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草原、山地、荒漠等多樣化的自然生態環境,非常適宜各種野生老鼠生存繁衍。下面這6種野生的老鼠,您見過幾種?
1.鼠兔。
與普通兔科不同,屬鼠兔科。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鼠兔的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態又很像鼠類。現存的鼠兔絕大部分都非常稀有。鼠兔體型小,體長10.2~30.2釐米,耳長1.62~3.81釐米;體形小、耳短、眼黑、體毛呈茶褐色。
棲息於新疆草原、山地林緣和裸崖,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棲。白天活動,常發出尖叫聲,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
鼠兔膽小,尤其怕驚擾,是典型的植食性動物。
2.灰倉鼠。
別稱倉鼠、搬倉。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身體中等大小,體長最大可達120mm以上。體較粗壯。
活動能力強,黑白天均可活動,但以夜間活動為主,不冬眠,打洞穴居。
棲息範圍很廣,草原、山地廣泛分布。
食物包括農作物種子和莖葉,野生的植物,昆蟲與軟體動物等。喜歡儲糧,窩內儲存數百克的食物。
3.田鼠。
別稱:Microtinae;voles。
齧齒目倉鼠科田鼠亞科。
體型粗笨,多數為小型鼠類,個體長約30釐米,體重約1800克。
棲息於草原、農田、森林、高山等。天敵有貓頭鷹 、 狐狸 、 貓等。
田鼠攜帶多種細菌、病毒、鉤端螺旋體、立克次體及寄生蟲,傳播70多種疾病。
4.跳鼠。
別稱跳囊鼠。齧齒目1科。
體中小型,體長:10cm;尾長:20cm;毛色淺淡,多為沙土黃或沙灰色,無光澤。
分心顱跳鼠、長耳跳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等。
生活於開闊地帶,因善於跳躍而得名。
主要吃植物,在夏季也捕食昆蟲。
5.沙鼠。
短耳沙鼠是我國的特有種,分布於新疆乾旱的荒漠地區。
體小型,體長7~20釐米;毛呈沙黃色;聽泡發達、聽覺靈敏;後肢長為前肢的1~2倍,適於跳躍。
分為長爪沙鼠、子午沙鼠、肥尾沙鼠、蓬尾沙鼠等。
沙鼠因存食和挖掘給農牧業帶來嚴重危害。新疆沙漠中,一大沙鼠洞系中貯存牧草達40千克。
沙鼠是許多疾病的傳播者。
6.黃鼠。
別名草原黃鼠、大眼賊、豆鼠子、禾鼠等。屬齧齒目,松鼠科。
形狀類似大鼠,黃色而短腳,善跑。體長119-250毫米,體重212-443克。眼大而圓,故名"大眼賊"。
黃鼠挖掘力強,遇敵害時,能迅速地"打牆"逃避。視覺、嗅覺、聽覺靈敏,記憶力強,警惕性高。黃鼠不喝水。
分為赤頰黃鼠、天山黃鼠、長尾黃鼠等。
主要棲息於新疆乾旱草原和半荒漠草原。以草本植物的綠色部分為食,亦吃農作物的幼苗,有時吃草根和某些昆蟲的幼蟲。
黃鼠危害農作物,破壞牧業草場,又是鼠疫菌的主要攜帶和傳播者,為重點殺滅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