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秘密:郵政編碼還是基因編碼?

2020-11-29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3月9日,金氏世界紀錄組織確認日本老太太田中加子的年齡為116歲零66天,她由此成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和「全球在世最長壽女性」。在她之前,居住在日本橫濱市西區的都千代在2018年7月22日去世,享年117歲。再早一些的2017年4月30日,印尼爪哇島的世界男性人瑞戈多在家中去世,他的身份證上顯示,戈多活了146歲。

長壽,永遠是人類關注的話題。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某些人能夠長壽,更是科學界研究的大項目。

研究報告:分析美國4500萬人數據

在今年一月份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研人員聯手發表了研究文章,試圖解開到底是地域(郵編)影響大還是生理(基因)影響大的謎底。學者們分析了美國4500萬人的數據,其中有56000對同卵和異卵雙生子,因為他們擁有大部分相同的基因,在同一環境中的反應很具有科研價值。他們還分析了23類疾病,從心臟病到神經系統疾病再到骨骼類疾病等等。科學家發現,在560種疾病中,有145種出現地域(郵編)區分,也就是受到社會經濟的影響而多發;還有36種至少受到環境汙染程度的影響;另有117種受氣溫變化增多。而有40%左右的疾病受基因的控制,同一家庭中,幾代人患有相同疾病的可能性很高。而在共同生活的家人間,血壓、膽固醇、紅白血球的數字也相近。雖然此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調查、醫治群體類疾病,但是它也顯示出地區、社會、經濟和基因狀況,對人群的健康和壽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長壽人群:西班牙裔人

單就美國一國而言,總體上黑色人種的平均壽命最短,然後是白人、亞裔人和西班牙裔人。西班牙裔是美洲地區的一個特定語言族群,他們擁有來自拉丁美洲或者伊比利亞半島的血統,包含所有在美洲居住並且自定義為西班牙裔或者拉丁裔的一類人,也就是他們擁有獨立的環地中海種族血統。

在美國,大約有5500萬西班牙裔人和他們後代。他們骨骼和肌肉發達,因為保持了地中海傳統飲食習慣,平時食用較多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奶製品和橄欖油,並自覺地限制飲食熱量。在很多美國當地人和新移民,西班牙裔人種患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的人數較少,總體上比非西班牙裔白種人的壽命還要長兩年。

另外科學家認為,在西班牙裔的身體基因中,其實隱藏有某些「生命機密」。研究發現,西班牙裔人種的基因能夠抗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肺部感染型疾病。加上西班牙裔人喜歡吃豆類食品,對他們的健康很有益處。其中的小扁豆對身體炎症有特殊的抑制能力和療效,也讓他們減少長期炎症的困擾。

西班牙裔人的家庭觀念很強,家庭成員間和諧相處使得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都獲得了支持和加固,壽命也相應延長。

長壽地區:五大「藍色寶地」多人瑞

國際上把有較多「人瑞」居住的地方,稱為「藍色寶地」。美國矽谷的高科技研究人員與國家老年學研究所合作,一直試圖破解這些地區助人長壽的密碼。他們的初步結論竟然是:想要長壽,就要提升健康,同時降低科技。

義大利撒丁島該島以畜牧業為主,島上的牧羊人每天要行走五公裡到七公裡,而且食品是典型的地中海形式,以豆類、發酵麵包和含有高黃酮類化合物的紅酒為主,這些都是產於當地的優良長壽食品。

日本衝繩島島上保有了濃厚的日本文化,人們崇尚和氣而平淡的生活,超過百歲的女性特別多。島上的居民食用大量植物性食品,包括豆腐、苦瓜和薑黃粉等等。

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在該半島上,居民的平均壽命達到90歲以上。科學家認為,那裡人們的飲食應該是人類最佳的食品組合,包括手工製作的玉米薄餅、黑豆和瓜菜,加上全年盛產的熱帶水果。這樣的食品不僅味道上乘,而且營養豐富,能夠提供足量人類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胺基酸,所以他們不必依靠食用大量的肉食,同時保護了生活的環境。另外,該處居民熱愛戶外活動,獲得了強壯的體魄。

美國加州的洛馬林達市洛馬林達在西班牙語中是「美麗山丘」的意思。該地區的人篤信每周按時休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生活規律而且安詳。他們抵制吸菸和大量飲酒,重視家庭親情和友情。當然他們也按照古老的傳統,大量採食蔬菜和水果類食品,儘量避免食肉。這一地區的居民壽命比周圍的美國人要長至少十年。

希臘伊卡裡亞島該島上的居民們比美國人長壽八年左右,除了得益於包括蔬菜、橄欖油、土豆和全麥的地中海食譜外,他們還食用在其他地區被認為是野菜的綠葉植物,選擇範圍多達120種。他們喜歡把鼠尾草、牛至和迷迭香等香料/草藥做成茶類飲料,經常飲用。再就是他們每天雷打不動的午睡習慣,使得居民們精神旺盛。

