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平心理創傷 日本地震孤兒與汶川心靈對話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球掀起了一場申請收養地震孤兒的熱潮。然而,對地震孤兒來說,如何撫平心理上的創傷顯得尤為重要。在「六一」兒童節之際,我們採訪了日本為地震孤兒提供心理輔導的權威組織「彩虹之家」,及該組織輔導過的阪神大地震的孤兒,試圖通過分享他們的經驗,為汶川地震孤兒打開一扇「心靈之窗」。

雖然13年過去了,在阪神地震孤兒身上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突然哭泣,突然的恐慌和情緒不穩定;想忘記在地震中死去的親人;一個人呆在家裡不願出去。

照片上的雅樹滿臉微笑,目視前方。

「地震是什麼?父母為什麼突然不在我身邊了?我當時一點都不能理解。」雅樹看了看桌上的照片,嘴唇微顫地回答道。

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雅樹成了孤兒。一年後,他的故事登上了媒體,當初被拍下來的稚嫩笑容背後的苦澀,雅樹卻飽嘗了十多年。

十多年時時感受孤獨

地震發生時,雅樹年僅八歲,回憶起當初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那時我和哥哥、爺爺奶奶睡在二樓,父母在一樓。地震來了,一樓的屋頂坍塌,父母被壓在了下面。」5月27日,雅樹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成為孤兒的雅樹和哥哥由樹被祖父母收養。那時,這個懵懂的小孩還不清楚失去父母意味著什麼。「即使看到父母的遺體,也不相信他們已經死了。別人都在騙我說,過些時候,健康的父母還會出現在我面前。」

地震三年後的某一天,雅樹突然意識到父母真的再也不會回來時,仿佛一夜間長大了。「我哭了整整一個晚上……爺爺奶奶不是父母,所以不能再撒嬌了。也不想再給他們添麻煩了。我一邊想,一邊又很希望他們來關心我。好像有兩個我一樣。一個在奮鬥努力,另一個在渴望撒嬌,渴望有人疼愛。」

雖然有哥哥陪伴,但雅樹依然經常感到孤獨。「我儘量多和朋友在一起,因為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憂鬱和孤獨。難過的時候就和朋友說,我很感激他們能聽我講述。」雅樹回憶說。

1999年,日本長腿叔叔育英會(《長腿叔叔》是美國作家簡·偉伯斯特的同名小說,小說中那個幫助孤兒的好心人就叫長腿叔叔——編者注)專門為地震孤兒建了「彩虹之家」。這是一個專門為地震孤兒提供心理輔導的機構,在那裡,不僅可以和其他孤兒一起交流,還提供住宿和夥食,並從高中開始給這些孤兒提供獎學金,資金都是來自阪神地震孤兒在日本街頭的募款。那年,雅樹也搬了進去。

一遇到搖晃就會覺得恐懼

和雅樹一樣,長腿叔叔育英會會長玉井義臣的童年也飽嘗失去親人的痛苦——母親因車禍離開了人世。1995年阪神大地震一周後,玉井組織了日本全國881名志願者來到震區,用了34天挨家挨戶拜訪震後家庭,最後統計出共有573名孤兒,其中失去雙親的有123人。

「不能讓地震孤兒失去快樂,最重要的是給他們提供一個釋放壓力的環境,還有在他們傾訴心中的苦悶時,有人來理解。」聽了長腿叔叔育英會資助的一名攻讀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的建議,玉井馬上開始行動,派八木老師到災區為地震孤兒們建立了屬於他們的樂園——「彩虹之家」。

之所以這麼命名,還有一個小故事。地震後,八木老師組織孤兒們去海邊玩,給每人發了張紙,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結果,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畫了一幅夜空中的彩虹,他一開始用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畫,後來把紅色的地方塗黑了。「一到夜裡,我就想起死去的爸爸和妹妹。」那個孩子畫完後對八木說。

「黑色彩虹」讓八木老師內心一顫。「這孩子在大地震時被埋了9小時。這黑色彩虹是指被埋在地下的黑暗?還是失去親人的悲痛?孩子們內心還藏著那麼多的隱痛。」

「其實地震孤兒的很多心理是共同的。」八木老師說,經過這麼多年的跟蹤調查,他總結出了地震孤兒「心傷」的外在表現。「震後兩三年,一遇到搖晃就會覺得恐懼,黑暗的地方睡不著。有時會感到無力,拒絕上學,成績下降,行為暴力化,有自傷行為。」

