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恩施蜿蜒起伏的山路上奔馳,窗外群峰如屏,崖壁陡峭,雲霧繚繞。從山容峻秀的恩施到一馬平川的武漢,1位老師,3名志願者,跨越531公裡,穿越林海,帶著12名孩子來到了科學之夢開始的地方。
華中農業大學研支團和孩子們合影
近日,由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研究生支教團舉辦的「大手牽小手,笑眼看世界」第七屆鄉村兒童城市行——「啟航,玩轉科學之旅」公益項目在武漢啟動。
來自湖北恩施建始縣官店鎮摩峰中心小學的12名山村學生,在華中農大研支團志願者的帶領下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和科技館度過了5天的國慶假期時光。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比起課本知識,這一次的科學之旅有模型、可觸摸,更直觀、更具體,孩子們可以用眼睛、用手、用心靈去近距離感受科學的無限魅力。
昆蟲奇遇記,萬物皆有靈
孩子們行程的第一站是華中農業大學的昆蟲實驗室。在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科普課堂「不一樣的昆蟲世界」上,周興苗老師直入主題,引導孩子們帶著問題來學習昆蟲知識。
「為什麼要學習和了解昆蟲知識呢?」在周興苗的解說下,大家了解了昆蟲世界自成體系,早已在世界上存活上億年。
課堂最後,周興苗給孩子們每人都贈送了一個昆蟲標本,孩子們時而雙手捧著標本細緻端詳,時而把標本緊緊抱在胸前興奮地開始蹦蹦跳跳。
孩子們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在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微生物課堂上,孩子們走進了微觀的世界。陳大松老師通過淺顯易懂的例子向孩子們解釋微生物的存在,隨後介紹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孩子們還親身體驗了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這也太厲害了!」同學們激動地相互交流著。譚超說:「哈哈,原來我的唾液裡面還有冰藍色的晶體呢!」
五年級的柳博韜在日記中寫到:「我開始很緊張,不知道怎麼使用顯微鏡,還好有大哥哥大姐姐在後面,細心地教會了我。原來細菌肉眼是看不到的,我手上居然有這麼多微生物。」
食品趣科學,水底大世界
在食趣體驗營活動上,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的同學向孩子們講解了零食的好壞以及挑選方法。講解結束後,在食品科技協會成員的指導下,孩子們開始親自動手製作蛋撻。
這是一場專屬孩子們的DIY美食之旅,每位同學都當上了「小小糕點師」,準備享受幸福的美好 「食」光。
「哇,好香啊!」「你看,金燦燦的蛋撻好好看!」。蛋撻還沒出爐,孩子們卻早已踮起腳來,透過烤箱玻璃,湊近去看裡面撲騰的蛋撻液。
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水族造景
在水產學院水產動物遺產與育種功能實驗室,孩子們用團隊合作的方式通過自己動手進行水族造景來認識水生生物,了解生態知識。
石子譁啦啦地倒進魚缸,一棵棵水草被固定在水下,三兩條小魚在其中自由穿梭……孩子們眼神裡充滿了期待。
「初來武漢,這些剛從大山走出來的孩子們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拘謹。隨著自然科學之旅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的改變在悄然發生。他們開始積極和老師互動、會發問、和同學相互交流。」帶隊老師、第十六屆本禹志願服務隊研支團的志願者袁詩涵說到。
「在造景體驗的過程中,動手不僅能強化孩子認知,更能觸動孩子的思考,去弄明白水族造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讓他們受到啟發才是組織這次活動的初心所在。」
一花一世界,一工一匠心
在園藝林學學院的虛擬仿真實驗室裡,孩子們輪流體驗虛擬仿真實驗的過程。結合虛擬仿真和人工控制兩種技術,園藝林學學院徐莉清老師向孩子們講解栽苗、嫁接、採果等有關果樹栽培的知識。
孩子們觀看無人機車模型在模擬在壟道上進行
「那輛大車為什麼可以橫著行駛啊?」看到機械,男孩子們激動地全部圍了上來。在機電工程訓練中心,孩子們看到兩輛機車模型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靈活地在模擬壟道上行駛,不禁疑惑,「為什麼它沒有撞上障礙物?」「它是怎麼找到正確的路線的?」
工學院的同學解釋到:「這兩輛模型車是利用超聲感應周圍障礙物,藉助紅外線識別雜草與作物,車輪的特殊構造保證它可以在田間自由行進。」孩子們頻頻點頭,聽到自己知道的知識點時也會大聲回應。
「那機械能不能上樓梯?爬牆?或者飛起來呢?車可以變小嗎?除草卡住了怎麼辦?……」孩子們聯想到很多問題。
四年級的梅邵康興奮地對帶隊老師、第十六屆本禹志願服務隊研支團的志願者鄧莎莎說:「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就是『我愛發明』,看到這些機器好開心呀,以後我也要像那兩個哥哥一樣發明機械小車。」鄧莎莎積極鼓勵他好好學習,將來努力實現自己的科學夢想。
孩子們還參觀了車間和農業作業汽車,並在車間近距離體驗雷射切割技術。參觀結束後,每個人都得到了雷射切割技術製作的刻有自己名字的名牌和華中農業大學的校徽。
探夢科技館,攬勝校史館
在武漢科技館的生命展廳,孩子們了解了人體器官的秘密和生命系統的神奇;在星球走廊裡領略宇宙的精髓,仰望星空,銀河觸手可及;在透明湛藍的水鍾前,直觀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在這裡了解萬物運行的規律,感受著自然力量的神奇。
在科技館,孩子們體驗望遠鏡
「『凡民俊秀皆入學,天下大利必歸農。』湖北農務學堂創辦人、湖廣總督張之洞在開學典禮上親筆題寫了這副對聯,表達了他對教育的厚望和對振興農業的期待。」
從這副對聯開始,前來參觀的孩子們走進本次「校史陳列館特展」,通過圖文展板和一件件飽經滄桑的物品,了解著學校122年的崢嶸歲月和發展成就。
徐本禹在貴州支教
介紹徐本禹支教事跡、校園志願者活動的展板也深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大家紛紛表示,自己都了解徐本禹老師「感動中國」的故事,也知道自己的小學裡有很多支教老師。
研支團志願者袁詩涵引導孩子們思考:「老師們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穫了成長和進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標。那你們的目標和方向在哪裡呢?」
在實驗室孩子體驗虛擬仿真場景
研支團志願者文化衫的背後有這樣一行字:「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勤讀力耕,立己達人』八個字,早已潛移默化融入我們的血液。曾經的懵懂少年們,在四年耕讀後,正在做一件立己達人的事情。」本禹志願服務隊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摩峰分隊的隊長薛鏡瑞說到。
「希望『大手拉小手、笑眼看世界』的自然科學活動幫助更多的孩子,在將來的某一天,小小科學愛好者變成了科學家,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去幫助其他同樣熱愛科學的孩子們。」
在校史館留言本上,薛鏡瑞留言:「在校慶日帶孩子們重溫校史館,感慨萬千,勤讀力耕肩重任,立己達人圖自強,我們一直在路上……」
孩子們在聽華中農業大學的校園規劃建設
「大手牽小手,笑眼看世界」城市行活動至今已是第七屆。本次活動以自然科學為主題,有利於孩子們進一步學習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提升自然科學素養,培養學習科學的興趣、科學探索精神和自然保護意識。
據悉,華中農業大學正在打造以山村學生為受益對象的自然科學科普項目,將建立更多的自然科學實驗室,拓寬學生的自然科學知識邊界。