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間對比時,可以選擇GDP、人口、教育、交通、醫療等各種指標,但這些指標或多或少的都受到政績考核的影響,並不是百分百客觀的。
今天我想選兩個地圖來分析下山東16市的城市發展情況,一個是熱力圖,一個是夜間燈光衛星地圖,這是兩個不會說謊的地圖。
01 熱力圖
熱力圖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網上訪問流量,可以代表一個地區的人口密度。人口越多,顏色越紅。
這個圖取自百度熱力圖,由於百度熱力圖只有手機版百度地圖軟體才有,我用了3個小時拼接成了此圖。原圖50MB,無法上傳,只能用壓縮版。
從這個圖上能夠明顯看出山東各市的發展現狀。
青島的燈光圖沿膠州灣形成了一個環狀,與青島環灣發展的規劃相符,已經搭成了大城市的框架。青島的燈光圖範圍在山東最大,但人口集中在東西兩岸,膠州灣西北明顯暗淡。
濟南人口密度不錯,但城市發展架子太小,基本發展成了黃河和泰山之間的「油條狀」,這也是濟南名列「堵城」的原因。下一步,如何擴大城市空間,應是濟南重點關注的。
煙臺、威海都是海濱城市,兩個市區離得近,基本快連接起來了。但這兩個城市人口集中在沿海,成沿海帶狀發展,沒有像青島那樣向內陸延伸。這間接說明煙臺、威海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支撐城市空間向內陸擴展。
日照也是沿海城市,實力更弱,只發展成了一個點,還沒有成「帶」。
膠東經濟圈的五個城市市中心除煙臺、威海外都離得比較遠,要想協同發展最好的「溝通」方式是高鐵,可惜除了青島、濰坊之間是真正的高鐵外,剩下的城市之間都是250Km/h之內的動車線路,這必將影響膠東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
青島、濰坊、淄博、濟南,老膠濟鐵路上的這4個城市之間,已經快連成了線。百年膠濟鐵路,拱起了山東經濟發展的脊梁。
臨沂是一個令人意外的存在。僅從這個圖上來看,臨沂的城區規模已經不弱於煙臺,強於濰坊。而且,臨沂的城區輪廓比較規整,已然有大城市的感覺。
魯南經濟圈有臨沂、濟寧、棗莊、菏澤四個城市,四個城市距離較遠,中心城市臨沂又偏居東隅,很難有一個經濟圈的直面感觀。有傳言說魯南經濟圈由四個城市輪流坐莊,那這樣沒有絕對中心城市的經濟圈更加沒有意義。私以為,以臨沂、日照、濟寧、棗莊四個城市組成魯南經濟圈更加合適,這樣臨沂作為魯南中心就名副其實了,也有了出海口。
濟寧和棗莊比較相似,都是城區比較分散。濟寧城區不大,旁邊的兗州、曲阜、鄒城城區規模也不小,現在兗州還已經劃區了,但濟寧對這些區市的吸收同化並不強。
棗莊更明顯一些,滕州市的城區顏色甚至比棗莊中心城區更紅,棗莊的城區又分成東西兩部分,中間的過渡地帶也很大。
聊城、德州、菏澤、濱州、泰安、東營這幾個城市的城區都比較小,在本市有一定的中心性,但規模是個問題。
從這個熱力圖上來看,青島、濟南、臨沂的城區有一定的規模優勢,煙臺和威海抱團發展的前景更值得看好,濰坊處於濟青高鐵和以後京滬二通道的交界點,未來也會不錯。
02 夜間燈光衛星地圖
熱力圖上的這些特點,在夜間燈光衛星地圖上都能得到印證。
夜間燈光衛星地圖上也能發現一些新的東西,淄博、濰坊、東營、濱州四市合圍的地方縣域、鎮域經濟比較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