直到現在,雖然13年過去了,在阪神地震孤兒身上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突然哭泣,突然的恐慌和情緒不穩定;想忘記在地震中死去的親人;一個人呆在家裡不願出去。」八木老師介紹說。

為了給孩子們內心的黑色彩虹增添七色光,八木老師把那個福利設施取名為「彩虹之家」。「彩虹之家」裡的設施非常特別,包括遊戲室、充氣房、思考室等。「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宣洩情感,傾訴苦悶。」八木老師說,比如遊戲室為孩子們準備了房屋、街道還有葬禮的模型,孩子們可以通過遊戲再現地震和親人葬禮的場景,表達對家人的思念。

不能總對孩子說「加油」

長腿叔叔育英會是日本僅有的為地震孤兒提供心理支持和獎學金的機構,在日本並沒有普通家庭收養地震孤兒的案例。「日本的地震孤兒主要由孩子的親戚收養。」玉井會長說。

聽說中國各地都在積極收養四川地震孤兒,玉井在欣慰的同時也有些擔心。「孩子們是否願意離開故鄉去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家庭?生活習慣的不同對孩子的成長會不會有影響?」

作為日本唯一13年來一直和地震孤兒在一起的心理輔導專家,八木老師已將這些年來的心血凝結成一本《地震孤兒心理指南》,正請人翻譯成中文版。「我們會帶幾百冊到中國,送給當地的兒童心理專家。」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仔細把這本書翻了一遍,內容相當豐富,大體分為震後初期對策(災害發生後一周到三個月)、中期對策(三個月到一年)和安定期對策(一年後)三部分,每部分詳細記錄了各個時期地震孤兒會出現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比如「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言行是第一原則。孩子們的笑容背後往往壓抑著想哭的心情。看到笑容也不能掉以輕心」、「不能總對孩子們說要加油加油,有的孩子在聽了加油後反而產生心理壓力」等。

讓媒體聚光燈走開

八木老師還特別提到了媒體對孤兒們的影響。「很多孤兒不願總被媒體打擾,想過安靜的生活。但有的卻在震後被攝像機不斷追趕,幾年後還患上了鏡頭恐懼症。」

雅樹也有過類似經歷。「每年一到地震紀念日,心情都比較沉重。今年5月12是四川地震日,明年這個時候中國應該也會舉行很多紀念活動,媒體肯定會蜂擁而至。作為地震孤兒,我個人不喜歡接受採訪。雖然地震的教訓不能被遺忘,但有很多問題我們都不願意回答。這種感情希望媒體記者們能夠理解。」

手冊中還提到這樣一個心理問題:「孩子們會認為親人是為了救自己才犧牲,從而產生罪惡感,嚴重的還可能自殺,這些動向要格外注意」。雅樹說自己也曾想過死。「地震後,朋友越多,我越感到一種恐懼。如果這些人都先我死去的話,我會很難受。所以還不如自己先死了算了,那樣不是更好,沒有悲傷和煩惱了。」後來雅樹和其他孤兒聊天,發現還有比他經歷更悲慘卻很堅強的孤兒時,打消了死的念頭。

八木老師也指出:「把孤兒們聚在一起交流,每個人就會產生連帶感,不再認為自己是最痛苦的那個,也就不會那麼孤獨了。」

日本孤兒籌錢去四川

目前,長腿叔叔育英會組織的赴四川災區親善團正在積極籌備中,6月份,將有6名阪神大地震的孤兒奔赴四川災區,和那裡的孤兒面對面。「這只是第一步。如果有可能,我們希望幫助當地人在四川也建立像『彩虹之家』這樣的地方。以後,還想邀請中國的地震孤兒來日本的『彩虹之家』做客。」親善團團長岡崎佑吉說。

兩年前,這些阪神地震孤兒就曾到印尼海嘯受災地和那裡的孤兒交流。這次四川大地震同樣牽動了他們的心。地震發生後不久,他們就主動走上街頭,為四川地震重建募捐。

雅樹很期待著能到四川和災區的孤兒交流。「和他們分享我的成長經歷,解開他們心中的苦惱。」這位身高183釐米的小夥子笑著說:「我想和他們成為朋友,陪在他們身邊,讓他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孤獨。」

