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乾旱缺水,卻依然有人離不開這裡,三千人在此生活

2020-09-03 分析科學

地球環境是非常溫和的,人類生存在地球上也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不過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地球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很多地區因為人為的破壞而變得寸草不生,土地荒漠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就有一片非常廣闊的沙漠,因為人類的過度放牧等原因導致土地沙化,為了治理沙漠化問題,我國這些年正在積極治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如今我國的沙漠化問題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不過在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但是至於撒哈拉沙漠形成的原因,人們也是議論紛紛,曾經人們認為撒哈拉沙漠形成於第四紀(大約300萬年以來),由於受到非洲夏季風影響,導致撒哈拉沙漠的出現。

不過在2014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研究顯示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託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乾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

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非常廣闊,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幾乎佔滿了整個非洲北部,沙漠的環境也非常惡劣,這裡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而且這裡的氣候條件也很極端,晝夜溫差特別大。

撒哈拉沙漠的降水量很低,年降水量少得可憐,但是由於氣候炎熱,常年受到太陽直射,導致撒哈拉沙漠的蒸發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並且有一連好幾年沒降雨的最大面積紀錄。所以這樣的氣候環境必然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

撒哈拉沙漠不適宜生存的原因還有一點是因為這裡極度缺水,有幾條河源自撒哈拉沙漠外,為沙漠內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並吸收其水系網放出來的水,但是由於蒸發量大,所以一些湖泊水系出現了萎縮。

但是從50萬年前開始,就有不少人類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生活,這裡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裡不足1人,不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遊牧為主,因此還是有一部分人是離不開撒哈拉沙漠的。

