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農村的需要種地,每次再去種花生的地裡進行犁地時候,就會翻出這樣的小白肉蟲。當時看著白白的小蟲子還好奇可不可以吃,但是最終沒有吃。上了大學後才知道這個蟲子叫蠐螬,又叫土蠶,老母蟲,糞蟲,金龜甲的幼蟲。這個蟲子確實是可以入藥的。
這種蟲子可以說是高蛋白食品,所以基本上都是用來餵雞,雞吃了長得快又壯,而且下蛋也更多。人也有吃的,好像有一道菜就是油炸蠐螬,在網上見過,但是沒吃過。不過我覺得我也沒勇氣吃,雖然這傢伙看起來白白胖胖都是肉。
說起這個白土蠶,從名字中,其實也可以猜測出它的大概樣子,奶白色,生活在土裡,長相特別像蠶,所以叫土白蠶,它的學名叫蠐螬,是金龜甲的幼蟲。不過咱們這有個土名字,叫「栩毛蟲」(音譯)。
問了村裡的老人,這名字的由來很少有人知道,但總用來形容偷懶投機取巧的人,以前村集體還沒分田到戶,這做什麼事都是得工分,有的人就專門挑輕鬆好撈分的做,老人就會把這種人說成是「栩毛蟲」。
為什麼這麼說呢?還是因為這個白土蠶的習性,它專門挑剛種好花生、豆角的土地來鑽,總是農民這邊剛把地給鬆了土,這貨就出現了,專門在鬆土裡吃莊稼,危害莊稼。以花生為例,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能使花生減產30%,做人像「栩毛蟲」,那不就是村集體裡的大害蟲嗎?
在哪裡可以找到白土蠶
前面說了白土蠶喜歡呆在花生地裡吃莊稼,所以去花生地裡揮幾鋤頭,保準能找到它的身影。
花生地、紅薯地裡有,野外的枯枝爛葉下面的土壤中也有,記得小時候養鴨子,喜歡挖蚯蚓給鴨子吃,每次挖蚯蚓,都能挖到白土蠶,鴨子見了喜歡的不得了。
除此上面兩個之外,還可以在豬欄糞中找到,這裡要和大家說一下,以前農村人喜歡養豬,家家戶戶都養那麼四五頭豬,豬圈就在住房邊,為了能讓豬保暖,就會往豬圈裡撒稻草,時間一長,稻草在豬的糞便中發酵,大概一星期就要清理一下豬欄,清理出來的稻草堆積在一個角落,等著腐熟,這個農家糞裡就會有大量的白土蠶。
從發現白土蠶的大概位置可以看出,它吃的比較雜,從這個角度白土蠶可以分為植食性、腐食性、糞食性三大類。
白土蠶的危害
白土蠶生活在地下,對蔬菜的幼苗、種子、根的危害非常大。白土蠶一般白天藏在泥土中,晚上八九點才出來活動,所以農民白天挖菜的時候會遇見。
白土蠶的作用
白土蠶是一種中藥,具有止痛、解毒、破淤的作用,可以治療候痺、痛風、破傷風、丹毒、經閉、小兒臍瘡、小兒唇緊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