對將要面臨的困難,雅樹並不擔心。「一開始,他們不一定能把全部心事和苦惱說出來,那也沒關係,我以前也一樣,被問到也不願說,因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由於到四川的機票還沒有著落,這幾天,親善團正在街頭進行募捐。「捐款很少,希望你們能刊登我們的聯繫方式,讓有愛心的中國讀者能幫助我們一下。」玉井會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長腿叔叔育英會的網址是www.ashinaga.org,英文郵箱是okazaki@ashinaga.org。」(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郭一娜發自東京)

相關焦點

  • 撫平心靈傷痛的使者
    撫平心靈傷痛的使者——記省第二批赴川心理危機幹預隊隊長、市三院副院長錢敏才   我市第二批赴川心理危機幹預隊的兩名隊員於日前回湖。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錢敏才擔任我省第二批平武縣心理危機幹預隊隊長,在他的帶領下,該隊自5月29日至6月12日,已為災區群眾做了2868人次的心理援助,較有效地為他們減輕了心靈上的創傷。
  • 公益電影《心靈之舞》上海開機 關注汶川地震遺孤
    圖片說明:這部電影由知名兒童片新銳導演章國慶執導     東方網記者裘穎瓊1月16日報導:今天上午,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北京零度中視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影視藝術進修學校聯合攝製的公益兒童電影《心靈之舞
  • 汶川十年,你還好嗎?|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
    今天,汶川地震已經十年了。還記得2008年14點28分,瞬息的發生,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雖然距離震源有著幾千米,但我確實的感覺到了天花板的動搖與窸窸窣窣的聲音。事後才知道,汶川地震了。當時還是第一次聽到汶川的名字。
  • 用愛撫慰創傷的心靈
    在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奔走在災區一線,除了對當地受災群眾提供緊急救援物資外,還持續不斷地為受災兒童、父母等特殊群體進行心理疏導和撫慰。他們與許多救援組織一樣,第一時間一定會出現在汶川、玉樹、雅安、魯甸、江西,以及尼泊爾、厄瓜多、斯裡蘭卡等全球每一個需要他們出現的地方,但是他們總會用自己的行動溫暖災區人們的心靈,他們總會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災區人們:「藍蝶就在你身邊,愛從未遠離。」    他們是北京藍蝶公益基金會組建的「藍蝶救援隊」。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幾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軍人、醫生、救援隊還有無數聞詢趕來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趕到了汶川,來到了救災搶險的第一線。中國軍人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汶川震後,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震中茂縣已成「孤島」。當時汶川海拔高、氣候條件複雜,此前直升機6次嘗試降落未果。,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了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醫生告訴他,這個在心理學上稱為「次級創傷」,你難受,是因為你的心被創傷了!李鳴生說:「我這才明白,汶川地震,真正的震中或者說文學意義上的震中,其實不在汶川,而在人心!」  堅持寫書為求真相  一次次回顧災難,無異於重複折磨自己,記者不解李鳴生為什麼?  他說:其實我什麼也不為,只為事實和真相。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08年的5月12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 汶川地震十周年:香港民間慈善機構助災民「重建心靈」
    新華社香港5月10日電(記者郜婕 張雅詩)走進香港災後心理輔導協會位於新界葵湧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牆上橙色展板上羅列的一連串數字:這家慈善機構10年來參與過全球多場地震和其他災害的災後心理援助工作,僅向汶川地震災區就派出義工51隊、共約380人次。
  • 地震對倖存者心理有何影響
    核心提示:中國科學院日前披露的一項針對汶川地震災區居民心理援助的研究表明,創傷後應激障礙是地震災區常見的心理疾病,在接受調查的1563名16歲以上的災後倖存者中,臨床應激障礙症狀的發生率超過7成。   中國科學院日前披露的一項針對汶川地震災區居民心理援助的研究表明,創傷後應激障礙是地震災區常見的心理疾病,在接受調查的1563名16歲以上的災後倖存者中,臨床應激障礙症狀的發生率超過7成。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某些個體在經歷了異乎尋常的威脅性、災難性事件後所發生的一種嚴重、複雜的心理疾病。
  • 全球病例四百萬,傷亡遠超汶川大地震
    全球病例四百萬,傷亡遠超汶川大地震.春夏之交話汶川,巨震已過十二年。百廢待興再重建,至今舊貌換新顏。.全球病毒再蔓延,病例超過四百萬。5月12日,恰是汶川地震12周年。當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大災難,死亡人數超過8萬人,給國人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百廢待興,多難興邦,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經過12年的建設,災區已然舊貌換新顏。同樣在昨天,截至2020年5月12日12時,全球共213個國家和地區爆發了新冠疫情。除中國外,其他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累計確診首次超過400萬,達到413萬人。
