃空間望遠鏡、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以及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等等

羅伯特·柯什納(Robert Kirshner)是來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他表示,對於SN 1987A長達三十年的觀測非常重要,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恆星演化最後階段的圖景。藉助這些數據,天文學家們發現這顆超新星已經越過了一道非常重要的門檻:其釋放的衝擊波已經突破了在超新星爆發之前,在恆星生命末期所釋放出的,密度稍高的物質環的範圍。這一事件是當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高速衝擊波,與此前在紅巨星階段恆星釋放的,運動速度稍慢的氣體環發生碰撞時產生的現象。

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於超新星衝擊波與物質環碰撞之後所發生的事情卻知之甚少。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卡裡·弗蘭克(Kari Frank)是這項利用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開展對SN 1987A超新星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他指出:「關於這一階段的細節情況,將讓天文學家們對於恆星演化的最後階段,包括恆星如何死亡的情況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類似這樣的超新星爆發將孕育新一代的恆星和行星。恆星和行星是由富含碳、氮、氧和鐵等元素的星際氣體和塵埃雲冷凝形成的。這些元素都是構成生命的必要物質,而它們都是在恆星的內部核反應過程中形成,並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散布到宇宙各處的。隨著超新星殘骸體不斷的膨脹,這些物質逐漸稀釋在宿主星系的內部。研究人員認為,對超新星開展研究,將讓我們對於這一過程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顯示,圍繞這個超新星的氣體環在可見光波段發光,其直徑大約有一光年。這一結構至少在恆星爆發之前2萬年左右就已經存在了。而爆炸過程產生的紫外線加熱了內部氣體,使其在數十年後也開始發光。

現在,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圖像中所展示的光環內部結構已經逐漸擴展到大約半光年左右的直徑,並且在這個超新星殘骸的中心區域還能觀測到大約兩塊物質團塊,它們兩者之間正在以每小時2000萬英裡(約合3200萬公裡)的速度相互遠離。

1999年到2013年之間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觀測數據顯示,不斷膨脹中的物質光環X射線輻射正在逐漸增強,這可能正是由於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衝擊波抵達,衝撞並突破此前圍繞恆星的物質環所產生的結果。但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這種增亮過程卻已經開始逐漸停止。而從2013年2月到2015年9月之間的數據則顯示,整個超新星在低能X射線波段的能量釋放基本上保持了穩定水平,未觀測到進一步的升高。天文學家們據此認為,這表明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衝擊波已經抵達了物質密度更低的區域,超越了之前圍繞恆星的物質環區域。另外,從2012年開始,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開展觀測,結果顯示,在這個富含各種元素的氣體雲團中正在冷凝出大量的細微顆粒。這項發現表明,宇宙中早期的塵埃物質可能也是以類似的方式產生的。目前研究組正在開展進一步工作,搜尋此次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黑洞或中子星,這是恆星死亡之後留下的緻密內核。

