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終極理論究竟在哪裡?

2021-01-16 環球科學



來源丨中科院物理所(ID:cas-iop)


對於磁鐵,我們早已司空見慣:每塊磁鐵都有南極(S極)和北極(N極)。如果你把一塊條形磁鐵劈成兩半,你並不會得到一個孤立的南極和一個孤立的北極,恰恰相反,這兩塊磁鐵都有各自的南北極。



在我們的宇宙中,磁單極子看起來好像是不存在,但是並沒有特別基礎的理論能夠證明孤立的南極或北極,也即「磁單極子」是不存在的。在19世紀,麥克斯韋將電磁理論進行了總結,將電、磁、光進行了統一,寫出了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在這個方程組中,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磁單極子的存在,因此麥克斯韋直接在方程組中給出了磁單極子並不存在的結論。



然而,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麥克斯韋的理論只是一種經典理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量子力學等理論的發展使得我們對電磁世界的認識不斷在刷新和升級。這些升級使得我們的宇宙中允許存在一些之前我們想像不到的東西,這其中就包括一直被認為不存在的磁單極子。


為了尋找磁單極子,我們必須回到最最開始的時刻,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時候。在大爆炸開始的一瞬間,那個時候的宇宙遵循和我們現在完全不一樣的物理規律。由於當時的溫度、密度都非常非常的高,以至於現在的一些基本相互作用,甚至是全部的基本相互作用,都是完全統一的。


現在,我們知道自然界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儘管我們無法用理論將它們全部統一起來,但是至少目前,在適當的條件下,電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可以統一成電弱相互作用的(電弱統一理論,簡稱GWS理論)。當能量更高的時候,比如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我們可以把強相互作用也統一進來,形成大統一理論(簡稱GUT理論)。這樣,宇宙中就是剩下萬有引力和GUT力了。


當然,目前我們只是有一些跡象表明GUT理論可能會以什麼形式呈現,這個理論本身尚未發展完全。但是,關於GUT力是如何「分裂」(物理上稱作「相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強力、弱力和電磁力的,科學家們有一些比較有趣的想法。


GUT的相變被認為是非常簡單粗暴和突然的,它發生在宇宙誕生的第一秒內,這種劇烈的變化會在時空中留下缺陷。這就好比一盆水突然迅速地結冰了,由於不同區域的水結冰的速率和時間並不相同,因此形成的冰立方晶體也不是完全均勻一致的,內部的晶體結構會有很多的缺陷。這些缺陷構成了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豐富多彩的宇宙。


而在眾多的缺陷中,一種零維的類點拓撲缺陷,其物理性質就如同磁單極子。由於GUT的相變是在全宇宙時空裡進行的,而且這個相變的能量巨大,所以現在的宇宙時空中應該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缺陷,其中就有磁單極子。如果GUT理論是正確的,磁單極子就應該像黑洞和中子星一樣,雖然奇怪,但是完全可以被我們觀測到。


然而我們至今沒有觀測到磁單極子的存在。當這個問題在上世紀6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時,很多宇宙學家為此感到擔心,懷疑我們的GUT理論是否正確。得益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和無線電類星體分布等證據的發現,宇宙大爆炸理論很大程度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也在微觀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儘管GUT這個層次的物理我們尚未能完全理解,但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似乎能告訴我們,我們至少還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所以,我們的磁單極子去哪兒了呢?


宇宙學家阿蘭·古斯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或許正是GUT相變本身使得磁單極子消失了。他認為,在GUT相變的過程中,通過「暴脹」觸發了一個極其快速的膨脹過程。



這樣的暴脹使得我們的宇宙遠比我們能觀察的要大得多,磁單極子在空間中的密度驟然下降,降低至以目前儀器無法探測到的數量級。即便是在我們能觀察的範圍之外,也只有更多的恆星、星系以及其它熟悉的宇宙實體。


簡單來說,阿蘭·古斯的理論就是把磁單極子藏在「宇宙的地毯」之下:GUT相變產生了磁單極子,接著宇宙發生暴脹,使得磁單極子之間彼此相距很遠,遠到任意一塊可觀測的宇宙平均只包含一個磁單極子。這樣,儘管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產生了大量的磁單極子,但是現在,我們幾乎不可能察覺。



當然,宇宙暴脹理論是對一個假設問題的假設解決方案。也許我們的GUT理論本身就是錯誤的,磁單極子不可能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產生;宇宙暴脹的機制我們也並不完全了解。但是,宇宙暴脹已經成為現代宇宙學理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GUT相變是否會產生磁單極子,宇宙暴脹已經能解釋很多重要的宇宙學現象。


為什麼宇宙如此平坦?因為暴脹使得它變得如此之大,使得可觀測的宇宙只能是平坦的,這就就好比一隻小螞蟻在一個巨大的氣球上測量它的局部曲率,它可觀測到的部分幾乎都是平坦的。


