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億年,地球的水保持不變還是變少了?一塊石頭告訴了我們答案

2020-08-28 AriaAndBrandon2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同時也是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水資源佔到了全部面積的71%,正是由於大量液態水的存在,地球才能夠在早期誕生生命,並一步步進化演化為豐富的生物世界,並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

可以說,水就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不會現在完善的生態系統,不會有生命的誕生,也不會有人類的誕生。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地球的水是如何進行循環的,可是當我們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於地球的水循環終於有了比較全面的認知。

地球表面的總水量高達13.8億立方千米,從數值上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水資源儲量。那麼如此多的水,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以來,一直都是保持不變的嗎?可能很多會說,那還用說,地球擁有完善的水汽循環機制,地球內的水來回循環,並不會流失。

可能很多人認為,地球表面的水流入地底的地殼和地幔,進入地球內部的水會通過地震等形式再返回地球。而蒸發到大氣中的水,則通過降雨的形式再返回地球,這麼看來,地球的水似乎一點都沒有減少,事實真的如此嗎?

要解開這個謎團,我們首先要對地球水的來歷有一個了解。現代科學家研究認為,地球早期的水是來自於外部,而不是自己產生的水。說起這個,我們就要先來看看地球的起源,太陽,地球包括其它的各個行星都是起源於一片原始星雲。

而這一片原始星雲來自於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超新星爆發,當超新星爆炸後,存在於星體內部的物質就會被拋射到太空中,然後各種碎片物質再自由組成新的物質以及天體。地球可能就是由多種碎片物質組成的,而上面的水可能來自於超新星爆炸後的含水物質。

那麼這些水會流失嗎?如果是正常的水汽循環,地球的水並不會流失,不管過去多少年都會保持一個恆定值。可是水的循環沒有那麼簡單,我們都知道,水從微觀角度來看,就是由氫和氧組成。而且水也是一種比較容易被分解的物質。

大自然中能夠分解分的能量來源於太陽,天上的太陽發出的輻射光子具備強大的分解水分子能力,會將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當水被分解為氫和氧之後,由於氫是一種非常輕的物質,當周圍溫度為27攝氏度且粒子運動速度為1900米/秒時,在紫外線與太陽風的的驅趕下,氫很容易離開地球。

而氧則忠誠很多,它不會輕易離開地球,於是水分子被光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之後,氫就會逃跑離開地球,只有氧會留下來。如果光解後的水分子沒有了氫原子,那麼就無法再還原為水分子,這個時候地球上的水就會不斷減少,並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保持不變。

那麼地球早期的水跟現在的水相比減少了多少呢?科學家通過發現的一塊石頭找到了答案。這塊石頭隱藏在丈古地導臺的蛇紋石內,科學家通過發現我的氫氧同伴素值,初步得出一個結論:地球早期的儲水量約是現如今的1.26倍。也就是說在地球早期的時候,表面基本都是海洋,陸地面積遠遠小於現在。

既然地球的水會隨著光的光解而不斷流失,那麼以現在地球的儲水量,還能夠使用多長時間?其實這個時間是非常漫長的,科學有通過計算,大約再過100億年,地球有可能將失去全部水資源。沒有了水,地球也就無法適宜人類的生存。

當然,百億年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說還太遙遠,那個時候太陽都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有可能那個時候人類會將地球轉移到靠近火星的軌道,而且,即使地球在百億年後沒有了水資源,我們也不用擔心沒水無法生存下去。因為太陽系是一個水資源異常豐富的星球。

土星和土星的不少衛星表面都被冰層覆蓋,內部可能有液態海洋的存在。另外太陽系的邊緣也有很多的充滿水的星球。可能有人覺得,百億年對於我們來說太漫長,可真實的情況有可能地球水資源的流失在未來會不斷加快,根本無法支持100億年。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液態水的未來的重要作用除了日常飲用之外,還會被當作一種重要的能源。我們都知道,人類現在一直在積極研究探索可控核聚變技術。而核聚變需要的燃料非常普遍,它們就是大量的水資源。

因此,在未來一旦可控核聚變實現並完全取代化石能源普及全球,那麼作為它的燃料水也會成為搶手貨。那個時候,人類會再次開足馬力 ,不斷分解水得到更多的氫。地球的水資源也會在不斷的使用分解當中,載來越少。