據悉大約有3000人生活在這裡,由於歷史原因,他們沒有國籍,只能在撒哈拉沙漠漂泊,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成了沙漠「百事通」。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乾燥缺水的沙漠,近百年沒有下雨,卻生存了100萬人
    導語:世界上最乾燥缺水的沙漠,近百年沒有下雨,卻生存了100萬人。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沙漠被黃沙覆蓋,植物極其稀少,空氣較為乾燥,很少下雨,沙漠地區通常都是荒涼且沒有生命,環境十分惡劣。很少有人能夠生存下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沙漠,同樣十分乾旱,甚至有近百年沒有下過雨,但是卻居住生存了100萬人。阿塔卡瑪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主體位於智利境內,部分也在秘魯、阿根廷,南北長約1100千米,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和秘魯寒流的綜合影響之下,使得這個地區成為了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世界的「幹極」。
  • 生活在沙漠中的「沙漠魚」,沒敗給炎熱,卻輸在人類的破壞上
    很多人對於沙漠的認知就是一望無垠的荒漠,沒有人居住,這個地方似乎並不適合生存,特別是對於離不開水的魚來說。魚類主要靠鰓呼吸,沒有水就不行。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一些乾旱缺水沙漠中,竟然有一種魚能夠生存,那就是沙漠魚。哪怕水源那麼少,天氣乾旱炎熱,沙漠魚還是頑強的生存了下來。
  • 聽我說甘肅,這裡只有沙漠,駱駝和乾旱嗎?
    好多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黃土高坡,沙漠,駱駝,乾旱……但亮亮感覺慚愧,長這麼大,還沒有見過駱駝,也沒有見過沙漠!甘肅缺水嗎?缺,真的缺,在亮亮的記憶裡,90年代的天水,我的家鄉,我們和隔壁村子,經常為了一個泉眼而爭吵不休,半夜三點起床去泉門守水是家常便飯;記得那時候,我和妹妹兩人,抬著一個水桶,幾個小時才舀滿,在水桶裡房一點洋槐葉,防治水在抬的過程中溢出來……時光荏苒,過去的終究會過去,這些年,隨著退耕還林,家鄉的環境變化大,水資源不再是困擾人們的頭等大事,再加上水利工程的建設,自來水已經通到了廚房,缺水,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中國有1/2的國土在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這些地區基本都是比較平坦的,也可以叫做『西北平原』,但由於周邊有高山,遠離海洋,因此,這裡氣候乾旱,降水稀少,基本都是沙漠、戈壁、草原和貧瘠低產的農田。特別是在黃土高原地區和華北平原是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最少(低於500立方米/人)和較少(低於1000立方米/人)的地區。因此,在這些地區工農業、城市的用水和生活用水,隨著人口的增長,水資源的減少和汙染的擴大,將成為這兩個區域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保障的首要限制因子。
  • 為什麼缺水的沙漠,面對突如其來的降雨,卻並不是一件好事?
    提到沙漠,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乾旱,一望無際的荒漠,其實沙漠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乾旱的地方,如果沙漠中能夠下雨的話,對於住在沙漠中的人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沙漠中出現長時間降雨的話,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
  • 沙漠英雄樹-胡楊
    人們讚揚胡楊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楊,一億年的歷史」。頑強的胡楊,耐乾旱,耐鹽鹼,抗風沙,能在酷暑嚴冬、年降水量十幾毫米、乾旱荒漠的惡劣自然條件下生長。它的根系能深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層吸取地下水。樹身內能貯存大量水分,以備乾旱缺水時維持生命。
  • 沙漠乾旱百年,卻在一夜之間開出花海?當地人:發愁
    地球陸地面積廣大,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在如此眾多的地區之中,有一部分適合生物生存,許許多多的物種都在此存活,人類居住的地方也大多都在這些區域。但是地球上還有部分地區環境極端惡劣,使得生物在那裡難以生存。例如兩極地區、高原雪山以及沙漠,都荒無人煙,只有很少種類的動植物能夠生存下去。
  • 它們是瀕危動物,生活在沙漠地區五萬年的「沙漠魚」,如今怎麼樣
    導語:說起沙漠,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吧,因為沙漠是一個能夠結束人生命的地方。它十分的乾旱,很少有水源,甚至說是沒有水源,有的沙漠甚至沒有綠洲。人如果一旦走到了裡面,就是死路一條,很難再走出這茫茫無際的沙漠。今天我們來講述的故事也與沙漠有關今天我們不是來說沙漠有多麼的可怕。
  • 世界上最另類的沙漠,遍布各種大小湖泊,遊客在這裡抓魚蝦吃