專家指點

撰寫了《快樂長壽》一書的美國長壽學者丹·巴特納認為,長壽者經常呈組出現,有家族和社區的支持。而他們的居住區通常都盛產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他們並不是不吃肉食,但是數量很有控制,所有的食品都是在自然的狀況下選擇,而不是像在大城市裡的人們那樣,整天被快餐和食肆叢林所包圍。

巴特納還指出,長壽者總是有條不紊地處理自己的生活,按時工作和勞動,也在固定的時間裡享受親情和宗教管理。現代的城市人,每天要面對各種意外,接受上級的壓力和與陌生人的衝突,不穩定的環境和由此產生的激動和憤怒,對壽命的減損是巨大的。

當被問及長壽要律時,巴特納特別強調吸菸是長壽的大敵,因為吸菸除了損害肺部健康外,還易引發心臟疾病、骨骼疏鬆、高血壓、中風和認知退化。不過已經吸菸者及早戒菸的話,身體還是能夠獲得部分的修復,延長壽命的。

此外,巴特納認為堅持身體鍛鍊,食用健康類型的飲食,如全糧飯食、蔬菜、水果,減少油脂和醃製食物等,是正確的方式。而且還要增加全面的維生素攝入,保持正常體重,控制血壓和體內膽固醇,建立朋友圈和自己的愛好,並且要經常挑戰自己的動手和動腦能力,讓自己儘量長地處於活躍狀態。

