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南遷1500年,今流入流出已兩極化,15個城市是「香餑餑」

2021-01-15 財經野武士

每年只要到了春運時期,有媒體都會戲稱「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徙行為」,的確,春運的客流量能接近30億人次,這是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國家所不可能發生的,也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不過我們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到,我國每年的春運客流人次在減少,換句話來說,很多人可能春節不在回父輩的家鄉,因為他們通過遷徙已經完成了定居和安家落戶,越來越多的人在發達城市、經濟發達省份落戶,回鄉的頻次越來越低。

實際上回顧我們華夏五千年歷史,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不同規模的人口遷移一直都在重複上演,但要論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總共有六次。

首次大規模人口遷徙發生在西晉「永嘉之亂」之後,黃河流域的常駐民在這一期間遷徙到了長江流域,而原本居住在長江流域的人口則往南方進行遷徙。

第二次大規模人口遷徙則是發生在著名的「安史之亂」期間,由於當時南方地區戰事很少發生,加上經濟遠比其它地區更加繁榮,因此這次有100萬左右人口朝著南方遷徙。

而第三次遷徙則是發生在兩宋末年階段,當時地處山東和河南等地區的漢人因為無法忍受當時的政策,因此開始大規模朝著長江中下遊地區遷徙。

宋朝宮殿遺址

第四次遷徙是在民初,當時北方大多數人口都朝著南方遷徙,導致北方人口總數越來越少,朱元璋因此發起大批居民朝北方遷徙,讓南方人前往北方拉動經濟,開墾北方廢棄的荒地。

第五次遷徙是在清朝時期,因為當時四川老虎居多,不少民眾被這些老虎吃掉,因此為了平衡四川的人口總數,清政府通過獎勵的方式吸引了不少胡廣地區的人口前往四川遷徙。

第六次人口遷徙就是在大家熟知的闖關東、下南洋及其走西口這一時期進行的。闖關東和走西口都是民眾自發為了謀求生活的人口遷徙,而下南洋則是為了找尋商業機遇。例如現如今東南亞地區不少富豪都是憑藉祖輩下南洋找尋的商機就此發家。

闖關東泥塑

從六次人口大遷徙中,不難看出歷來人口遷徙都偏向於朝著南方地區遷徙。這主要是在以前,南方經濟穩定且很少發生戰事,所以不少北方人都願意遷徙南方地區。

這種朝南遷的趨勢直到21世紀還在上演,在不少南方城市都能看到北方人的身影。但從經濟方面來看,當前南方總體經濟水平也遠高於北方,因此對於許多北方勞動力而言,具有不小的吸引力,這幾年來南方人口規模也在因為北方人的加入逐漸壯大。

但是,從最近幾年國民流動情況來說,維持了1500年的南遷趨勢似乎將在這幾年開始逆轉。

因為近兩年來,人口流動已經不再是像以前一樣純粹的遷徙南方地區,各大城市的人口流動逐漸呈現出朝區域化中心城市群靠近的趨勢。

例如深圳市大量人口都是來自不同地區,根據調查深圳總人口數量為1054萬人,但其中屬於本地戶籍的人口只有299萬位,剩下的755萬人口都是來自其它地區,這意味著在十位深圳人口中,有7位都是外來人口。

除了深圳以外,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經濟集中度也頗高,因此吸引了不少勞動力前往。加上勞動力的流動本就是從低勞動需求的地區流動到高勞動需求的地區,因此這三個經濟高度集中的城市群,其勞動需求量也較於其它城市多得多。

那麼人口遷徙的城市,到底有哪些呢?

