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FT)發布2020年全球MBA項目百強榜單,復旦MBA項目位列全球第33位、大陸大學商學院第1名,7年排名成績持續進步。
值此契機,我們採訪了2014級復旦S3 Asia MBA校友湯知音,現任微軟全渠道事業部商業企業事業部大中華區合作夥伴轉型負責人,讓我們一同來聆聽復旦MBA如何賦予她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全面激發她的優勢。
作為2014級復旦S3 Asia MBA校友,湯知音前期的職場軌跡一直有兩條「穩定」與「非穩定」的平行線:她本科畢業後入職一家負責進出口貿易的製造企業並工作5年,這樣的經歷很容易給人以長於沉澱、重視積累的印象;但她同時又在企業內部輾轉多個不同的崗位,在一次次「波動性」的轉崗中充分展現出了自己的判斷力、決定力、以及能夠在組織內部遊刃有餘的溝通能力。
對於湯知音而言,這兩種相對平行的職場發展路徑無疑是欠缺統一度的,而通過復旦MBA的學習,她不僅令自己的成長履歷增添了「國際化」色彩,實現了精神層面的提升,更成功地將這兩條線完美交融到一起。
深入洞見亞洲,MBA課程超出期望值
在來到復旦S3 Asia MBA之前,湯知音的職場經歷相對比較單一,向外拓展的「邊界」也不夠清晰。她雖然在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積累,但也和很多畢業後工作了五、六年的職業人一樣,開始進入了瓶頸期。
「我那時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就是,有些事情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偏偏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所以感覺需要用一些時間去沉澱下來,想明白究竟什麼才是更適合我的。並且我也希望通過系統的MBA課程學習,讓自己在財務、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領域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對於求學,湯知音更多的是抱著一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而復旦S3 Asia MBA給予她的,不僅僅是與項目一脈相承的專業度與社會責任感、東西方融合與碰撞之下的國際化視野,也不只是更具深度和完整度的知識體系,更多的是一種有著亞洲特色的、具有包容性的商業思維和商業邏輯。在湯知音看來,這一點尤為重要。復旦S3 Asia MBA的課程讓她感覺「遠遠超出了期望值」。
首先令湯知音欣喜的是,她之前在工作中接觸的職場群體相對比較單一,在搭建公司戰略理論框架方面尚缺乏明確的切入點。而復旦S3 Asia MBA 的特色課程《亞洲商業洞察》不僅彌補了湯知音的「短板」,令她對中國市場,包括亞洲整體商業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她有信心去更好地應對日趨國際化的職場發展要求。
「《亞洲商業洞察》讓我們走出課堂,去零距離地面對不同的行業,有機會和企業的高層進行交流。我們能夠了解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的發展困境,包括他們的一些訴求。這種與『商業環境的接軌』,不僅讓我學會了用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同時也為我建構起一套更具實戰性的職場知識體系,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而復旦S3 Asia MBA 給予湯知音的另一個驚喜,則是她與團隊成員代表中國隊參加了「供應鏈金融」全球學生挑戰賽,並一路突出重圍,最終拿到了總決賽的入場券。儘管已經過去了幾年,但談及於此,湯知音依舊難掩激動:
「供應鏈金融對於我來說是從來沒有涉足過的全新領域,也是我第一次登上國際性的舞臺。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團隊經常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在一起論決策變量的關係,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等等,每個人都在全力投入。在夥伴們的身上,我也感受到了一名復旦國際MBA學生所具有的開闊思路和創造性思維。」
知識的厚度決定飛翔的高度,而精神層面的不斷豐富也讓湯知音的內心世界更加強大。通過在復旦S3 Asia MBA 的學習,湯知音不僅零距離地感受到了復旦MBA的專業和前沿、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長,也由此擁有了足夠的勇氣和底氣,去邁向更廣闊的職場天地。
主動出擊,實現思維進階
