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等待瀝青滴落,「熬死」兩位科學家,這個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2021-01-15 網易

2020-05-16 00:31:11 來源: 山川小文社

舉報

  地球上的生命史有38億年,目前地球上有870多萬個物種,曾經的恐龍大家族在地球上統治了將近1.6億年,但最終的勝者貌似只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沒有尖牙利爪、沒有強壯身體的人類。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上就發展進化了幾十萬年(從智人算起),如果繼續追溯的話可以到1500萬年年前的森林古猿。但就是人類發展出了智慧文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類發展進化了大腦。

  

  而聰明的大腦可以讓我們更佳嚴禁、系統、科學地認識生活的這個世界,因此說科學的發展完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所在,而實驗在其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實驗,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有這樣一項實驗,已經開始將近,熬死了兩位教授,未來還將繼續下去,它就是因為漫長而出名的「瀝青滴落實驗」。

  

  一直以來瀝青被認為是異常堅硬的物體,主要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和非金屬衍生物構成的複雜混合物,一般都是黑色,可以從天然植物、石油中提取,還可以人工製造,曾經主要用來製作防水船。瀝青在常溫下看上去是堅硬的固體,可以用錘子敲碎,但實際上瀝青是一種高粘度的有機液體。

  

  1927年一位來自昆士蘭大學的教授-託馬斯·帕內爾(Thomas Parnell),就想要向學生們證明瀝青雖然看起來是固體,但實際上它們屬於液體是可以流動的,在這一年瀝青滴落實驗開始了,前三年主要是用來準備實驗,搭設實驗臺,正式的實驗開始於1930年,由於當時無法確定瀝青滴落的時間間隔,因此在實驗正式開始後的第八年也就是1938年,第一滴瀝青成功滴落,但是託馬斯·帕內爾教授並沒有看到。

  

  就這樣實驗一直進行著,而託馬斯·帕內爾也繼續著自己的教育實驗,不幸的是在1947年第二滴瀝青滴落了,而託馬斯·帕內爾依然沒看見,令人惋惜的時候1948年託馬斯·帕內爾帶著遺憾去世了。26歲的約翰·梅史東教授正在那個時候進入這所大學任教,接替了託馬斯·帕內爾繼續進行瀝青滴落實驗,並發誓必須要親眼看到瀝青的滴落。

  

  因為實驗的周期太過於漫長,每一滴瀝青的滴落時間都將近十年,而人的一生又有幾個十年哪!就這樣約翰·梅史東教授也錯過了接下來的第三滴至第七滴,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用監控拍攝記錄瀝青滴落的瞬間,就等待第八滴瀝青的滴落,但不幸地是進入21世紀的第十一個月,某個夜晚攝像頭出現了問題,沒有拍下瀝青滴落的場景。

  

  在這裡有一個小插曲,2005年的時候約翰·梅史東和瀝青滴落實驗的發起者託馬斯·帕內爾被授予了搞笑諾貝爾獎,最後到2013年約翰·梅史東教授也去世了,這個實驗的接力棒交給了安德魯·懷特,在約翰·梅史東教授去世一年以後,第九滴瀝青滴落了,到目前為止第十滴依舊沒有滴落。

  