所以,正常情況這下,地球的水資源可能根本等不到100億年,有可能在幾十億年後,地球就沒有了水資源。那個時候人類想要生存和發展,只能開採利用其它星球的水資源。有可能在未來,人類會專門有進行星際運輸的水車。大量的水資源從木衛二或其它衛星上面進行開採,然後運回地球,滿足地球缺水的狀況。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地球簡史——46億年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關於生命科學的科普讀物——《地球簡史》。它是一本配有精美繪圖和詳細文字說明的繪本,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地球的發展歷史,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我一直很好奇我們人類是怎麼來的?地球又是怎麼形成的?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回答不了我,我在書本中找到了答案,真是太令人興奮。《地球簡史》從46億年前開始介紹地球誕生。
  • 為什麼地球有46億年的年齡?地球還能存在多久?
    呦呦在之前分享的地球46億年間經歷了如寒武紀、侏羅紀等10多個地質年代的文章裡,提到了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大家對地球為什麼是46億年的年齡提出了疑惑。今天呦呦給大家講講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壽命了。隨著DNA技術的發展,人類終於發現自己的祖先起源於非洲的智人。智人在10多萬年前走出非洲,隨後擴散並佔領了全世界。
  • 41億年前,一塊石頭從地球飛到月球,如今人類又把它撿回來了
    月球是我們人類唯一踏足過的除地球以外的星球,迄今為止,共計有12個地球人在月球上成功登陸。很明顯,我們地球人好不容易才來一趟月球,肯定是不能空手而歸的,然而眾所周知的是,月球上一片荒蕪,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物,所以這些地球人在返回地球的時候,只能帶回一些月球上的石頭和土壤樣本用來做研究工作。
  • 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為何用了46億年,仍然源源不斷?
    為何在地球上流淌了46億年的時間,還源源不斷呢?在地球上,表面超過71%的面積都被海水所覆蓋,可以說,水是地球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關於水的起源,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地答案,目前,科學家們普遍認同的觀點,有以下幾種:第一,隕石說。
  • 地球上的水是多了還是少了?
    地球上的水並非永恆不變,根據201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刊載的一項研究[1],地球已經失去了四分之一的水。
  • 為什麼地球能夠自轉46億年而不停止?它的能量來自於哪裡?
    地球是一顆行星,它圍繞太陽進行公轉的時候,也在進行著自轉,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達到了每秒465米,這樣的速度在很多人看來已經超過了音速,可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由於有重力的因素並不會感覺到地球在轉動。地球從誕生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自轉,到現在已經自轉了46億年,於是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地球能夠自轉46億年而不停止?它的能量來自於哪裡?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站在物理學的角度,世界上是不存在永動機的,曾經有一段時間,研究探索永動機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不少的人們都試圖研究出永動機而聞名世界。
  • 地球的內核年齡是46億年嗎?科學家給出答案,它年輕了10億歲
    宇宙如此之大,但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條件限制,我們發現只有地球擁有著生命,而我們所居住的這顆星球,它的年齡高達46億年。然而在最近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年齡也許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而它的內核真實年齡也許比46億年還少。
  • 46億歲的地球有多重,地球的體重是在增加還是減少?又長知識了
    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自形成以來,地球已經46億歲了。經過計算,地球的重量達到驚人的59.76萬億億噸。那麼這46億年以來,地球的重量一直都是這麼多,還是說在增加或者減少呢?按我們知道的知識,常規狀態下你放一個石頭在桌子上,它的重量是不會變化的。但是這是理想狀態,事實上,一樣物體的質量如果不增加就一定會減少,反之亦然。我們把地球看成是一個很複雜的物體,那麼它的體重肯定是有變化的。一直以為,人們對地球質量的變化都是有爭議的,一部分人認為在減少,一部分認為在增加。我們先看看認同減少的怎麼說。
  • 地球上水的總量會不變,變化的是它的氣態、固態、液態時空分布
    也有說是太陽風暴的離子流中的氫核、氧核、與大氣中的電子組合生成氫、氧原子,再化合成水分子,給地球帶來了水。二、地球有多少水?約有13.87億立方千米 ,其中淡水 3500萬立方千米。主要以液態存在,其次是以氣態、固態存在。三、地球上的水是越來越多呢還是越來越少?
  • 每年地球有很多氣體逃逸,為什麼大氣壓基本保持不變?
    地球上的生命能安然無恙的活在這個大生態圈中,少不了大氣層的庇護,原本毒辣的陽光被他「變」得溫暖舒適,太空中的危險也被他隔絕開了,他就像保護罩一般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可是每年都有很多的氣體逃逸出大氣層,為什麼地球的大氣壓依舊穩定呢?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嗎?花一分鐘看看小媒介吧!