儘管宇宙中各區域相距甚遠,為什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有大片的區域具有大致相同的溫度?因為早在宇宙暴脹分開它們之前,現在看上去相距很遠的區域早已有了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宇宙暴脹理論還對宇宙中大範圍物質的聚集做出了預測,這些預測與後來的觀察結果相吻合。


宇宙暴脹理論,從一開始僅僅是為了解決磁單極子問題而提出的「補丁」方案,逐漸成為了現代宇宙學的基石,然而我們對此依然不甚了解。


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完全理解宇宙暴脹的機制。或許有一天,我們能找到一個磁單極子。


文中部分內容對原文有刪改;圖片為譯者所加,均來源於網絡。


作者丨Paul Sutter

翻譯丨可樂不加冰

審校丨陳星


原文連結:

https://www.space.com/40868-where-are-all-the-magnetic-monopoles.html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中科院物理所」(ID:cas-iop)

《環球科學》11月刊現已上市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揭秘宇宙的終極科技理論,一文讀懂共形循環宇宙
    有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將這個我範圍擴大,轉變成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它從哪裡來,而它又將去往何處?它到底誕生在何方,其「前世」又是什麼?這些看似撲朔迷離的問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羅傑·彭羅斯的共形循環宇宙學提出了一種解釋。
  • 量子理論告訴:人類對宇宙的了解究竟有多少?
    宇宙充滿了驚奇,而人類對它的探索,自始至終都未停止過。也正是人類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才使我們的科技文明不斷發展強大,才使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同時也讓我們對宇宙的真貌越來越接近。宇宙究竟是怎樣的運行機理?宇宙究竟起源於哪裡?
  • 宇宙終極理論,卻在「引力」上卡殼:破解它就能與高維生命交流
    這兩種理論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嘗試著去構建「宇宙大一統理論模型」(也被稱為宇宙終極理論)。這兩個理論,雖然目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宇宙中的物理現象!但是它們中可能只有一個是對的,又或者都是錯的。又可能出現一個全新的理論,把兩者容納進入!
  • 宇宙終極的大統一理論可能並不存在
    我們一般認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可以用因果關係來解釋的,但是在本質問題上,量子力學的一些成就已經暗示了物理學的局限,這和我們常規思維相違。事實卻可能如此,我們發現構成宇宙的粒子本身卻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有很多理論公式運用在局部具體事物上,但是實際上,沒有終極的絕對大統一的理論來描述整個宇宙及其中的萬事萬物。如果我們可以確定每個粒子的物理量,宇宙起始的每個參數,理論上這個宇宙一切都是註定的,包括過去和未來都是可以計算出的,那恐怕才是最不可思議的現象。
  • 宇宙的終極候選理論知之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是怎麼來的,首先說說目前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力,及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電磁相互作用產生的力是通過交換虛光子產生的電荷之間的電磁力,由此誕生了量子電動力學。唯獨引力子沒有找到或者說它究竟是不是一種力?未被證實。因此,人們迫切尋找萬有理論。弦理論就是一個數學和邏輯都比較符合的一個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物質的基本單元不是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口弦」和圈狀的「閉合弦」。閒的尺度非常小,也就是普朗克尺度1.6乘以十的負35次方米。如此小的尺度,我們人類目前觀測不到,因此還沒有辦法驗證這個理論。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宇宙,但是卻存在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四種互不相融、觀點尖銳對立的理論,每一個理論都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是四套完全不同的理論思想體系,它們唯一的共同點是解析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的運作原理。我們知道,真相只有一個,真理只有一套,我們只需要一套邏輯一致的、可以自洽地解釋宇宙的所有問題的理論,即終極理論。
  • 於許成 | 宇宙萬物的終極理論(五)1
    研究結論:元素和原子是組成和構成宇宙萬物生命的基本生命體,元素周期律是宇宙萬物生命的周期律,是統一所有理論的終極理論;融合了東西方科學文化的「元素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科學文化,是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方向。
  • 「萬物理論」是什麼?這個宇宙的終極答案
    那麼,何為「萬物理論」?這個詞指的是能把物理學所有領域納入其中的單一理論,它就是物理學界的聖杯。包括霍金在內的幾代物理學家已經為之傾盡畢生心血,可我們甚至都不知道這樣一個理論是否存在。「在我看來,現在這些對所謂萬物統一理論的追尋,必將一無所獲,」法國馬賽理論物理中心的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Carlo Rovelli)如此斷言。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物理學史專家黑爾格·克拉格(Helge Kragh)則道出了更基本的問題:即便我們真的發現了合適的萬物理論,而且我們的心智也足以理解它,誰又能斷言一切就走到盡頭了呢?他認為,「我們無法就某一理論是否是終極理論作出任何斷言。」
