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的權利》·託馬斯·潘恩
《人的權利》是潘恩最為成熟與系統化的政治思想作品,其著作與思想,對十八世紀兩次決定現代世界政治圖景的偉大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美國革命的推動者和法國革命的辯護者,並深刻闡明了兩次革命的內在聯繫。
9.《古蘭經》
蜚聲文壇的阿拉伯古詩在《古蘭經》和伊斯蘭教出現後,逐漸消聲匿跡。
伊斯蘭教出現後,教義佔據了阿拉伯人的心靈和精力,他們忙於徵戰,進攻波斯和羅馬,詩歌及其傳誦被淡忘了。
《古蘭經》對詩歌發展間接影響的另一突出表現是徵戰詩歌的誕生。
《古蘭經》的出現,以它為核心的許多學科——聖訓學、語言學、法學、歷史學、經驗哲學等等相繼誕生。這些學科的誕生為伊斯蘭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古蘭經》作為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對穆斯林的歷史、文化、思想、社會生活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8.《聖經》
在中國,《聖經》出版以每年350萬冊增長。
2008年至2012年12月,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共出版發行《聖經》1750萬冊,自教會恢復至2012年底的30多年來,基督教全國「兩會」共出版發行《聖經》6217萬冊。
2013年12月3日,梵蒂岡發表的一份聲明說,第一本被數碼化的古老聖經古藤堡《聖經》已經上網。古騰堡是西方活字印刷第一人,他印出的第一批書便是拉丁文的《聖經》,時間約在1452年至1455年間。
梵蒂岡圖書館和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計劃把150萬冊的珍貴古籍數碼化,並上載到網際網路與公眾分享。
7.《醫典》·阿維森納
它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也吸收了中國、印度、波斯等國醫藥學的成就,匯集了歐亞兩洲許多民族的醫學成果,體現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
《醫典》問世後被世界醫學界奉為「醫學經典」。
12世紀西班牙人首先將其譯成拉丁文,繼而猶太人加以注釋,以手抄本的形式傳到歐洲。
15世紀隨著中國印刷術在歐洲的傳播,《醫典》更被歐洲和中亞各國廣為印行,僅西歐就印行27次之多。,直到17世紀西方國家還視為醫學經典,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等各大學的醫學教育,把《醫典》作為基本教材,代替了希臘蓋倫的醫學著作,一直繼續到18世紀末.
6.《論語》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5.《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的誕生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起推動作用。並在百年之後直接影響中國幾代領導人的政治方針,推動中國的發展。
《共產黨宣言》由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8年2月以德文在倫敦發表,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共產黨宣言》用鮮明透徹的語言闡述了一個新的世界觀,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提供科學的方法論,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行動指南。
《共產黨宣言》不僅對西歐而且對世界,不僅對發表的那個時代而且對當今時代,都產生影響。
4.《自由論》·柏林
書中的大多數理論現已完全融入現代民主國家,尤其是保護個人權利的需求。
該書的核心綱領是伯林的價值多元論,人所追求的價值不僅是多元的,而且有時是互不相容的,這不僅適用於整個文化即價值體系的層面,而且適用於某一特殊文化或個體的價值。
3.《第二性》·西蒙娜·波伏娃
基於現實生活的發展,波伏瓦滿懷信心地看到女人未來的解放,雖然她並沒有提出多少切實可行的方案,但這並沒降低《第二性》的理論價值。
該書出版後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加繆指責她「敗壞法國男人的名譽」,梵蒂岡把它列入禁書目錄。
最初的反對聲浪過後,是無數的靈魂被震撼,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和無限新的可能。《第二性》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女性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甚至被尊為西方婦女的「聖經」。波伏瓦由此被稱為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的「精神母親」。
《第二性》在法國出版後首周賣出2萬冊,它的法文版累計銷量已超過300萬冊。1953年,《第二性》被譯成英語,而後又先後被譯成德語、西班牙語、丹麥語、波蘭語、葡萄牙語等17種文字。
2.《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艾薩克·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人類掌握的第一個完整的科學的宇宙論和科學理論體系,其影響所及遍布經典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誌著17世紀科學革命的頂點,就人類文明史而言,它為工業革命奠定了科學基礎,成就了英國工業革命,在法國誘發了啟蒙運動和大革命,在社會生產力和基本社會制度兩方面都有直接而豐富的成果。
1.《物種起源》·查爾斯·達爾文
1859年11月24日,《物種起源》正式發行,第一批印刷出來的1250冊在當天就銷售一空。
《物種起源》一書在當時的科學界和公眾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響,宗教領袖和維多利亞王朝都非常震驚,人類和動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樣的。然而,達爾文的這一理念仍然對西方社會和思想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且也是現代生物學和進化論的基礎。
《物種起源》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誌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儘管也有缺陷與不足之處,但它無疑是一本劃時代的科學巨著,是科學領域中的一場大革命,以至直到現在人們還是把全部生物學的歷史分為達爾文以前和達爾文以後兩個時期。
經過100多年的論爭,《物種起源》勝利了,這是科學對宗教的勝利,進化論學說已經成為人類進步的世界觀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這裡是十件趣事,每天為你帶來十件有趣的事
喜歡就分享給其他人吧!
想了解更多嗎,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十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