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
古籍中關於女媧的記載,十分繁雜。《山海經》《淮南子》《太平御覽》等諸多古籍都有女媧的記載。
在不同的書籍中,女媧的名字、身份、時間、業績都大相逕庭。比如在名字上,又稱媧皇、女陰、女希氏、有蟜氏等,林林總總有十多個。
1、萬妖之主
《山海經·大荒西經》說:「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由此可見,上古十巫都是女媧的神使。他們居住在靈山,可以通過天梯往來於神界和人間。
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以商紂王題詩調戲女媧為開端。女媧大怒,找了千年狐狸精、九頭雉雞精、玉石琵琶精來迷惑紂王,以此亂朝綱,也因此有了後來的封神始末。
可以說,整個封神大戰都是因女媧娘娘而起。女媧是萬妖之主,手持招妖幡,可號令天下眾妖。
2、摶土造人的人類之母
女媧象徵人類的繁衍生息,古籍《淮南子》中有女媧「攢土造人」的神話故事。
書中記載,在盤古開天地之後,又過了很多年,天地間慢慢孕育出了鳥獸魚蟲,誕生了好多神仙。
有一個叫女媧的神仙,有一天,她在天地間遊歷的時候,覺得非常孤單,就比照著自己的樣子,捏了很多泥人。
可是,比起這個廣闊的世界來說,這些泥人的數量太少了。女媧又想了一個辦法,用藤條沾上泥巴,在地上抽打。那些濺出來的泥點也都變成了小泥人
有人說,女媧造人時,已經將人劃分為三六九等。女媧親手捏制的是人中龍鳳,隨手甩出的泥點是平民百姓。
3、補天救世的女英雌
女媧補天的傳說,見於《淮南子》。
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打敗了,一氣之下,一頭撞倒了不周山上,引發天河傾瀉,人間頓時一片汪洋,而各處的妖魔也趁機興風作浪。
女媧煉五彩石補天,再斬東海巨龜足來代替不周山支撐天地。但是東海巨龜足比原來的天柱略低一些,自此天塹西北,地陷東南。日月星辰自西北滑落,江河湖泊向東南入海。
《紅樓夢》開篇就引用了「女媧補天」神話,以說明書中的故事發端於一塊被女媧皇遺棄在「大荒山」上「青埂峰」下的頑石,故《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4、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
《太平御覽》中說,女媧不僅造了人,還造了很多生物。她在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創造了人。
所以民間傳說,人和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日,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初二是狗的生日,以此順序,初七是人的生日。這一天是「人勝節」,也稱人日、人慶、七元等。
考慮到人要代代相繼,善衍不絕,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與女子結合以生兒育女,於是女媧就成了第一個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神。
5、音樂女神
依據《隋書》《宋書》所載,女媧娘娘創作笙簧,而為音樂之女神。
她從崑崙山的腳下最溫暖的溪水邊取來竹子,用繩子或木框把一些發音不同的竹管編排在一起,還在竹管裡面加了竹製簧片;
選來上好的生長在黃河流域最平緩河段的葫蘆,用葫蘆製成笙鬥;
吹嘴由木頭製成,木頭是有名的楠木。
據說笙簧取名「 笙」,是「 生」 的諧音。有繁衍之意,與女媧造人制婚姻之說對應。用葫蘆製作, 是因葫蘆腹大, 多籽, 故笙簧象徵人類的繁衍、生育。
6、人祖山驚現女媧骸骨
民間認為,女媧和玉皇大帝、孫悟空一樣是虛擬的神話中的人物。
但是近年也有人推測:女媧確有其人。
古代中國一直有三皇之說,《春秋運鬥樞》、《呂氏春秋》、《風俗通義·皇霸篇》等書將女媧與伏羲、神農合稱為三皇,這說明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
山西人祖山上建有一座人祖廟。其中的「媧皇宮」供奉女媧,「伏羲皇帝正廟」供奉伏羲。
在1984年,媧皇宮遭人破壞,有一些考古學家在女媧塑像下發現遺骨,據明代的墨書記載把這個遺骨稱為皇帝遺骨——也就是女媧的遺骨。
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
內容圖片部分選自《繪本中華故事 神話傳說》之女媧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