相關焦點

  • 《自然》:這種長壽的「活化石」正在透露2.5億年來的生命秘密
    雖然龜鱉的實際壽命沒那麼誇張,不過爬行動物還真是動物界的長壽明星。在紐西蘭,就有一種罕見而獨特的爬行動物,個體可以活100年以上。當地的毛利人稱動物為tuatara,認為它們擁有超自然的力量。從物種的角度來說,這種動物也確實不同尋常,曾是恐龍的同時代夥伴,見證了滄海桑田。
  • Nature:20萬人基因數據揭露長壽大秘密!
    Nature:20萬人基因數據揭露長壽大秘密!研究人員表示:沒有這些突變的人有生存的優勢,更有可能長壽。這個發現可能並不能作為進化的證據。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長壽並不像繁殖那樣是自然選擇的目標,大部分的群體都可以長大成人,然後娶妻生子。因此在生殖年齡後發生的有害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在進化的眼中被視為是中性的,而不會被剔除。
  • 格陵蘭島神秘的400歲鯊魚掌握著長壽的基因秘密
    正文翻譯:Mysterious 400 year old sharks in Greenland could hold the genetic secret to long life格陵蘭島神秘的400歲鯊魚掌握著長壽的基因秘密
  • 線蟲體內蛋白的秘密:長壽不靠基因或也能遺傳
    科學家們關於線蟲的一個研究結果表明,不僅環境可以影響基因表達,而且僅通過改變基因外的蛋白就可以開關基因功能,這一結果更首次證明了不需要改變基因,這種長壽也可以遺傳。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確定這種不靠基因就可以遺傳的長壽現象是否具有廣泛性,為將來研究人類的長壽做準備。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遺傳得靠基因,這是唯一的途徑。
  • 尋找格陵蘭鯊魚長壽的秘密
    去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估計,最長壽的格陵蘭鯊魚能達到392歲,是世界上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如今,科學家正在通過基因技術試圖從它們身上尋找到長壽的秘密。格陵蘭鯊魚身長能達到6.4米,跟一頭大白鯊差不多。它們生活在大西洋北部的格陵蘭島以及加拿大、挪威、英國北部的周邊海域。
  • 尋找格陵蘭鯊魚長壽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去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估計,最長壽的格陵蘭鯊魚能達到392歲,是世界上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如今,科學家正在通過基因技術試圖從它們身上尋找到長壽的秘密。 格陵蘭鯊魚身長能達到6.4米,跟一頭大白鯊差不多。它們生活在大西洋北部的格陵蘭島以及加拿大、挪威、英國北部的周邊海域。
  • 臺灣科學家發現長壽基因
    據臺灣臺視新聞網5月3日報導,臺灣陽明大學生物專家通過對老鼠的研究發現了一種長壽基因,這個長壽基因的專業名稱叫做Cisd2在針對老鼠的實驗當中,如果該基因蛋白質增加到一定程度,八成老鼠可以活到36個月(老鼠的平均壽命為20個月),相當於人類活到110歲。
  • 你贊成為了長壽而修改人類的基因麼?為什麼?
    修改人類自身的基因成為了目前絕大多數人認為未來人類發展所必需會去執行的一件事。為什麼未來的人類必需會去修改自己的基因?其實原因無非就是為了解決疾病以及長壽,甚至是永生的問題。基因是動物體最根本的生命物質之一,對於基因的改造而已,其根本的難度在於其整體系統表達的複雜性上。我們或許可以追蹤到某個疾病的基因,或許可以將它切除,但是在實際上的切除操作上,其需要的操作精度遠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 銀杏長壽千年秘密揭開
    科技日報訊 (吳錫平 餘磊記者過國忠)銀杏原產中國,是著名的長壽樹種,在我國各地有大量分布。1月15日,記者從揚州大學獲悉,該校銀杏研究團隊、北京林業大學林金星團隊和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中心合作,歷經7年時間,綜合運用細胞學、生理學、多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科學鑑定手段,發現銀杏古樹長壽並非某單一的長壽基因調控,而是生長與衰老過程中多個因素綜合平衡的結果。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誌在線發表。  「長壽機制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熱點之一。
  • 【科學普及】「孤獨喬治」的DNA,揭示了抗癌和長壽相關基因
    儘管「孤獨的喬治」所屬物種已經不復存在,但它和其他加拉帕戈斯巨型陸龜仍為長壽研究提供了基因水平的線索。       因此,科學家將比較基因組分析(即利用自然選擇的機制來尋找與複雜性狀和過程相關的基因和生化途徑)技術應用於長壽哺乳動物的基因組中,以此揭示在調節與年齡相關的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信號和代謝網絡。
  • 烏龜不愛動卻能長壽,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
    「生命在於運動,這話準沒錯的,我這次不是用力過猛了嗎……」「我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這老人吶,就得跟烏龜一樣多靜養,才能長壽。」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可自然界的長壽靈物——烏龜,可不是好動之物。尤其冬天冬眠之時,更是常常躲在龜殼裡一動不動。難道長壽真的跟運動一點關係也沒有?
  • 全基因組關聯的meta分析研究確定了多種長壽基因
    | 作者:範大志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老化生物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y of Ageing)的Deelen J研究者們,通過全基因關聯meta分析的方法確定了多個人類長壽基因位點及相關基因
  • 銀杏長壽的秘決
    沉睡的衰老基因分子和基因層面的分析結果更令人困惑。研究人員在檢查了銀杏的形成層後發現,與自噬和細胞分裂有關的基因表達幾乎「始終如一」,哪怕樹齡超過600年的銀杏也是如此。同樣的現象還出現在數百種蛋白質編碼基因上,對應的這些蛋白質恰好負責抵抗細菌、黴菌、病毒、昆蟲或其他威脅。
  • 大亞基由葉綠體基因編碼,小亞基由核基因編碼
    大亞基由葉綠體基因編碼,小亞基由核基因編碼。Rubisco的活化和催化部位在大亞基上,小亞基的功能不清楚,可能在大亞基之間起間隔的作用,有利於維持酶蛋白分子的穩定性。Rubisco同時催化RuBP的羧化反應和加氧反應。羧化酶和加氧酶的活性都需要經過CO2和Mg2+的預保溫活化後才表現(圖3-23)。
  • 通用寄遞地址編碼今年試點,專家:僅用於快遞企業,與郵編不同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今天(1月4日),記者從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國家郵政局將推進通用寄遞地址編碼項目試點。對此,中國快遞物流行業高級專家、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鍾林表示,通用寄遞地址編碼僅用於郵政快遞企業的貨物分揀,與公眾熟悉的郵政編碼是兩個概念。
  • 人類長壽的秘密在哪裡?鯨魚知道答案
    露脊鯨基因的研究或許可以讓科學家找到延長人類壽命的關鍵。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通過研究北極露脊鯨的遺傳模式,研究人員在其體內發現了與抵制癌症和修復DNA損傷相關的獨特基因。
  • YC正在大力投資CRISPR基因編碼技術,不懂的進來接受科普吧
    存在於DNA中的基因編碼信息可以看作是搭建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軟體。遺傳學家的工作就是對基因進行解碼,但是受限於有限的編碼能力,遺傳學的發展一直步履蹣跚。這就像是軟體工程師面對來自超強應用程式中的海量數據而無從理解,無法編譯。只有具備了對基因軟體進行編碼和修改的能力,我們的研究才算真正意義上進入正軌。這不僅會讓編碼工作的發現過程變得更為簡單,也有助於對錯誤代碼進行修復改進。——基因黑客應運而生。
  •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來源:生物谷 2007-05-08 09:09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由生物專家安德魯
  • 超級自愈能力的秘密即將揭開?科學家首次繪製大白鯊基因組
    超級自愈能力的秘密即將揭開?與我們的23對染色體相比,大白鯊有更多的41對染色體,大白鯊長壽和超強自愈能力的線索就潛藏其中,這些線索有一天可能會讓人類活得更長,病痛更少。對於本次研究,康奈爾大學進化生物學家斯坦霍普(Michael Stanhope)最深刻的感受是——「為研究鯊魚基因籌錢真難!」除了斯坦霍普,研究參與者還包括他的朋友、諾瓦東南大學生物學家斯夫傑(Mahmood Shivji)。
  • 調控基因是編碼能與操縱序列結合的調控蛋白的基因
    阻遏蛋白與操縱子結合,就妨礙了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及其後β-半乳糖苷酶等基因的轉錄起始,從而阻遏了這群基因的表達。最早只把與阻遏蛋白結合、起阻遏作用的序列稱為操縱子,但其後發現有的操縱元中同一操縱序列與不同構像的蛋白質結合,可以分別起阻遏或激活基因表達的作用,阿拉伯糖操縱元中的序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而凡能與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從而影響基因轉錄強弱的序列,不論其對基因轉錄的作用是減弱、阻止或增強、開放,都可稱為操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