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巨匠郭永懷:因故去世周總理失聲落淚,錢學森評價其頂十個師

2020-10-21 壹點論史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

從此,這個在近代飽受壓迫和欺凌的國家,挺直了腰杆一路走來,成就了我們今天這傲然屹立世界東方,國富民強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當天,毛主席致詞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如今和諧、幸福、安寧的生活,是老一輩革命者用生命、熱血和青春換來的。他們是我們最應該記住的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可以說我們的祖國一窮二白,在這個時間段,湧現出一批批優秀的革命黨員和傑出科學技術貢獻者。

這些人中,包括: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李四光、袁隆平、周培源、茅以升……

這些可謂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

但我今天說的郭永懷,你不一定聽過他的名字,但是如果以上這些人是花朵的話,那他絕對是綠葉。



兩彈元勳郭永懷

郭永懷,世界著名力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榮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四。

從小,郭永懷就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異。17歲那年,郭永懷就成了十裡八鄉,遠近聞名的第一個公費生。

考取南開大學以後,選擇物理專業的郭永懷 受到國內知名教授顧靜徽的賞識和教導。郭永懷跟隨顧靜徽兩年後,顧靜徽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導他了。但是在顧靜徽心裡,郭永懷的日後的成就絕非就此止步的。

於是1933年,在顧靜徽的推薦下,郭永懷考入北大,並拜師北大光學專家饒毓泰教授門下,繼續深造。

得益於兩位「高人指點」,1938年,郭永懷以優異成績獲得出國留學資格,並在後來成為世界著名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弟子,同師兄錢學森一起學習。

馮卡門的四個中國弟子:左起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範緒箕

學霸到哪都是學霸。出國留學,郭永懷同樣名列前茅,頗受導師的器重。

後來,郭永懷同錢學森一起,就跨聲速問題提出「上臨界馬赫數」概念。為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他又創造了「奇異攝動理論」,這使他馳名世界。

1955年,師兄錢學森歷經艱難最終回到祖國後,郭永懷回國的心也更加的迫切。但是,他的回國之路同樣是異常艱難,時候受到各種藉口的阻撓。

為了能夠順利的回國,他捨棄了在美的優厚待遇,甚至不惜把所有他所研究的成果一把火燒掉。

他的妻子李佩非常不解說到:「為什麼非要燒掉」?

而郭永懷是這樣回答:「燒掉省得再找我麻煩,這些知識,可都在我腦子裡」。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這樣,他是回不了國的。就這樣,1956年,郭永懷也毅然回到祖國,並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熱情接待。


回到北京,周總理問郭永懷有什麼需求,他這樣回答:「同錢學森他們相比,我回來得夠晚了,只想儘快投入工作」。

就這樣,郭永懷投入到了國家的核武研究中。並負責核武研究中諸如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等研究工作。

在蘇聯撤走所有專家的情況下,郭永懷同王淦昌、彭桓武等人可以說是我國核武早期研究的三大中流砥柱。

郭永懷

經過克服重重困難,不懈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而接下來的郭永懷並沒有就此閒下來。

1965年,國家啟動人造衛星計劃,而郭永懷,又再次投入到了「東方紅」衛星的研究中,對「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衛星回地研究等組織領導工作。

東方紅一號衛星

為「東方紅」衛星在氣動減速、氣動加熱、燒蝕防熱、回地軌道設計等問題上及解決上有卓越的貢獻。

而同時,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同樣也有郭永懷的身影。在對運載工具、推進劑、姿態控制、氣動力、氣動熱等領域,郭永懷發表了許多重要見解和主張,開展了新興的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在國外都是第一次聽說,引起國際科學界極大的關注。

而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郭永懷是唯一個三方面都涉及的人。


飛機事故,周總理聽聞痛哭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郭永懷心裡,新中國日後的路途還很長,老一輩走後,未來的接班人必然是年輕一代,如何將知識傳播下去,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中國化學物理系主任是他,西南工程物理學院副院長是他,防核武攻擊研究主任同樣是他……

他的足跡可謂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對於孜孜不倦向他提問的學生,他總是不厭其煩的為其詳細解答。