合計這15個城市,都是以高於20%的人口漲幅,從未來來看經濟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最近,經濟學家任澤平也給出了一個人口遷徙的數據報告。這個報告也印證了中國的人口未來持續向一二線大城市大都市圈以及部分區域中心城市集聚,未來人口流入的地區,會成為中國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地區。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口大遷移:3000個縣全景呈現
    3)對房地產市場,當某地常住人口減少或增長低於自然增長、但戶籍人口和小學生明顯增長,則該地區的置業需求不一定下降,甚至可能會上升。中國3000個縣人口流動格局。1)地區層面,1978-2010年從中西部遷往東部地區的人口以勞動力為主,並且多數未遷戶籍、也未帶子女,中西部留守兒童現象非常明顯。
  • 經濟學家:中國人口大遷移!東北97.7%區域人口外流
    2011-2015年重點城市常住人口增長大多放緩,但戶籍人口增長加快。受勞動力回流影響,東部地區重點城市常住人口增長普遍低於中西部地區,但人口本地化明顯,小學生數增速較高。2016年起部分重點城市因「搶人」大戰常住人口增長加速,小學生增速顯著躍升。哪些地區人口在流入,哪些在流出?1)中國人口流動已從四六分化走到三七分化,表明人口流動越來越集聚化。
  • 從中國人口遷徙,看未來10年哪些城市能崛起!
    以2019年人口淨流入第一的浙江為例,杭州人口淨遷入49.35萬人,寧波人口淨遷入30.07萬人,這兩個城市淨流入人口佔省內各地市淨遷入總量的90%以上。說明即便人口淨流入最多的省份,除了杭州和寧波這兩個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基本上「搶」不到人。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2013年開始,東北三省人口先後陷入負增長。2)從分線城市看,人口流動整體放緩,但向一二線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更為明顯。在全域層面,一線、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三線城市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線城市持續流出。但與一般三四線城市明顯不同,發達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人口仍稍有流入。
  • 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
    2)從分線城市看,人口流動整體放緩,但向一二線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更為明顯,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在全域層面,一線、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三線城市人口略微流出,四線城市人口顯著持續流出但近年有所回流。但與一般三四線城市明顯不同,發達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人口仍稍有流入。
  • 未來人口流向哪?任澤平萬字長文講透中國人口遷移
    1)跨省人口遷移:從改革開放前的向東北集聚,到改革開放後的孔雀東南飛,再到2010年以來部分回流中西部。2013年開始,東北三省人口先後陷入負增長。2)從分線城市看,人口流動整體放緩,但向一二線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更為明顯。在全域層面,一線、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三線城市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線城市持續流出。
  • 中國人口遷移最新趨勢曝光!哪些城市更值得投資?
    除此之外,長沙、西安、重慶、成都、鄭州等新一線城市,近4年常住人口年均淨流入規模均在10萬以上。  可以看出,新一線城市的確是在不斷的發力中。  北京人口淨流出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一線城市中,北京這個超級大都市,人口竟然出現了負增長,近四年,年均淨流出人口,超過10萬。
  • 中國人口大遷移的新趨勢:粵浙人口再集聚與渝皖川回流並存
    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單位中,人口淨流入的分別有155(1市數據缺失)、134(10市數據缺失)、120個(14市數據缺失),人口淨流入城市數量佔比分別為46.1%、41.0%、37.2%;三個時期人口淨流出城市數量分別為181、193、203個,佔比分別為53.9%、59.0%、62.8%。
  • 中國人口遷移有哪些新趨勢?向少數核心城集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6日訊(記者 馬常豔)人口,是經濟社會活力的源泉。當前,中國人口大遷移有哪些新趨勢?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團隊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近4年,有些地方由人口淨流入轉變為淨流出,有些地方人口淨流出規模持續擴大,也有些地方發展較為快速、「搶人」力度較大。
  • 主導房價的唯一要素:人口大遷移,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城市戰爭
    (嚴肅臉.jpg)篇幅這麼長,姑且做個閱讀指導:1、看不懂的,直接找你老家城市的名字,看人口是流入還是流出,有沒有潛力。2、太長不看的直接找結論。先看大標題,再看小標題,弄清楚全文結構,最後找藍色的字重點讀。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有望形成5個人口億級城市群
