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打翻了染料盤」
有一段時間,秘魯的彩虹山突然成了網紅,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它色彩斑斕的照片,許多人看了照片之後不禁讚嘆:「這是上帝打翻了染料盤」才造就了自然奇景。
當你千辛萬苦越過太平洋抵達人煙稀少的秘魯安第斯山區,再徒步5公裡登上這座海拔5200米的Vinicunca山時,看到的可能是這樣一個樣子:
是不是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先別忙著抱怨,能看到這樣的彩虹山說明你的運氣還是不錯的,那些在雲遮霧罩中辛苦登頂卻什麼都看不清的人才叫冤枉呢!
其實也不能責怪那些P圖聖手,他們能做出那些色彩豔麗的照片首先要取決於極佳的光照條件、高超的修圖技術,也需要Vinicunca山本身的底子好。相比之下,咱們甘肅張掖的七彩丹霞風景區則更加天生麗質一些,下面這張照片只是做了輕度美顏而已。
彩虹山為什麼有如此豐富多彩的色彩?難道它真是「上帝的傑作」,或是好事者用顏料塗抹的結果嗎?
當然不是!本文將從科學的角度來為你解析,為何在世間有如此美麗、色彩斑斕的彩虹山。
彩虹山的形成與造山運動
秘魯的彩虹山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中段,由於太平洋板塊與美洲大陸的擠壓,使得南美洲西部邊緣向上隆起,太平洋板塊的俯衝與火山活動造就了這條世界上最長的大陸山脈。
在開始於6600萬年前的第三紀時期,因地殼頻繁活動在全球範圍發生了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太平洋板塊東部邊緣向南美洲板塊下方俯衝,強大的衝力使南美洲板塊邊緣褶皺、破裂並劇烈抬升,同時造成頻繁地震和火山噴發,這也成為安第斯山脈獨特景觀及豐富礦產的重要因素。
與秘魯彩虹山不同,甘肅張掖的七彩丹霞地貌起源要早幾億年,並且它是在盤古大陸內部低地或內海經加裡東造山運動形成的。由於陸地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錯動,造成地殼抬升、海水退卻,形成如崑崙秦嶺地槽褶皺系這樣的加裡東地槽,祁連山就位於這個地槽邊緣,而七彩丹霞正處於祁連山北麓的地臺之上。
當陸地板塊相互推擠,它們之間各種複雜的力的關係造成了陸地形態的複雜變化,我們今天所見的大多數斷層、褶皺、山系和高原大多都是由類似的造山活動而形成的。
板塊碰撞不是瞬間事件,實際上兩個或幾個陸地板塊間的相互運動速度都很慢,可能每年只有1毫米,一座山的形成往往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而青藏高原更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洲板塊上億年相互擠壓的結果。擠壓造成板塊邊緣翹曲形成高山,風化和雨水的侵蝕又同時削低它、剝離它的表層,使斷層的剖面鮮明展示在我們面前。
由此可見,彩虹山和七彩丹霞那一條一條的彩帶並不是潑灑出來的染料,而是地殼的斷層剖面。由於板塊間的相互擠壓,使其邊緣翹了起來,又經歷了幾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風雨侵蝕,使我們看到了地球的傷口。如果我將張掖的彩虹山照片旋轉一個角度,你就不難發現,它們原來就是地下的沉積層。
換一個方向和角度來看秘魯的彩虹山,也可以看到地層以及地殼翹曲的明顯印記。
為什麼彩虹山有如此豐富的色彩?
那是因為這裡有礦啊!
許多美術愛好者都知道有一種顏料叫礦物顏料,它的色彩豔麗,保存持久,我們甚至可以從古老的洞穴壁畫中尋找到人類祖先在幾萬年前留下的印記。
礦物顏料之所以能顯示出多彩的顏色,是因為各種不同的無機化合物因其分子結構以及分子排列的獨特性質,可以散射不同波長的光譜,使我們看到不同的色彩。只要這種化合物在自然狀態下是穩定的,它所散射出來的光就穩定,其顯示的顏色就不會改變。
研究表明,彩虹山不同顏色的地層中存在有各不相同的礦物質成分。其中紅色部分是富含鐵的粘土巖。由於其顆粒表面附著大量氧化鐵,因此粘土普遍顯現紅色。這是地球表面最多的礦物質之一,紅色也是世界各地丹霞地貌的最主要顏色。
彩虹山上粉紅色是粘土巖、方解石和石英砂的混合物;灰白色的部分主要是石英砂和石灰石;紫色和淡紫色的是泥灰石(粘土和碳酸鈣的混合物)和矽酸鹽;淡黃色、芥末色或金棕色部分是混合了褐鐵礦、富含硫化物的鈣質砂巖;而綠色部分則富含鎂鐵(鐵和鎂的混合物)和氧化銅的粘土。
正是不同成分的礦物質在不同地質年代的一層層沉積,再由造山運動將沉積層擠出地面,經過數百萬年的風蝕剝離,才使我們看到這些美麗礦物的色彩斑斕。
秘魯與張掖的豐富礦藏
秘魯是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礦業是秘魯國家發展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2006年,秘魯的三氧化二砷、鉍、銅、金、鉛、鉬、錸、銀、錫、鋅等礦產品產量居全球領先地位。在拉丁美洲,按價值排序,秘魯是金、銀、鋅、鉛、錫和碲的第一大生產國,是銅、鉬和鉍的第二大生產國。
鑑於彩虹山及附近區域含有大量金屬礦藏,加拿大的一家礦業公司於2015年向秘魯提出採礦請求,後因為當地農民的反對而被否決。
同樣地,受到嚴格保護的七彩丹霞風景區以及張掖附近區域也是礦產資源富集的地區。祁連山西段是鐵、銅、鎢、鉛、鋅、金等的主要成礦帶,礦點多,分布集中;在北側河西走廊盆地中,芒硝、鹽礦、鉀鹽、石膏等非金屬礦產豐富。其中鐵礦資源佔甘肅省91.8%,鎢、鉬和螢石資源佔比超過50%,芒硝儲量佔比近60%,其它資源也在全省排名前列。
由此可見,彩虹山不僅為人們帶來了嘆為觀止的美景,還揭示了地下豐富的礦藏,是名符其實的金山銀山。
總結與思考: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明白了,所謂的彩虹山其實是地層下豐富礦物質巖石和土壤在地殼變化、造山運動和風雨侵蝕後形成的地質現象。
它不是誰打翻了染料盤,也不是好事者的刻意塗抹,而是自然的造化。各種不同的礦物經過億萬年的層層堆積形成不同色彩的巖層,這些巖石散射光線使大地擁有了彩虹般的顏色。
彩虹山揭示出地下豐富和多樣的礦藏資源,我們是開發它、掠奪它?還是保護它、利用好它?這是需要審慎思考、認真面對的課題。
看彩虹山,其實不必辛苦跨洋去到地球另一端的秘魯。咱們有許多地方也有如此的美景,甘肅張掖七彩丹霞、廣東韶關的丹霞山、阿勒泰的五彩灘和五彩城、青海貴德阿什貢七彩峰等等都是美到極致的好去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