後期,他主編了《力學學報》和《力學譯叢》兩個雜誌,翻譯並出版了普朗特《流體力學概論》,以供學者查閱和學習。

長期的奔波操勞,才年過半百郭永懷就頭髮花白。

但是用他曾經的話說:「我來美國學習是為了祖國」。這些就是他為了祖國最好的證明。

1968年12月4日,噩耗傳來,在其帶著實驗資料從青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在準備降落北京機場時,離地400多米的飛機突然失控墜毀,郭永懷不幸遇難……

而當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抱在一起,當工作人員把二人分開後,兩人懷中的資料完好無損的呈現出來,在場的無不動容落淚。

可見,在飛機失事的最後關頭,郭永懷異常沉著冷靜,他將資料的保護放在了第一位,並沒有慌張。

當時,周總理正在中南海懷仁堂會見外賓,秘書進來將此事告知了周總理,強忍著悲會晤外賓後,周總理不禁失聲痛哭。

周總理(左)郭永懷(右)

而郭永懷保護的資料,正是他在青海實驗基地兩個月,對第一顆核飛彈的各項研究資料數據以及準備工作數據等等。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懷被國家授予烈士稱號。而這天,我國第一顆核飛彈實驗成功。

核武器的實戰化,郭永懷付出太多。

曾經,時任美國海軍部長的丹·金布爾這樣評價錢學森,稱錢學森能頂5個師。

而錢學森在後來對郭永懷的回憶中說到:「若我一人能頂5個師,郭永懷可頂10個師」。


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這樣的國際地位。

這是鄧小平曾經這樣說過的一句話。

而這些,都是老一輩像郭永懷這樣的人,無私奉獻,終其一生為國換來的

如今,明星、網紅、八卦充斥的年代,我希望大家能夠折回頭,想想如今的生活怎麼來的。那些當初為了新中國而奮鬥的人,不應該被我們遺忘。

又或許,你早已記住了錢學森、記住了鄧稼先……今天,我希望大家再記住一個人:郭永懷。

相關焦點

  • 得知這位科學家犧牲,周總理在外賓面前落淚,錢老:他抵10個師
    哥哥回來了,還能做氣動力學工作,我們的需要絕不比你那方面差,」錢學森的這個師弟,就是我國的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郭永懷出生於山東榮成,1909年,在大學期間,他打下了非常堅實的物理基礎,畢業後,他到美國留學,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在科學技術方面進行了長期研究,他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出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至今仍為國際所公認。
  • 錢學森評價他:美國說我抵五個師,那他頂十個!59歲卻遇空難犧牲
    錢學森曾這麼評價郭永懷: 「假使我的價值能夠得上五個師,那麼有一個人的價值至少要達到了十個師,對此我深信不疑。」 新中國誕生的時候,郭永懷迫切的想回到祖國的懷抱,卻因中美之間的關係,一直未能得償所願,直到1955年好友錢學森成功回國,他才看到了希望,並開始準備回國的一切事宜。
  • 錢學森抵上5個師,此人卻抵上10個師,回國前燒掉手稿不便宜外國
    愛因斯坦曾說:「科學的不朽榮譽,在於它通過對人類心靈的作用,克服了人類在自己面前和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在戰爭中,掌握優秀科學技術便能夠事半功倍。曾經有人評價錢學森能夠抵五個師,但錢學森卻說若自己能夠抵五個師,那麼有一人便可以抵十個師,此人便是郭永懷。
  • 這位科學家:他回國,毛主席親自接見,他去世,周總理痛哭惋惜
    他是錢學森師弟,他是錢偉長同學,他還是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他是氫彈研發人,他是核彈參與者,他還是中國人造衛星見證者。他喜愛攝影,愛聽音樂,喜歡集郵,但他更熱愛科學更熱愛祖國。他出生於山東威海市,籍貫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1999年9月18日,國家表彰「兩彈一星」科學家,他是獲獎者中唯一沒有到場領獎的。
  • 錢學森是他師兄
    周總理急切地問道。「郭永懷同志在上面,已經確定犧牲了。」聽到這一悲痛消息,周總理差點沒有站住,幸好張秘書扶住了他。原來,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在青海核試驗基地發現了一個重要實驗事項,他著急回北京分析一組數據。
  • 郭永懷:1人可抵10個師,用生命保護核武資料的兩彈一星元勳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郭永懷:1人可抵10個師的兩彈一星元勳,用生命保護核武資料的烈士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在山東容城滕家鎮西灘郭家村。10歲時,進入本家叔叔辦的學堂讀書,17歲以優異成績考入青島大學附中,成為十裡八村第一個公費中學生。
  • 臨死都抱著絕密文件,被人遺忘的烈士郭永懷
    在新中國成立後,有很多很多的科學家為國防事業和核武器研發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熟知的錢學森、鄧稼先等人,都是出現在我們小學課本中的模範人物,由於書本容量限制我們並不能了解到更多的科學家,今天我們來講一個被人遺忘的英雄,他就是郭永懷。
  • 郭永懷先生在力學所的塵封往事
    提起郭永懷這個名字,可能相當一部分青年人並不熟悉。他離我們最近的身份是年初剛剛去世的、我國德高望重的應用語言學家李佩先生的丈夫。郭永懷李佩伉麗情篤,根據李佩先生本人及家屬意願,二人骨灰於2017年清明節合葬於中科院力學所院內郭永懷先生雕像下。  郭永懷於1968年在一場飛機空難中英年早逝,不過他仍然堪稱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位科學大師級人物。
