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思考,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其實都是可以類比到宇宙中的。例如,生活中,電子時刻圍繞原子核做高速轉動。宇宙內的事物也是如此,地球便是每時每刻都在圍繞太陽轉動。
同理,我們知道,一個生命體體內會具有器官,組織,細胞等等。而我們的宇宙也好比是一個龐大的生命體,銀河系是它其中一個器官,太陽系是組織,地球則是宇宙全景圖下最為微小的細胞。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屬於什麼?
科學家很形象地將人類比作是寄生於細胞上的病毒,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比喻呢?因為不論從哪種角度去分析,我們都可以知道,人類對於地球而言,其實是一個破壞者。
自人類出現,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和利益,瘋狂地砍伐樹木和破壞土地,同時還使得數以萬計動物無家歸,甚至有部分動物已被人類趕盡殺絕。如今,地球已被人類傷害得千瘡百孔,而人類對於地球的破壞還遠遠沒有停止,人類就好比是破壞細胞的病毒。
再聯想到不時會發生的地質災難,例如地震,洪水,海嘯,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等,這其實是地球的自我防禦與調控系統在起作用,目的在於清除人類,清除自身體內的病毒。只是人類這一病毒較為強大,這麼多年也一直沒有被徹底清除掉。如此,便也可以十分形象地解釋,為何在過去會發生生物大滅絕事件而如今卻很少發生。
原因在於,病毒寄生在細胞體內,它同樣遵循《達爾文進化論》所提到的生存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無法適宜環境的生物會被淘汰,因此,很久以前那些無法抵抗地球上所發生的一系列災難的生物最終走向了滅亡。
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清除與防禦機制中生存下來的病毒,自身攜帶的基因會在環境的歷練中變得更加強大,同時,病毒本身也會進化也會演變,它的毒性以及對生物體體內清除防禦系統的抵禦能力也都會相應地加強。那麼再來看看為什麼對於宇宙而言,一百年只是一瞬間,而對於人類來說,一百年便是一生。
從生物學角度來分析,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以人體為例,人類內很多病毒的生命周期並不長,通常只是幾天或者十幾天,當它們生命走到盡頭時,對於人類來說,也就是過去了短短的幾天或者十幾天而已。人類好比是宇宙中的病毒,人類的百年對於宇宙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瞬。同時,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無法存活,這就好比人類離開了地球便很難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