    2)從分線城市看,人口流動整體放緩,但向一二線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更為明顯。在全域層面,一線、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三線城市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線城市持續流出。但與一般三四線城市明顯不同,發達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人口仍稍有流入。2016年,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經濟-人口比值分別為2.4、1.6、1.1、0.6。
  • 任澤平: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及比例分別在2011、2013年見頂,標誌著過去長期支撐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消逝,中國亟需轉向人才紅利。並且,從人口自然增長趨勢看,中國人口總量將在「十四五」時期見頂,隨後進入負增長。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來全國約100城先後掀起 「搶人大戰」,既是搶年輕人口更是搶人才。一般可通過官方常住人口數據分析人口流動,但反映人才流動的數據缺乏,特別是在非普查年份。
  • 【看數據】中國人口大遷移,在2017年已發生巨大轉折
    ,人口重心越來越往南移。 、上海、天津的流入人口在逐年減少,2017年同步轉為負增長,更多流動人口分攤到廣州、深圳,還有重慶、成都、長沙、武漢等南部和中西部核心城市,人口流動大勢可以說在2017年迎來轉折。
  • 中國大陸常住人口300萬以上400萬以下的城市,綜合排名
    文/小語笑晨,持續更新稿件過去30年,中國城市城市人口每年都在發生著變化,有流入有流出,且看300-400萬人口城市都有哪些!2019年各城市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上400萬以下的有50個,今天小編聊聊300萬人口的城市,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你關心的城就是我關注的,話城市發展,盡在@小語笑晨本地資訊,總有一座城,是你的歸宿!
  • 2015.10:中國人口的多邊流動與再分布均衡(曾相嵛等)
    從流入地因素來看,流出地的房屋施工面積越小,流入人口越多,兩者表現出負相關關係,這表明了一種集聚經濟的效果,流入人口越多的地區,往往是經濟更為發達地區,表現出土地利用率較高,浪費較少的狀況,呈現土地集約與節約利用的特點。而從工業增加值來看,流入地的工業增加值越高,對勞動力的需求越高,流入人口越多。
  • 「賀歲」春運人口遷徙圖發布,看看哪些城市是人口抽水機
    每到春節,中國大地就開始了新一輪的人口周期大遷移,基本方向是從發達城市向人口輸出大省回流,年過完後,又反向流入,周而復始。其實,這一個現象也不是一直如此,而是九十年代後,市場經濟的活躍,區域發展不均衡,不發達地區為了生計,紛紛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遠離親人朋友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 透過疫情分布圖看不同城市人口流動性的強弱
    來源:新財富雜誌來源:李迅雷金融與投資(ID:lixunlei0722)作者:李迅雷01官方統計上的中國流動人口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0年的人口數據:從城鄉結構看在現實生活中,大家所談及的某城市的流動人口數量,通常是指該城市除去常住人口之外的城市人口,如探親訪友、參會、商務活動、展覽、購物、旅遊等人員。這方面數據的獲得,往往通過當地的公安部門(戶籍警),例如,上海整個城市日常的存量加流入人口大約在3100萬左右,扣除近2500萬的常住人口,在滬流動人口數量在600萬人左右。
  • 同樣是「人口大省」,為什麼山東的人會瘋狂往外跑?炒房客都怕了
    人口本身就是一個城市的優勢,因為這代表著其勞動力旺盛,也更容易出人才。  只不過,同樣作為人口大省,和廣東、江蘇這些省份比起來,山東這些年顯得格格不入。不僅是因為其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同樣也因為其人口數量一直在外流。
  • 2020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幾大數據值得每個人了解深思
    自2012年開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逐年下降,2017年更是下降548萬之多,2011年到2017年之間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約4000萬。在此背景下國家實施了放開二胎政策,鼓勵生育。而就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十四五」戰略規劃中有關人口政策是這樣描述的: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 數據顯示:中國共六城市實際人口已超過2000萬
    尤其是不少大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遠超常住人口。數據顯示,目前包括北上廣深、成都、重慶等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均已超2000萬,不少強二線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超過1000萬。這也對城市公共資源如何合理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