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變化較大,是多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學校是傳染病的集散場所,極易造成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特別是容易引發一些呼吸道傳染病和消化道傳染病的流行。加強冬季學校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對保護師生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冬季節氣候逐漸轉寒,學生多集中在室內,互相接觸機會多,門窗關閉較嚴,空氣不流通,室內溫度較高,由於病人或帶菌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給存在於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
流行性感冒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在學校和託幼機構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可發生暴發疫情。
主要症狀:急性起病、咳嗽,鼻塞、流涕、發熱,伴畏寒、頭痛、咽痛、肌肉關節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
易感人群: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等易感。
麻疹
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
主要症狀:發病初期,症狀和患感冒差不多,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淚等現象。發病2-3天後,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等症狀。
易感人群:沒有麻疹抗體的人,即沒有得過麻疹的人群,或者曾注射過麻疹疫苗。
水痘
病毒存在於病人上呼吸道和皰疹液中,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
主要症狀:出疹前常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咳嗽、食慾減退等症狀。
易感人群:水痘在任何年齡階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沒有年齡的限制,水痘的易感人群一般情況下以嬰幼兒和兒童時期的人群為主,一些免疫力比較低的成年人也是易感人群。
流行性腮腺炎
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主要症狀:以腮腺發熱、腫脹、疼痛為特徵,1-2天後,腮腺逐漸腫脹,從一側開始,然後逐漸累及另一側。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感染後可以獲得持久的免疫力不會再次感染。
猩紅熱
主要經由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被汙染的食品、用具或是外傷等接觸傳播。猩紅熱疫情多發生在託幼機構和小學,目前該病尚無有效的疫苗。
主要症狀:皮疹為猩紅熱最重要的症狀之一。患病後的主要表現為發熱、咽峽炎、全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多見於1-10歲的兒童。
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措施
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只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1、保持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講究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日用品常進行日照消毒和適當處理。
2、疾病流行期間,到公共場所應戴口罩,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必要時可進行相應疫苗的接種;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家長防病意識。
3、學校一旦發現學生患上述呼吸道傳染病,應勸其住院隔離或居家隔離治療,避免傳染給其他學生。出現病例的教室應進行消毒,並關注有無其他續發病例,發現異常增多時應及時報告轄區疾控中心。
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
消化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病人的排洩物(如嘔吐物、糞便等)傳播的,是屬於病從口入的疾病。病原體隨排洩物排出病人或攜帶者體外,經過生活接觸汙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體內而感染。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單位是消化道傳播疾病高發場所。因此加強傳染病健康宣教工作,督促學生或幼兒做好個人衛生,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尤為重要。
細菌性痢疾
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該病不但發病率高,其中急性中毒型菌痢容易誤診,危及生命。
主要症狀: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和粘液膿血便。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易反覆發作。
手足口病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
主要症狀: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者一周左右自愈。
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的主要易感人群是低齡兒童,以5歲以下為主,其中3歲以內的兒童發病率最高。
諾如病毒
是一組杯狀病毒屬病毒,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期,多發生在學校等人群聚集的單位。感染諾如病毒尚無特效藥物和疫苗。
主要症狀:腹瀉、嘔吐、發熱,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者可自愈。
易感人群: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呈現高發。
消化道傳染病的防治措施
1、要講究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以飲食衛生為重點,把好「病從口入關」,做好「三管一滅」(即管好飲食、管好水源、管好糞便和消滅蒼蠅),加強自身防護。
2、提倡良好的個人和飲食衛生習慣。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暴飲暴食;實行分餐制,養成餐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滌消毒;杜絕生吃水產品。
3、加強了解腸道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可增強體力;適當進食蒜、醋可預防胃腸道傳染病。
4、感染腸道傳染病應立即上醫院就診,不要胡亂用藥,特別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進行不規範治療;防止耐藥性的產生,某些腸道傳染病抗生素的不當使用,甚至可導致生命危險。
5、學校老師一旦發現學生有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應及時採取隔離消毒措施,疏散附近的學生;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後,使用就近存放的消毒劑對嘔吐物進行消毒,避免產生氣溶膠或揚塵;注意與患病學生密切接觸者的健康狀況,防止病毒傳播。發現患病學生異常增多,應立即報告轄區疾控中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