  • 著名語言學家李佩去世時間地點 郭永懷夫人簡介照片
    據@中科院之聲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佩先生,於2017年1月12日1點26分56秒在京去世。李佩先生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遺孀,她曾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 兩彈元勳郭永懷:我國科學家堅守核武數據,堅持到生命最後
    大概我們都知道兩彈元勳錢學森院士,但是,和他同稱為兩彈元勳的郭永懷。又有幾個人能知道呢?說實話,對這位科學家,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是,聽了他的事跡過後,令我肅然起敬。因為他為祖國科研事業的發展,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如果我們不在了文件還在:為保衛祖國永遠逝去的「小行星」郭永懷
    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這才發現郭永懷的那隻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後來此事報告給周總理時,周總理忍不住失聲痛哭,他為祖國失去這麼一位優秀的科技人才而惋惜,更為郭永懷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捨身忘死的精神而扼腕!郭永懷出生於1909年的山東,飛機失逝時他剛剛59歲。郭永懷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是郭文吉夫婦的第四個兒子。
  • 錢學森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原子彈之父,坎坷而輝煌的一生
    卡門,在1936年加入美國國籍,匈牙利猶太人,被尊稱為航空科學天才,一位偉大的航天學家,我們所知道的卡門弟子是錢學森,卻不知道的是,錢偉長、郭永懷都是是他的親傳弟子。 卡門在航空領域有著他人無法逾越的成就,錢學森跟隨卡門學習、深造,最終在航空航天領域,超越了其師父卡門,也擁有極大的成就。漸漸地錢學森的名氣也傳遍了整個科學領域,甚至被很多國外高校聘請去當常駐教授。
  • 飛彈之父錢學森:留美回國時,收到神秘電報,50年後才發現其真相
    在中國近代史上湧現出大批愛國志士,他們學有所成,毅然回國為祖國效力,為我國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像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科學家――錢學森,他享譽海內外,被譽為「飛彈之父」,「航天工業之母」。其實他的這些榮譽,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 此人是不遜於錢學森的「兩彈一星」專家,遇難時不忘保護科研手稿
    關於錢學森,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錢學森不管到哪裡都能抵得上5個師」,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下面我要帶大家認識的這個人比起錢學森來毫不遜色,也是我國「兩彈一星」的功勳專家,他的名字叫郭永懷。
  • 既然錢學森能抵五個師,美國為啥還放人?中國的籌碼太誘人
    基於這樣的原因,美國在得知錢學森的打算以後大為驚駭。因此在他們看來,要是讓錢學森順利返回中國,那就麻煩了,因為一個錢學森起碼能抵五個師,中國的發展將會更快,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於是美國便想方設法製造麻煩,拖延錢學森的時間,破壞他的回國打算,希望可以讓錢學森知難而退,從而留在中國。
  • 失聲造句和解釋_失聲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消費報》1987.7.4:「三年前,由於日夜演唱過度疲勞,李雙江突然失聲,無法再登臺演唱了。」] 失聲在教材中的例句: 1、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衝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
  • 【科學向日葵】「兩彈一星」唯一「烈士」郭永懷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核技術應用專家安繼剛院士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兩彈一星」唯一「烈士」郭永懷 郭永懷 郭永懷生於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逝世,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
  • 帶你了解民族英雄郭永懷
    [1] 郭永懷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中國高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研究。擔負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中國核彈與飛彈等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