  • 紀念「汶川地震」十年 這些感人的電影值得一看
    封面新聞訊 (記者杜恩湖)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而關於汶川地震的感人電影近期也紛紛公映。愛情故事改編《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去年的九寨溝地震後,一篇名為「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和別人結婚了」的文章在網絡上爆出,汶川地震親歷者董蕭楊埋藏在心裡深處九年的愛情故事,因再一次的四川地震在作者李小木的筆下而深情流出,感動著成千上萬的網友們,看過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流下淚水,時至今日,再讀此文還會忍不住溼潤了眼眸。
  •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 跟著這些電影緬懷逝者
    1905電影網訊201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汶川爆發芮氏8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期間有不少電影重現了災難發生時的感人事跡,描繪了災後重建的動人故事,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一同緬懷逝者,致敬重生。1.
  • 部分汶川地震倖存者大腦區域功能失常
    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8月31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一些汶川地震倖存者在震後10多天裡便出現大腦區域功能失常現象。研究人員認為,這提醒人們在大災難後應對災民迅速開展心理幹預和相關治療。領導這項研究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龔啟勇對記者說:「從地震發生第13天起,我們就開始對倖存者進行腦核磁共振掃描,結果發現大腦內負責情緒、記憶功能的系統在短期內就出現了功能改變。」  研究人員利用新型功能性核磁共振技術,在震後13天到25天內對44名身體健康的地震受災群眾進行了大腦掃描,結果發現額葉邊緣系統及紋狀體區域的活動增強,同時這些區域中不同腦結構間的連接性卻減弱。
  • 世界十大地震,第一讓明朝走向滅亡,汶川大地震排名第七
    明天就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地震給汶川人民造成的心靈傷痕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撫慰。在世界近幾百年的歷史中,發生了無數次地震,有的地震甚至直接推動了歷史進城,今天就盤點一下受災最嚴重的十大地震。
  •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願汶川同胞走出過去,擁抱未來!
    汶川地震十周年2008年5月12日,我們從此記住了四川的這個小城鎮。汶川是所有中國同胞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十年了,回想起那一幕,仿佛是在昨天。2008汶川地震想起當年的那一幕,身在江蘇的我都可以感覺到震感,可以想像汶川地震有多大,破壞之深。很多倖存者甚至都永遠不想提起,因為太痛苦。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研究顯示汶川地震使部分倖存者大腦區域功能失常
    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8月31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一些汶川地震倖存者在震後10多天裡便出現大腦區域功能失常現象。
  • 中國開展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心理救援
    讓生者走出心靈之「霾」——中國開展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心理救援  來自貴州的小石和來自雲南宣威的小何是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中的傷者,小石背部被捅一刀,而小何的頸部兩側被砍傷,傷勢較重。  「每個人對於創傷應急的防禦機制不一樣,這需要我們的耐心和細心。」雲南省心理學會會長陶雲說,「針對遇難者家屬、傷員、警察、醫護人員、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心理救援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一些個體的恢復過程甚至可能要持續一二十年乃至終生。」
  • 日本高中生參觀汶川地震遺址淚流不止
    7月中旬,在中國駐日本新潟總領事館主辦下,作為中日交流的重要活動,日本宮城縣的23名高中生來到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遺址參觀。這群曾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日本高中生們在這片地震已過去10年的中國土地上會有什麼感想呢?他們立足於遺址,展望著未來。
  • 汶川地震十二年,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這一刻,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山川撫平傷痕,時間撫慰傷痛。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此刻的汶川,正在走向重生與振興。今天也是國際護士節,災難和守護彼此交織,特別是在全球疫情的當下,激發著我們持續感悟生命的意義。許多電影都重現了不同災難來臨時滿目瘡痍的景象,感受那些難以抹去的疼痛記憶,見證生死救援裡的大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