  • 宇宙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愛因斯坦早已經給出了答案,宇宙是有限的
    自古以來人類對宇宙就充滿了嚮往之情,從古代的「把酒問青天」到近代的日心說,再到現代的登月、火星計劃,無一例外都在表明人類想揭開宇宙的真實面目,人類以為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可以很快的認識真實的宇宙,但是卻適得其反,近現代隨著航天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加深。
  • 宇宙起源於奇點爆炸,奇點又起源於哪裡?一個點如何炸出宇宙?
    哈勃以此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雛形:138億年前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的「奇點」爆炸誕生了如今的宇宙。這是「十萬個為什麼」,恰恰正是因為這樣的無限追問,歷史上很多科學理論才得以提出並建立起來。宇宙起源於奇點爆炸,奇點又起源於哪裡?一個點如何炸出宇宙?
  • 終極探秘:宇宙從哪裡來?
    前言:宇宙與意識既相互獨立又無法分離(宇宙不依賴意識存在,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離不開意識),沒有意識或許宇宙依然存在,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完全基於意識(人類對宇宙的理解是意識的構建方式)。因此,人類構建的一切宇宙模型只是意識設計(意識構思),都不能代表真實的宇宙(宇宙真實狀態)。
  • 宇宙終極之謎是什麼?科學家:人類或永遠找不到答案
    文/行走天涯宇宙終極之迷是什麼?科學家:人類或永遠找不到答案自從人類開始追隨宇宙星空的奧秘的時候,人類就已經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了,可是也隨著人類了解宇宙的信息越多了之後,人類更加發現自己對於宇宙是一無所知的,這句話聽起來是有一點矛盾的,但是試想一想,人類發現到宇宙的龐大,地球僅僅只是宇宙億萬顆星星當中的一顆,也難怪人類即使了解了宇宙,那就更加不了解宇宙了!那麼宇宙究竟是什麼?
  • 科學的終極在哪裡?——物理學淺談
    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有它的局限性,都有它的適用範圍;再先進的科學理論終將被更新的理論所取代,這一點已經被科學自身的發展歷史所證明。從積極的意義上說,科學家們的工作就是不斷地突破有限,追求無限;我們對宇宙自然的理解不斷超越原來的層次、範圍和側面,這樣我們的智力就得以不斷地提高;智力提高的同時,我們對宇宙自然的感情也加深了。
  • 宇宙的終極理論?弦理論以及它的11維時空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存在於一個宇宙,應該有一個普遍適用的物理學規則,那麼有沒有一個理論能同時包含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永恆理論呢?弦理論應運而生。玄理論,萬物的終極原理?以及其涉及的11維空間在以前,主流科學認為粒子是點,和弦一點也不搭邊。
  • 宇宙學中最「雞賊」的終極理論, 解釋你的所有「為什麼」
    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種問題我們無法回答,我們沒有辦法去尋求到答案。而在我們無法回答這種問題的時候,被稱為「終極理論」的「人擇原理」就發揮它的威力了。」的人擇原理就是在試圖解釋宇宙存在的根本性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宇宙是適合智慧生命比如我們人類生存的?
  • 宇宙學中最「雞賊」的終極理論,解釋你的所有「為什麼」
    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但是這種問題,絕大部分是無法回答的,我們沒有辦法去尋求到答案。而在我們無法回答這種問題的時候,被稱為「終極理論」的「人擇原理」就發揮它的威力了。而所謂的非常「終極」的人擇原理就是在試圖解釋宇宙存在的根本性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宇宙是適合智慧生命比如我們人類生存的?
  • 21世紀四大終極科學難題,任意破解其一,將推開新世紀大門
    如果說科技是一輛載著人類文明向前奔進的汽車,那麼科學理論則是這輛汽車的方向盤和發動機。從伽利略時代算起,人類在科學道路上已經摸索前進數百年,在這數百年的時間裡,一個個的科學理論被科學家們發現、總結並應用。
  • 引爆宇宙的奇點究竟是什麼?它是真實存在還是理論物體來的?
    根據物理學理論分析,宇宙誕生於一個密度無限大、熱量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奇點」,這也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簡單來說,在這個奇點爆炸之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並不存在,而在奇點面前,人類的物理學是完全被顛覆的,因為所有的已知物理定律在奇點面前,都毫無用武之地。
  • 通往物理學終極理論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一場聯姻
    我們看到的範圍也在慢慢變大:城市、大陸、地球、太陽系、相鄰的恆星、銀河系,一直到目前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全景。在影片的後半段,鏡頭轉而拉近,一直深入到最微小的結構,揭示出越來越微觀的細節——我們的視野穿入掌心,看到細胞、DNA雙螺旋結構、原子、原子核,最後是質子內不斷振動的夸克。 整部影片捕捉到了宏觀宇宙和微觀世界令人嘆為觀止的美,同時它的結尾留給我們一個完美的懸念。
  • 我們究竟來自於哪裡?科學家們表示:有可能來自宇宙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增加,我們的思想也得到了轉變,人們在生活中也總會說到一些問題,潛在意識裡,覺得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是理所應當的。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從一開始就在地球上生活,還是說從別的地方移到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