兩年的學習結束後,湯知音通過微軟公司在復旦的校園招聘,來到微軟工作。由於復旦S3 Asia MBA分別會讓學生到上海、韓國和新加坡各學習一個學期,完全浸入到全英文的學習實踐環境,所以初入外企的湯知音並沒有絲毫的「水土不服」,很快便融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在湯知音眼中,微軟這個國際化的平臺是多元的,包容的,也是富有同理心的。它會給予員工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而這些又與復旦S3 Asia MBA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契合,從而令她能夠在「國際思維」與「中國思維」之間輕鬆切換。
在微軟,此前完全沒有零售行業工作經驗的湯知音曾為自己申請了一個職位:負責零售行業的市場拓展。由於這種基於人工智慧及智能雲平臺基礎上的智能零售拓展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在很多方面還停留在概念階段。該怎樣邁出第一步?湯知音面臨很多困難,也做了充分的準備。
「我專門去閱讀了零售的書籍,也和微軟的夥伴探討產品和服務,由此尋找突破點。我還找來技術人員做大數據分析,從中去了解該怎樣更好地結合技術與業務,幫助企業做出滿意的產品。」
湯知音認為,職場人一定要擁有挑戰力,有主動「出擊」的精神,要勇於跳出舒適圈,不要輕易對自己Say No。在她看來,選擇具體的職位時最好遵從三點:首先,明確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第二,考慮目前所掌握的知識能否助力自己快速做出貢獻;第三,這個職位是否擁有成長空間。「如果滿足了上述條件,那麼不妨大膽地嘗試一下,讓自己多一個學習和鍛鍊的機會。」
湯知音通過復旦S3 Asia MBA建構構建了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實現了精神層面的「狹義思維」到「廣義思維」的進階。她學會了更加理智地看待「沉沒成本」和複利思維,再加上「本身就喜歡嘗試新挑戰」的個性,她不僅能夠在職場上做到快速轉化、在陌生的領域建立自己的專屬「標籤」,同時也全面激發了自身的潛力。
「微軟是一家不吝於給予員工機會的企業。所以將來有機會再次面臨職位選擇的時候,我應該不會去選擇一個已經熟悉並掌握了80%的崗位;而更加青睞那些我已經有了60%技能,但還有40%學習和挑戰空間的崗位。」對於未來的發展,湯知音已有了相對清晰的規劃。
在復旦MBA引領下,為團隊和企業賦能
湯知音認為,復旦MBA之所以能夠在管理教育領域威望素著,不僅源於其與國際接軌的課程設置和強大的文化輻射力,在職業發展的配套上也非常成熟和完善——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全方位職業輔導正是其中之一。
「我一開始的職場方向是比較模糊的,也經歷過迷茫期。後來通過與項目老師們的溝通交流,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而通過一系列涉及不同行業的講座,我了解到各行業企業的真實狀態及未來前景,最終意識到高科技行業才是與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所以我在畢業最後的一個學期找工作的時候目標非常明確,少走了很多彎路。」
在新加坡的一個學期,湯知音不僅要與國外的MBA學生一起上課,每周還有2-3天去一家公司的戰略部門實習。而就是在時間已經非常緊湊的情況下,她還主動為自己「增壓」,專門輔修了工科。
湯知音認為:「和一群單純有夢想的人在一起學習是很容易被感染的,我會渴望自己更好,有更多的可能。並且復旦MBA的學習並不僅限於課程方面,還有更加注重實踐的iLab『行動學習』。聽說去年復旦MBA和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商學院合作的iLab項目也非常精彩,同學們將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幫助泰國知名企業進軍中國市場。這樣具有開拓和創新性的實戰,能夠大大激發同學們的潛力,讓我們把學以致用落到實處。」
始終在享受學習的湯知音也坦言,無論哪種學習都肯定會有壓力,但壓力不應該成為止步不前的藉口。「關鍵在於應該怎樣運用知識、技能和思維模式去克服壓力,解決問題,要有進無止境的決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一定不要忽略對精神層面的滋養。」
儘管離開復旦已有數年,但湯知音的復旦情結卻歷久彌新。她會在每次「返回校日」儘量回到母校看一看;會抽出時間到復旦聽講座;也會為復旦MBA的持續進步和優異表現感到驕傲,因為她篤信「我們的項目課程和師資力量都是一流的!」
湯知音用「明燈」,「朋友」和「專業」來概括復旦S3 Asia MBA項目。她希望未來能夠充分發揮項目所給予的成長能量,進一步專注知識的拓展與心靈的成長,提升自身工作的社會價值,為團隊和企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