相關焦點

  • 1987年2月23日 1987A超新星爆發
    1987年2月23日 1987A超新星爆發2017-02-23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1987年2月23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在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麥哲倫雲」中有一顆正在爆發的超新星。
  • 比太陽還亮50億倍,美宇航局拍到七千萬光年外超新星,咋這麼亮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一種極為劇烈的天體活動,只有質量在太陽的8倍以上的大質量恆星,才會在其主序星階段的末期發生這種現象,當其出現超新星爆發的時刻,在那一瞬間,該星體將會釋放出超過太陽百億年核聚變總和的能量,有的甚至可達太陽一生核聚變總能量的幾十上百倍。
  • 宇宙中居然存在比太陽亮700億萬倍的星體,亮度媲美2萬個銀河
    在茫茫宇宙中,還存在著一些比太陽亮很多倍的星體呢!比如說像超新星這類星體,這種星體的光度基本上可達到太陽的成千上萬億倍,基本可以相當於整個銀河系所有恆星亮度的總和。或許它們一直都存在宇宙中,只是礙於人類當時的科技水平,沒能發現它們的超強亮度罷了。
  • 10倍於太陽超新星大爆炸!死後竟是這樣..
    北京時間8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研究顯示,觀測一顆超新星殘骸的「心臟」,將揭曉超大質量恆星死亡的重要線索,以及這些戲劇性事件如何影響它們所在的星系。
  • 美航天局發布下一代登月太空衣
    月15日,美國華盛頓,NASA發布了新一代太空衣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簡稱:xREMU),用於執行2024年的「Artemis」載人登月計劃。
  • 耀斑比太陽亮100億倍,美科學家指出:這顆恆星就在太陽系隔壁
    近日,天文學家剛剛捕捉到一個活動異劇烈的恆星,它爆發出比太陽亮100億倍的耀斑。位於美國夏威夷莫納克天文臺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望遠鏡在獵戶座大星雲方向發現了一顆年輕的恆星JW566,離我們1269光年遠,也就在我們太陽系的隔壁。JW 566是所謂的金牛座T星,一顆歷史不到一千萬年的可變恆星。在經過一段激烈的生長期後,直到它的質量足以在其核心點燃氫聚變。
  • 科學家將1987年著名超新星的起源追溯到不可思議的藍色超巨星
    紅色的超級巨星是最大的恆星,其半徑是太陽的200到800倍,而藍色的超級巨星要小得多,通常不到太陽半徑的25倍。年第一次觀測到這顆被稱為SN 1987A的超新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宇宙爆炸所帶來的影響,以便於更好地理解爆炸的原因,以及在這顆恆星上曾經發生過什麼。
  • 美宇航局公布關於尋找「第二個地球」新進展
    原標題:美宇航局公布關於尋找「第二個地球」新進展  中國網7月24日訊據俄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在太陽系之外的一顆行星——克卜勒-452b,其大小和特徵與地球十分相似。根據NASA在其官方網站公布的報告顯示,這為科學家們推測在「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以及移居外星的設想提供了依據。
  • 超新星1987 羽蛇神:實時預言的33年
    自超新星1987A「羽蛇神」(發現地球上最亮的銀河外超新星)被發現以來 – 託尼·希勒的「黎明之王」的前傳 José和LloydineArgüelles接受了這一預言,他們組織了1987年的和諧會聚,這是地球上第一個同步的全球冥想,並於1987年8月16日至17日進行紀念。
  • 宇宙最亮的星體:比太陽亮100萬億倍!會發光是因為「吃」
    宇宙最亮的星體:比太陽亮100萬億倍!會發光是因為「吃」在古時候的人類看來,地球就是這個宇宙的中心。但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對這個宇宙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人類所在的地球只是一個小行星而已。
  • 1987年的那個晚上,人類如臨大敵,后羿射日或許不是傳說
    然而在1987年,人類在太空中發現的一個現象,卻讓科學家們如臨大敵。或許后羿射日的故事並不是傳說。太陽就是恆星,宇宙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多到書都數不清。然而其他恆星距離地球的距離是非常遙遠的,所以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僅僅是星星那麼大的恆星,它們無法對地球環境帶來什麼重大影響。
  • 美宇航局公開珍貴的地球與月亮衛星拍攝圖
    美宇航局公開珍貴的地球與月亮衛星拍攝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6日報導,美國宇宙航天局(NASA)5日公開了一張地球與月亮的珍貴圖片。圖片抓拍了湛藍閃耀的地球前方,月亮運行經過的一刻。該圖片是由今年1月發射升空的深層宇宙氣候觀測衛星「DSCOVR號」於7月份拍攝。
  • 中國科學家發現極亮超新星:光度比太陽強5700億倍
    據新京報16日報導,北京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一支國際團隊確認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亮的超新星,其達到的最高光度比太陽還要強5700億倍。 這顆新確認的超新星被證實爆發強度超過了Ia型超新星(最常見類別)約兩百倍,是「前紀錄保持者」的兩倍以上。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亮超新星,達到的最高光度比太陽還要強5700億倍,是整個銀河系千億顆恆星總光度的20倍左右。
  • 最後的超新星:400年的爆炸成像
    在今天發布的新照片中,爆炸的恆星環繞著一個14光年寬的氣體和塵埃的氣泡罩。天文學家說,氣泡正在以每小時400萬英裡(每秒2,000公裡)的速度膨脹。它猛烈撞擊星際物質,產生衝擊波,激發分子並產生各種波長的光。該圖像結合了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紅外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收集的可見光數據。
  • 如果宇宙是一片星海,超新星就是宇宙生態系統中的「鯨落」
    在百萬年的夜空中,總會不經意間出現那麼一錐星光刺穿穹幕,耀空數月,我們將之稱為超新星爆發。它們大致分為兩種:核心塌縮型超新星(Ⅱ型超新星Type II Supernova)和Ia型超新星(Type IaSupernova)。
  • 科技史上的2月23日 代號1987超新星爆炸
    1987年>年2月23日夜間,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天文學家在智利北部的南天觀測站觀測到一顆屬於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爆炸。這是自望遠鏡發明以來首次觀察到超新星爆炸全過程,引起整個天文學界的轟動,成為20世紀最重大的天文發現。
  • 船尾座NGC 2525螺旋星系超新星「SN 2018gv」縮時影像 比太陽耀眼50億倍
    船尾座NGC 2525螺旋星系超新星「SN 2018gv」縮時影像 比太陽耀眼50億倍(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太空總署(NASA)利用「縮時攝影」(Time-lapse)技術,將哈勃太空望遠鏡攝得的照片製成一段影片,呈現出一個超新星從光芒萬丈轉趨黯淡,最終成為宇宙之中不起眼存在的過程。
  • 科學家預言,在超新星中微子中,將首次觀測超出標準模型粒子
    在涉及一顆巨大恆星的超新星中,恆星的核心會坍塌成中子星,而其餘部分則在爆炸中被噴出。在這些劇烈的恆星爆炸過程中,新生中子星的溫度可能達到6000億度以上,密度可能比原恆星核高出10倍。這種超新星產生的熱中子星,是中微子的重要來源,因此可能成為粒子物理學研究的理想模型。
  • 體積是太陽100億倍,地球1.3億億倍!宇宙最大恆星大到什麼程度?
    然而,根據蓋亞衛星公布的最新觀測數據,盾牌座UY並沒有之前估計的那麼大,它的實際半徑只有太陽的755倍,還沒有參宿四大。2150倍,即14.96億公裡,或者10天文單位。如果換算成體積,史蒂芬森2-18可以裝下大約100億個太陽,1.3億億個地球。史蒂芬森2-18的體型大到超乎想像。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的中心,那麼,最內側的6顆行星都在其內部,它的外層(光球層)在土星軌道的外側。在這種情況下,天王星將會是最靠近它的行星。
  • 體積是太陽100億倍,地球1.3億億倍!宇宙最大恆星大到什麼程度?
    然而,根據蓋亞衛星公布的最新觀測數據,盾牌座UY並沒有之前估計的那麼大,它的實際半徑只有太陽的755倍,還沒有參宿四大。 目前已知半徑超過太陽1000倍的恆星有數十顆,包括更早之前被認為體積最大的恆星大犬座VY(半徑為太陽的14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