  這個實驗已經進行了93年,在未來可能還會繼續進行下去,雖然實驗的目的早都已經實現了,驗證了瀝青這種高粘度的液體,只要時間足夠長是可以流動滴落的,實驗的目的已經不重要了,它傳達的是一種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相信大家應該猜到了,這個黑黑的東西就是瀝青。因為瀝青的特性,在生活中,人們會常常用瀝青修補各種東西,在科學研究上,瀝青也有它的研究價值。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他想向自己的學生證明瀝青在常溫之下呈固態,但經過處理會變成粘度非常高的流體。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說,他做了一個實驗,通過這個實驗測量瀝青樣品的流動和粘度的變化。而帕內爾的實驗也就開啟了一項時間跨度超過百年,影響全世界的超長實驗。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親眼看到瀝青滴落有多難?這個實驗熬死了兩代科學家,至今已經進行了93年,尚未有人親眼見證瀝青滴落過程。在200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是目前金氏世界紀錄,實驗時間持續最長的「保持者」。瀝青是液體,還是固體?液體,比如水具有流動性是柔和的。固體,比如石頭表面堅硬,使勁扔地上會碎成兩半。常溫下的瀝青,外表是堅硬的,且易碎,那麼瀝青是固體嗎?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有些人會在自己家的桶破了之後,把這個東西燒熱,然後讓這個東西非常緩慢地滴在破損的地方,等凝固之後桶就可以像往常一樣被使用了。相信大家應該猜到了,這個黑黑的東西就是瀝青。因為瀝青的特性,在生活中,人們會常常用瀝青修補各種東西,在科學研究上,瀝青也有它的研究價值。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究竟想證明什麼?
    但卻有這麼一項科學實驗被譽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實驗,其內容也十分簡單,便是依靠一塊瀝青在器皿中滴落,從而記錄滴落的次數和時間,正是這麼一項平平無奇的實驗卻熬死了兩位教授,那麼這項實驗究竟想證明些什麼呢?於是他向學生們提出了自己這個猜想,但卻沒有人表示支持,畢竟在他們的眼中瀝青這項物質就是這樣堅硬,於是這項瀝青滴落實驗便就此展開。首先帕內爾教授開始設計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的器具,為了更好更直觀的向大家展示瀝青的多樣性,於是他找來了一塊固態瀝青和一個鍾型罩,另外再配上一個底部完全密封的玻璃漏鬥來隔絕外界的一切因素。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在2005年時他還因該實驗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值得注意的是,搞笑諾貝爾獎的含金量其實非常高,有許多獲得過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後來也獲得了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是為了慶祝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科學研究以及微不足道的科學成就,他們的目不是為了搞笑,而是尊重每一個科學家的努力,每一個科學家的成果。在約翰·梅史東教授實驗期間,又滴落了6滴瀝青,平均耗費8年左右。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90多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物質的性質可能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為了給學生們更直觀的證明這一事實,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設計了一個實驗——瀝青滴落實驗自1930年開始運行,瀝青滴落實驗成為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實驗室實驗。甚至到現在人們都沒有觀察到瀝青滴落。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在2005年時他還因該實驗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值得注意的是,搞笑諾貝爾獎的含金量其實非常高,有許多獲得過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後來也獲得了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是為了慶祝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科學研究以及微不足道的科學成就,他們的目不是為了搞笑,而是尊重每一個科學家的努力,每一個科學家的成果。在約翰·梅史東教授實驗期間,又滴落了6滴瀝青,平均耗費8年左右。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認為瀝青堅硬易碎的外觀具有欺騙性,為了給它的學生證明常溫下固態的瀝青其實是一種黏度非常高的流體,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來測量瀝青樣品的流動和粘度。開啟了一項長達百年,牽動全人類的超長實驗。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瀝青的粘度是水的千億倍級別,並且看起來就像是固體一樣,因此科學家決定用瀝青來證明,雖然即使瀝青的流動性很差,在漫長的時間後仍然會滴落並且凝聚成一滴。,瀝青就滴下了第四滴,因為結婚的原因,他並沒有親眼見證到瀝青的滴落,畢竟這個實驗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等待,實驗者又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這個實驗設備前,第五次和第六次甚至是第七次瀝青滴落,都被梅因斯通完美的錯過了。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而故事從這裡開始戲劇化起來,梅因斯通接管這個實驗後的一年,瀝青就滴下了第四滴,因為結婚的原因,他並沒有親眼見證到瀝青的滴落,畢竟這個實驗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等待,實驗者又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這個實驗設備前,第五次和第六次甚至是第七次瀝青滴落,都被梅因斯通完美的錯過了。