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phys.org網站6月30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500光年之外的地方,一顆天文學家正在觀測之中的「超級藍星」莫名的消失了,它原本非常的耀眼,它的亮度甚至是太陽的250萬倍,當它存在的時候,周圍的星系變得非常的明亮,不過在它消失之後,卻都變得一團漆黑,一直到今天,天文學家們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顆來自於古老星系的恆星
這顆突然消失的恆星,它來自一個矮星系PHL 293B,它缺乏金屬,這意味著它來自於宇宙誕生早期。它與我們熟悉的恆星不同,它看起來散發著水晶般的藍光,它的質量很大,同時溫度也極高。
最早在21世紀初期,天文學家們就已經發現了它的身影,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裡,也一直對它進行觀測,每隔一陣子,就會記錄它的變化數據,希望可以通過它,來了解恆星的演化等諸多信息。
不過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顆恆星黯淡了不少,這意味著它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尾聲,當時它就已經很難辨別了,不過按理說,像它這般大質量的恆星,生命的尾聲都會經過超新星爆發,可是它卻沒有,它似乎直接坍縮成為了一顆黑洞。
突然消失的恆星還有很多
說起來,這並不是天文學家們第一次在宇宙中,看到恆星突然從宇宙中消失的現象,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方說在2017年5月底,NASA就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沒有經過超新星爆炸,而直接消失掉的恆星,就好像它從來不曾出現過一般。
根據當時的記錄,這顆同樣突然消失的恆星,來自於距離地球2200萬光年之外的地方,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25倍,天文學家認為,這顆編號為「N6946BH1」的恆星,已經變成了一個黑洞,只不過它還沒有向外發射X射線,所以,很難察覺到它的存在。
還有在2019年,天文學家表示,在銀河系中,至少有100顆處於觀測中的恆星,突然沒有 原因的消失在了視線之中,這些恆星為何會突然消失,至今也是未解之謎,一開始,天文學家還曾經懷疑是不是自己看錯了,進行了相關的觀察圖像對比,最終得到結論,它們的確實實在在的消失了。
為何大量恆星會突然消失?
雖然這類現象在宇宙中並不多見,但是對於這些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恆星,天文學家們還是感到非常的困惑,天文學家認為,它們突然消失,大致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
第一,直接坍縮成為了黑洞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天文學家們在宇宙中一共找到了黑洞形成的三種方式:一種是原初黑洞,它們來自於宇宙大爆炸早期,當宇宙開始暴漲時,物質的超高密度導致了它們的形成。
第二種是超大質量黑洞,它們也來自於宇宙早期,如今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幾乎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們可能來自於無數個小黑洞彼此融合而來;第三種是恆星黑洞,當質量大約是太陽100倍的恆星抵達了生命的尾聲,它通過超新星爆炸,內部坍縮最終會變成恆星黑洞。
拿這次天文學家們觀測到突然消失的PHL 293B來說,最初發現它的時候,它就已經處於一個不太穩定的狀態了,當時就曾經有天文學家推測,它可能內部已經開始坍縮了,不過一直都沒有找到證據。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天文學家發現它似乎在2011年之前,就經歷過一段爆發,因為在2002年-2009年之間,它的亮度突然急劇上升,質量也減輕了許多。科學家認為,或許它曾經在準備超新星爆發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而終止了演化的過程,在短時間內變成了一顆亮度較低的恆星,這也是為何近年來觀測它,發現它越來越暗的原因。
所以,它極有可能是從內部一點點的吞噬掉整個恆星,然後直接坍縮成為一個黑洞。天文學家表示,這或許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一顆大質量恆星不經歷超新星爆發而消失的過程,如果查閱它以往的觀測數據,或許可以從中找到更多的證據。
第二,被星雲所覆蓋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天文學家認為它曾經經歷過一場短暫的爆發,這意味著,它的外圍可能已經出現了一層很厚的星雲。什麼是星雲呢?簡單來說,就是由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說組合成的,看起來呈現雲霧狀,似乎沒有什麼質量,但是往往比恆星還要重的天體。
天文學家認為,星雲和恆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因為星雲可以變成恆星,拿太陽系來說,最初的太陽就是從一團星雲中孕育而生,此後從它的殘骸中,誕生出了各個行星。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星雲和恆星之間甚至可以互相轉化,比方說恆星在生命尾聲會不斷地向外拋射氣體,這些氣體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星雲。
所以,有一種可能是,PHL 293B可能它已經轉化成為星雲了,因為距離的關係,再加上星雲非常的厚實,人類想要觀測到很難,所以,很可能其實PHL 293B還存在,只不過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沒有辦法透過星雲來找到PHL 293B,這也可以解釋,為何PHL 293B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裡,它越來越暗,甚至突然消失不見的原因。
因為星雲都已經將它給遮擋了,當然,也可能它並沒有坍縮成為黑洞,而是直接變成了星雲,未來可能在PHL 293B這裡,會再次有一顆新的恆星出現,甚至可能會孕育出一個全新的恆星系統,不過人類想要尋找到最終的真相,可能就是幾百萬年之後的事情了,畢竟星雲孕育出恆星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第三,可能被地外文明給「吸收」了
卡爾達肖夫曾經在1960年,提出了一個宇宙文明的等級劃分標準,其中第二級別叫做恆星文明,他認為恆星文明可以用母星和其它周圍的星系來汲取能量,這個觀點後來被戴森加以詳細的解答,便是如今處於假想中的「戴森球」。
在去年,當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有上百顆恆星突然消失的時候,就曾經懷疑可能有地外生命在收集能量,因為當恆星的能量全部被汲取,它們就沒有辦法在進行所謂的超新星爆炸,也沒有辦法坍縮成為黑洞,它們只能悄無聲息的消失掉。
雖然這個想法比較瘋狂,不過誰也說不準日後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會不會真的發現恆星的突然消失和地外文明有關。就像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在2015年天文學家發現的同樣突然消失的「N6946BH1」一般,它其實和已經處於生命末期的PHL 293B,是有著很多不同的,因為「N6946BH1」正處於中年時期,它在消失前,多年觀測從沒有發現任何的異常。
當時也有天文學家提出,會不會「N6946BH1」遭遇了地外文明,將它改造成了戴森球,所以我們才會突然的看不到它了,因為它發出的光芒和能量,全部都被地外文明給吸收了。不過,因為目前為止,人類在宇宙中還沒有找到任何和地外文明有關的蛛絲馬跡,所以,這個想法目前也存在著很多的爭議。
除了以上的三種猜想之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或許PHL 293B被大質量的黑洞給吞噬了,不過從它的質量上來看,這似乎並不現實。下一步,天文學家準備繼續對PHL 293B所在的位置進行觀測,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線索,並且在那裡尋找,是否有黑洞存在,判斷它是PHL 293B,還是另一顆吞噬了PHL 293B的黑洞。
參考消息
美國phys.org網站6月30日文章《A cosmic mystery: Very Large Telescope captures the disappearance of a massive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