  • 世界地球日:看看地球46億年都發生了什麼
    說到地球的歷史,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又著迷。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地球的歷史太久遠了(46億年),人類文明與之相比較,只是瞬息之間。但地球在漫長的46億年裡,過得並不乏味,經歷了大陸的聚合與分離、生物物種的大爆發與滅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去探尋這些事件的起因、過程及結果,又是令人著迷甚至回味無窮的。
  • 地球上的水是增加還是減少?蛇紋石告訴你,水正在向太空逃逸
    中學課本就已經告訴我們,地球上的水會通過水汽循環重複利用,它是生物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水會越來越少的話,那讓生命情何以堪?但事實上可能與各位想像有些許出入,下面來簡單了解下。二、地球上的水會增加還是減少?從表面上來看,似乎地球的水汽循環並不會導致水的損失,因為地球的存在已經超過46億年,而水還有那麼多!
  • 是什麼力量使地球自轉了46億年?用科學來解釋
    地球為什麼轉個不停?地軸為什麼是歪的,並且還一直在變?下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一一尋找答案。地球為什麼要自轉?地球被上帝踢了一腳,所以轉個不停。顯然這種說法是我們信仰科學的人不能相信的,這個問題在太近的時間尺度上也不是輕易能解決的。因此,想要弄懂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億萬年前的宇宙,來探索那些地理老師沒告訴我們的事。
  • 地球已經旋轉了46億年,自轉速度有變化嗎?會不會停止旋轉?
    在很早之前,地球上的人類認為,地球是不動的,天上的星星以及太陽和月亮,都圍繞著地球轉。後來,有人證明了,原來地球並不是保持靜止地,而是圍繞著太陽旋轉,在這個時候,我們認為太陽是靜止的。直到後來,牛頓提出了經典力學以後,才知道,宇宙中沒有東西是固定不變的,所有的行星、衛星、恆星都在不斷運動。
  • 澳男子偶得神秘紅巖石竟是46億年前隕石,格外堅硬比黃金還昂貴
    據《每日郵報》7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一名男子偶然中發現了一塊神秘的紅色巖石,三年後他才知道這是一塊46億年前的隕石。大衛·霍爾(David Hole)在三年前在澳大利亞馬裡伯勒找到了這塊紅色巖石,三年來,他嘗試用鑽頭、巖石鋸甚至大錘打破這個物體,他認為裡面一定有一塊金塊,但都無法對這塊石頭造成任何傷害,甚至連劃痕都沒有。疑惑之下,霍爾把這塊神秘的石頭帶到了墨爾本博物館,那裡的科學家告訴他,這塊石頭是一塊46億年前的隕石,比任何貴重金屬都要稀有得多。
  • 地球上的水已經用了40多億年,為什麼沒有減少?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也是一顆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水是生命之源,正是由於地球有著大量的水資源,所以40億年前才能夠誕生生命,而生命經常漫長的進化演化才能夠誕生智慧生命人類。不管是其它的動物還是人類,生命體中70%的物質都是水,由此可見,水對於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 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為什麼地心還在燃燒,還要多久才冷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我們把一壺燒熱的開水放一段時間,水會慢慢降溫,最終變成常溫的水;還有如果把一塊燒得通紅的鐵放一段時間,鐵的熱量也會慢慢散失最終變成一塊沒有熱量的鐵,地球上任何東西,不管是水、還是鐵又或者是其他物質,只要放在自然環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身上的熱量都是散失,最終都會慢慢冷卻變成常溫狀態,這幾乎是自然界亙古不變的規律,可是卻有一種物質違背了這種自然規律,而違背這種規律的物體正是地球本身
  • 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為什麼地心還在燃燒,還要多久才冷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我們把一壺燒熱的開水放一段時間,水會慢慢降溫,最終變成常溫的水;還有如果把一塊燒得通紅的鐵放一段時間,鐵的熱量也會慢慢散失最終變成一塊沒有熱量的鐵,地球上任何東西,不管是水、還是鐵又或者是其他物質,只要放在自然環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身上的熱量都是散失,最終都會慢慢冷卻變成常溫狀態
  • 熱力學基本定律否定了永動機,那地球自轉了46億年怎麼解釋?
    可地球自轉了46億年,這怎麼解釋,它是我們要找的永動機嗎?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機器不可能從環境中獲取能源而不對環境有影響,曾經有科學家提出了「零度永動機」的模型,他假設這個永動機可以無限獲取環境中的能量,再通過轉化將能量還給環境,零度永動機確實規避了熱力學第一定律。但是它從環境中獲取能量又將能量還給環境,這就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 3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的?科學家終於有了答案!
    地球曾經是一個「水世界」近日,來自地殼古老部分的證據表明,大約30億年前,地球曾經是一個水世界。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意味著科學家需要重新考慮關於系外行星和宜居性的一些理論,甚至還需要重新考慮他們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