    世界上最另類的沙漠, 遍布各種大小湖泊,遊客在這裡抓魚蝦吃說到旅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嚮往城市繁華,有人嚮往世外桃源;有人追求休閒與放鬆,有人追求刺激與挑戰;有人喜歡一望無際的綠洲,有人喜歡廣袤的沙漠。
  • 全球最乾旱的沙漠,被稱為「地球上的火星」,這裡卻發生了奇蹟
    沙漠是一種很罕見的地貌,大家聽到沙漠的第一反應就是那裡應該很炎熱,或者沙漠非常的危險,有很多人進去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出來,這其實都是大家對沙漠的刻板印象,首先有很多沙漠是會下雨的,雖然氣候比較乾燥,下雨不多,但只要一下起雨來基本都是大暴雨,還很容易引發洪水。
  • 撒哈拉沙漠:一年的雨水不夠泡杯咖啡,卻有3000人離不開
    不計算爭議地區的話,撒哈拉沙漠一共被十個國家「瓜分」。除了埃及相對穩定,剩下的九個國家多數時候都處在動亂中,使得撒哈拉沙漠至今都沒有機會進行系統的實地測量。另一原因是,現代環境學通常把年降雨低於250毫米(世界沙漠平均水平)的荒漠統稱為沙漠,如按此計算,撒哈拉沙漠的面積則在1100萬平方公裡以上。
  • 撒哈拉沙漠:一年的雨水不夠泡杯咖啡,卻有3000人離不開
    不計算爭議地區的話,撒哈拉沙漠一共被十個國家「瓜分」。除了埃及相對穩定,剩下的九個國家多數時候都處在動亂中,使得撒哈拉沙漠至今都沒有機會進行系統的實地測量。另一原因是,現代環境學通常把年降雨低於250毫米(世界沙漠平均水平)的荒漠統稱為沙漠,如按此計算,撒哈拉沙漠的面積則在1100萬平方公裡以上。
  • 世界第一乾旱沙漠,連續91年沒有下過雨,仍有100多萬人生活在那
    眾所周知,在環境惡劣的沙漠裡很難生存,但現在真的也有少數人真正地去體會沙漠裡生存的殘酷,在沙漠危機時期,擁有「水比黃金貴」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沙漠一年四季都沒有雨,反而會很少下雨,但是,世界上有一個沙漠之地,從1991年開始就沒下過雨,生活環境極其惡劣。
  • 世界最乾旱的沙漠,下3場雨後開出了花朵,科學家為什麼而憂心?
    人們對沙漠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一望無際的荒涼狀態,並且環境也十分的惡劣,沙漠地區簡直是寸草不生,不會煥發出勃勃生機,人類想要在此地區生存那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如果說能夠在沙漠上開出花朵,那簡直是奇蹟,按照這種道理來講,人類應該會比較高興才對,可是在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中就開出了花兒,科學家並沒有因此而感到興奮,反而對此憂心忡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沙漠的駱駝渴死後,為啥不能讓人碰?看完漲知識了
    沙漠的駱駝渴死後,為啥不能讓人碰?看完漲知識了駱駝又被稱為沙漠之舟,在沙漠中,駱駝十分常見,儘管它們可以在乾旱的沙漠中生存,但仍然有很多駱駝面臨渴死的情況,沙漠的駱駝渴死後,為啥不能讓人碰呢?有人覺得是防止人們將駱駝體內的水分取出。但也有人覺得是死後的駱駝過於危險,因為沙漠中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駱駝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下去非常不易,這也造就它們不挑食的特性,即使是長滿尖刺的仙人掌,它們也能從容將其吞下。
  • 沙漠的「生命之樹」,能儲存3噸水,怎麼移植到了我國就變了模樣
    沙漠給人的印象向來都是炎熱、乾旱、毫無生氣的。的確,沙漠裡因為惡劣的氣候導致很多植物都不能在這裡生長。但凡事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便是在沙漠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也依然有植物能夠茁壯成長,這種植物就是猴麵包樹。猴麵包樹被稱為沙漠中的「生命之樹」,儲水量驚人。
  • 全球最「不正經」沙漠,植物繁多遍地開花,當地人:一年有2個月不缺水!
    說到沙漠,相信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會想到「荒無人煙、寸草不生」,因為在地球上的很多沙漠中,都是比較乾旱,所以在沙漠中只有極少的植物和動物可以在這裡生存,所以沙漠也是很多人都不敢輕易踏足的地方。全球最「不正經」沙漠,植物繁多遍地開花,當地人:一年有2個月不缺水!
  • 生存有道——沙漠植物對乾旱的適應策略
    然而在嚴重缺水季節常常落葉,如旋花屬、半日花屬的一些種類。這些植物同中生植物在形態和生理上,均有非常明顯的差別。(5)窄水旱生植物,這類植物能在水分不足的任何跡象出現時關閉氣孔,以阻止細胞液濃度的升高。因此氣體交換和光合作用受阻,植物處於壓抑狀態。在長期乾旱下這類植物的葉子不乾枯,但變黃而最終脫落。
  • 世界最乾旱沙漠,沙漠深處藏著一片綠洲,不是海市蜃樓嗎?
    如果問你們,世界最乾燥的沙漠中有什麼?很多人會回答說沙漠有沙,極少的人會回答沙漠有村莊。阿塔卡馬沙漠,世界上最乾旱地區之一,曾經創下最長的「無降雨時間」紀錄,被人們說是「如火星般荒涼」的地方,但是就是這樣荒涼的地方卻藏著一個最美綠洲。
  • 古代印度人在山洞裡挖冰,倖免於乾旱
    美國考古學家發現,生活在美國西南部的古代印度人通過融化自冰河時代以來保存在高山洞穴和熔巖管中的冰,來應對乾旱期間的缺水問題。美國佛羅裡達州坦帕市的南佛羅裡達大學新聞服務部在周三宣布了此消息,並參考了《科學報告》中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