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人口成為大城市級別!山東城市規模排行榜來了!

2021-01-20 濟寧風歌

近期,國家住建部發布了2019年城市建設年鑑,全國各大城市「規模層級」有了最新的數據,山東省的省會濟南、青島人口均超過500萬,成為特大城市。山東濟寧屬於什麼城市級別呢?城市等級又是如何劃分的?哪些城市是特大城市,哪些是大城市?

城市規模主要根據人口確定,所以現在有句話說的是「得人口者,得財富」,者是公號「濟寧城」說的。濟寧現在被劃分為大城市一欄,隨著濟寧整體不斷的發展,太白湖區,高新區,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濟寧一定會更加強大。

特大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500至1000萬。

大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100至500萬。

中等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50至100萬。小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

山東16個地級市中,城區人口全部超過50萬,其中3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有2個,是濟南和青島。100-300萬人口的的大城市8個;50-100萬的中等城市9個。中等城市群中,威海、菏澤、東營、聊城四市人口也已超過90萬,即將邁過百萬人口大關。近些年,隨著濟寧煤礦資源的減少,濟寧也在花心思開拓新的造富模式,例如濟寧的環城高架橋通車,運河兩岸綠化項目,還有新能源,半導體項目都在開工的路上,濟寧人,你可還好,記得點下方的關注,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德州城市級別終於列入大城市!
    2021-01-10 17:06:29 來源: 大德網 舉報   近日,住建部發布了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
  • 山東有座大城市很有實力,人口比許多省會還多,是全省第九大城市
    山東省是中國北方地區有基礎實力的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其人口基數和經濟總量都居北方省之首, 作為沿海地區發展較快的省份,山東城市的社會發展水平普遍較高,青島成為「新一線」城市,東營是全國人均GDP最高的幾個城市之一,省會濟南近年來的發展速度也在迅速進步, 今天介紹的這個山東城市,位於內陸的腹地
  • 人口流動出現「盆地效應」大城市人口嚴重「超載」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極大激發我國經濟活力的同時,也給城市的管理與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由此伴生的一系列問題如流動人口管理、戶籍制度、城鄉結合部等也逐步成為我國城市管理與發展的新課題甚至新難題,處置不當,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矛盾的爆發點、激發點。
  • 山東到底發展成了什麼樣子,這兩張地圖不會說謊!
    今天我想選兩個地圖來分析下山東16市的城市發展情況,一個是熱力圖,一個是夜間燈光衛星地圖,這是兩個不會說謊的地圖。01 熱力圖熱力圖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網上訪問流量,可以代表一個地區的人口密度。人口越多,顏色越紅。
  • 大城市汙染多?其實人口越多環境可能越好-虎嗅網
    更為有趣的是,很多聲稱自己不喜歡大城市的人,恰恰居住和工作在大城市,並未見他們離開。人們總是舉出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主張限制城市人口規模。特別是,對於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們,主張控制人口,意味著別人離開和自己留下。而在各種主張控制城市人口數量的主張中,其中一個就是,認為大城市不利於環保。其實,未必。
  • 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 超過百萬人口大城市只有9座(排行榜圖)
    美國人口325951778,從人口統計數字看,美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只有9座,百萬人口大城市這麼少有點出乎意料,畢竟美國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人口也有3.2億多,在世界上佔第3位,僅次於中國與印度。
  • 濟寧即迎新高鐵站,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預計2021年底運行
    提及山東省,大家都不陌生,山東成為我國經濟第三強省,這裡經濟排名還是在浙江之上,可見這裡經濟實力到底有多牛。山東除了經濟實力給力外,這裡人口總量大,也是非常大的一個優勢。山東的人口數量,在全國來說是許多省份不可超越的,這對於山東打造自身經濟實力有很大優勢。
  • 《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2020》全文
    循此慣例,人大國發院政企關係中心從今年開始,以報告的發布年份來命名報告的標題,即2020年發布「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2020」,而報告的數據年份仍然是以上一年為主。此前,人大國發院政企關係中心分別於2018年、2019年發布了「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2017」、 「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2018」。儘管報告的標題年份從2017、2018年跳到了2020年,但並不會在實質上影響讀者和研究者的使用。
  • 隨機方程:估算城市未來人口規模的優化模型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數學家嘗試用公式來描述特定國家/地區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長或減少。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能夠提出的最好的方法還是遵從齊普夫定律(Zipf’s Law),也被稱為Gabaix模型。齊普夫定律是美國學者G.K.齊普夫於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詞頻分布定律。