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這個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為了更好地觀察瀝青滴下的瞬間,科學家在這個裝置周圍安裝了直播設備,進入網站之後每天都可以看到瀝青的最新狀態。 從最新的情況可以看出,目前第10滴瀝青正在形成,然而至少還要2年才能滴落,所幸這一次,有全世界的人直播,或許我們不會錯過瀝青滴落的瞬間。 為什麼要進行瀝青滴漏實驗?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熬死兩位教授,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事實上,瀝青滴漏實驗自從1987年開始,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完成,據說該實驗還可以繼續上百年之久,而它也因此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了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實。據了解,瀝青滴漏實驗始於1927年,這個實驗的操作極為簡單,那就是將一塊高濃度的瀝青放入一個封了口的漏鬥內,讓瀝青往下流動,據說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量,極高濃度的瀝青在室溫環境下的流動速度。
  • 瀝青滴漏實驗快100年了,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這是一個跟瀝青有關的實驗,該實驗被稱為瀝青滴漏實驗,並且這個實驗快100年了,其間,已經熬死兩位教授,實驗究竟想證明什麼呢? 一、帕內爾教授開始著手瀝青滴落實驗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在上課的時候,做了一個實驗,是以研究瀝青為主,所以名字叫做瀝青滴漏實驗。據了解,帕內爾教授是為了向學生們闡述一個道理,即不要相信表面看到的東西,雖然有一些東西表面看上去是固體,但實際上,只是粘性極高的液體罷了,就如瀝青一般。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走2任科學家,究竟想證明什麼?
    為了向學生證明「一些物質看上去雖是固體,但實際上是粘性極高的液體。」這個真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託馬斯·帕內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1927年,託馬斯教授當著自己學生的面把瀝青裝進了一個透明的漏鬥當中,然後將瀝青加熱,使它們全部與漏鬥緊密的結合,同時託馬斯還封堵了漏鬥的底部,以使瀝青能夠徹底固化。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2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科學是嚴謹的,也是值得重視的,每一個重要的科學實驗,都要花費工作人員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你知道嗎?在世界上有一個瀝青滴漏實驗,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快100年了,期間該實驗熬死了兩名教授,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結束。那麼,這個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呢?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2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科學是嚴謹的,也是值得重視的,每一個重要的科學實驗,都要花費工作人員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你知道嗎?在世界上有一個瀝青滴漏實驗,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快100年了,期間該實驗熬死了兩名教授,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結束。那麼,這個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呢?
  • 持續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了2位教授,到底是想證明個啥?
    ——哥白尼科學是十分嚴謹的,科學家也是很執著的。實驗是科學觀察的一種形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途徑,很多科學家為了證明一個結果或者得出一個結論,往往一個實驗要做上好幾年甚至數十上百年。瀝青滴漏是物理實驗中最長的實驗之一,它從1927年起已經進行了快100年,期間研究它的兩位教授都已經去世。
  • 為了證明瀝青是固體還是液體?進行了漫長的實驗,送走了兩位教授
    瀝青究竟是固體還是液體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將近一個世紀,總算是得到了最終的答案。為了觀察瀝青的流動速率,這期間送走了兩位教授,這足以說明了科學實驗真的會做完一生。實驗是從1972年開始的,但是託馬斯·帕內爾為了向自己的學生證明瀝青是一種高粘度的液體,瀝青實驗由此開始。託馬斯·帕內爾先將瀝青加熱融化,將其倒入漏鬥中,並且堵住出口,等到瀝青完全凝固之後,再打開漏鬥的口,日日夜夜的觀察瀝青滴落的情況。
  • 為了證明瀝青是固體還是液體?進行了漫長的實驗,送走了兩位教授
    瀝青究竟是固體還是液體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將近一個世紀,總算是得到了最終的答案。為了觀察瀝青的流動速率,這期間送走了兩位教授,這足以說明了科學實驗真的會做完一生。託馬斯·帕內爾便是在世人眼中的科學怪人,因為他為了向世人證明瀝青其實是液體,便將瀝青放進了一個漏鬥中,讓其正常滴落,幸運的是實驗最終成功,但不幸的是,託馬斯·帕內爾去世了。實際上,瀝青的滴落實驗直到現在依舊還沒有結束。實驗是從1972年開始的,但是託馬斯·帕內爾為了向自己的學生證明瀝青是一種高粘度的液體,瀝青實驗由此開始。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通過實驗給學生們證明一個理論,然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直到他去世,都沒能親自證明,甚至後來又「熬」死了一位教授,也沒能證明,它便是赫赫有名的「瀝青滴漏實驗」。瀝青滴漏實驗,顧名思義,就是將瀝青樣本放進一個封了口的漏鬥內,然後等待瀝青滴下來。那麼為何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會進行了近100年呢?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