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一、垃圾分類行業概況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我國的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溼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幹垃圾。
中國生活垃圾分類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0年,我國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桂林八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城市,2019年開啟了新一輪的垃圾分類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規劃,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2019年,上海的垃圾分類引發了全國人民的極大關注,上海垃圾分類發展歷程如下:
上海垃圾分類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垃圾分類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個環節:上遊是居民垃圾分類,主要分為溼垃圾、幹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中遊是環衛,包括垃圾分類、垃圾收運和垃圾轉運三個環節;下遊是垃圾處置,包括焚燒、填埋、堆肥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垃圾分類行業現狀
隨著我國城市化生活的進程加快,再加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保持穩定増長的趨勢,近年來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壓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根據《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0194.4萬噸,處置量20084.3萬噸,處置率達99.5%。
2014-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垃圾分類在全國各個地區的推進,垃圾處理行業也愈發壯大。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產量保持5%左右的增長,2018年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28億噸。
2014-2018年中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垃圾處理企業年增量逐年攀升:2017年、2018年中國新增垃圾處理企業分別為3889家和5378家,而截至2019年11月,新增該類企業已超過7300家,佔總量的26.49%,平均每天就有約23家新企業出現。
2017-2019年11月中國新增垃圾處理企業數量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垃圾分類行業相關政策分析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要求,要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運體系,積極構建「網際網路+資源回收」新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實現「兩網融合」。2018年7月,國家發改委公布《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在其後的其他各類文件中,也陸續提到了研究制定收費制度的目標,意味著,在鼓勵、試點、強制等手段之後,未來我國垃圾分類或將進入收費時代。
2015-2019年中國垃圾分類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垃圾分類行業發展建議
1、強化垃圾分類技術創新,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加速滲透
一是大力支持城市垃圾分類收集技術研發創新;二是強化城市生活垃圾再利用技術創新,針對產生量大、有回收潛力、可再循環利用的生活垃圾進行技術攻堅,開展技術研究,為低價值廢棄物等「垃圾」資源循環利用及高值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持、探索新的利用路徑;三是加快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在垃圾分類收集中的滲透應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信息管理系統,對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區域分布規律、居民投放習慣、後端處置反饋等進行大數據採集,推動垃圾分類收集效率提升,優化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
2、打造「機構示範、居民控源、街道促進」的全源頭垃圾分類收集鏈條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關鍵在於源頭,對居民、公共機構等垃圾產生的重要源頭必須全部抓好、抓實,不能僅抓好一頭,應建立系統化的全源頭收集鏈條,將居民、公共機構和街道全部納入,統籌考慮,形成居民把控源頭、公共機構全力示範、街道配套促進的鏈條式垃圾分類收集體系。
3、建立健全企業補貼、跨區域合作、部門協作、垃圾監測等系列機制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信息管理系統,針對生活垃圾的產生源頭、數量、種類、投放規律、運輸監管、處置成效等設立全過程動態監測機制,監測好城市生活垃圾日常運行和變化規律,此外,推動監測信息公開,重點公開公共機構與居民的投放量及分類效果、垃圾分類運輸量情況、處置終端的處理量和汙染物排放達標情況等,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