  • 大城市人口超過承載極限了嗎
    回頭看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曾經的人口規劃是件很幽默的事。「某某市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其承載力的極限」這樣的句子經常見諸媒體,也常常被政府官員所引用。但是,這些對於承載力的估算是怎麼得出的?如果估算是科學的,又怎麼會一再地被突破?  城市的容納能力有沒有物理上的極限?當然有。
  • 謝良兵:萊蕪劃歸濟南是「大城市時代」趨勢
    包括撤縣設區在內的大城市行政區劃調整,除了能夠掃除城市間一體化的障礙之外,更大的益處是獲得了更多的城市發展空間和人口規模。這有利於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布局優化,從而讓城市做大做強,成為強省會城市,發揮其帶動及輻射作用。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大城市時代」「強省會時代」的聲音不絕於耳,原因在於很多城市不夠大也就難「強」。
  • 山東一「不知名」小城市,人口不斷減少,或將成為「空城」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有很多城市迅速崛起, 其中,山東省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各方面的發展非常出色,但並不是所有方面都在發展, 比如,小編今天有話要說, 作為人口大省山東省,城市人口減少,或將成為「空城」。
  • 百度地圖發布Q3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上海北京排三四 第一是它
    對於機會更多、資源更豐富的大城市,往往會成為人才的首選「驛站」,諸如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對於全國人才的吸引力也要比其它城市高出不少。日前,百度地圖編寫並發布了《2020年Q3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海量位置大數據、POl數據、交通出行數據挖掘計算所得,最終選取了中國100個主要城市,根據人口吸引力指數進行排名,通過大數據客觀反映城市人口吸引力狀況。具體到榜單來看,廣州市憑藉著11,359的人口吸引力指數,成為榜單第一,同比排名變化上升了1個名次。而深圳市緊隨其後,人口吸引力指數為11,053,同比排名變化下降了一個名詞。
  • 從中國人口遷徙,看未來10年哪些城市能崛起!
    儘管珠三角和長三角在過去兩年中農民工數量都出現了淨減少,但東部地區的人口依然呈現明顯的流入,如2019年我國東部省份人口淨流入規模超過150萬。若按照秦嶺-淮河一線來劃分南北方的話,則2019年南方省份人口淨流入達到167萬。
  • 城市人口承載力,多大才合適?
    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約有6.22億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率超過50%。今天,一方面,城市人口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那麼,我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口規模究竟該保持在多少才合適呢?
  • 開放人口自由流動宜循序漸進
    該文基本觀點是:(1)人口密度越大的省份,人均GDP越高,所以人口是第一生產力;(2)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家權力集中,北京應該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自然均衡人口是3700萬,現在人口規模太小了;(3)北京不缺水,北京的交通也不擁堵;(4)人口控制讓北京損失了一萬億元以上的GDP,損失2000億元的稅收;(5)限制人口是阻礙經濟優化,應完全取消戶籍政策。
  • 《規模》裡講的城市理論,在中國失靈了嗎?
    即一座城市的人口規模每增加一倍,只需要增長85%的基礎設施即可,這一發現為類似「城市越大、越環保」的觀點提供了數據支撐。此外,他還發現,城市規模越大,人們的步行速度也越快。其次是15%增長法則。West的針對美國的研究發現,城市規模每增長一倍,人均工資和專利數也高出15%;對日本的研究發現,城市規模每增長一倍,人均犯罪案件也增長15%;針對荷蘭的研究發現,城市規模每增長一倍,人均擁有的餐廳數量也增加15%。這一發現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房價那麼高、空氣那麼差、地鐵那麼擁擠,人們依然要湧向大城市。
  • 2015中國100大城市GDP排行榜TOP100出爐!
    城市GDP方面:截至2016年1月19日,全國大部分城市的2015年經濟運行數據已經公布,根據信息匯總,2015年中國城市GDP(經濟總量)100強排名如下:  GDP最高的四大經濟強省方面:廣東21個省轄市中,9個進入全國百強;江蘇13個省轄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是唯一所有省轄市都躋身全國百強的省份;山東17個省轄市中,15個進入全國百強,百強城市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
  • 2012.04:大城市承載力研究(羅鳳金等)
    關鍵詞:大城市; 適度人口規模; 承載力短板   當前,我國正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階段,伴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實力的增強,城市病也如影隨形;特別是大城市、超大城市這些人口高度聚集的城市區域,資源緊張、環境汙染、交通擁堵、住房擁擠、公共產品及服務短缺等社會問題,已成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 中國人口南遷1500年,今流入流出已兩極化,15個城市是「香餑餑」
    不過我們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到,我國每年的春運客流人次在減少,換句話來說,很多人可能春節不在回父輩的家鄉,因為他們通過遷徙已經完成了定居和安家落戶,越來越多的人在發達城市、經濟發達省份落戶,回鄉的頻次越來越低。實際上回顧我們華夏五千年歷史,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不同規模的人口遷移一直都在重複上演,但要論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總共有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